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8:21:58
文档

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1915年,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颇有影响力的思想和启蒙运动。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新文化运动一方面是对辛亥的“补课”,另一方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有: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竭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有三个方面:政治方面: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军阀统治,日趋黑暗。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
推荐度:
导读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1915年,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颇有影响力的思想和启蒙运动。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新文化运动一方面是对辛亥的“补课”,另一方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有: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竭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有三个方面:政治方面: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军阀统治,日趋黑暗。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
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1915年,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颇有影响力的思想和启蒙运动。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新文化运动一方面是对辛亥的“补课”,另一方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有: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竭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有三个方面:

政治方面: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军阀统治,日趋黑暗。

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

思想文化方面: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对于辛亥失败的反思。经过辛亥,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有五个方面: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

由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使得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成为必然。爆发的基础在于中国内部正在发生的变化。中国人民不屈的探索与抗争及20世纪初中国经济、政治、思想结构的大变动,是爆发运动的内在因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使更多的中国人清醒,认识到必须寻求新的出路。

文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主要内容。1917年1月,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首先提出文学改良的主张,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以白话文学代替仿古文学。同年的2月份,陈独秀发表了《文学论》,明确提出反对封建主义的文学,并把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统一起来。他提出文学军的“三大主义”,即: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倒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倒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真正举起了文学的旗帜。1918年5月,鲁迅发表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吃人的封建礼教进行了血泪控诉和无情鞭挞,树立了把文学的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的典范,开拓了中国新文学的道路。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和启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特别是新文化运动时的报刊和社团等活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变化,是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文档

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1915年,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颇有影响力的思想和启蒙运动。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新文化运动一方面是对辛亥的“补课”,另一方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有: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竭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有三个方面:政治方面: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军阀统治,日趋黑暗。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