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um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当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时,必然会有更高级的需求产生。它是激励人们不断努力、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激励理论》一文中,将人们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安全、爱、尊严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后来他在1954年出版的《激励与个性》一书中补充了另外两种需求,即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并指出二者应居于尊严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之间。
本期主题:城市风貌规划与特色塑造
[编者按]城市风貌特色是城市的灵性,它使城市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使其得以延续、发展并发挥其传播文化的基本功能。然而,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风貌趋同、特色丧失现象日益显现,如何保护城市原有的风貌特色,进一步挖掘具有个性化和典型文化意义的城市风貌特质,加以培育、提升和强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期“规划师论坛”栏目以“城市风貌规划与特色塑造”为主题,刊发“《规划师》・百色论坛”上四位发言专家的主题报告,对城市风貌特色的本质与作用、城市风貌规划的角色、发展方向和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对解决这一问题有所帮助。
□ 陈秉钊
城市风貌与特色
—从街道美学说起
[摘 要]城市风貌与特色应从街道美学中体现人的主体地位;风貌与特色,不是简单追求视觉的效果,而应挖掘历史,丰富城市的文化;城市历史是城市风貌与特色的重要元素,要尊重历史的原真性,在保存历史信息的同时,又要有所创新,反映城市的时代特性。归根到底,风貌与特色虽然要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但根本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关键词]街道美学;城市文化;历史原真性;保护机制
[文章编号]1006-0022(2009)12-0008-04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Cityscape and Characteristic: Street Aesthetics/Chen Bingzhao
[Abstract] Cityscape should be human oriented in street aesthetics. Cityscape pursues both visual effects and
colorful city culture. We should preserve original city history and create new city features. In essence,cityscape is to satisfy people’s spiritual and cultural needs.
[Key words] Street aesthetics, Explore city culture, The originality of history, Preservation mechanism
当我国基本实现小康并走向富裕时①,人们对城市的环境需求也日益迫切。城市风貌、城市特色备受关注。风貌、特色虽然主要反映在人们对城市外在的视觉感受方面,但在创造城市风貌与特色时更应该关注人们视觉需求的深层次的精神需求。
1创造有魅力的城市街道
街道是家庭生活与公共生活的交接点。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
日本学者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一书中有这样的议论:在巴黎到处都看得到漂亮的女郎,而在东京却看不到。难道是西方女子比东方女子漂亮吗?当然不是,这里实际上论述了一个美学的道理。因为巴黎城市建筑的外墙面多采用当地盛产的一种米黄色石材作饰面,在色彩较为单一的建筑背景的映衬下,一位妇女稍加打扮装饰,就十分抢眼。不言而喻,在东京因为色彩背景过于纷繁,人则被淹没在缤纷的城市背景中“不见”了。
波特尔说:“我用色彩是十分吝啬的,而且总是力求使之成为整个环境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庄重与完美取决于尽可能少用不同材料”。中国科学院院土、原建设部副戴念慈也说过,一个建筑的色彩不要多于三种颜色。这近乎于苛刻。诚然,一种建筑色彩本身有所不足,但当它交付使用后,人们往往会有所添加,如牌号、帘幅甚至广告等,结果反而不至于造成色彩过于繁杂。
