幼儿园教师安全教育培训材料
一、安全意识教育
安全意识教育是保障幼儿园师生人身安全的前提,是幼儿园安全工作的基础。在幼儿园日常工作中,要针对幼儿对安全事项的认知程度,重点对以下内容进行讲解和宣传:
1.火灾预防
幼儿园中有大量的木制物品和易燃物品,如泡沫、纸张、胶水等,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教师要重视火灾预防工作,引导幼儿树立消防意识,并做到以下几点:
(1)定期组织消防演习,让幼儿熟悉正确的逃生方式;
(2)教授幼儿灭火方法,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
(3)禁止幼儿在教室、卫生间、餐厅等场所使用明火,如火柴、蜡烛等。
2.游戏场所安全
幼儿在玩耍中往往不会注意到周围的危险,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了解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如:
(1)骑车时必须佩戴头盔,并不能穿着沙滩鞋、拖鞋等不适合骑车的鞋子;
(2)不能从高空跳下,否则可能会腿部受伤或造成其他意外;
(3)游戏时不能乱跑、乱闯。
3.食品安全
幼儿园离不开食品,但食品安全问题容易影响幼儿健康。教师应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以下几点:
(1)教授幼儿如何正确洗手、洗脸、刷牙,以保证口腔清洁;
(2)定期检验幼儿园食材和餐具的卫生状况;
(3)严格执行五色菜制度,禁止进食过期食品或无标明来源的食品。
4.交通安全
幼儿园通常需要接送孩子,而在路上的安全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使孩子能平安到达目的地,教师要引导幼儿了解车辆安全规范,避免意外发生,如:
(1)上车时必须系好安全带;
(2)不能向车外伸手,以免被树枝或电线击中;
(3)过马路时必须在成人的指引下,并且在斑马线过马路。
二、应急处理教育
教师要及时应对突发事件,必须对应急处理教育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这通常包括:
1.预案制定
制定应急预案是保障幼儿园安全的必要措施,教师要认真制定应急预案,并且把预案告知所有的孩子及家长。预案的制定应包括以下内容:
(1)明确各种场合下应急工作的处理流程,并且指定相应的负责人;
(2)明确各种突发事件下孩子的安全疏散路线,并且制定相应的逃生预案;
(3)安排和预先培训相关负责人,包括急救人员、消防队员等。
2.逃生演习
逃生演习是检验应急预案是否合理、有效的有效手段。教师应该定期进行逃生演习,让孩子们熟悉应急预案规定的逃生路线和方法。在逃生演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切勿引起孩子恐慌心理,演习过程简单明了,并告知孩子演习的目的及重要性;
(2)在演习前检查门窗等是否可以正常开和关;
(3)孩子演习过程中必须伴随成人,确保孩子实行逃生的正确方法。
三、心理健康教育
保障幼儿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因为一旦幼儿长期处在焦虑、害怕等压力之下,可能会导致长期的心理障碍,教师应该关注幼儿的心理发展,了解幼儿内心所承受的压力,引导幼儿树立自信心,做到以下几点:
1.引导幼儿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幼儿常常由于表达能力有限难以把负面情绪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可以通过绘画、游戏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学会有效表达自己的情绪。
2.创设积极、轻松的学习氛围
尽管幼儿的学习生活仍以游戏为主,但为了让幼儿在学习中形成具有积极性、主动性的心理品质,教师应热情关注幼儿学习生活,创设理解、尊重幼儿个性和心理的学习环境。
3.教授幼儿正确的社交技能
幼儿在幼稚园中结交朋友,接受和感受社会信息。教师可以让幼儿在课堂中参与合作活动,通过协作、互动和交流,教授幼儿获取社交媒介、交友、沟通等必要的社交技能。
四、教师自我安全防护
教师自我安全措施的做好,化解了教师工作中的风险,保障了教师职业安全。在工作中,教师应该具备以下自我安全防护技巧:
1.身体健康常规检查
身体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人的工作和生活,教师应该养成经常体检、注意饮食、合理休息的健康生活方式,使其身体健康。
2.工作场所安全
幼儿园工作场所应该对消防安全问题和各种危险情况进行管理和防范。在工作中,教师应该仔细了解幼儿园的安全规定,积极参与相关培训。
3.私人信息管理安全
教师的个人信息泄漏可能带来不明来源的危险,同时教师也不能泄露客户的信息,以免给幼儿的生活造成麻烦,因此教师平时要好好保管自己的个人财物,不随意外出。
5.总结
安全教育是保障幼儿园师生人身安全的基础,教师应该做好对幼儿的安全意识教育、应急处理、心理健康教育和自我安全防护四个方面的工作,加强工作和生产中的危险管理,避免意外发生,并注意长期关注幼儿的面部表情、体态、甚至异常微小的主观受刺激反应,以及家庭状况等因素的分析。在实行安全教育中,教师还应该经常检查教室器材设施、玩具、食材等,保证环境卫生和饮食安全,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和及时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