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重庆市朝阳中学篮球校本课程教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8:22:00
文档

重庆市朝阳中学篮球校本课程教材

篮球校本课程教材重庆市朝阳中学第一章篮球运动概述第一节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一、篮球运动的起源近代篮球运动于11年起源于美国东部地区的马萨诸塞州(Massachusetts,也译为麻省),是由该州的斯普林·菲尔德尔市教青年会学校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设计和发明的,詹姆斯·奈史密斯(JamesNaismith)博士为了解决冬季室外寒冷,橄榄球、棒球无法正常开展而发明了篮球,他借鉴了篮网球(netball)的规则,当年的篮球规则只有13条。二、篮球运动的发展到13年,才形成近似现代的
推荐度:
导读篮球校本课程教材重庆市朝阳中学第一章篮球运动概述第一节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一、篮球运动的起源近代篮球运动于11年起源于美国东部地区的马萨诸塞州(Massachusetts,也译为麻省),是由该州的斯普林·菲尔德尔市教青年会学校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设计和发明的,詹姆斯·奈史密斯(JamesNaismith)博士为了解决冬季室外寒冷,橄榄球、棒球无法正常开展而发明了篮球,他借鉴了篮网球(netball)的规则,当年的篮球规则只有13条。二、篮球运动的发展到13年,才形成近似现代的
篮球校本课程教材

重庆市朝阳中学

第一章    篮球运动概述

第一节    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一、篮球运动的起源

近代篮球运动于11年起源于美国东部地区的马萨诸塞州(Massachusetts,也译为麻省),是由该州的斯普林·菲尔德尔市教青年会学校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设计和发明的,詹姆斯·奈史密斯(James Naismith)博士为了解决冬季室外寒冷,橄榄球、棒球无法正常开展而发明了篮球,他借鉴了篮网球(netball)的规则,当年的篮球规则只有13条。

二、篮球运动的发展

到13年,才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球、篮圈和篮网。最初的篮球比赛,对上场人数、场地大小,比赛时间均无严格。只需双方参加比赛的人数必须相等。比赛开始,双方队员分别站在两端线外,裁判员鸣哨并将球掷向球场中间,双方跑向场内抢球,开始比赛。持球者可以抱着球跑向篮下投篮,首先达到预定分数者为胜。1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条比赛规则,主要规定是不准持球跑,不准有粗野动作,不准用拳击球,否则即判犯规连续3次犯规判负1分;比赛时间规定为上、下半时,各15分钟;对场地大小也作了规定。上场比赛人数逐步缩减为每队10人、9人、7人,13年定为每队上场5人。

篮球运动是16年前后由天津中华教青年会传入中国的,随后在北京、上海教青年会里也有了此项活动。在1910年旧中国举行的第一届全运会上举行了男子篮球表演赛之后,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大、中学校的篮球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其中以天津、北京、上海开展得较好,水平也较高。

三、篮球裁判的现状

外国称篮球裁判为“球证”,每场比赛有正、副两个“球证”。建国前,中国称篮球裁判为“司令”,每场篮球赛只有一个“司令”。后改称裁判员,每场球赛设正、副两个裁判员。

中国现行篮球裁判分为五级:国际级、国家级、一级、二级、三级。由于篮球比赛的速度强度都愈来愈大,为了更全面、准确地执行规则,有些国家已开始试行每场比赛设前、中、后三个裁判员。

第二节    篮球运动的特点与作用

篮球运动是一项以篮球为竞赛工具,在特定条件(规则、场地、器材、设备等)下,比赛双方各出5名队员,参加比赛的个人和集体以一定的身体素质为基础,以掌握特定的专门技术和战术方法为手段,在比赛中争夺球权,力争在攻守交替和对抗中获得球和展开投篮得分,并以得分多少决定胜负的集体球类运动项目。

一、篮球运动的特点

㈠ 集体性特点

㈡ 综合性特点

㈢ 对抗性特点

㈣ 健身性特点

㈤ 增智性特点

㈥ 商业性特点

二、篮球运动的作用

㈠ 具有培养团队精神的作用

㈡ 具有提高国民体质的作用

㈢ 具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㈣ 具有促进国际交往和增进友谊的作用

第三节    中国的篮球运动

一、我国篮球运动的简况

1974年,国际篮联和亚洲篮联先后恢复我国的合法席位后,我国篮球运动的训练水平和实战能力恢复很快。1975年和1976年,中国男、女篮球队分别参加亚洲篮球锦标赛,双双获得冠军。

1983年我国女篮在第九届世界女篮锦标赛中,不畏强手获得第三名,从而跻身于世界强队行列。1984年的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上我国女篮又获得铜牌。

1986年我国男篮在第十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中,取得了第九名的好成绩,在1994年第十二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上闯入八强,并在第二十六届奥运会上取得第八名的好成绩,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1992年我国女篮在第二十五届奥运会上获得亚军,1993年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女篮冠军,1994年在第十二届世界女篮锦标赛上,夺取第二名。中国女篮已经成为世界强队之一。

