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玉男伎(10件)
年代:汉
规格:最高者 高8厘米 宽2.9厘米 厚1.6厘米
估价:5万
介绍:
古代玉舞人以片雕居多,且多为反映女性形象,此件藏品为圆雕,且反映男性形象,实为少见,而一套10个的更为罕见。10个玉雕各不相同,呈翘袖折腰状,形态各异,极具观赏性。
汉代酒宴中,宾客间流行相邀起舞的习俗,叫“以舞相属”,是一种礼节性舞蹈。有客相邀,需按规矩应舞,否则就是失礼。这组男舞人,是宫廷舞人,还是酒宴宾客,已无从查稽。而“以舞相属”,却又是汉代十分流行的酒宴交际的礼节,它们具有难得的历史研究价值。
名称:玉龙
年代:红山文化
规格:长28.2厘米 宽29厘米 厚3厘米
估价:30万
介绍:
红山文化玉龙曾有“中华第一龙”的称誉,虽然此后又发现了更早的龙形的踪迹,但红山玉龙的典型意义仍不容置疑。
红山玉龙对于研究我国远古的原始宗教,总结龙形发展的序列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从这一点上来看,怎样估价红山玉龙的文化价值均不为过。
龙体作“C”形,上唇略翘,吻部前伸,嘴紧闭,鼻端平齐,上沿起锐利的棱线,龙身细体内弯,卷尾,极富动感。曲度劲挺,打磨光滑,包浆自然,生气盎然。
华夏银行行标即采此玉“C”龙。
1971年内蒙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出土一件玉“C”龙,被誉为“中华第一龙”;1987年10月又在此旗另一地点黄谷屯出土一件与前相同的“C”形龙。北京瀚海1996年秋拍时曾以253万元的天价成交一件民间收藏的“C’形龙,曲长42.2cm。
名称:铜鎏金嵌玉樽
年代:汉
规格:通盖高15.5厘米 直径9.7厘米
估价:15万
介绍:
樽,古代的盛酒器具,玉樽为盛酒祭器。
鎏金是一种古老的工艺,从出土文物得知,春秋战国之交已有器物可证,西汉时臻于鼎盛,但多见于铜鎏金。
此件藏品铜鎏金嵌玉制作一樽,均有老旧的沁色和包浆。樽圆形,由盖和器两部分组成,盖有三凤纽,环形把,三足,饰勾连云纹篆,工艺精巧,饰纹生动神奇,很少见并珍贵难得。
1983年在广州北路象岗发掘的南越王墓曾出土类似一件铜框镶玉巵。
名称:鸟首嵌金玉壶
年代:战国晚期
规格:通盖高10厘米 宽6厘米
估价:7万
介绍:
战国晚期由于诸侯争霸,显示身份权力的玉器得到空前的发展,此时玉器出现了嵌金银的制玉工艺,作品多为王侯专用的陈设艺术品。
此件玉壶造型精美,琢工精致,玉质精良,尤其施以嵌金工艺,极为少见。壶首、壶柄造型优美,生动传神,堪称战国晚期玉壶之极品之作,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
名称:玉四礼器舞人形摆件
年代:汉
规格:高18厘米 宽26.35厘米 厚3.4厘米
估价:9万
介绍:
汉代继承了“长袖善舞”的传统,几乎无舞不舞袖。不少后妃因擅长轻盈优美的舞蹈而受到帝王的宠信。玉舞人则见证了汉代的乐舞之盛,也使我们有了直观的印象。
此件藏品为和田玉,有雅美的沁色和包浆,器圆雕加镂空雕而为,中部饰双舞人,两侧中,一侧有一琮上置一璧,一侧有一璜和圭四礼器,工艺精巧,饰纹生动,造型罕见,有重要的收藏价值。
名称:玉螭凤纹出廓璧(1对)
年代:汉
规格:长16.5厘米 径10.3厘米 厚0.5厘米
估价:10万
介绍:
玉璧是一种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为我国传统的玉礼器之一。
