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梅花诗词1-28首ord 文档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8:20:06
文档

梅花诗词1-28首ord 文档

1早梅(南朝)谢燮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①寒。畏②落众花后,无人别意③看。[作者简介]:谢燮(xiè)(约公元570年前后在世),南朝陈宣帝时诗人。[注释]:①疑:恐惧。②畏:害怕,担心。③别意:特别注意。[译文]为了迎接美好的春天的来临,梅花不畏严寒,不惧风霜而早于众花开放。惟怕百花开在先头,自己落了后,没有人再来观赏,所以,争先恐后,早早放出了芳香。这首《早梅》诗,用极富于表现心理状态的手法,写出了梅花的坚强性格。[想一想]2和孔中丞雪里梅花(南朝)王筠水泉犹未动①,庭树②已先知。翻光同雪舞
推荐度:
导读1早梅(南朝)谢燮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①寒。畏②落众花后,无人别意③看。[作者简介]:谢燮(xiè)(约公元570年前后在世),南朝陈宣帝时诗人。[注释]:①疑:恐惧。②畏:害怕,担心。③别意:特别注意。[译文]为了迎接美好的春天的来临,梅花不畏严寒,不惧风霜而早于众花开放。惟怕百花开在先头,自己落了后,没有人再来观赏,所以,争先恐后,早早放出了芳香。这首《早梅》诗,用极富于表现心理状态的手法,写出了梅花的坚强性格。[想一想]2和孔中丞雪里梅花(南朝)王筠水泉犹未动①,庭树②已先知。翻光同雪舞
1早梅

(南朝) 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①寒。

畏②落众花后,无人别意③看。

[作者简介]:谢燮(xiè)(约公元570年前后在世),南朝陈宣帝时诗人。

[注释]:①疑:恐惧。

②畏:害怕,担心。

③别意:特别注意。

[译文]

为了迎接美好的春天的来临,梅花不畏严寒,不惧风霜而早于众花开放。惟怕百花开在先头,自己落了后,没有人再来观赏,所以,争先恐后,早早放出了芳香。这首《早梅》诗,用极富于表现心理状态的手法,写出了梅花的坚强性格。

[想一想]

2和孔中丞雪里梅花

(南朝) 王筠

水泉犹未动①,庭树②已先知。

翻光同雪舞,落素③混冰池。

今春竞④时发⑤,犹是昔年枝。

唯有长憔悴,对镜不能窥⑥。

[作者简介]:王筠 (jūn)(公元481-549年),字元礼,一字德柔,南朝梁琅琊沂(今山东临沂县)人,现存40多首诗作。

[注释]:①未动:谓泉水尚未解冻。

②庭树:指院内的梅花。

③落素:指飘落的梅花。

④竞:互相争胜。

⑤发:开放。

⑥窥:看。

 [译文]:泉水还结着薄冰,尚未解冻,院内的一株梅树已在枝头怒放了。梅花与大雪同舞。雪花漫天飞洒,梅花也纷纷飘落,与雪花一同飘入那冰尚未化的池中。仔细看时,意外地发现,今年争相开放的梅花,不是新条而是那些历年旧枝。面对着老干虬枝上的梅花,自己却一脸憔悴,似乎连镜子都不敢去照一照了。

 

3 雪里觅梅花

(南朝)  萧纲

绝讶①梅花晚,争来雪里窥②。

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③。

定须还剪采④,学作两三技。

[作者简介]:萧纲(503~551) 南朝梁简文帝时文学家。字世缵(zuǎn),兰陵(今江苏武进)人。

[注释]:①绝讶:十分惊讶。

②窥(kuī):观看。

③赢(yíng):疲劳。

④彩:指彩色丝绸。

[译文]:这一年梅花的花期特晚,令人诧异,一群平时不出宫门的女子相约去雪地里寻觅梅花。她们冒着严寒,争先恐后地走着看着,伸出纤纤玉手拨动下枝,攀扯高条,仔仔细细地寻找梅花的踪影。裸露在寒风中的手腕使她们感到害羞怜惜;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又感到了倦意,互相推让不前,诉说着腰肢的疲乏。她们不得不返回深宫了。但还商量着回去后一定要剪下一块彩绸,学着绣上两三枝清雅高洁的梅花,让大自然的美色常驻身旁。