二、我国篮球运动的差距与努力方向

㈠ 差距

⑴ 个人基本功和攻守能力不强,技术运用失误过多。

⑵ 身体体能与素质和对抗力量差。

⑶ 心理训练水平不高。

⑷ 内线攻守能力差。

⑸ 抢夺篮板球的意识技能与能力差。

⑹ 攻守转换速度慢,节奏控制不好。

⑺ 俱乐部组织管理与法规机制欠规范。

⑻ 篮球市场的培育与开发欠力度。

⑼ 高水平的教练员的数量小质量差。

㈡ 努力方向

1.明确训练指导思想

2.必须苦练基本功

3.狠抓训练作风的培养

4.抓好后备队伍的科学化训练

5.抓好教练员队伍的培养与建设 

6.抓好裁判员队伍的培养与建设

7.抓好俱乐部的建设与发展

第四节    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一、“高”的新意

二、“快”的延伸

三、“准”的发展

四、“全”的演进

五、“变”的深化

六、女篮“男篮化”

第二章    篮球技术理论与实践

篮球技术是在篮球比赛中所运用的各种专门动作方法的总称。

篮球技术分为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两大部分(见图2-1)。

图2-1  篮球技术分类

第一节    篮球技术。

一、移动技术分类

移动技术作为攻防技术的基础,实用性强,其在篮球比赛中被广泛运用,移动技术动作分类如同2-1-1所示。

图2-1-1  移动技术分类

二、移动技术分析

移动技术包括走、跑、跳、急停、转身、跨步和滑步等各种脚步动作。

三、移动技术的运用

⑴ 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与规律,充分发挥移动技术的基础功能作用,合理组合动作移动技术,善于处理移动技术和其他技术间的联系,提高移动技术的运用能力。

⑵ 控制重心、转移重心、保持身体平衡是运用移动技术的关键。运用时,要根据球场上复杂多变的情况,始终保持重心的稳定,身体的平衡,提高移动技术运用的灵活性、多变性和突然性。

⑶ 明确运用的目的,提高移动技术运用的实效性和应变性。移动技术运用的目的,就是要求运动员在激烈的对抗比赛中,通过敏锐的观察、准确的判断、多变的组合,为完成具体攻防任务争取时间优势和空间优势,力争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真假结合、快慢结合。

四、移动技术的动作方法

㈠ 起动

起动是队员在篮球场上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时的一种脚步移动的方法。

㈡ 跑

跑是队员在球场上为改变位置、争取时间完成攻防任务的脚步移动方法,具有快速、灵活、突然、多变之特点。篮球场上常用的跑有侧身跑、变速跑、变向跑、后退跑等。

1.侧身跑

2.变速跑

3.变向跑

4.后退跑

㈢ 跳

跳是队员争取高度控制空间优势的方法。

1.双脚跳

2.单脚跳

㈣ 急停

急停是队员在跑动或移动时,突然制动的方法。

1.跨步急停  亦称两步急停

2.跳步急停  亦称一步急停

㈤ 转身

转身是以一脚为中枢脚,另一脚向不同方向跨出后,使身体方向改变的一种转向方法。

1.前转身  移动脚向中枢脚前的方向跨出,使身体位置和方向改变,叫前转身。

2.单脚跳  移动脚向中枢脚脚后跟的方向撤步来改变身体位置和身体方向的转动叫后转身。

㈥ 跨步

跨步是以一脚为中枢脚,另一脚向前方或侧前方跨出,但不改变身体方向的步法。

1.同侧步(跨步)

2.异侧步(跨步)  异侧步亦称交叉步。移动脚向中枢脚的方向跨步叫异侧步。

㈦ 滑步

滑步是防守的主要移动步法。特点是移动速度快,重心转移快,易控制身体平衡,可向不同方向移动,堵截进攻或移动路线。根据滑步时移动的方向,滑步可分为侧(横)滑步、前滑步和后滑步三种。

1.侧(横)滑步

2.前滑步

3.后滑步

㈧ 后撤步

后撤步是前脚变后脚的一种移动方法。

㈨ 攻击步

攻击步是防守时队员突然向前跨步,伺机抢断球或阻挠进攻的一种移动步法。

㈩ 绕步

绕步时防守时常用的移动步法。

〔十一〕碎步(滑跳步)

碎步是防守移动步法,平步防守时运用较多。特点是步幅小、频率快、易控制防守面积。

第二节    运球

运球是指持球队员在原地或移动中,用手连续按拍使球借助地面反弹起来的动作。

一、运球技术分类

运球的方法较多,根据其动作结构和技术特点可按图2-2-1所示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图2-2-1  运球技术分类

二、运球技术分析

运球技术动作是由身体姿势、手按拍球的动作、脚步动作的合理运用三个环节组成。运球技术的关键是运球队员手对球的控制能力、支配能力、脚步动作的熟练程度以及手、脚、躯干的协调配合。

㈠ 身体姿势

两脚应前后开立,两腿弯曲(屈膝程度视运球高低而定,低运球,腿深屈;高运球,腿稍屈),身体稍前倾,重心在两脚之间(略偏前脚),运球时,运球手臂自然弯曲,以肩、肘为轴随球上下摆动,另一臂自然屈肘抬起,抬头目视前方。

