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城镇居民消费、投资的热情不断升温,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呈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回顾过去十多年,业务品种不断丰富,贷款余额持续攀升,这一切都表明了个贷事业已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个人信贷也成为了商业银行新的支柱业务和利润增长点由于我国个人信贷业务发展至今仅有十多年的历史,尚处于探索阶段,法规不够完善,信用环境不够健全,宏观没有到位,金融监管存在缺陷。因此,商业银行在大力发展个人信贷业务的同时,应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1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成因分析
1.1来自银行内部的风险
1.1.1个人信贷风险管理薄弱
国内商业银行管理水平不高,更缺乏个人信贷方面经验,同一个借款资料人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而且相当一部分资料尚未上机管理,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客户经理通常只通过身份证明、收入证明等原始信用资料对借款人资质进行判断、决策,而对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状况、社会活动及表现、有无失信情况等缺乏必要的了解。
由于现阶段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个人信贷业务的规章制度,操作手段相对落后,手工办理,加上从事个人信贷业务的人员紧、网点少,往往不能做到每笔贷款的认真审查、核对,加上一些业务人员素质不高、审查不严,难免有疏漏。[1]同时贷后监督检查一旦发现问题不能及时补救,致使个人信贷的潜在风险增大。
1.1.2缺乏专业化的风险研究团队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对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缺乏专业化的研究,银行在个人资产业务方面的分析除了进行简单的个人资产五级分类外,很少有定期发布不良监测报告。缺乏在组织架构和岗位职责上对个人资产业务的专业化研究团队的设置,还不能对以下风险管理的内容进行专业分析与研究:如各类消费贷款所涉及的产业、行业风险的发展趋势;消费贷款结构的现状与演变;客户违约率和不良率在不同个人信贷产品之间的分布规律;客户消费者行为等。同时,由于没有建立个人资产业务发展的历史数据资料库,包括各种个人信贷产品的规模,比重结构,总客户数分布、违约客户数分布、不良资产数额分布等,使得相关风险研究变得更为艰难。[2]
1.1.3个人信用体系不完善
商业银行对个人财务收支状况缺乏有效的跟踪和监控手段,无法对借款人的信誉、品德、工作、收入、财务状况等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和监控。而目前我国个人的社会信息分散在各个部门,大量可以开放的数据由于没有统一的征信体系、法律法规和相关,而在行业主管部门手中,除了工商部门的部分数据明确对外开放以外(如上红盾网查询企业信息),大部分的数据都不对外开放,这极大地阻碍了对借款人资信情况的征询和调查,使商业银行对借款人财务状况等重要资信信息的了解只能落到一张收入证明之上。由于无法实现多角度和动态的收集个人资料,银行很可能通过所掌握的片面资料对借款人资质做出错误判断。
1.2来自宏观环境的风险
1.2.1经济环境和宏观对银行信用风险产生压力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得到较快发展,但由于资本市场规
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
陈旭东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
摘要:个人信贷业务意义重大,不仅关系到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对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支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个人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该项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文章通过剖析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风险成因,结合国际经验,以先前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归纳和总结了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个人贷款商业银行风险
【abstract】:Personal credit business not only relates to improvement of residents'living standards,but also to consumption pro-motement and expansion of domestic demand.It also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supporting for the whole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With the constant expansion of personal loans,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business risks gradually exposed.Combined with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and based on the related theory of previously risk management,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mmercial Banks'personal credit risk causes,and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urrent management,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Individual loans Commercial Banks Risk
