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50分)
1、林地包括 有林地 、 疏林地 、 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 、 苗圃地 、 无立木林地 、宜林地 、 辅助生产地 等地类。
2、疏林地划分标准 附着有乔木树种,连续面积大于0.1公顷、郁闭度010-0.19
3、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和其它有林地权属证明的土地.
4、 人工经济林、速生桉、速生相思、大叶栎、竹林 等不设未成林地,亦即当年造林成活率≥85%时即为有林地。
5、灌木林地:附着有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植株生长稳定后胸径 <2.0 cm的小杂竹丛,以经营灌木林为目的或起防护作用,连续面积 ≥ 0.1 hm2、覆盖度≥30%的林地。
6、林种共划分为 用材林 、 薪炭林 、 经济林 、防护林 、 特用林等五大林种。其中用材林又划分为 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 、速丰林 、 一般用材林 。
7、按照主导功能不同将森林(地)分为 重点公益林(地) 、一般公益林(地) 、重点商品林(地)和 一般商品林(地) 四个类别。
8、防护林的主伐年龄是在相同树种用材林主伐年龄的基础上加 2个 龄级,薪炭林则减少 1个个龄级,特用林则根据 实际情况定 。
9、森林经营管理类型分为 严格保护类 、重点保护类、保护经营类 、集约经营类 四个类型。
10、公益林保护等级分为 一级保护 、二级保护 、三级保护。
11、群落结构类型分为:完整结构 、 复杂结构 、简单结构 。
12、广西重点林业工程类别包括退耕地造林等 25 种,森林经营措施类型分 17 种,天然起源分 3 类 ,人工起源分 9 类。
13、用材林近成过熟林林木质量划分为 商品材 、 半商品材 、 薪炭材 三个等级。
14、地貌共分为 中山 、 低山 、 丘陵 、 平原 、 喀斯特中山 、喀斯特低山 、 喀斯特丘陵 、 喀斯特平原 等八种类型。
15、小班最小区划(勾绘上图)面积为 0.1 hm2。
16、小班划分应兼顾资源调查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其划分的依据一般有15 条。
17、杉木的树种代码为121 ,马尾松的树种代码为 131 ,茶科等其它慢生硬阔类的树种代码为 254 ,软阔类的树种代码为341 ,杂木的代码为 351, 石山灌木代码为811 。非林地乔木林地类代码为 961。
18、需要进行角规测树调查起测条件是乔木林小班平均胸径≥ 5 cm;散生四旁树蓄积量调查起测条件是乔木树种林木胸径≥ 5 cm;系统抽样样木调查起测条件是 林木胸径≥ 5 cm 。
19、角规点的林木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是在测点周围分别树种选择 3~5 株大小中等、生长正常的林木量测其直径和树高,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各组成树种的平均直径、平均树高。小班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是以角规点的公顷断面积为权数,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平均直径精确到 0.1 cm,平均高精确到0.1 m。
20、竹林调查在小班中部有代表性地段设立 1~3 个面积为 20~100 m2的样园或样方,每一样园或样方分别竹种选择3~5 株大小中等、生长正常的样木量测其直径和高度,采用算术平均计算小班竹林平均直径和平均树高。
21、林地土壤侵蚀分为水蚀、风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人为侵蚀5个类型。
22、湿地调查范围包括面积≥ 8 hm2的面状湿地(如滩涂、沼泽和水库等)和宽度≥ 10 m、长度≥5km的线状湿地(如河流、灌渠等)。
23、森林健康状况分健康、亚健康、中健康、不健康4个等级。
24、一个小班由两种树种组成,马尾松蓄积占70%,杉木蓄积占30%。小班定为 纯林 小班。(选择“纯林”还是“混交林”)。
25、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小班构成了总体单元,在考虑各单元每公顷蓄积量调查值、实际值时,总体一般满足“ 正态 ;线性;等方差“三个条件,并且小班每公顷蓄积量调查值的平均值已知,因此可以采用回归估计进行总体蓄积量抽样控制。
26、商品林小班断面和树高调查误差不得超过 5 %,否则认定其测量质量不合格。
27、优势树种由一般灌木或高山矮林或石山 灌木 或小径 杂竹 或人工矮化为灌木型 乔木 组成的小班,且有经营目的土地应划为灌木林地。
二、判断题(对的打“√”,不对的“×”,每题2分,共12分)
1、属于森林的小班才要求填森林类别。(×)
2、非林地乔木林不需要调查林分因子。(× )
3、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马尾松林,应属人工林。(×)
4、没有伴生树种记载,优势树种为351,起源为11的小班地类应为111。(×)
5、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中生态保护区的森林应为保护经营类型。(×)
6、在判别石漠化程度等级时,如果四项定量评定因子处于两个等级之间,因根据风险最大、就重避轻的原则评定为较高级别的石漠化等级。(×)
三、叙述小班边界修正的方法。(14分)
(1)携带工作手图,根据作业计划,进入待调查作业区域(林班或小班);
(2)根据地形地势和道路、河流、村庄等显著地物,或利用GPS导向,确定调查员在工作手图上所处的准确位置;
(3)根据对坡勾绘原则,认真仔细地观察正面视域范围内地面(山坡)上各类土地分布和森林分布、林分结构特点;
(4)根据小班划分条件,逐一在工作手图上对拟区划的小班进行多视点、 多角度核实,确定小班界线范围;
(5)确定小班界线范围后,在工作图上用铅笔描绘小班界线进行小班区划;
(6)区划小班后,小班界线应及时用水性笔进行清绘,并以林班为单位,由上到下、从左至到时右按“之”形进行小班编号。
四、计算题(每空2分,共24分)
某个测树小班,角规绕测数据如下表:请把计算结果填于表内。
角规点
树种 | 杉木 | 马尾松 | ||||
N | G | h | d | G | h | d |
1 | 18 | 14.0 | 16.0 | 3 | 12.0 | 14.0 |
2 | 20.5 | 13.5 | 15.0 | 5 | 11.0 | 13.0 |
3 | 22 | 15.0 | 16.0 | 0 | 0 | 0 |
4 | 20 | 14.5 | 16.0 | 2 | 11.5 | 13.0 |
∑ | 80.5 | 1148.8 | 1267.5 | 10 | 114 | 133 |
Aver. | 20.1 | 14.3 | 15.7 | 2.5 | 11.4 | 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