㈡ 手的动作

运球主要靠手指、手腕对球进行控制与支配。运球时,五指自然张开,掌心空出,用手指和指根以上部位控制球,以肩为轴,上臂带动小臂,最后作用于手腕,手指用力向下按拍球,并随球由迎送球动作。球从地面弹起时,手要右下向上引球,自然屈伸小臂,以缓冲的反弹力量。

按拍球的部位是根据运球的方向、速度等因素决定的。按拍的部位不同,球反弹的角度也不同。按拍球的力量不同,球反弹的高低和速度也不同。原地运球时,按拍球的正上方;变向运球时,按拍球的左侧或右侧上方,使球向右侧或左侧上方弹起;向前运球时,按拍球的正后上方。

㈢ 球的落点

运球时,要控制好球的落点,使球在自己所控制的范围内,并能利用躯干、腿、臂来保护球,而且还要便于和其他技术动作结合。球的落点位置和高度变化,根据运球技术的不同和防守位置的远近来决定。一般情况下,向前推进的球,落点在运球手同侧脚的侧前方,速度越快,落点越远,反弹越高;在遇到防守队员较近时,运球的落点应在体侧或侧后方,身体侧对防守队员,以肩关节为轴,上臂带动小臂,通过腕指用力运球,使球的落点远离防守者。

㈣ 手脚的协调配合

运球时,脚步动作和手腕、手臂动作是否保持协调一致,关键在于脚步动作、按拍球的部位、球的落点和力量大小的正确运用。因此,在运球过程中,要想熟练控制球的落点、方向和力量,必须要保持好身体重心的平衡与稳定,控制好身体重心变化,保持运球手臂和脚步动作的协调配合。

第三节    传接球

传接球是篮球比赛中进攻队员有目的地转移球的方法,是进攻队员之间相互联系和组织进攻的纽带,是实现战术配合的桥梁。

一、传接球技术分类

㈠ 传球技术分类

传球的方较多,根据其动作的结构和传球的手法可分为单手传球和双手传球两大类。根据传球时置球的部位和传球手法可将传球分为以下几种(见图2-3-1):

图2-3-1  传球技术分类

㈡ 接球技术分类

    接球技术分类见图2-3-2所示

图2-3-2  接球技术分类

二、传接球技术分析

㈠ 传球技术分析

1.持球动作

2.传球手法

3.球的飞行路线

4.球的落点位置

5.传球后身体的姿势

㈡ 接球技术分析

接球可分单手接球和双手接球两种。根据来球路线和落点的不同,接球可分为接胸部高度的球、接头部高度的球、接低于腰部的球、接反弹球和地滚球等。各种接球都是由接球前准备、接球手法和接球后的姿势三个技术动作组成。无论何种接球,都要目视来球,观察判断来球的路线、力量、速度和落点。接球时,肩臂放松,手指分开,积极伸臂迎球。手指触球瞬间,手臂随球后引,缓冲来球力量,双手握球,身体护球,控制好身体平衡,避免球脱手,迅速和其他技术动作结合。

三、传球技术动作方法

四、传接球技术动作的运用

㈠ 传球技术的运用

运用传球技术时,要做到:

⑴ 传球要有信心。传好球的自信心,是建立在对传球技术的认识和理解、心理状态的调整与控制的基础上。运用传球技术时,必须认识到传球的重要性,善于调节心理状态,建立自信心,相信自己能为同伴传好球。同伴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鼓励,默契配合,传出好球。

⑵ 掌握全面的传球技术,正确合理地运用传球技术。全面熟练地掌握各种传球技术,时完成传球技术的保证。传球技术动作掌握得好,就能在对抗激烈的比赛中灵活、正确地运用,提高传球的有效性和攻击性。

⑶ 扩大传球视野,隐蔽传球意图。传球时,要善于观察判断场上的情况,扩大传球视野,隐蔽传球意图。要用余光观察场上情况,发现机会及时传球。

⑷ 善于运用假动作迷惑对手,做到真假结合。传球队员要善于运用假动作迷惑对手,捕捉防守者的防守弱点和防守习惯,在控制身体平衡的前提下,与传球、投篮、突破等技术结合运用,做到真假结合,虚实结合。

