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化 试 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物 理 部 分
考生注意:
1.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2.如无特别说明,都必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写出证明或计算的主要步骤.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如图1所示的3种原子模型中,最接近于原子内部真实情况的是 ( )
A.图①模型 B.图②模型
C.图③模型 D.三种模型与真实情况接近程度相同
2.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常对人类和建筑物造成巨大危害,这种波的特点是 ( )
A.频率低,人耳听不到 B.频率低,人耳能听到
C.频率高,人耳听不到 D.频率高,人耳能听到
3.以下关于重力方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重力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B.重力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向下
C.重力方向总是垂直于桌面向下 D.重力方向总是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4.人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若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眼睛离物体的距离应 A.大于一倍焦距 B.大于两倍焦距 ( )
C.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D.小于一倍焦距
5.工地上用起重机搬运一个重力为G的物体,匀速提升时所用的拉力为F1,匀速下降时所用的拉力为F2,则F1、F2、G三者之间正确的关系是 ( )
A. F1 > G > F2 B.F1 > F2 = G
C. F1 = F2 = G D.F1 < G < F2
6.如图2所示,O为杠杆AB的支点,A端挂一重物G,图中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最小的拉力是 ( )
A.F1 B.F2 C.F3 D.F4
7.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现将质量相等的实心铜球和铝球(ρ铜>ρ铝)分别浸没在甲、乙两个容器中,且均无水溢出,这时两个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力F甲、F乙和压强P甲、P乙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F甲 > F乙 p甲 > p 乙 B.F甲 = F乙 p甲 < p乙 C.F甲 < F乙 p甲 < p乙 D.F甲 = F乙 p甲 > p乙
8.如图3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恒定不变,闭合电键S发现小灯L不亮,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灯L或电阻R上,为检测故障所在,下列做法和判断正确的是( )
A.用电压表并在灯L两端,电压表无示数,则灯L一定短路
B.用电压表并在电阻R两端,电压表无示数,则电阻R可能短路
C.用一个检测小灯L′并联在电阻R两端,若灯L′亮,则灯L一定短路
D.用一个检测小灯L′并联在电阻R两端,若灯L′不亮,则灯L一定断路
二、填空题(9—14题每格1分,15—16每格2分,共26分)
9.某LED手电筒内用三节干电池作为电源,每节干电池的电压为 (1) 伏,三节干电池为 (2) 使用(选填“串联”或“并联”)。手电筒在工作时将 (3) 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10.跳远比赛中,运动员在经历了一段助跑之后,奋力蹬踏板,凌空而起,在空中向前运动一段弧线后落入沙坑,在沙坑内留下深深的印痕。蹬踏板后凌空而起时运动员的重力势能 (4)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于 (5) 运动员在空中会继续向前运行一段距离,运动员落入沙坑留下印痕则说明 (6) 。
11.重力为50牛的物体在大小为10牛的水平拉力作用下,10秒内在水平地面上沿拉力方向匀速前进3米,则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为 (7) 牛,拉力做的功为 (8) 焦,功率为 (9) 瓦。
12.如图4所示为某一型号电吹风的铭牌,由铭牌上的技术参数可知:该电吹风的正常工作电压为 (10) 伏,若此电吹风正常工作10分钟消耗的电能为 (11) 度,家庭电路中用 (12) 表来计量消耗电能多少的。
13.甲、乙两辆小车先后同地同向出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5所示,其中甲车的速度是 (13)米/秒,甲、乙运动过程中如果以甲车为参照,乙车是 (14)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从甲车出发开始计时,经过10秒钟两车相距 (15) 米。
14.10秒内通过某导体横截面的电流为0.3安,电流做功18焦,通过导体的电荷量为 (16)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 (17) 伏。当它连接在电压为9伏的电源两端,该导体的电阻为 (18) 欧。
15.如图6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不变,闭合电键S,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自右向左移动时,电压表V的示数将 (19)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若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最右端移到中点时,电流表A的示数的变化量为ΔI,滑片P从中点移到滑动变阻器的最左端时,电流表A的示数的变化量为ΔI,则ΔI (20) ΔI(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6.某小组同学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中,先取了一空塑料瓶分别在瓶底、瓶侧壁的不同高度处扎有三个小孔,把它放在水槽中如图7(a)所示,然后又设法在塑料瓶内装有浓盐水(ρ盐水>ρ水),再度把它放在水槽中,如图7(b)所示。请仔细观察经各小孔射出的液体的路径,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由图7(a)可知: (21) ;
(2)由图7(b)可知: (22) 。
三、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7.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8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18.请在图9中根据小磁针的N极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磁感线的方向,以及电源正、负极。
四、计算题(共24分)
19.体积为2×103米3的小球,一半体积浸在水中。求:小球受到的浮力F浮。
20.现有质量为0.2千克,温度为80℃的水,自然冷却到30℃。求:水放出的热量Q放。
[c水=4.2×103焦/(千克·℃)]
21.如图10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其中R1=10欧,闭合电键S,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移到左端A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0.8安,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移到右端B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2.4安。求:
(1)电源电压U。
(2)R2的最大阻值。
(3)若在R1两端接一电压表V,所选量程为0—15V,则在电路正常工作的情况下,R1消耗的电功率的范围。
