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浅析莲意象(lotus)在中国文化中的的审美价值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8:22:58
文档

浅析莲意象(lotus)在中国文化中的的审美价值

浅析莲意象在中国文化中的审美价值吴易晓摘要:莲,多年水生草本,又称荷花,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在中国悠长的历史中,莲是最常见的用来作为宗教和哲学象征的植物,曾代表过神圣、女性的美丽纯洁、复活、高雅和太阳。莲作为花中君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更用来象征一种理想人格。从最初的简单民间信仰到宏观性的社会思想再到后来系统的佛、道、儒三家,莲的象征意义被不断借用和重新赋予,在无数文人的笔下绽放美丽,莲花成为一种浸润着感情色彩的美丽意象,寄托着特殊的宗教寓意,体现着强烈的民俗意味,积淀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
推荐度:
导读浅析莲意象在中国文化中的审美价值吴易晓摘要:莲,多年水生草本,又称荷花,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在中国悠长的历史中,莲是最常见的用来作为宗教和哲学象征的植物,曾代表过神圣、女性的美丽纯洁、复活、高雅和太阳。莲作为花中君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更用来象征一种理想人格。从最初的简单民间信仰到宏观性的社会思想再到后来系统的佛、道、儒三家,莲的象征意义被不断借用和重新赋予,在无数文人的笔下绽放美丽,莲花成为一种浸润着感情色彩的美丽意象,寄托着特殊的宗教寓意,体现着强烈的民俗意味,积淀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
浅析莲意象在中国文化中的审美价值

吴易晓

摘要:莲,多年水生草本,又称荷花,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在中国悠长的历史中,莲是最常见的用来作为宗教和哲学象征的植物,曾代表过神圣、女性的美丽纯洁、复活、高雅和太阳。莲作为花中君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更用来象征一种理想人格。从最初的简单民间信仰到宏观性的社会思想再到后来系统的佛、道、儒三家,莲的象征意义被不断借用和重新赋予,在无数文人的笔下绽放美丽,莲花成为一种浸润着感情色彩的美丽意象,寄托着特殊的宗教寓意,体现着强烈的民俗意味,积淀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

莲意象最初的文化内涵: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莲花最初是生殖崇拜的对象,以生殖崇拜为起点演化而成的爱情意义是莲文化最初的内期涵。生殖崇拜是人类文明的源头之一,所以在早文学作品中,莲花最突出的体现就是对爱情的象征,早在诗经中,就有以莲起兴吟诵男女情爱;汉朝时候,出现了大量的采莲诗,其内容也大多与爱情有关。如汉乐府《江南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闻一多先生解释说:“用鱼喻男,莲喻女,说鱼与莲戏,实等于说男与女戏。”这种古老的民俗延续至今,在中原的婚姻礼俗中“鱼儿戏莲”、“鱼儿闹莲”、“鱼儿钻莲”等比比皆是。梁武帝《夏歌》:“江南莲花开,红光照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表达了对忠贞爱情的赞誉。

莲花最初的文化内涵以及与女性的渊源关系,使得文人对莲花爱不释手,出现了大量与莲花有关的文学作品,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借莲花来描写女子的美貌,并且通常将莲花比喻为美丽、纯洁的女子。诗人王昌龄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诗中虽并无一字描写采莲女的美丽,但采莲女的美丽姿态通过莲花尽露无遗。将莲花比喻为美丽的女子,是美妙、美好的象征,也是文人千古绝唱的永恒主题。中国古代文人似乎有美人情结,从《诗经》、《楚辞》到梁宫体诗,吟咏美人的作品数不胜数。水中荷花柔媚可人的娇艳之态也恰恰击中了文人心中最温柔的一角。于是人们用清水芙蓉形容女子之美,以莲步轻移来描绘女子行动时的风摆荷裙,临花照水。在多情的文人眼中,和凌波仙子的轻盈高洁、浣纱西施的倾国倾城相比,荷花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莲花在古时候被称为“瑞莲”,是祥瑞之兆,会给人们带来荣华、安康、丰足,所以有“菩萨入大慈室,一切兵仗化为莲花”一说,中国一些古籍对此也有记载。《苏州府志》:“成化辛卯,苏州府学池中莲一茎二花,明年吴宽状元及第。”《沆州志》:“嘉靖二十四年南池红莲夜结双蒂,满池香馥,是岁年登大有。”这里的莲花预兆着科举高中、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莲花的祥瑞之气显露无遗。

随着历史的发展,莲花的文化内涵由最初的生育、繁衍及婚恋开始分化并且逐步深化。到后来系统发达的佛、道、儒三家, 莲的象征意义不断被借用和重新赋予, 与民间信仰中莲的象征意义单薄凌乱相比, 莲在佛、道、儒三大家中具有非常丰富的象征意义和特殊宗教地位。在三家信仰体系中, 莲的具体意义可能有所差别, 但都昭示着光明、美好、高尚和圣洁 的意思。