⑸ 传球要有目的,针对性强,发挥传球的桥梁作用,减少传球的盲目性。传球要及时、准确,传球时机要得当。当错过传球时机时,应重新寻找有利于攻击的传球机会。

⑹ 传出的球要便于同伴接球,同时便于和其他技术动作结合,有助于构成能投、能突、能传的“三威胁”进攻姿势。

㈡ 接球技术的运用

接球和传球是个有机整体,是进攻的纽带,准确判断传球方向,积极寻找合适的接球位置和手法,做好接球前的准备工作。

⑴ 接球前,思想要集中,两眼观察来球方向,准确判断传球方向,积极寻找合适的接球位置和手法,做好接球前的准备工作。

⑵ 接球时,要积极主动伸臂迎球,保持正确的接球手形。接球后要迅速屈臂缓冲,控制好身体平衡,保护好球。

⑶ 要善于运用身体、上肢和脚步动作,创造有利于接球的时间和空间,尽快摆脱防守,或挡住对手可能封断的路线,以保证球的安全。

⑷ 接球动作的结束即是其他技术动作的开始。接到球后,要迅速形成“三威胁”进攻姿势,有目的、有意识地展开进攻,增加进攻的主动性和攻击性。

第四节    投篮

投篮是在篮球比赛中,持球队员将球从篮圈上方投进球篮所采用的专门技术动作方法的总称。

一、投篮技术分类

投篮技术较多,按照投篮手法分为单手投篮和双手投篮两大类(见图2-4-1),它们可以在原地、行进间和跳起在空中完成。

图2-4-1  投篮技术分类

二、投篮技术分析

㈠ 投篮的持球方法

1.单手持球

2.双手持球

㈡ 投篮的出手方法(动作)

㈢ 投篮的瞄准点

1.直接投篮瞄准点

2.碰板投篮瞄准点

㈣ 投篮的抛物线

1.低弧线

2.中弧线

3.高弧线

㈤ 球的旋转

三、投篮技术的运用

㈠ 心理状态(稳定的心理状态)

㈡ 良好的投篮意识

㈢ 捕捉和利用投篮时机

一般情况下,出现下列时机应果断投篮:

⑴ 在有效攻击区内持球摆脱对手后。

⑵ 在习惯投篮位置和有效区域内获球。

⑶ 防守者距自己较远,或注意力分散时。

⑷ 战术配合中出现预期的投篮时机。

⑸ 同伴处于抢篮板球的有利位置。

⑹ 特定的战术行动需要强行投篮时。

㈣ 投篮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㈤ 身体训练水平

第五节    持球突破

持球突破是持球队员合理运用脚步动作与运球技术快速超越防守者的一项攻击性进攻技术。

一、持球突破技术分类

突破是一项应用普遍、攻击性强的进攻技术。根据其动作结构,突破可分为交叉步突破和同侧步(顺步)突破两种;根据运用形式,突破可分为跳步急停突破、跨步急停突破、前转身突破和后转身突破。

二、持球突破技术分析

㈠ 蹬跨

㈡ 转体探肩

㈢ 放球

㈣ 加速运球

三、持球突破技术的运用

能否正确地掌握突破技术,善于把握突破时机,是衡量队员进攻能力强弱的标志。因此运用持球突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⑴ 突破技术要与传球、投篮及假动作结合运用,避免盲目运用和单独运用,充分发挥突破的攻击性和主动性。

⑵ 选择正确的突破方向和突破形式,根据防守队员的防守能力,从其薄弱环节进行突破。

⑶ 善于创造突破机会,根据进攻战术需要,做到个人突破与整体战术协调统一。既要运用突破技术扰乱防守阵形,创造进攻机会,又要利用防守者的错误及时突破,加强个人攻击。

⑷ 不断强化突破意识,提高观察、判断能力,灵活多变,合理运用突破技术,做到敢于突破,善于突破。

第六节    个人防守技术

个人防守技术是指防守队员为阻挠和破坏对手进攻、合理运用脚步移动、手臂动作和身体姿势,积极抢占有利位置以达到控球目的所采用的各种专门动作的总称。

一、个人防守技术分类

图2-6-1 个人防守技术分类

二、防守技术分析

㈠ 脚步动作

㈡ 手臂动作

三、个人防守技术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要素

㈠ 个人防守技术的基本要求

个人防守技术作为整体防守战术中的个人行动,从其技术结构看,既是全队防守的体现,又是个人防守技术的综合表现。个人防守技术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⑴ 要有强烈的防守意识。

⑵ 脚步动作和手臂动作协调配合。

⑶ 选择有利位置是防守技术的关键。

⑷ 保持正确的姿势,重心平衡,与对手保持适当的距离。

⑸ 根据对手的情况,选用平步防守和斜步防守步法。

⑹ “以球为主,人球兼顾”,视野开阔。

㈡ 个人防守技术的基本要素(影响个人防守技术质量的基本要素)

1.位置  抢占有利位置是防守技术的关键,对手、球、球篮间的方位关系是选择防守位置的基本原则。防守无球队员。要保持“球-握-他”的位置关系,防守人、球、对手三者形成钝角三角形,防守人始终站在钝角处。防守有球队员,防守人应选在对手与篮球之间的有利位置上。

2.距离  防守距离的选择取决于对手是否有球。一般情况下,防有球队员,防守队员要和持球队员保持一臂距离,近篮则近,远离篮则远;防无球队员是近球紧,远球松。

3.姿势  选择防守姿势要便于向各个方向移动。防守无球队员时,要一手指向对方,另一手伸向球;防守有球队员时,一只手向球伸出,另一手侧举,阻挠对手进攻。

4.步法  防守步法的选择,以滑步为主,配合其他脚步动作。在两脚位置的选择上有两种。一是两脚平行站立的平步防守步法;二是两脚前后开立的斜步防守步法。平步防守便于左右移动,对防突破有利;斜步防守便于前后移动,对防投篮较为有利。