4  咏 梅

(南朝)  箫绎

梅含今春树,还临先日池。

人怀前岁忆,花发故年枝。

[作者简介]:萧绎 (yì)(508~554) ,南朝梁皇帝。字世诚,小字七符。在位三年。萧衍第七子,初封湘东郡王,后任侍中、丹阳尹。少聪颖,好读书,善五言诗,生平著述甚富,凡二十种,四百余卷,今仅存《金楼子》。

 [译文]:满树含苞待放的梅花已经是今春的新梅,而倒映新梅的池塘却不肯跟着梅花的新生而起什么变化。此情此景,唤起了诗人对往年的回忆,他想起了往年的梅,往年的人。短短四句,有今有昔,有人有景,有感叹有回忆。

 

5  梅花落

(南朝) 吴均

  

 隆冬十二月,寒风西北吹。

  独有梅花落,飘荡不依枝①。

  流连②逐霜彩,散漫下冰澌③。

  何当④与春日,共映芙蓉池。

[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年),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治所在今浙江安吉县)人。诗文自成一家,称为“吴均体”, 好学有俊才,创一代诗风。

[注释]:①不依枝:指梅花离开枝条。

②流连:不忍离开。

③冰澌 (sī):指冰块之间的水。

④何当:何时才能够。

 [译文]: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刻。在这样的季节,大自然美好的景致都消逝了。好像在这严冬季节,除了寒风之外,其他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似乎都不存在了。寒风中,惟独有梅花在四处飘落。梅花离开枝条,被寒风吹卷起,飘飘洒洒,在空中飞舞。飞飞扬扬的梅花,被风卷到何处了呢?有的仿佛在追逐“霜彩”,有的则随着寒风的踪迹,飘落在“冰澌”。何时能够与荷花为伴,共为春色添彩? 

6  梅 花 落

(南北朝)  鲍照

中庭①杂树多,偏为梅咨嗟②。

“问君③何独然” ?

 “念其④霜中能作花⑤,露中能作实⑥。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⑦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⑧无霜质”!

[作者简介]:鲍照(约415年~470年),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汉族,东海(今属江苏)人,家世贫贱。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注释]:①中庭:庭院中。

②咨嗟(zī jiē):赞叹声。 

③君:指“偏为梅咨嗟”的诗人。这句是假托杂树的问话:你为什么单单赞赏梅花? 

④其:指梅。

⑤作花:开花。

⑥作实:结实。以下是诗人的回答。这二句是说梅花能在霜中开花,露中结实,不畏严寒。 

⑦尔:指杂树。

⑧霜华:霜中的花,华同“花”。

 [译文]:庭中的杂树众多,可我却偏偏赞叹梅花。那你为什么单单赞赏梅花?那是因为梅花不畏严寒,能在霜雪之中开花,冷露之中结实。想想你们吧,只能招摇于春风,斗艳于春日,即使有的也能在霜中开花,却又随寒风零落,终没有耐寒的品质。

7  咏早梅

(南朝)   何逊

兔园①标②物序③,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④寒开。

枝横却月观⑤,花绕凌风台。

朝洒长门⑥泣,夕驻临邛⑦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⑧来。

[作者简介]:何逊 (xùn)(约477-518)南朝梁代著名诗人,字仲言,祖籍东海郡郯县,今苍山城镇长城村有何逊墓的遗址。

[注释]:①兔园:本是汉梁孝王的园名,这里借指扬州的林园。

②标:标志。

③物序:时序,时节变换。

④拟:比,对着。

⑤却月观、凌风台:可能都是扬州的台观名。

⑥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曾遗弃陈皇后于长门宫。

⑦临邛 (qióng):汉县名。

⑧上春:即孟春正月。

[译文]:在花园里是容易看出时节的变化的,其中最使人惊异、最能标志时节变化的就是梅花。梅花不怕霜雪、不畏风寒,在临霜下雪的时候,它就在路边开放了。梅花在台观周围开得很盛。梅花盛开的时候可以使被遗弃者见之有感而落泪,也可以使钟情的人触景兴怀而勃发。梅花大概也知道自己飘落得早,所以赶在正月就开起花来了。

8  赠范晔 

(南北朝)   陆凯

折梅逢①驿使②,寄与陇头③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作者简介]:陆凯,字智君,南北朝宋(今河北蔚县东)人。北魏孝文帝时在世,以忠厚见称, 曾被任命为正平太守, 在郡七年。