玉璧是中国玉器中出现最早并一直延续不断的品种,是很重要的礼玉,战国至两汉是玉璧的鼎盛时期,用玉选料极精,制作工艺极细,花纹形式多变,饰纹种类极为丰富,使用范围大增,数量也属历代之冠,使用年代之长、品种之多是其他玉器不能相比的。
此件玉璧白色玉质,间有赭红色沁斑。出廓部分雕双凤纹,相向而立。璧满饰勾连云纹。中心透雕一龙纹,阴线刻划精细。
名称:玉人形佩
年代:西周
规格:长11.3厘米 宽3.9厘米 厚0.2厘米
估价:2万
介绍:
白色,玉人呈蹲踞状,侧平视,头微扬,头顶高高耸立凤羽冠,边缘呈脊齿状。下肢紧贴臀部,足部教大,足下有榷,似用来插嵌于其他器物上。造型新颖,全身刻云纹,纹饰精美。
名称:玉活环纽獣面纹方盒(又称方壶)
年代:汉
规格:通盖高12.7厘米 宽13.1×13.1厘米
估价:20万
介绍:
此件藏品为和田玉,有雅美的沁色和包浆,盒一对,形式大小相同,皆方形,由盖和器两部分组成,其中盖顶有一活环纽,四角处饰凤纹,盒下四獣纹足,四壁佛獣面篆纹。工艺精细,饰纹生动神奇,很罕见并有典藏价值。
名称:玉镂雕凤纹刻络文合璧(10件)
年代:东汉(或略晚)
规格:通径58.5厘米 厚0.7厘米
估价:30万
介绍:
两个半璧合成一圆形,称之为合璧。
年北京中嘉秋拍会曾拍卖过一件类似的拍卖品,名为青白玉螭纹攒璧 (一组九件),估计为1,200,000至2,000,000。
此件藏品为玉质,有雅美的沁色和包浆,璧由10件璜复合,其中孔内廓外镂有双凤纹,正面为剔地阳文《战国策·赵策·智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节选)。工艺巧究,饰纹典雅,世不多见,很珍贵。
名称:玉螭凤纹獣形觥
年代:西汉
规格:高11.6厘米 宽8×5.6厘米
估价:5万
介绍:
玉觥,玉制的酒杯。亦以代酒。 唐 张辞 《上盐城令述德》诗:“讼堂无事调琴軫,郡阁何妨醉玉觥。” 宋 梅尧臣 《和刘原父舍人乐郊》:“渠渠有深堂,燕宾飞玉觥。”
和此件类似的,现知有三件,一件是1983年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角形杯,是汉武帝以前所制作;一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原定名“宋代蟠龙觥”,现定名“汉代角形杯”);另一件是美籍瑞典夫所藏,鉴定为明代仿古。前一件为国家一级文物,是不可多得的古代玉雕珍品,后两件属宋明仿古,也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此件藏品为和田玉,有雅美的沁色和包浆。觥作神獣形,外壁饰有螭、凤和勾连云纹篆,工巧纹奇,造型典雅,很珍贵。
名称:玉鹿
年代:西周
规格:长8厘米 宽3.3厘米 厚0.9厘米
估价:2万
介绍:西周玉鹿是动物形玉雕中最具特色的器物,有回首、前视、伏卧、站立等各种造型。一般为片状,光素无纹,仅有几条简洁轮廓线,然而鹿角却琢制得十分俊美,像多杈小树一样耸立在鹿之头上,生动逼真,透露出一种矫健的神采。
1974年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出土的一件玉鹿,采用的玉料为和田青玉,埋藏于墓中近三千年受血沁后现呈灰绿色,间有灰褐斑。鹿体扁平,角长枝繁,臣字眼,体态肥圆,小尾下垂,四肢壮实有力。姿态如在奔跑中倏然止步,昂首前视,大耳抿后,双角上指,将鹿奔跑的迅疾和受吓的惊恐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件玉鹿雕琢手法朴雅,玉质温润,并且年代久远,亦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名称:玉长方托高足杯