5.视野  防守过程中。利用视野控制对手,调整自己的防守行动,做到人、球兼顾。

第七节    抢篮板球

抢篮板球是指比赛双方在空间争抢投篮未中的球。进攻队员在空间争抢到投篮未中的球,称之为前场篮板球或进攻篮板球;防守队员在空间争抢到投篮未中的球,称之为后场篮板球或防守篮板球。

一、抢篮板球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抢篮板球的技术分析

㈠ 观察判断

㈡ 抢占位置

㈢ 起跳动作

㈣ 空中抢球动作

1.双手抢篮板球

2.单手抢篮板球

3.点拨球

㈤ 得球后的动作

三、抢篮板球技术的运用

㈠ 树立积极的拼抢意识

㈡ 准确判断篮板球的反弹落点

㈢ 运用集体力量形成集团争抢优势

㈣ 抢篮板球技术要和其他技术有机地结合

㈤ 运用出众的身体素质

第三章    篮球战术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篮球战术概述

    篮球战术是指在比赛中队员之间有策略、有组织、有意识地协同运用战术进行攻守对抗的布阵行动,是以篮球技术为基础,在战术指导思想和战术意识支配下的集体攻守方法。

一、组织战术的基本理论

二、组织战术的基本要求

三、队员的位置、职责与要求

四、篮球战术分类

图3-1 篮球战术分类

第二节    进攻战术基础配合

进攻战术基础配合,是指在篮

球竞赛中进攻队员两三人之间所组

成的简单配合方法。

第三节    防守战术基础配合

防守战术基础配合是指在篮球

竞赛中,防守队员两三人之间所采

用的协同防守配合的方法。

第四节    快攻战术

快攻是由守转攻时,在对方尚未组织好防守阵形之前,以最快的速度将球推进至前场,争取造成人数上和位置上的优势,主动而合理地进行攻击的一种快速进攻战术。

一、发动快攻的时机

⑴ 抢获后场篮板球发动快攻。

⑵ 抢、打、断球成功后发动快攻。

⑶ 跳球发动快攻。

抢获后场篮板球发动快攻的机会最多;抢、打、断球发动快攻的成功率最高;跳球发动快攻的机会最少。

二、组织快攻战术的形式与结构

⑴ 快攻的组织形式:长传快攻、短传快攻、运球突破快攻三种。

⑵ 快攻的结构:

快攻是由发动与接应、推进、结束三个阶段组成。若是长传快攻,则由发动和结束两个阶段组成。

①发动与接应阶段是组织快攻的首要阶段,是形成快攻的前提。由守转攻后,队员及时按照战术行动路线分散,持球队员及时准确的一传和接应队员积极主动的接应一传,是发动阶段的重要环节。接应队员的任务是保证将球迅速地转入推进阶段。

②推进阶段是快攻战术中承前启后的衔接阶段,无论传球推进或是运球推进都要体现一个“快”字,确保及时将球推进至前场转入结束阶段。

③结束阶段是快攻最后的攻击阶段,进攻队员利用人数和位置优势,快速、果断地进攻得分,以达到快攻的最终目的。

三、组织快攻战术的基本要求

⑴ 队员应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快攻意识,具有在大强度情况下运用技术的能力。

⑵ 由守转攻时,把握快攻发动的时机,全队应积极协调行动,密切配合,保持纵深分散进攻阵形,以压倒一切的气势展开攻击,完成快攻任务。

⑶ 控球队员应准确观察判断攻守队员的位置及移动速度,做到传球及时到位,以传为主,传突结合,加快推进速度。

⑷ 在快攻受阻时,应控制进攻节奏,掌握衔接阶段的进攻。

⑸ 快攻结束后,迅速退守,以防反击。

四、快攻战术配合方法

快攻战术配合方法有长传快攻、短传快攻和运球突破快攻三种。

第五节    防守快攻战术

防守快攻是由攻转守的瞬间组织起来阻止和破坏对方快攻的防守战术。

一、防守快攻的方法

㈠ 提高进攻成功率

㈡ 拼抢前场篮板球

㈢ 封一传,堵接应

㈣ 防前锋

㈤ 提高以少防多的质量

二、防守快攻的基本要求

⑴ 要有较好的防守快攻意识,积极阻止对方发动快攻,提高进攻成功率,减少失误,拼抢前场篮板球,不给对方机会。

⑵ 合理地运用封、堵、夹、抢、断等手段,努力阻挠和破坏对方的快攻。

⑶ 快速退守过程中,相互照应延缓对方的推进速度。

⑷ 在以少防多的情况下要沉着、冷静,不要轻易出击防守,重点保护篮下,伺机抢断,降低对方快攻的成功率。

第六节    半场人盯人防守战术

半场人盯人防守战术,是由攻转守时,全队有组织地迅速退到后场,在半场范围内,每个防守队员负责盯住一个进攻队员的整体防守战术。

一、半场人盯人防守的基本要求

第一,防守时始终贯彻以人为主的防守原则,对持球队员必须采用平步贴身紧逼防守姿势,扩大防守面积,积极拼抢,不给对方轻易投篮、突破和传球的机会,一旦被对手突破,必须追防。