[注释]:①逢:遭遇。 

②驿使:传递公文的人。 

③陇 (lǒng)头:边塞,也指遥远的地方。

[译文]: 折梅花的时候恰好遇到信使 ,于是将花寄给你这个身在陇头的好友(指 范晔) 。江南没有什么好东西可以表达我的情感,姑且送给你一枝报春的梅花吧。

9  梅花 

(南北朝)  庾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作者简介]:庾 (yǔ)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

[译文]:不料今年春意来得很晚,到腊月半还没见梅花开放。于是和好友一起到雪地里去寻找。诗人伸出手来,弯下高枝,想看看梅花是否已经含苞欲放,但一树一枝看过去,只有冰雪掉落下来。双手冰凉全身寒冷,真后悔没多穿点衣服。

 

10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唐) 杜甫

东阁①官梅②动诗兴,还如何逊③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④,若为看去乱乡⑤愁。

江边⑥一树⑦垂垂⑧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祖籍襄阳,后迁河南巩县。有《杜工部集》。

[注释]:①东阁:指蜀 (shǔ)州(今四川崇庆)东亭。

②官梅:官府种植的梅花。

③何逊:南朝梁诗人,很受杜甫推崇。

④伤岁幕:指梅花开在岁末春前,引起人年华易逝、老之将至的感伤。

⑤乡:一作“春”。

⑥江边:指杜甫居住的浣花溪畔。

⑦树:指梅树。

⑧垂垂:渐渐。

[译文]:裴迪在蜀州东亭送客时,看到梅花盛开,诗兴顿发,写得一首咏梅诗寄来。优美的诗章,犹如当年何逊在扬州的咏梅诗一样高雅别致。此时此刻,看到飞雪,就想起远隔千里之外的故人,更何况你送客到东亭,偏偏遇到这动情的梅花,怎能不想起对故人的一番思念呢? 幸亏没有折梅寄来,要不然,面对你从蜀州寄来折赠的一枝梅花,我一定会感伤岁月的无情,想到岁暮而悲伤。如果我到你处,和你同看梅花,那更会引起我思乡的愁绪。你不必为没有折梅遥寄而感到内疚和不安。要知道,在我的浣花溪边,也有一株梅树,现正盛开着。这一树怒放的江梅,朝朝暮暮,已经催得我几乎满头白发了。

11江梅

(唐)  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一生坎坷。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被后世诗家尊为“诗圣”。有《杜工部集》。

[注释]:腊:腊月,农历十二月。  

绝知:极了解。  

客愁:寄居异乡的愁苦。       

奈……何:用反问句表示对……没有办法。此句表现最令人无奈的客愁。  

元:通“原”,本来。  

故园:旧家园,指故乡。  

巫岫(xiù):即巫山,在四川巫山县东。岫,峰峦。  

郁 (yù)嵯(cuó)峨 (é):山势高峻的样子。

[译文]:前四句由江梅引出客愁。先写梅花由萌芽到怒放的过程,烘托出一派春意;接着以这种早春美景,反衬出自己浓重的愁绪。后四句写远望所见,进一步抒写客愁。作者放眼远望,只见白梅与白雪相映,一片茫茫;江风吹动江水,泛起阵阵波浪。但是,故园何在?归舟何在?作者的思乡之情更强烈了。他极目眺望家园,只见远方的巫山高耸入云,遮断了自己望乡的视线。作品运用了比兴和反衬的手法,虽写梅而又不粘著于梅。意境开阔,感情沉郁,在咏梅的诗篇中别具一格。

12早梅

(唐)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作者简介]: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

[译文]:腊梅在高高的树上早早地绽放,花朵儿映着碧蓝的南国天空。夜晚北风吹来缕缕清香,清晨严霜滋润花朵洁白的华容。想将花儿赠给万里外的亲友,可是路途遥远,重重山水阻隔。寒风中花朵就要凋落,又能用什么来抚慰远客?

