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期 | 夏商西周 | 春秋战国 | 秦 汉 | 魏晋南北朝 | 隋 唐 | 宋 元 | 明 清 | ||
方面 时间 | ( ) | ( ) | |||||||
农业 | 工具 技术 | 原始农业 木器石器 | 铁犁牛耕出现 | 耧车用途: 耦犁(二牛三人) | (用人,灌溉) | 自流灌溉, 便于耕地 | 高转筒车 | ||
水利 | 靠天吃饭 | 成都 | 攻打越族运输的 | 南方统治者兴修水利 | 修建南北交通的 | 元朝重新疏浚 | 运河主要运粮 | ||
土地所有 | ( ) 土地国有 | 私田确立 ( ) |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 北魏实行 ,土地国有,交租调 | 继续实行 ,租税制为
| 因为不抑制土地兼并,导致阶级矛盾严重,王安石变法有 | 按照土地和财产多少决定赋税,明朝采取鱼鳞图册,确定产权 | ||
手工业 | 瓷器 | 青瓷 | 白瓷 | 青白瓷并称,出现 瓷 | 五大名瓷大多为 营 | 瓷彩瓷 瓷大量涌现 | |||
冶金 | 青铜时代 | 铁器 | |||||||
丝绸 | |||||||||
经营 | 官营为主(国有官营,为皇帝官府服务,不计成本,不投入市场,制造精良)家庭手工业为重要方面 | 家庭手工业不断发展 | 民营 官营手工业 | ||||||
商业城市 | 政治中心即商业中心, 统一的中原市场出现 | 长安城市坊 ,官府对商业经营控制 和 | 商业几乎被荒废 | 长安城市坊仍受 ,但到唐朝后期,在城市出现 ,运河畔 兴起 农村则出现 | 宋朝市坊界限已经打破,并出现 、 ,商品贸易出现 、 。 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宋元城市文艺有 、 ,《 》(画) | 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专业分工,运输 ,出现 市镇,出现晋商和 商商帮,还有资本主义萌芽,体现为“ 出资, 出力” | |||
外贸 | 海陆路开始与西亚南亚西欧联系 | 几乎中断 | 海陆都很 ,管理对外贸易在广州设 | 海上丝绸之路发达, 福建 成为外贸大港. | 郑和下西洋和平无资本积累 清朝闭关锁国,只有 一口 | ||||
自然经济 | 开始 | 形成 | 自然经济为主 | ||||||
重农抑商 | 商鞅开始,原因:
| 实行重农抑商的作用:有利于巩固统治,发展 ,社会 。 | 消极影响:抑制 发展 抑制 | ||||||
经济重心南移 | 重心在北方(中原、黄河流域 ) | 南方开发(原因 , 带去 和 ,统治者重视等) 为重心南移奠基 | 安史之乱后, 南移 | ,天下足,标志经济重心 南移 | 南方成为经济最发达地区 | ||||
其他 | 决定了分封和宗法 | 统一度量衡, | 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 | 游牧变农耕, 北魏封建化 | 经济大繁荣,但生态受影响 | 经济继续繁荣,出现“商业” | 出现康乾盛世,占世界经济比例很大,但西方经济开始进入 时代 |
旧民主主义(1840——1919) | ( )(1919——1949) | ||||||||
阶段 | ( 千年变局 ) | ( ) | ( 变法与 ) | ( ) | 新民主主义开端 | 国民 | (土地) | 抗日战争 | ( ) |
时间 | 1840 ——( )—— ( ) —— ( )—— 1919 | ||||||||
西方经济侵略 | 1西方 基本完成, 2侵华目的:打开封闭的大门,掠夺 3方式: 输出为主 4商埠由东南沿海到 和 | 1西方开始进行第二次工业,侵华由 输出为主变为 输出为主,(《马关条约》 ) 2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 | 1欧洲列强忙于 ,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和 成为侵华主要国家 | 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 帝国主义的掠夺 | ||||
自然经济 | 开始解体,家庭手工业破产;农产品逐渐商品化,卷入 ,资本主义萌芽夭折。 | 受外国资本侵略影响,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 自然经济继续解体,但仍占主体 | ||||||
中国经济 的 反应 | 1工业经济影响: ①消极影响:中国开始成为西方的 和 ; ②客观作用: 传入 , 产生 促进 2最早外商企业产生 3第一批商埠:
4.近代工业是指 以 为动力 | 1.洋务运动:时:1860S—95年;内容:“自强”办军工,如上海 ;“求富”办民用,如李鸿章创开平煤矿和 张之洞创汉阳铁厂和 影响:是近代化的 引进近代 ,诱导 产生,一定程度抵制西方经济侵略 2. 民资产生: 原因: 和 沪企: ; 工业为主;影响: 思想产生,提出商战。 | ①民族资本主义 发展。 (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 原因: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加剧自然经济瓦解,清 清末 客观促进。 影响:民资阶级 登上历史舞台,发动 和 。 ②清末新政:(1901—1911年) 背景:瓜分狂潮民族危,辛丑条约清府危,巨额赔款财政危 内容: 实业,编练新军, 科举,派留学生出国 影响:消极—没能挽救清的统治危机和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但客观促进近代化 | 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 时: — (也是一战期间 ) 原因: 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运动推动; 奖励实业; 思想; 欧洲暂时放松经济侵略(最主要)。 特点: 工业为主( 和纺织业),时间短速度快,地区分布 。代表人为 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发展,推动反袁称帝的 运动开展 无产阶级壮大,为五四运动和 成立,进入 民主主义奠基础。 | 1民族工业 原因:先天不足( 社会性质),后天畸形(行业区域失衡) 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 1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之民生主义:坚持
新增节制资本, | 1.国民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进行法币改革,国民经济继续发展,但仍是轻工业为主 2:土地 没收地主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阶级。是 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3官僚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 1官僚资本主义垄断国家经济命脉 2民族资本主义重陷萧条 3为团结抗日,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行双减双交 | 1官僚资本主义垄断国家经济命脉继续膨胀 2:土地改革: 实行
变封建土地所有为农民土地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