22.如图11所示,边长分别为0.2米和0.1米的实心正方体A、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ρA 为 0.2×l03 千克/米 3, ρB为 0.3×l03 千克/米 3。求:
(1)物体A的质量mA。
(2)物体B对地面的压强pB。
(3)为使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小芳与小李讨论后认为将正方体A沿水平方向切下体积V1一块后叠放到正方体B上方,或将正方体A沿竖直方向切下体积V2一块后叠放到正方体B上方都可以达到目的,请求出V1与V2的之比。
五、实验题(共18分)
23.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用到了如图12(a)和(b)所示的实验器材。用天平称量前,当出现如图12(a)所示的现象,应将左端的螺母向 (1) 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称量时,砝码应放置在天平的 (2) 盘。用如图12(b)所示的量筒测量时它能达到的准确程度为 (3) 厘米3,此时量筒内液面对应的示数为 (4) 厘米3。
24.为了研究“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 小红选用了橡皮筋、弹簧测力计等器材,设计了如图13(a)、(b)所示的实验。实验中两次将橡皮筋从A点拉伸到O点的目的是 (5) 。下列物理研究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方法与上述研究相同的是 (6) 和 (7) (均选填序号)。
① 曹冲称象。 ②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要使用同一导体。
③ 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类比。 ④ 研究串、并联电路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
25.小李做“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实验时所用的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小灯泡上标有3.8伏字样,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 1A”字样。
(1)小李连接电路如图14所示,图中尚有一根导线未连接,请用笔线代替导线在图14中正确连接。要求:滑片P向右移动时,小灯泡变暗。 (8) (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相应位置连线)
(2)小李正确连接电路,并按正确的步骤操作,闭合电键S,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分别为2伏和0.2安,但是小灯几乎不亮,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9) 。
(3)然后他继续移动滑片P,当电压表示数为3.8伏时小灯正常发光,对应的电流表示数如图15所示,则小灯的额定功率为 (10) 瓦,此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为 (11) 欧。
(4)在第(3)小题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12) 。
26.小明和小华在家里烧水时发现,“烧开同样温度的一壶水比半壶水所需的时间长”。
(1)根据这一现象他们猜想:水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水的质量有关,并进一步提出假设,你认为他的假设可能是: (13) 。
(2)为了验证以上假设,他们来到实验室,各自用如图16所示装置分别对不同质量的水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他们通过观察 (14) 和计时器,并将相关数据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设水每分钟吸收的热量相等)
时间(分钟) | 1 | 2 | 3 | 4 | 5 | 6 | 7 |
质量(千克) | 20 | 40 | 60 | 80 | 100 | 120 | 140 |
升高温度(℃) | 5 |
时间(分钟) | 1 | 2 | 3 | 4 | 5 | 6 | 7 |
质量(千克)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升高温度(℃) | 10 |
①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一行与第二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15) 。
②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归纳得到的结论是:
(16) 。
(3)为进一步研究,小明和小华又选用煤油重复上述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三中。(设水和煤油每分钟吸收的热量相等)
表三(煤油)
时间(分钟) | 0.5 | 1 | 1.5 | 2 | 2.5 | 3 | 3.5 |
质量(千克) | 20 | 40 | 60 | 80 | 100 | 120 | 140 |
升高温度(℃) | 5 |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普陀区初三质量调研
理 化 试 卷
物 理 部 分(标准答案)
一、选择题 | 1.B 2.A 3 D 4.B 5.C 6.A 7.C 8.D |
二、填空题 | 9.1.5。 串联。 电。 10.变大。 惯性。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11.10。 30。 3。 12.220。 0.2。 电能。 13.1米/秒。 运动。 4。 14.3。 6。 20。 15.变小。 大于。 16.(1)液体内部各个方向上都有压强,且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增大。 (2)相同深度,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
三、作图题 | 17.对称1分;正立1分;虚像1分。 18.通电螺线管的N、S极1分;磁感线方向1分;电源的正、负极1分。 |
四、计算题 | 19.V排= V物/2=1×10-3米3 1分 F浮=ρ液gV排 1分 =1×103千克/米3×9.8牛/千克×1×103米3 1分 =9.8牛 1分 |
20.Q放=cm△t 1分 =4.2×103焦/(千克·℃)×0.2千克×(80℃-30℃) 2分 =4.2×104焦 1分 | |
21.(1) U = R1I B 1分 =10欧×2.4安=24伏 1分 (2) R2=U/I 2- R1 2分 =24伏/0.8安-10欧=20欧 1分 (3) Imin=0.8安,U1min=R1Imin =10欧×0.8安=8伏 U1max=15伏,Imax=U1max / R1=15伏/20欧=1.5安 1分 Pmin=U1min Imin=8伏×0.8安=6.4瓦 1分 Pmax=U1max Imax=15伏×1.5安=22.5瓦 1分 R1消耗电功率的范围是6.4瓦—22.5瓦 | |
22.(1)mA=ρA VA 1分 =0.3×103千克/米3×(0.2米)3=1.6千克 1分 (2)pB= ρBg hB 1分 =0.3×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294帕 1分 (3)pA’=pB’ 水平切:FA’/SA=FB’/SB (mAg- m1g)/ SA=(mBg+ m1g)/ SA 1分 (1.6千克- m1)/0.04米2=(0.3千克+ m1)/0.01米2 m1=0.08千克 1分 竖直切:FA /SA=FB’/SB mAg/ SA=(mBg+ m2g)/ SA 1.6千克/0.04米2=(0.3千克+ m2)/0.01米2 m2=0.1千克 1分 V1∶V1=m1∶m1=0.08千克∶0.1千克=4∶5 1分 | |
五、实验题 | 23.右。 右。 5。 50。 24.使橡皮筋形变程度相同。 ①。 ④。 25.(1) 线连对1分。 (2) 此时小灯的电功率较低(合理均得分)。 (3) 1.216。 6.875。 (4)使小灯两端达到额定电压。 26.(1)同种物质(水),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2)温度计示数。 ① 同种物质(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② 同种物质(水),吸收的热量与升高的温度、物体的质量的比值是个定值。 (3)表一和表三中的第2列或第3列或第4列等 (4)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