13   早梅

(唐)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作者简介]:张谓(?--777年) 字正言,河内(今河南泌阳县)人。其诗辞精意深,讲究格律,诗风清正,多饮宴送别之作。代表作有《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归上都》等,其中以《早梅》为最著名,《唐诗三百首》各选本多有辑录。

[注释]

迥:远。   

傍:靠。   

发:开放。   

经冬:过冬。  

销:这里指冰雪融化。

[译文]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人们不知寒梅因靠近溪水而早发,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14 早梅

(唐)  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作者简介]:齐已(860-约937)潭州益阳(今湖南省益阳)人,晚唐时期一位非常勤奋的诗人。

[译文]:万木经受不住严寒的侵袭,枝干将被摧折。梅树的孤根却吸取地下的暖气,恢复了生气。在前村的深雪里,昨夜有一枝梅花凌寒独开。它的幽香随风飘散,一只鸟儿惊异地看着这枝素艳的早梅。我想寄语梅花,如果明年按时开花,请先开到望春台来。

 

15早梅   

(唐)  孟浩然

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

少妇曾攀折,将归插镜台。

犹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

[作者简介]:孟浩然(6~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曾隐居鹿门山,又称之为孟山人。其诗多写山水田园的幽清境界,却不时流露出一种失意情绪,所以诗虽恬淡而又有壮逸之气,为当世诗坛所推崇。

[注释]

曾:又作“争”。

攀 (pān)

[译文]:梅花,不仅有不畏霜雪,在寒冬独自开放,迎来明媚春光的高贵品格,而且有艳丽的色彩、浓郁的芳香、婀娜多姿的风采,因此深受人们喜爱,在人们心目中占有极高的地位。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贤淑的少妇对梅花由衷地喜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6  咏庭梅寄人

(唐)  刘禹锡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哲学家、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赏析]

     

17 杂 诗(其一)

(唐)  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作者简介]: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晚年参禅信佛,过着半官半隐的田园生活。他多才多艺,在诗歌、音乐、绘画、书法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他的山水诗大多描写空寂、宁静的自然景色,刻画细致,生动传神,韵味十足,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

[注释]

杂诗:写诗随时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

来日:来的那一天。

绮窗:雕刻花纹的窗子。绮(yǐ),有花纹的丝织品。

寒梅:冬天开的梅花。

著花:著(zhuó),开放;著花,开花。

[赏析]

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他突然激起强烈的乡思,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最令他亲切怀想的却是花窗前那枝梅花开了没有。

 

18  忆梅

(唐)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豀(xī)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xíng)阳(今郑州荥阳)。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四。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 

[注释]

定定:犹“死死地” 、 “牢牢地”。

物华:指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

依依:形容面对美好春色时亲切留连的意绪。

天涯:此指梓州。

寒梅:早梅,多于严冬开放。作者作此诗时已值春季,故云“忆梅”。

恨:怅恨,遗憾。

 [译文]:梅花牢牢地扎根在偏僻的不为人们注意的角落里。春天百花盛开,梅花已调落,只有梅枝在春风中轻轻摇动,仿佛向春天的万物倾吐着自己的遭遇。寒梅最遗憾呀,总是在每年岁末才开花,错过了百花争艳的大好春光。

19  梅花 

(唐)  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作者简介]:崔道融,生卒年待考。唐代诗人。自号东瓯(ōu )散人。荆州江陵人。乾宁二年(5)前后,任永嘉县令,后入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擅长作诗,与司空图、方千结为诗友。存诗80首,皆为绝句。

[赏析]:梅花初放,花萼中还含着白雪;梅花美丽孤傲,即使要入画,都会担心难画的传神。花香中别有韵致,清雅地都不知道冬的寒冷。梅花的枝干横斜错落,似愁似病,北风如果能够理解道梅花的心意,就请不要再摧残她了。

 

 20  题大庾(yú)岭

  这首是写梅花的诗吗?

唐代  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作者简介]

宋之问,唐初诗人一名少连 ,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县)人,一说虢(guó)州弘农(今河南省)人,父名宋令文,唐高宗时为左骁郎将,东台详正学士,善文辞,工书法,膂力过人,时称“三绝 ”。宋之问受其父影响,亦善诗文,与“善剖决”的韦善心并称户部“二妙 ”,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上元二年进士,早有文名,历任尚书监尉、左奉宸内供奉等职,因媚附权贵张易之,罪贬泷州(即今罗定)参军。

[注释]

辞国:离别家乡。

轺(yáo):一种轻便的马车。

霁(jì)雨生转晴。

但令:但愿,希望。

恨长沙:像西汉贾谊遭贬长沙一样怨恨。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被贬大庾岭时所写。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被贬边远之地的不满情绪以及盼望有朝一日得以赦免回京的心情。

  全诗音韵谐婉,属对精密,词藻华美。尤其突出的是诗人巧妙地将写景与抒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既表现出景致优美,又表现出诗人对自己赦免返京的前途充满信心。

再向前走就要真正离开家乡了,诗人思乡之情不可言状,因而停下车来,向北眺望,无限悲怆,乃至 “泪尽北枝花”。但是只要生还有日,也就 “不敢恨长沙”了。诗中抒发了作者依恋故乡,渴望生还的真实情感,回荡着感伤的悲音。

[想一想]

     历代文人墨客被贬官时都留下许多诗作,你能列举几个吗?