第二,对徒手队员要错位防守,做到人、球、区兼顾,敢于对抗堵截其向球移动和空切篮下的路线。

第三,由于防区扩大,比赛的强度增大,要求队员有充沛的体力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比赛中正确观察、判断场上的攻守情况,在防守选位时,要做到“人动我动,球动我动”,在严密控制对手的基础上随时准备协防、补防、夹击,断球以及防掩护等,充分体现防守的主动性和攻击性。

第四,防守分工时,通常参照跳球时的站位分工,也可按照强对强、弱对弱、高对高、矮对矮的方法分工,无论怎样都要强调防守的整体性。

第七节    进攻半场人盯人防守战术

进攻半场人盯人防守战术是根据半场人盯人防守战术的特点,合理运用各种传切、突分、掩护、策应等基础配合所组成的全队进攻战术。它是进攻战术体系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战术之一。

一、进攻半场人盯人防守战术的基本要求

第一,从实际出发,合理地组织阵形,充分发挥本队进攻特点和个人的技术特长,利用基础配合组成全队的进攻战术。

第二,做到在移动中相互配合,有目的地连续穿插、掩护、换位,侧重于主要的攻击区域和攻击点,点面结合,内外结合,强调进攻中的灵活性和机动性,注意攻守平衡。

第三,组织积极冲抢前场篮板球,提高攻守转换速度。

第四,进攻中抓住对方防守的薄弱环节,实施强攻。

第八节    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战术

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战术,是由攻转守时每个队员立即在全场范围内根据分工,负责紧逼防守自己的对手而展开的一种攻击性很强的防守战术。

一、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方法

二、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战术的运用时机

⑴ 当对方体力不佳或主动消耗对方的体力时。

⑵ 突然改变战术,使对方措手不及。

⑶ 为了扩大战果或在有限的时间内挽回败局。

⑷ 对方属于比赛经验和控球能力较差,而中远距离投篮较准的球队。

⑸ 利用球队员身材矮小,但速度快、灵活性好的特点,紧逼对方的高大队员。

三、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的基本要求

⑴ 由攻转守时,全队要步调一致,先声夺人,快速找人,抢占有利位置,紧逼控制对手。

⑵ 防守持球队员,掌握“紧逼对手、严防传球、迫使运球、堵占放边”的原则,迫使对手沿边线运球或场角停球。

⑶ 防守徒手队员掌握“以人为主、人球兼顾、抢前防守、严防接球”的原则,迫使对手走外线远离球。

⑷ 全队要有整体防守意识,前后左右要相互呼应,密切配合,随时准备补防和抢断球。

第九节    进攻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战术

进攻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战术,主要针对该防守战术的个人防守面积大、队员分散、不利于协防的弱点,由守转攻时争取在对方尚未组成集体防守布局前,迅速发动进攻,破坏对方的防守,争取比赛的主动权的进攻战术。

一、进攻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的基本要求

⑴ 当对方采用人盯人防守战术时,队员思想上要沉着冷静,行动统一,协调一致。

⑵ 争取在对方尚未形成紧逼前快速将球掷到界内,组织反击。打乱对方的防守部署。

⑶ 掌握进攻节奏,移动要突然,传球要果断,不要盲目运球,不要在边角处停球,采用中路运球突破,免遭对方夹击。

⑷ 无球队员要积极移动,如没有快攻机会,则采用掩护、策应、空切等配合方法。

⑸ 可以利用突破技术超众的球员运球突破,打乱对方防守阵形,为其他球员创造进攻机会。

第十节    区域联防战术

区域联防十由攻转守时,防守队员迅速退回后场,每一个队员分工负责防守一定的区域,随着球的转移而积极地调整自己的位置,并与同伴密切合作,严密防守进入该区域的进攻队员,用一定的队形把每一个防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组成的全队防守战术。

一、区域联防的站位队形

区域联防站位队形有“2-1-2”,如同3-10-1所示;“2-3”,如同3-10-2所示;“3-2”,如同3-10-3所示;“1-3-1”,如图3-10-4所示等。其中“2-1-2”是基本的站位阵形,图中阴影为联防的薄弱区。

图3-10-1 “2-1-2”阵形               图3-10-2 “2-3”阵形

    

 图3-10-3 “3-2”阵形               图3-10-4 “1-3-1”阵形

三、区域联防的基本要求

第一,由攻防守时,封一传,堵接应,争取时间迅速退回后场,站好区域联防队形。

第二,根据区域联防的特点和队员的身体、技术特长,合理地分配防区。把移动速度快的队员放在外线防守,把身材高大、补防能力强、善抢篮板球的队员分配在内线防守。

第三,在自己的防区内防守持球队员时,执行盯人防守的原则,积极干扰和破坏对方的投篮、传球、运球和突破。

第四,对无球区域的防守要贯彻“人、球、区”三位一体的要求,徒手队员通过溜底线、背插、纵切等方式进入自己的防区时,要先卡防第一接球点,然后护送出自己的防区交给同伴防守。

