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B)(1)形成性考核任务三
魏晋南北朝文学
本次形考任务按百分制计,实际占形成性考核总成绩的20%。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曹丕所作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
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钟嵘在《骨气奇高》中评价曹植的诗为“体被文质,词采华茂”。3.魏晋南北朝诗歌以建安时期的创作最为辉煌,其中代表作家是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
4.王粲的代表作是《七哀诗》三首,尤以第一首最为著名,其中有“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厚”的诗句。
5.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6.太康诗风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其中陆机被钟嵘奉为“太康之英”,但在艺术上却缺乏独创性。
7.长篇叙事诗《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并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8.讲究声律和对偶的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的永明年间,故又称“永明体”。9.与谢眺并称为“大小谢”的晋宋之交的诗人谢灵运,其山水诗《登池上楼》中的
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被历代诗人所赞赏。
10.有“元嘉三人人”之称的是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
11.北朝文学,在散文领域出现了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和颜之
推《颜氏家训》的名作。
12.魏晋南北朝期间的小说可分为以《搜神记》为代表的志怪小说和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轶事小说两类。
13.刘义庆(作者)《世说新语》以魏晋知识分子为主要记载对象,尤偏重隽言逸行,
以为当时文人之谈资,并供当时文人仿效,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称之为“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
14.南北朝文学批评代表作有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
15.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它丰富的文学创作实践和文学理论的积累,为后世文学的更大发展做了必不可少的准备。
二、默写和填句题(每句1分,共10分)
1.默写陶渊明《归田园居五首》其二“种豆南山下”(8分)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填句:“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嵇康“赠秀才入军十九首”)(2分)
三、简答题(三题任选两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建安七子指的是哪些人?试说出其中两个人的代表作。
答:建安七子指东汉末建安期间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王粲(177-217),他的《七哀诗》和《登楼赋》最能代表建安文学的精神。《七哀诗》之一《西京乱无象》写他由长安避乱荆州时途中所见饥妇弃子排场,深刻揭露汉末军阀混战酿成的惨象及人民极重繁重灾难,使人怵目惊心。《登楼赋》是荆州时登麦城城头所作,首要抒发思乡之情和怀才不遇的愁恨,富于动人力量,是抒情小赋的名篇。
孔融(153-208),现存作品只要散文和诗。散文如《荐弥衡表》、《与曹公论盛孝章书》辞藻华丽,骈俪气息较多;《与曹操论禁酒书》则有诙谐意味。其《杂诗》第二首,以白描手法写丧子之痛,哀婉动听。
2.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答:(1)陶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亲切淳真。诗人在真率的叙写之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旷达的胸怀,读其诗,如见其人,如见其心。萧统《陶渊明集序》称其诗:“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旷而且真。”
(2)浑融完整,意境高远,是陶诗的又一突出特点。他的田园诗中多有精彩的景物描写。但并不重自然实景的工笔描绘,不拘于眼前实有,只取与自己心境相合之景入诗,既有客观实景,又有意中之景,而重在写意中之景,使自然景物都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等,自然界的景物只是作者内心感情的“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