108
现代营销金融商务
模仍较小、市场容量仍不大、融资品种单一等因素,银行贷款占非金融部门融资总额的比例不降反升。融资向银行的高度集中在经济较好时期,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容易被忽略和掩盖,但随着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的不断增强,经济运行中的风险大量集中于银行系统,将使银行面临较大的系统性风险。此外,由于通货膨胀压力的增大和信贷规模的过度扩张,国家适度“从紧”的宏观的出台,将加剧银行的信贷风险积累,对银行的信用风险产生压力,可能导致银行近年来快速增长的潜在风险显现。
1.2.2个人信贷的法律环境还不完善
为了推进个人信贷业务的开展,各家商业银行制定了一些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服务方法,但这些管理规范和服务办法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因此,目前各商业银行开展消费信贷业务以及居民个人申请消费贷款基本上仍沿用《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担保法》、《票据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3]但是这些法律、法规一般都是为生产信贷而立,针对消费信贷的法律、法规还很少。由于缺少法律规范,使个人信贷在实际操作中,无章可循、无法可依,随意性很大,增大了消费信贷风险。
1.2.3性风险
随着国家一系列房地产的出台,连续降低贷款基准利率和调低房贷利率优惠,由于门槛的降低使银行接受更多高风险低收入客户,随着银行新增客户中该类客户的增多,未来银行面临的房价、利率与经济波动造成的客户违约风险将会增大。再由经济形势下滑和房价下跌造成的风险叠加,将可能使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面临更大的风险。
2个人信贷信用风险管理策略研究
2.1设置合理高效的个人信贷风险管理团队
高素质的管理团队是进行有效风险管理的前提与基础,任何业务都要靠人来开展,所以发展个人信贷业务就要从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入手。首先我们要着重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素质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和风险意识。其次,要经常组织一些与业务有关的金融、法律知识讲座、培训,真正打造出一支专家型、高素质的个人信贷职业经理人队伍。随着业务的蓬勃发展,个人信贷再也不是随便谁都能做的了,而是需要高素质、高学历的客户经理队伍。再者,要加强银行内部操作人员的责任感,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经营违规,预防信贷人员的不法作为,更好地规避信贷风险。
2.2建立失信惩罚机制
提高个人守信意识个人信用制度的运行中,对失信行为的惩罚机制是重要的一环。严厉的惩罚机制,将加大人们的失信成本,真正使守信者得到保护。我国应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惩罚机制:(1)建立合理的惩罚尺度,以对不同程度的失信行为施以相应的处罚;(2)建立快速收到有关失信行为的信息或举报机制;(3)根据失信行为的严重程度,将个人的不良信用记录按照时间长短不同记录于各相关数据库中;(4)建立被惩罚人申诉机制;(5)对诬告、诽谤者诉诸法律。
2.3加强信贷风险的监测与监督
一是利用风险预警体系,前移风险防范关口,加强风险搜索的系统性和准确性,并对风险的波动趋势做前瞻性的判断,争取风险管理工作的主动性。二是加强贷后管理。及时掌握借款人的信用风险状况。三是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紧密结合。在确保现场检查认真严格的同时,加强信贷系统电子化建设,通过采取实时有效的在线监测手段,完善非现场检查制度。先进的非现场检查制度如一把的利剑,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部分违规动机。对于非现场检查不能确认的线索,可通过现场检查进一步核实。现场与非现场检查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可以扩大检查范围,节约大量人力物力。
2.4充分完善贷款定价体系
从理论上说,贷款定价是贷款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贷款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时期,许多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十分重视贷款定价的功能,并在筹资部门和贷款部门之间设定了专门的资金转拨价格,以此来核算筹资成本,并将高于该成本的价格定位为贷款部门的利润,从而达到对其信贷风险及成本的有效掌控。鉴于此,国内各商业银行也应从实际出发,建立自己的贷款定价体系,尽量减少由于利率原因所导致的高额不良贷款比率,以此来增加银行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为银行自身发展赢得更为宽广的空间。
2.5加快个人信贷相关法律的立法及完善
我国个人信展十多年来还没有一部较完善的管理法规,为加快关于消费信用管理的法律建设,应该尽快制定一部《个人信贷法》,规范各当事人的行为。[4]首先,制定的法律法规必须明确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范围、经营原则、贷款利率、办贷手续,以及消费者必须提供的信息和抵押品,使商业银行的消费信用业务经营合法化商业银行的个人信用风险防范措施规范化和制度化,以维护商业银行的正当权益。其次,法律法规的制定必须实行成本收益的原则,并采取各种措施来强化这个原则,使违约成本大大高于违约收益。通过法律及执法行动来教育国人,从而树立诚信守诺的社会风气。
参考文献
[1]赵俊方.商业银行基层机构全面风险管理研究[J].金融经济,2011,(02)
[2]王鹏霖.欧美国家商业银行综合授信管理成功经验浅析[J].经营管理者,2011,(02)
[3]王为.防范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J].企业导报,2011,(01)
[4]赵兴梅.票据操作风险与商业银行内控体系的建设——以支票业务为例[J].商业会计,2011,(01)
109
现代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