第五,防守中,随时准备协助同伴进行“关门”“夹击”“补防”等配合,特别对篮下攻击能力较强的队员必须进行围守。

第六,要根据对方的进攻变化,调整防守队形。

第十一节    进攻区域联防战术

进攻区域联防战术是针对区域联防的阵形和变化特点,结合本队的实际情况,组织相应的落位阵形,有目的地通过传球及队员的穿插,破坏对方整体防御部署,创造良好的内外线进攻机会的阵地进攻战术。

一、进攻区域联防的基本要求

第一,提高守转攻的速度,在防守阵形尚未形成以前,抓住战机发动快攻。

第二,根据区域联防的特点,占据薄弱区,快速转移球和频繁地穿插,调动防守方,使防守方顾此失彼,创造以多打少和连续进攻的机会。

第三,组织中、远距离投篮,使对方扩大防区,给内线进攻创造机会。

第四,运用策应、溜底线、背插、掩护、突分等配合破坏防守整体布局,创造投篮机会。

第五,积极组织拼抢前场篮板球,争取外围投篮或二次进攻。保持攻守平衡,随时准备退守。

第四章    中学篮球教学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中学篮球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1目的:通过体育课的篮球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方面发展,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用之才。

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学习和掌握篮球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拓展学生的体育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2任务:

⑴ 培养有理想、有觉悟和品质优秀的人。教学中结合篮球运动的特点。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教学之中,培养学生主义的道德观,提高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觉悟,锻炼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勇于竞争、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和集体荣誉感。

⑵ 掌握与提高篮球运动的“三基”,培养会打篮球、懂篮球、爱好篮球运动的人。教学中通过篮球知识介绍、技术动作的实践、战术意识的培养,以及运动技能的提高,激发学生从事篮球运动的兴趣,为进一步提高篮球运动水平,并做到学有所长,自觉地把篮球运动作为终生锻炼手段打下良好基础。

⑶ 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培养体质强健的人。通过篮球教学,提高学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使学生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弹跳等身体素质和掌握动作的准确性、协同性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改善各器官的功能,促进其身心健康,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体质保证。

第二节    中学篮球教学的内容分布与特点

一、中学篮球教学内容在各年级的分布

内容

类别篮球教学内容
篮球基

础知识

1.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2.篮球运动的特点与价值

3.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4.篮球运动规则简介

基础技术1.双手胸前传接球            2.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3.原地或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  4.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

5.行进间低手投篮

简单战术1.传递配合                  2.二攻一配合

3.半场人盯人防守

游戏1.传球抢球游戏              2.三传二投篮游戏

3.半场控制抢球游戏          4.运球抢球游戏

5.运球投篮比赛              6.五点跳投比赛

教学比赛1.全场二打一游戏            2.全场三对三教学比赛

3.半场五对五比赛

二、中学篮球教学内容的特点

从初中各年级的篮球教学内容分布及各年级相互之间的教学内容安排来看,初中篮球教学内容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㈠ 教学时数少,基础内容多

㈡ 教学内容的安排系统全面、精练

㈢ 教学内容的安排,循序渐进,具有针对性

㈣ 强调教学内容的教育性和锻炼效果

第三节    中学篮球教学的方法与运用

一、教法选择的依据

教学方法为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和手段,是促进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与提高,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过程。教师对任何一个教学内容的教法选择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是一次有组织、有秩序的教学活动过程。那么,任何一个教学内容在教法的选择上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教法得当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反之,效果就较差,甚至无效果。因此,教法的选择要能反映出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的出发点和所要达到的目的,就应依据如下几点进行教学:

⑴ 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所安排的教学内容顺序,依据不同的教学任务要求以及所要达到的目的,选择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

⑵ 充分考虑教学对象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年龄段,区分性别差异,生理、心理特征和身体发育情况,以及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合理地、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

⑶ 选择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手段,使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深挖潜力、夹击参与。承受较大的运动负荷,达到一定的活动量。

⑷ 选择教学方法关键在于选择这一教法的目的、时机、方法和要求所达到的教学目标。篮球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尽快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篮球技术动作,有利于正确的技术动作形成。

⑸ 选择教学方法要充分考虑地与设备等客观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场地设备,因地制宜地进行篮球教学活动。只要教法选择得当,就能够在不同的场地条件下,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

㈠ 讲解法

1.直观讲解法

2.示范动作讲解法

3.术语口诀讲解法

4.单字讲解法

5.启发式讲解法

㈡ 示范法

1.完整示范法

2.分解示范法

㈢ 组织练习法

1.组织单个练习法

2.组织综合练习法

3.组织对抗性练习法

㈣ 游戏竞赛法

㈤ 纠正错误法

1.讲解比较法

2.分解变换法

3.模仿诱导法

第五章  中学篮球不同学段的教学建议

第一节    七年级学段的教学建议

单元总课时安排(18——20课时)

一、篮球运动的基本常识(1—2课时)

1.篮球的起源  2.篮球发展的趋势

3.篮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则

二、球感的熟悉(2—3课时)

1.双手抛接球练习 2.单手抛接球练习

3.抛球击掌练习  4.水平指拨球练习

   三、各种基本运动姿态和步伐的学习(3-4课时)

