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号:02056
英文名称:Instrumental Analysis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制药工程专业 选修
3. 课程的目的
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制药学科中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典型仪器的结构与性能,掌握常用仪器的操作、维护。根据既定的试验目的设计并利用相应仪器完成分析任务。
4. 学时与学分
学分为2.学时为40
5. 建议先修课程
物理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高等数学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仪器分析》(第三版),朱明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参考书目:
(1)《现代仪器分析分析》.刘约权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1年
(2)《仪器分析》.赵藻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1990年
(3)《现代仪器分析》.严衍禄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
(4)《仪器分析教程》.北京大学化学系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5)《分析化学手册》(第二分册1998;第五分册1999).化学工业出版社
7.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课堂讲授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手段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占40%总成绩,形式有实验报告、考勤情况
(2)考试成绩占60%,形式有:闭卷考试
9. 课外自学要求
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能够提前熟悉将要讲的内容,并查阅相关参考书目及有关仪器分析的文章。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引言
基本内容:
仪器分析的概念、特点、分类、一般过程及分析质量控制方法
基本要求:
(1)掌握概念、特点和分析质量控制方法
(2)了解仪器分析的分类和一般过程
教学重点:仪器分析的概念、一般过程及分析质量控制方法
第二章 气相色谱分析
基本内容:
(1)色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概念和理论
(2)色谱分析法的分类、定性定量方法
(3)气相色谱仪的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和原理;气相色谱分析条件的选择;气相色谱仪器的操作方法
(4)气相色谱法的应用
基本要求:
(1)掌握色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概念和基本理论,定性定量方法;气相色谱分析条件的选择;气相色谱仪器的操作方法
(2)了解色谱分析法的分类,气相色谱仪的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和原理,气相色谱法的应用
教学重点:色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概念和基本理论,定性定量方法;气相色谱分析条件的选择;气相色谱仪器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色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气相色谱分析条件的选择
第三章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基本内容:
(1)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2)影响色谱峰扩展及色谱分离的因素
(3)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和原理
(4)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及其分离原理
(5)高效液相色谱仪器的操作方法
(6)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
基本要求:
(1)掌握影响色谱峰扩展及色谱分离的因素,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及其分离原理,高效液相色谱仪器的操作方法
(2)了解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和原理,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
教学重点:影响色谱峰扩展及色谱分离的因素,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及其分离原理,高效液相色谱仪器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影响色谱峰扩展及色谱分离的因素,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及其分离原理
第四章 电位分析法
基本内容:
(1)电分析化学法的基本概念
(2)电位分析法的原理
(3)电位滴定法测定溶液的pH值
(4)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结构种类及其电位的形成机理
(5)膜电位
(6)测定离子活度的方法
(7)电位滴定法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1)掌握电分析化学法的基本概念,电位分析法的原理;电位滴定法测定溶液的pH值;膜电位;测定离子活度的方法
(2)了解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结构种类及其电位的形成机理,电位滴定法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电位分析法的原理;电位滴定法测定溶液的pH值;膜电位;测定离子活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电位分析法的原理,电位滴定法测定溶液的pH值,膜电位的形成原理
第五章 伏安分析法
基本内容:
(1)极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分析方法
(2)半波电位
(3)干扰电流及其消除方法
(4)极谱分析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基本要求:
(1)掌握极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分析方法,半波电位,干扰电流及其消除方法
(2)了解极谱分析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教学重点:极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分析方法,干扰电流及其消除方法
教学难点:极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第六章 库仑分析法
基本内容:
(1)法拉第电解定律;
(2)控制电位电解法及控制电位库仑分析法
(3)库仑滴定及其特点
基本要求:
(1)掌握法拉第电解定律;控制电位电解法及控制电位库仑分析法
(2)了解库仑滴定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控制电位电解法及控制电位库仑分析法
教学难点:控制电位电解法及控制电位库仑分析法
第七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基本内容:
(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光谱分析仪器的结构及其功能,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2)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特点和应用
基本要求:
(1)掌握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2)了解光谱分析仪器的结构及其功能,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第八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基本内容:
(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构成,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方法
(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干扰及其抑制
基本要求:
(1)掌握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方法
(2)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构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干扰及其抑制
教学重点: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第九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分析法
基本内容:
(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测量仪器及分析方法
(2)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仪器构成及应用
基本要求:
(1)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分析方法,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了解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测量仪器,荧光分析法的仪器构成及应用
教学重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分析方法,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三、课程学时分配
本课程计划40学时,其中讲课24学时,实验16学时。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学时分配表。
教学环节
时数
课程内容 | 讲课 | 实验 | 习题 | 讨论 | 小计 |
第一章 引言 | 1 | 1 | |||
第二章 气相色谱法 | 5 | 4 | 9 | ||
第三章 高效液相色谱 | 4 | 4 | 8 | ||
第四章 电位分析法 | 3 | 4 | 7 | ||
第五章 伏安分析法 | 2 | 2 | |||
第六章 库仑分析法 | 2 | 2 | |||
第七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 3 | 3 | |||
第八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 2 | 2 | |||
第九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及荧光分析法 | 2 | 4 | 6 | ||
合计 | 24 | 16 | 40 |
审核人:王永红
2008年 9 月 20 日
《仪器分析》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56
英文名称:Instrument Analysis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性质
课程内实验
2. 适应专业
制药工程专业
3. 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制药科学中常用仪器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使学生加深理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了解所用仪器的结构和性能,掌握各类常见仪器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时
学时为16
5. 主要仪器设备
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pH计、自动电位滴定仪、荧光分光光度计
6. 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
本门课程对实验报告的要求:本门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必须由统一的相对固定的格式。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实验报告题目、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
(2)实验课考核方式:
a.实验课考核方式:对每次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分
b.实验课成绩评定:实验课成绩等于每份实验报告的成绩之和除以实验报告份数,实验课成绩占总成绩的30%
二、课程学时分配
序号 | 实验 项目名称 | 实验内容 | 学时分配 | 实验 类型 | 每组 人数 | 实验 要求 |
1 | 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农药有效成分含量 | 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有机磷类(如DDVP)或拟除虫菊酯类(如氰戊菊酯、溴氰菊酯)农药的有效成分含量 | 4 | 验证 | 4 | 必做 |
2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测定混合芳烃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测定某溶剂中甲苯和二甲苯的含量 | 4 | 验证 | 4 | 必做 |
3 | 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溶液中某物质的含量 | 设计一个采用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溶液某物质含量的试验方案并实施 | 4 | 设计 | 4 | 必做 |
4 | 荧光分析实验 | 荧光分析法测定维生素B2 | 4 | 验证 | 4 | 必做 |
审核人:王永红
2008年 9 月 2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