年代:东汉
规格:通高17.5厘米
估价:7万
介绍:
玉杯是高贵礼仪用具,是饮酒器。多为汉代诸侯王或王室宴享宾客的饮酒器,也可作陈设用器。
此件藏品为和田玉,有雅美的沁色和包浆。器由一长方形底把和一高足杯组成,底有四獣足活环饰,间饰纹螭和勾连云纹篆,工艺巧究,饰纹生动神秘,由于有少见的长方形底把,便造型少见,珍贵难得。
名称:玉龙首獣形六节带钩
年代:汉
规格:长32.5厘米 宽7.5厘米 高2.5厘米
估价:15万
介绍:
玉带钩这种器型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了,湖北曾候乙墓就有玉带钩出土。
此玉带钩由和田玉制成。玉质,有雅美的沁色和包浆。带钩由六块玉制作嵌缀成,呈龙首獣形,下部有钮。其制作工艺巧究,造型生动神奇,极具收藏价值。
与此带钩相似的有一件汉代的青白玉龙首带钩,玉质青白色,多处被铁锈所沁。钩首做龙首状,嘴角微上翘。钩尾龙首直鼻,方框眼,龙眉饰绞丝纹上卷。估计1,300,000。
名称:玉饰环纹璧(双璜复合形)
年代:南北朝(或略晚)
规格:直径54厘米 厚1厘米
估价:35万
介绍:
此璧的形状为传统的扁圆形,中间有一圆孔。玉质不俗,有着雅美的沁色和包浆。
它的独特之处在于由两件大小相同的璜组成(璜是指半块玉璧),表面雕刻着阳纹铭文数十字。
正面为剔地阳文《战国策·西周策·韩魏易地章》,背面为满工狩猎纹。工艺巧究,饰纹典雅,世不多见,很珍贵。
名称:玉螭凤仙人纹出廓璧
年代:东汉
规格:宽25.5×19.5厘米 厚2厘米
估价:5万
介绍:
出廓璧是璧的一种,即在圆形轮廓外雕有龙形或其他形状的钮。
局部有浅沁色。形状扁平,一面浮雕着螭凤和仙人等饰,并且局部出廓纹,其制作工艺精巧,饰纹生动神奇,极有收藏价值。
汉代出廓璧珍品——白玉螭凤纹出廓璧与此璧相似,曾在2010年北京中嘉秋拍会展拍。白色玉质,橘红色沁斑分布于身,顶部及背部有白色钙化斑出现。顶部出廓部分镂雕双龙,背向与两侧凤相连。底部两侧饰双凤连体。璧身分两层,外层减地浮雕螭龙螭凤纹,间杂有“万圣光日”四字。内层满饰勾连云纹。起拍价:750,000。
名称:玉螭凤“四灵”纹圭璧
年代:东汉
规格:长48.3厘米 宽13厘米 厚3厘米
估价:15万
介绍:
圭璧是古代祭祀、朝会用玉器,主要由帝王所执,恭祀天地。
形状扁平,一圭一璧复合为圭璧。正面浮雕螭凤和“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饰纹。工艺精巧,饰纹生动传神,因而珍贵并有着极高的收藏价值。
名称:玉跪地神人
年代:西周
规格:高17.9厘米 宽厚10.8×10.4厘米
估价:15万
介绍:
头戴平顶帽,细眉大眼,胆鼻小嘴。雕琢手法采用少见的圆雕,工艺朴雅,生动神奇。
弯腰拱背,呈双手抚膝跪地状,型形象庄重。玉工掌握了跽坐人的外形特征。因年代久远而珍贵难得。
西周器物一般以片雕为主,非常小巧,此件作品体量巨大,尚为圆雕,极为罕见。
名称:玉凤
年代:西周
规格:长9厘米 宽4厘米 厚1.3厘米
估价:5万
介绍:
凤的形像美丽、精巧,玉质晶莹润洁,让人忍不住多看一眼而持之难释。