法国巴黎的香舍里榭大街被誉为世界上最漂亮的街道,就是因为它严格地规定在大街上所有外加的附加物都必须是白色的,就连“麦当劳”的标志,标准的红与黄颜色,在这里也变成了白色。作为商业性街道,当然要创造商业的繁华气氛,招牌广告是商业街道的特点,但香舍里榭大街由于对色彩作了必要的限定而取得了既繁华又高雅的效果。
在中国,自推行市场经济后,城市中的广告盛行,唯恐不抢眼,结果广告牌争奇斗艳、铺天盖地,令人眼花缭乱,往往成了一种视觉的污染源。
广告的设置与管理已经成为城市景观
的新课题,于是城市管理部门纷纷制
定地方管理规范,对广告设置的地点、
部位、大小、形式、色彩等作了规定,
但效果如何还需要总结经验。例如,
的新竹市曾对广告作过规定,但
结果又显得十分生硬、呆板,失去商
业街生动活泼的气氛。
另外,城市里的小广告往往像瘟
疫般困扰着城市市容管理部门,为了
医治“牛皮癣”这个顽疾,城市市容管
理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却
收效甚微。对小广告是禁止、取缔还
是引导和指明出路?这是必须面对的
新课题。这种灵活、游击队般的小广
告,也许是市场经济下大广告的补充
和延伸。
在巴黎,不论在中心城区还是在
周边的新城街道上,都能看到墨绿色
穹隆顶的立柱(图1),这是供招贴小
广告用的。就像西方常见的涂鸦现象,
如果加强管理,小广告也会成为城市
多元化生活的一种文化景观。
如前所述,街道有生气,城市才
有活力。城市道路的主要功能是解
决交通问题,而城市街道的功能则
主要是提供公共生活。街道是慢行
交通的场所,需要营造特定的氛围,
展现城市生活的魅力。有人说,只要
看一个城市有无步行者,就可判断
这个城市是否有活力。欧洲街道广
场地面常是美丽纹样的铺装,并利
用街边、街角布置一些小小的露天
咖啡吧,犹如“露天起居室”一般,
极具魅力。街道具有宜人的尺度,才
能产生亲和力和归属感。灵活多样
的空间组织、空间的转折与开合,对
步行者的视觉有所遮挡与引导,这
往往会让人在心理上产生探幽索微
之感。为什么在许多旧城区,虽然建
筑已陈旧,但反而令人乐于逛街,原
因就在于其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人
们在马路上聊天,儿童可以到处乱
跑,路旁停着拆开修理的自行车,花
园里晒衣与养鸽子。街道拐角上围
着商店,大家都认识送牛奶的人,走
出家便立刻到街上……”[1]
总之,城市特色的创造,自然要
有标志性的要求,但更要体现人性关
怀的本质。
2挖掘城市的文化内涵,重在
独特性
每个城市,不论其历史长或短,
经历的兴与衰,其变迁都有其特定
的缘由,这些缘由往往具有唯一性,
这正是规划师寻求、塑造城市特色的
重要之源。尤其在创造城市特色时
更应重视城市的历史文化,努力挖
掘城市的文化内涵。特色有内涵,风
貌才有灵魂。
布鲁塞尔的标志是一尊只有61 cm
高的“撒尿小孩”铜像,其题材正是来
源于历史。传说在古代西班牙入侵者
撤离前,准备炸毁全城,一位勇敢的儿
童用尿浇灭了炸药的导火索,保住了
城市,而这位儿童却中箭身亡。1619
年,布鲁塞尔市民塑造了这尊铜像,以
示纪念。这座铜像脸上充满顽皮撒野
的笑意,表达出比利时人嫉恶如仇、幽
默乐观的品格。同样,丹麦王国的标志
是一尊1.5 m高的“美人鱼”铜像,其
题材则来源于安徒生童话。这些小体
量标志物之所以能响誉全球,正是因
为它们内在深遂的文化内涵。
安微的铜陵市,号称中国的古
铜都,它从西周开始,经历了春秋、
战国、秦、汉、六朝、唐宋等历史时
期,铜陵铜矿开采冶炼至今延续了
3 000年。铜陵市抓住这一独特的历
史文化,从古铜器中提取了固有的
元素,创造了系列的城市雕塑。竖立
在山坡上的雕塑“起舞”(图2),显
然能从商代的饕餮纹爵找到它的历
史基因,但尺度被放大了成百倍,而
且被赋予现代舞蹈的寓意,真可谓
既继承了传统,又彰显了现代,既根植于历史,又融入当今的生活。满州里市路边、大楼门口处的套娃雕塑(图3)及套娃广场,三门峡市的“截流石”广场(图4)等之所以能令人信服、认同其城市的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植根于自身的历史和地缘文化。2009年12月11日是同志领导的百色80周年,《规划师》・百色论坛主题为“城市风貌规划与特色塑造”,百色市也正筹划纪念活动,并打造百色的风貌和特色。百色市有山有水,有多民族的文化,虽然这些都是创造城市特色的资源,但并不具有唯一性。恰恰同志领导的百色不仅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而且具有唯一性,更是创造城市特色的重要资源。井岗山是的摇篮,延安是的圣地,而百色则是的福地。因为同志把中国从八年“文化大”的浩劫中拯救出来,领导中国走上了强国之路,他是改革的总设计师。今天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
活,人民怀念他。同志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北京大学学生发出“小平,您好!”的肺腑之声,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当中……据此,百色的特色应当具有独特的创意。