 

 

21  题大庾岭北驿

(唐)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作者简介]:宋之问,唐初诗人一名少连 ,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县)人,一说虢(guó)州弘农(今河南省)人,父名宋令文,唐高宗时为左骁郎将,东台详正学士,善文辞,工书法,膂力过人,时称“三绝 ”。宋之问受其父影响,亦善诗文,与“善剖决”的韦善心并称户部“二妙 ”,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上元二年进士,早有文名,历任尚书监尉、左奉宸内供奉等职,因媚附权贵张易之,罪贬泷州(即今罗定)参军。

 [注释]

阳月:阴历十月。

至此回:相传北雁南飞至大庾岭便止息下来,待春北返。

复归来:再回来。

潮初落:潮水刚落下去。  

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为五岭之一。北驿:大庾岭北面的驿站。 

殊:还。“我行”句意谓自己要去的贬谪之地还远,所以自己还不能停下。

 瘴:南方湿热天气山林间对人有害的毒气。 

望乡处:远望故乡的地方,指站在大庾岭处。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十月即开梅花。[  

【译文】:阴历十月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

  鸟儿不进,我却行程未止远涉岭南,真不知何日何时,我才能遇赦归来?

  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深山老林昏暗暗,瘴气浓重散不开。

  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抑或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阅读提示]

这首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在这首诗中,作者对这次贬谪南荒,远离故土,是充满忧伤的。

 

22  岭  梅

 

 (南宋)  张道洽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作者简介]:张道洽(约公元1234年前后),字,号实斋,南宋开化(今浙江开化)人。

[注释]

物华:美丽的景物。

应酬:交际往来,这里是应接的意思。

[译文]:在这山岭之中,无论你走到哪里,哪里都富有诗意。也不管你什么时候来观赏,总能大饱眼福,看到极美的景物。一岭梅花,疏落点点,让游人目不暇接。清香远溢,风韵独胜,使人流连忘返。

[想一想]

    诗中“应酬都不暇”与成语“应接不暇”意思相同吗?能否互换? 

23  同家弟赋蜡梅诗四绝句(选一)

(南宋)  陈与义

一花香十里,更值满枝开。

承恩不在貌,谁敢斗香来。

[作者简介]: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其先祖居京兆。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陈与义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爱国诗人,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

 [注释]

更值:时逢,遇到。

承恩:指蜡梅受到人们普遍喜爱。

貌:指蜡梅的形状。

斗:竞相争斗。

[译文]:蜡梅花香浓郁,如果说一朵蜡梅十里飘香,那满树梅花,岂不是香飘百里,人们喜爱蜡梅的原因不在它外在的形貌美,而在于它内在具有的无与伦比的馨香。

 [你知道吗]

    花香十里,可谓夸张。不过世界之最中记载最香的花却不是本诗中蜡梅,而是产于荷兰的野蔷薇。

24  和豫章公黄梅

(北宋)  陈师道

色轻花更艳,体弱香自永。

玉质金作裳,山明风弄影。

[作者简介]:陈师道(公元1053-1102年),北宋诗人。字履(lǚ)常,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祜时因苏轼等推荐,为徐州教授。后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等职。为江西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有《后山先生集》。

[注释]

轻:淡。

永:长久。

玉质:指蜡梅花丰润如玉。

金:指蜡梅花色金黄。

弄影:赏玩花影。

豫章公:指宋代诗人黄庭坚。

 [译文]:当冬季来临,万花调零时,蜡梅英姿勃发,大展娇容。它花色淡黄,却显得特别艳丽。纤细的枝干上绽开一朵朵黄色的花朵,吐出醉人的清香。它清姿丽质是一般凡花俗卉所不能比拟的。丰润如玉的体态镶嵌着金黄色的花瓣,明净的山上,绰约花影在风中摇曳生姿。

 

