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未选择的路》优质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8:22:49
文档

《未选择的路》优质教案

《未选择的路》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背诵诗歌,掌握阅读现代诗歌的技巧。2.品味诗歌,感悟诗歌的意蕴和哲理。3.感悟诗人情怀,做一个积极乐观、勇于探索的人。教学重点1.背诵诗歌,掌握阅读现代诗歌的技巧。2.感悟诗人情怀,做一个积极乐观、勇于探索的人。教学难点品味诗歌,感悟诗歌的意蕴和哲理。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路,让人联想到人生之路,不同的路就是不同的人生。古今中外许多诗人和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推荐度:
导读《未选择的路》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背诵诗歌,掌握阅读现代诗歌的技巧。2.品味诗歌,感悟诗歌的意蕴和哲理。3.感悟诗人情怀,做一个积极乐观、勇于探索的人。教学重点1.背诵诗歌,掌握阅读现代诗歌的技巧。2.感悟诗人情怀,做一个积极乐观、勇于探索的人。教学难点品味诗歌,感悟诗歌的意蕴和哲理。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路,让人联想到人生之路,不同的路就是不同的人生。古今中外许多诗人和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未选择的路》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背诵诗歌,掌握阅读现代诗歌的技巧。

2.品味诗歌,感悟诗歌的意蕴和哲理。

3.感悟诗人情怀,做一个积极乐观、勇于探索的人。

教学重点

1.背诵诗歌,掌握阅读现代诗歌的技巧。

2.感悟诗人情怀,做一个积极乐观、勇于探索的人。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感悟诗歌的意蕴和哲理。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路,让人联想到人生之路,不同的路就是不同的人生。古今中外许多诗人和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样的想法。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写“路”的小诗——《未选择的路》。

二、预习交流

1.作者简介。

弗罗斯特(1874年~1963年),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美国诗人之一,被称为“美国文学中的桂冠诗人”。著名诗集有:《少年的意志》《波士顿以北》《山间》《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场》《诗歌全集》。

2.写作背景。

《未选择的路》是弗罗斯特的一首名诗,作于1915年。1912年时弗罗斯特已经38岁,这一年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加平坦、安稳的生活,而选择了诗歌。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于是他卖掉了祖父遗留下来的农场,再加上几年教书所得的一点积蓄,来到英国一个小村子,开始了艰苦安静的诗歌创作。

3.文体知识。

现代诗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对,一般不拘泥于格式和韵律。其特点表现为:(1)形式自由;(2)意蕴丰富;(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4.掌握字词。

(1)读一读字音。

涉(shè)足      伫(zhù)立    萋(qī)萋    

幽寂(yōu jì     延绵(yán  mián)

(2)记一记词义。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

伫立:长时间地站立。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幽寂:僻静、安静。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5.欣赏情境课文。

三、合作探究

(一)理清思路

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二)整体感知

结合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创作背景,反复阅读这首诗,思考以下问题:

1.“两条路”有什么含义?

“两条路”一是自然界的道路,平坦的笔直的大路和充满挑战的艰辛的小路;二是象征两种人生之路、两种生活方式、两种人生的理想和追求。

2.作者选择的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为什么会“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正因为人迹稀少,才会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但也正因为无人涉足,才给人新鲜感,才有可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美丽。这条路上人迹罕至,代表着这条路也许更艰辛、更需要开拓,正因为如此,才更具有诱人探索的魅力。

3.结尾一节有什么深刻含义?

多年以后,回顾自己当初的选择也许会“轻声叹息”,为未走那条路而感到深深的遗憾,但绝不是后悔。“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与开头呼应,诗人表面上写的是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是人生之路。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但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其他的路只能放弃。

4.《未选择的路》中,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了自己要走的路,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的路呢?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他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三)写法探究

运用象征手法。

诗中的“路”象征“人生之路”,人对路的选择即是对人生道路的选择。

(四)比较阅读

《未选择的路》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有什么不同?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得乐观积极,而《未选择的路》则表现得有些忧郁。

四、拓展积累

关于“路”的名句。

1.身为野老已无责,路有流民终动心。(陆游)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范成大)

4.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辛弃疾)

5.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五、课堂总结

人生永远都在“选择”和“未选择”之间抉择。自然之路可以选择回头,而人生之路却没有回头路可走;选择要谨慎,但一旦做出选择就要坚定地走下去;选择不同的路,人生也将不同;面对选择,犹豫是正常的。诗人用朴实无华、细致含蓄的语言,借助自然景物反映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理性与感性完美融合,如夏日里清凉温柔的风,沁人心脾。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诵《未选择的路》。

2.思考: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板书设计

文档

《未选择的路》优质教案

《未选择的路》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背诵诗歌,掌握阅读现代诗歌的技巧。2.品味诗歌,感悟诗歌的意蕴和哲理。3.感悟诗人情怀,做一个积极乐观、勇于探索的人。教学重点1.背诵诗歌,掌握阅读现代诗歌的技巧。2.感悟诗人情怀,做一个积极乐观、勇于探索的人。教学难点品味诗歌,感悟诗歌的意蕴和哲理。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路,让人联想到人生之路,不同的路就是不同的人生。古今中外许多诗人和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