        1.跑:侧身跑、后腿跑、变速跑、变向跑

       2.跳: 1.双脚跳 2.单脚跳 

3.急停: 跨步急停、 跳步急停  

       4.滑步:侧滑步、前滑步、后滑步

       5.姿势:护球姿势、持球三威胁姿势

四、运球(5—6课时)

          1.原地高低运球  2.行进间高低运球

          3.体前交叉运球

五、传接篮(2-4课时)

1.双手胸前传球    2.双手头上传球

3.双手低手传球    4.双手穿反弹球

六、投篮(5-8课时)

原地投篮 :双手胸前投篮   双手头上投篮

单手肩上投篮   单手头上投篮

阶段评价(1-2课时)

1.运球绕障碍 2.传球入框

第二节 八年级学段教学建议

总课时16-20课时

一、移动(1-2课时)

1转身:前转身、后转身

2跨步:同侧步、异侧步

3步伐:后侧步、绕步、攻击步、碎步

二、运球(5-6课时)

1体前交叉变向运球

2背后运球

3胯下变向运球

三、传接球(3——4课时)单手

1.单手胸前传球

2.肩上传球

3.体侧传球

4.勾手传球

5.低手传球

6.反弹球

7.接反弹球和地滚球

8.接低于腰部的球

四、行进间投篮(5-6课时)

1.行进间低手单手投篮

2.行进间单手投手投篮

3.行进间双手低手投篮

五、跳起投篮(2-3课时)

1.原地跳起双手投篮分别为头上、肩上

2.原地跳起单手投手投篮

3.急停跳起投篮

六.阶段评价

    1.一分技术钟投篮

第三节  高一年级学段教学建议

总课时16-20课时

一 理论课 (2-3学时)

1、结合NBA介绍篮球运动发展史 

2、篮球运动对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益处  

二 复习巩固各种基本运动姿态和步伐(4-5课时)

1.跑:侧身跑、后腿跑、变速跑、变向跑

2.跳: 1.双脚跳 2.单脚跳 

3.急停: 跨步急停、 跳步急停  

4.滑步:侧滑步、前滑步、后滑步

5.姿势:护球姿势、持球三威胁姿势

三 球性熟悉以及身体素质练习(3课时)

1 双手抛接球练习 2 单手抛接球练习

3 抛球击掌练习  4 水平指拨球练习

5球环绕头部、颈部、腰部、双腿

6单手地滚球       7 上抛球击地接球

8 二十米折返跑     9 纵跳 蛙跳

10 耐久跑          11 摸高训练

四 篮球个人技术基础篇(5-6课时)

1个人运球         2 对墙打点传球

3投篮(包括罚篮、2分球、3分球)

4原地转身训练     5 身体对抗抢篮板球训练

五 篮球团队战术提高篇(5-6课时)

1传切配合、掩护配合、策应配合

2长传快攻

3进攻半场人盯人防守

4 “关门”配合

5 防守快攻

6 半场人盯人防守

7 区域联防:2-1-2联防  “3-2”区域联防 “2-3”“区域联防 “1-3-1”区域联防

阶段检测评价:

1、“五点”定时定数投篮  

2、半场“V”字计时运球投篮

第四节  高二年级学段教学建议

总课时16-20课时

一、理论课(2-3课时)

1 篮球场地尺寸的学习

2篮球裁判的初步学习

3 CBA赛制规则的了解

二、篮球进攻技、战术(7-8课时)

1后卫进攻技术

2前锋进攻技术

3中锋进攻技术

4传切配合战术

5策应配合战术

6突分配合战术

7掩护及挡拆配合战术

8快攻配合战术

三、篮球防守技、战术(7-8课时)

1.全场1vs1背手防守。

2.一守二攻防守训练。

3.举手防守(外围)、在前防守训练(禁区)、趋前防守。

4.全场陷阱包夹(1-2-2、2-2-1、1-1-2-1)

5.半场包夹(1-2-2、2-1-2瞬间包夹)

6.半场盯人防守训练。

7.区域防守移动训练(配合以多打少)。

8.盯人防守让位、补位、交换防守训练。

四、篮球裁判法学习(2-3课时)

1违例:走步、翻球违例、球回后场、3秒违例、8秒违例、24秒违例、脚踢球违例、罚球违例、两次运球违例、跳球违例、发底线球、发边线球违例

2犯规:打手、阻挡、撞人、背后非法防守、拉人、非法掩护。、非法用手、推人.

阶段检测评价:

1、全场运、传、交叉步持球突破上篮

2、全场5对5教学比赛

文档

重庆市朝阳中学篮球校本课程教材

篮球校本课程教材重庆市朝阳中学第一章篮球运动概述第一节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一、篮球运动的起源近代篮球运动于11年起源于美国东部地区的马萨诸塞州(Massachusetts,也译为麻省),是由该州的斯普林·菲尔德尔市教青年会学校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设计和发明的,詹姆斯·奈史密斯(JamesNaismith)博士为了解决冬季室外寒冷,橄榄球、棒球无法正常开展而发明了篮球,他借鉴了篮网球(netball)的规则,当年的篮球规则只有13条。二、篮球运动的发展到13年,才形成近似现代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