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 本 情 况 | ||||||||
应考人数 | 实考人数 | 到考率 | 总分 | 平均分 | 及格率 | 优秀率 | 标准差 | |
22人 | 22人 | 100% | 1391 | 78.6 | 83.4% | 45.7% | 32.2 | |
满分人数 | 99—90分 | —80分 | 79—70分 | 69—60分 | 60分以下 | 最高分 | 最低分 | |
0人 | 18人 | 15人 | 2人 | 2人 | 4人 | 100 | 32 | |
各 题 得 分 情 况 | ||||||||
题 型 | 填 空 | 选 择 | 判 断 | 计 算 | 画 图 | 应 用 | 拓展题 | |
分 值 | 30 | 6 | 5 | 26 | 6 | 27 | 5★ | |
最高得分 | 30 | 6 | 5 | 26 | 6 | 27 | 5★ | |
最低得分 | 8 | 3 | 4 | 10 | 2 | 5 | 0 | |
试 卷 分 析 | ||||||||
存在问题与 原因分析 存在问题与 原因分析 存在问题与 原因分析 | 一、试卷命题质量与评价 这次期末考试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第5册的全部内容,试卷总体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题目量较多,也较为灵活,但试卷有不少的优点可以鉴见,如:在题型的设计上,立足课本、关注过程、重视方法、体现应用,很多题目都联系生活的实际,注重测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取得不同的发展提供了一次平台。 二、学生考试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22人,学生成绩差较大距大(最高分100分,最低分32分),其中有几名学生学习困难,跟不上学习进度,还有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太过粗心,出现忘了做题的现象,以致平均分只有78.6分,但从上面的数据也可以看出学生成绩不理想,基础知识掌握一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对较灵活的问题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下面针我对本次考试失分情况、出错原因做了简单的分析: 三、典型错例分析 (一)填空: 第6小题:A÷B=3……5,B最小是( ),当B=7时,A是( ) ——出错原因分析:这题失分较多,尤其是其中的第二个空格,学生对“被除数”、“除数”和“余数”的认识还处于初步认识阶段,虽然平时练习也出现过,但较多学生在理解上还有一定的困难,以致失分较多。 第8小题: 请你在这个圆形中涂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 我把这个圆平均分成( )份,涂了( ),就是它的,它里面有( )个。 ——出错原因分析:这个题题目不难,但失分也较多,主要的是有部分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理解还不足。 第9小题:两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出错原因分析:这道题失分教多,其实这道题目并不难,但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空间的想象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大部分学生又不会动手尝试画一画,直接就利用两个正方形的周长之和当长方形的周长,从中也说明了学生做题比较草率。 (二)选择题: 第6小题:341×□要使积是三位数,□里最大能填( ) A、2 B、3 C、4 ——错误原因分析:这道题并不难,但失分较多,主要是平时练习中,大部分出现的是“使积是四位数”,因此很多学生都选择了“B”,从中也说明了学生审题较为粗心。 (三)判断题: 第2小题:同一根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它们的周长相等。……( ) ——错误原因分析:这道题失分较多,主要是学生刚接触了周长,对于周长的理解和应用上有所不足,平时也缺乏对类似题目的练习。 第4小题:在加法算式中,和一定比两个加数都大。…………( ) ——错误原因分析:这道题失分较多,主要是学生对自然数“0”的认识还不够。 第5小题:右图中大正方形的周长是笑正方形周长的4倍。 … ( ) ——错误原因分析:这道题失分也较多,主要是学生对周长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也有部分学生做题比较草率。 (四)计算题(口算与列式计算): ——错误原因分析:本题除了后进生以外,主要的失分的原因是学生计算时比较粗心,尤其是进位或退位时,常常忘了。 (五)画图: 第2小题:请画一个周长小于16厘米的长方形。 ——错误原因分析:这题难度不大,但有部分学生审题没看清楚,画了周长16厘米的长方形,也有部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弱,画图的习惯不好,以致失分。 (五)解决问题: 第2小题:(2)这一天一共有多少游客来玩? ——错误原因分析:这道题目失分较多,本应是只要“上午的游客数+下午的游客数”就可以了,但又部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上有些不足,把其中“中午离去的游客数”也给加进去,以致失分。 第4小题:灵灵要用一条彩带包装这个礼品盒,请你帮她算一算需要多长的彩带? ——错误原因分析:这道题目并不难,但失分较多,主要是计算错误的居多,也有部分学生只算盒子的周长,忘了留12厘米来打结的彩带加进去。 四、小结 本次期末成绩虽然比期中成绩进步了一点,但也暴露许多的不足,有学生学习习惯的不足,也有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寄望在下学期有所改进。 | |||||||
提高质量的措施 | 1、进一步加强学生计算基本功训练。计算不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少同学及老师对此很困惑。事实上,造成计算出错的原因,首先是思想意识上,很多的老师都认为计算出错是粗心大意所致,有的同学认为只需细心,就能计算准确,但常常事与愿违。这些错误认识,成为加强训练、提高运算能力的思想障碍。因此,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运算的准确是数学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平时就要多下功夫,经过反复训练才能提高水平;运算的准确性还要依靠运算方法的合理与简捷,需要有效的检验手段(如合理估算等),要养成计算准确,步骤完整的习惯,要形成不仅算准,而且算快、算简的计算标准,只有全方位的“综合治理”,才能在坚实的基础上形成准确的运算能力,解决计算不准的弊病。 2、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的培养。教师要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注重培养学生审题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接下来我将不断加强教学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学会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3、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从而使之贯穿与整个数学探究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注意抓住生活现实中运用数学知识加以解决普遍性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关注、强化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做好后进生的补差转化工作是我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接着我将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坚持做好以下工作: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后进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后进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后进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