同志作为一位伟人、一位领袖,丰功伟绩无限。然而,以这些题材塑造城市特色,在表达形式上会有一定的局限。如果在表达其作为伟人、领袖这一面的同时,表达其作为“人民的儿子”的另一面,题材则会更丰富,表达形式也更为多样。例如,在百色市内的小广场、街心花园、小游园等地方布置贴近百姓、富有生活情趣的雕塑,表达“和大家一起植树”“坐在沙发上读报”“邓
小平与外孙们在一起”等生活场景,就会更生动体现还活在我们当中,他时时、处处跟百姓在一起,这是何等的魅力和特色。
3历史街区保护重在机制,新的
建筑设计重在创新
历史文化是构成城市特色的重要元素之一,历史街区的保护日益受到重视。保护历史的真实性在理论上己是共识,但具体保护的措施、模式尚需在实践中进行探索。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力的加强,城市迫切地想快速改变城市面貌,采用了在短期内进行整体改造的方式,结果原真性难以留存,“保护”在实践中往往被异化为“开发”。导致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旧的机制使历史街区大规模的改造成为可能。
例如,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历史街区,不仅保存了很有价值的传统民居,更重要的是集中了许多影响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人物(如林则徐、严复等)的故居。福州近年投入大量资金改造了南后街,给福州增加了新的旅游景点,展示了福州的“三宝”—漆器、软木画、
必须认识到,历史街区特有的韵味与气氛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虽然它也在演变,但是是渐进式的新陈代谢,而不是突发式的更新换代,所以历史特有的韵味与气氛得以延续。而采用短期内大规模激进式的“保护”,难免造成“焕然一新”的后果,难以达到保存历史街区原真性的初衷。渐进的、小规模的修理、修复容易获得保留真实性的效果。例如,福建省泰宁县历史古街,
用心、认真,不是简单地模仿“粉墙、
黛瓦、马头墙”这种最少风险也是最
没创意的做法(这种做法的结果往往
是扼杀了历史的真实性)。
总之,创造城市的风貌、特色,
不是简单地追求视觉上的效果,而是
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不论
是保护还是创新,根本是要丰富城市
的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人。
[注 释]
①2006年12月,国家统计局国际中心的一项
研究报告称,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
尔系数为36.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为45.5%。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划定的标
准,我国城镇居民生活已经达到富裕程度,农
村居民生活也已达到小康水平。
②根据日本文化厅统计(1988年),在2 007
个历史保护建筑中属神社寺院所有的1 472
个,占总数的70%以上,属国有、公有的231
个,占总数11.5%,属个人所有的224个,占
总数的11.2%,法人所有及其他的80个,占
总数的4%。可见主要属寺庙和个人,属国有
或公有的份额很少。仅靠出资修缮维护,
如此大规模,根本不可能实现永久、持续的保
护。参见:张 鹰.“三坊七巷”文化资源的
生态型开发[J].中国名城,2009,(9).
[参考文献]
[1]程里尧.Team 10的城市设计思想[J].世
界建筑,1983,(3).
[2]张 鹰.“三坊七巷”文化资源的生态型
开发[J].中国名城,2009,(9).
[3]刘 宣.旧城更新中的规划制度设计与个
体产权释义—新加坡牛车水与广州金花
街改造对比研究[J].城市规划,2009,
(8).
[作者简介]
陈秉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收稿日期]2009-11-30
有一片墙用新灰砖修补好了,在小
水沟上加了一个小石桥,这些占街
区全貌比重很有限,因此整体韵味
基本得以留存(图6)。
为保证历史街区的真实性得以
延续,切实实行小规模、渐进式的保
护,历史街区的保护则应当从机制上
解决。应“通过产权属性状况的改变
来赋予个体以建设的动力,同时
建设过程中的负面外部效应”[2-3]②,政
府的主要职责应是指导与监管修缮工
作,主要的投资应用于街区基础设施
的改善上。
而对于非历史街区的历史保护
建筑,其周边的新建筑不仅应注重历
史风貌的协调,还应反映时代的气息。
城市不应被固化在某一历史的断面
上,不应该简单地仿古,而应在继承、
创新中求得协调。当然,这需要设计
师们更高的智慧和创造力。图7这张
照片,作者将视点正对两个建筑上,
其用意很明显,对这两个时期建筑之
间的关系可作此解读:老建筑犹如是
父亲,身子萎缩了,穿着中山装,而
新建筑犹如是儿子,年轻,身材高大,
穿的是西装,但从细部上看,似乎“眼
睛”像父亲,“眉毛”也像他的父亲,
他们之间有着血缘的关系,“基因”相
传。图8是浙江省象山县石浦古镇老
街边的一个公共建筑,一眼就能看出
是个新建的建筑,但它的色彩、灰砖、
斜面元素和历史街区取得了“神似”。
设计者可能是位不知名的建筑师,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