25 蜡梅

(南宋)  王十朋

非蜡复非梅,梅将蜡染腮。

游蜂见还讶,疑自蜜中来。

[作者简介]: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北宋政和二年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

[注释]

蜡:蜂蜡,也因色黄而称为黄蜡。

复:又。

讶:惊讶。

疑:怀疑。

[译文]:腊梅不是蜡制成的也不属于梅花。蜡梅花是用黄蜡染了腮。整天穿行于花间的蜜蜂,似乎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的芳香,一个个大为吃惊。以为(腊梅)花中有蜜糖呢(注:腊梅的味甜且香浓)。 

[想一想]

  你还记得“承恩不在貌,谁敢斗香来”这句诗写的是谁吗?和这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

26   蜡梅口号

(北宋) 王安中

雪里园林玉作台,侵寒错认暗香回。

化工清气先谁得?品格高奇是蜡梅。

[作者简介]:王安中(1075~1134), 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履道,号初寮(liáo)。中山曲阳(今属河北)人。他擅长诗和四六文,在当时很受推重。但诗文大都失传,今存作品以词为主。

[注释]

玉:指白雪。

暗香:指梅花芳香。

回:环绕。

化工:天工。

[译文]:数九寒天,白雪皑皑,园林中一株蜡梅迎霜破雪而开。淡淡的花,幽幽的香,人们常把它误认为是梅花。蜡梅与梅花本不是同一科属,由于蜡梅尤香,又与梅花只一字之差,人们常把蜡梅的冷香当作寒梅的芳香。大自然所赐予万物的恩泽,谁能最先得到呢?应当是这品格高奇的蜡梅了。

[想一想]

    腊梅、蜡梅、寒梅有什么不同? 

27  题杨补之画

(宋)  楼钥

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

百卉千花皆面友,岁寒只见此三人。

[作者简介]:楼钥(1137~1213)南宋诗人。字大防,号攻媿(kuì)主人。鄞(yín)县(今属浙江)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为胡铨所知赏,称赞他为 “翰林才”。初任教官,后调为温州教授,光宗时提升为起居郎兼中书舍人。楼钥敢于直谏,无所避忌。光宗都说:“楼舍人朕亦惮之。”在朝因与大臣韩侂(音脱)胄政见不同,辞去官职。韩侂胄被诛后,楼钥又起用为翰林学士,升为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进用为参知政事,后又授为资政殿大学士、提举万寿观。死谥宣献。所著《攻媿集》,原为120卷,流传中有所散佚,清四库馆臣复删去“青词”数卷,编定为今本112卷。

[赏析]

岁寒三友排名老大的就数梅了,梅花是春天的使者,单从审美角度一株连一株、一片连一片的开放在早春这个万物还未完全复苏的季节,更显得特别好看。

[说一说]

   你知道花中四君子吗?

28  雪  梅

(宋)  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香。

[作者简介]:卢梅坡,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历史关于他的记载很少,几乎没有,我们只能从他的诗词与别人的诗词中推测他简单的经历。卢梅坡属于花鸟诗人,从不感慨国家大事与黎民疾苦,感风吟月者很多,可见家境不错。

[注释]

精神:神采,韵味。

俗了人:使人俗气,不高雅。

[译文]:光有梅花没有雪,梅花就显得没有神韵,但是,有了雪陪伴梅花,而观雪赏梅的人不会作诗来评价它们,那他也还是个俗人。天已晚了,刚刚写好一首赞美它们的诗,雪又下下来了,梅、雪、诗三者合在一起构成了最美的景色。

[想一想]

    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卢梅坡选材角度,诗作风格值得借鉴。仔细品味一下“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的含义

文档

梅花诗词1-28首ord 文档

1早梅(南朝)谢燮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①寒。畏②落众花后,无人别意③看。[作者简介]:谢燮(xiè)(约公元570年前后在世),南朝陈宣帝时诗人。[注释]:①疑:恐惧。②畏:害怕,担心。③别意:特别注意。[译文]为了迎接美好的春天的来临,梅花不畏严寒,不惧风霜而早于众花开放。惟怕百花开在先头,自己落了后,没有人再来观赏,所以,争先恐后,早早放出了芳香。这首《早梅》诗,用极富于表现心理状态的手法,写出了梅花的坚强性格。[想一想]2和孔中丞雪里梅花(南朝)王筠水泉犹未动①,庭树②已先知。翻光同雪舞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