此玉凤触感温润,光泽剔透,雕工细腻,具有不俗的收藏价值。
商周时期凤鸟以片雕为主,圆雕稀少。
名称:玉螭凤纹璧形座屏
年代:东汉
规格:高21.8厘米 宽21.2厘米 厚2.4厘米
估价:15万
介绍:
和田白玉。浅沁色,质地温润晶莹。
玉座屏是汉代中晚期盛行的陈设器,既是显示奢华尊荣的礼品,又是祈祝求福的室内装饰品。
下部为凳子形座,上架一活环璧,璧上镂刻着神兽神鸟等螭凤云纹,工艺巧究,饰纹生动神奇,造型罕见,有非常重要的收藏价值。
目前所知,1969年河北定县43号汉墓曾出土一件刻有东王公西王母的玉座屏,被称为“最大的一件汉代透雕作品”。
名称:插柱形器玉琮
年代:良渚文化
规格:通高28厘米 射径25.5厘米
估价:30万
介绍:
良渚文化为中国新石器文化遗址之一,分布地点在长江下游的太湖地区,其中心在浙江省良渚。良渚文化存续之间约为距今5300年至4200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
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为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又因琮、璧等玉器出土时多集中于一些大型墓葬中,因此,它又是身份与财富的象征。最早的玉琮见于安徽潜山薛家岗第三期文化,距今约5100年。
此玉琮有着雅美的沁色和浸饰,由一神人纹和捧于其上的四根神人纹柱形器组成。工艺精细。饰纹神奇神秘,造型罕见,有着重要的收藏价值。
名称:玉龙纹珩
年代:战国
规格:长16.1厘米 宽2.1厘米 厚0.5厘米
估价:10万
介绍:
珩,古玉器名。玉饰品,杂佩上部的横玉。形似磬而小,或上有折角,用于璧环之上。
珩的出现始于春秋,为成组佩玉中最上层的一件。由于汉代禁用成组佩玉,故此器似只作单个佩用。
此件玉珩玉质沁色俱佳,做工精致,色泽温润,形状为两端回首龙,外形大气,给人以尊贵崇高之感。并由于年代久远,从而极具收藏价值。
战国时期曾有一件类似的玉龙纹珩,为海外遗珍玉器,曾收藏于美国哈佛大学艺术馆,现收藏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馆。
名称:玉活环螭纹勺
年代:东汉
规格:长30.5厘米 宽5.5厘米 厚5沉默
估价:10万
介绍:
此件玉器由珍贵的和田玉制作而成。
外表遗留着岁月的痕迹——包浆,并且有着雅美的沁色。
形状为长勺条形,把端有活环杵。中间纹饰云螭和兽纹等。工艺精巧,饰纹传神,很少见且珍贵难得。
名称:玉螭凤纹插屏(三件套)
年代:东汉
规格:通高18厘米 宽21.5厘米
估价:10万
介绍:
此插屏由和田玉雕琢而成。有着雅美的沁色的包浆。由两件支架和一件屏组成。屏上镂刻着螭凤等纹。工艺巧究,饰纹生动神奇,造型罕见,有着极高的收藏价值。
名称:玉双璧形座屏
年代:东汉
规格:通高25厘米 宽28厘米 厚3厘米
估价:30万
介绍:
此座屏由和田玉雕琢而成。玉质,有着雅美的沁色和包浆。
座屏下部有凳式支架,上置双璧,其间以螭、凤、云和神兽神鸟纹装饰。工艺精巧,生动神奇,非常罕见而有着极高的收藏价值。
名称:玉剑
年代:战国
规格:
估价:
介绍:
此剑玉质青白色,两端厚,中间薄,两面构饰兽面纹,兽面为粗眉,凸眼,鼻以下不明显,兽面两侧饰勾云纹。此玉剑与乾隆皇帝陪葬品的战国玉剑非常相似,因其玉质更佳,保存较为完好,又更是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