佛教文化中的莲意象:心若莲花处处开

在佛教中, 莲的特殊文化意义表现最为突出。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是表示纯净和断灭的一个主要佛教象征。它代表一切活动的鼎盛阶段,而进行这些活动是为了完全避免堕入轮回之错误。佛菩萨端坐或站立的莲花宝座象征着他们的神圣本源。佛教寺庙到处可以看到莲花的形象。大雄宝殿中的佛祖释迦牟 尼, 端坐在莲花宝座上, 慈眉善目, 莲眼低垂。称之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也都是坐在莲花之上。其余的菩萨, 有的手执莲花, 有的脚踏莲花, 或作莲花手势, 或向人间抛洒莲花。寺庙墙壁、藻井、栏杆、神帐、桌围、香袋、拜垫之上, 也到处雕刻、绘制或缝绣各色各样的莲花图案。佛教的八件吉祥宝物中以莲花最重要。 

佛教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到五世纪古印度的迩毗罗卫国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许多国家,西汉末年传入我国。据说释迦牟尼四月初八于蓝毗尼园从摩耶夫人右肋降生,他有着“如莲花的双手”和“似出于淤泥的莲花大眼”,刚出生就会走路,东南西北各走七步,每走一步脚下都会生出一朵美丽的莲花。《华严经》记载:佛陀是化身六牙白象投胎的,而摩耶夫人也是因看见巨莲而感孕的,释迦牟尼出生时也正好落在莲花上。这些传说,显示出古印度对莲花的特殊偏爱。佛教主张解脱的过程是从此岸到达彼岸,从凡夫到圣人、从尘世到净界、从众恶到尽善的过程,这一点莲花从淤泥中生出无比鲜美雅洁的花叶相似,这也 就是佛教常用莲花寓于特殊的宗教意味的原因。佛教传入中国后,印度佛教的教义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逐步将佛教世俗化,莲花的宗教寓意也为我国所继承。在佛教中,诸佛、菩萨造像的身底或足下多有莲花宝座作依托,故称佛座为 “莲座”、“莲台”,以象征超凡脱俗。我国又称寺院为“莲境”,在佛教经典中、佛教寺庙内、佛教绘画里,都少不了莲花那超绝、圣洁的形象。莲花被佛教经典赋予了一种特殊的宗教寓意。

莲花的品格和特性与佛教教义相吻合。佛教是着重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宗教, 将人生视作苦海, 希望人们从苦海中摆脱出来,即从尘世到净界, 从诸恶到尽善, 从凡俗到成佛, 用生长在污泥浊水中超凡脱俗不为污泥所染的莲花表达这种思想观 念是最好不过。 佛教有“花开见佛性”之说,“花”即指莲花, 也就是莲的智慧的境界。人有了莲的心境, 就出现了佛性。佛教六字真言: “唵、嘛、呢、叭、咪、吽”,也与莲花有关,是莲花开放,才能得到如意摩尼宝珠的意思。有人认为只要反复念诵这六个字,便能够获福,解脱苦难。由于莲花 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在我国的诗文中多以莲花喻佛,借莲花颂佛教。用生长在污泥浊水中尚能超凡脱俗、不为污垢 所染的莲花来喻示这种宗教理念 ,恰好是悟化生命最明智的审美佳境。总之, 莲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 佛教在很多地方以莲为代表,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莲即是佛, 佛即是莲。

道教文化中的莲意象

作为中华本土宗教的道教,莲花也是道家所尊奉的至神、至圣之物的象征之一。道教渊源于古代巫的神鬼思想、神仙方术和阴阳五行学说、以及黄老道中的某些宗教观念和方法。其信仰内容和宗教观念具有我国历史与民族文化的特点。它的产生实际上就是民间信仰的发展和一定条件下的再创造,因而与民间信仰具有很多基本相同之处。莲是民间信仰中最能广泛表达美好愿望的花朵,所以莲成为道教中的吉祥物也绝非偶然。莲花在道教象征着修行者,于五浊恶世而不染,卓然自傲,历练成就,被人誉为“出淤泥而不染”的翩翩君子。在《太乙救苦护身妙经》中,救苦天尊步摄莲花,法身变化无数,忽而女子,忽而童子,忽而风师雨师,忽而禅师丈人。而道教又有莲花冠,又称“上清冠”。状似莲花式画顶插有如意头。做道场时,高功戴用此冠。《北斗本生经》记载:天皇、紫薇二大帝与北斗七星是因为周御王爱妃在金莲花温玉池洗澡时有感孕,之后才降生的。哪吒也是生自莲包、死后又复生于莲花。这些典故都说明莲花在道教中的地位之重。

莲生于水中, 吸风饮露, 亭亭玉立,肌肤若冰雪, 灼灼如处子, 迎风摇曳, 宛 如仙子御风, 神态卓然, 有如人之超然物外。在道教看来, 莲花仙风道气,莲花也就成了道教的仙花。在道教故事中, 也有许多以莲花象征道的故事。如“全真七子”的传说。由于莲花具仙风道气, 因此一些道家隐身的奇峰隐 地多以莲花命名。如道家称为“第四小洞天”的神仙聚会之所, 北五祖中刘海蟾和北宋著名道士陈抟老祖修道之处的 华山, 据《华山记》说: “山顶有池, 生千叶莲, 服之羽化, 曰华山。”道教胜地南岳衡山也有莲花峰。 道教的象征物虽以太极八卦为主,不像佛教那样以莲 为佛的象征, 但是莲在道教中也有重要象征意义, 并将莲 与八卦联系起来, 赋予它以神力, 以莲子为修仙长生的食物。后世药方和之士用及莲子者, 多有言其服之不饥, 轻身延年、发白变黑、齿落复生, 为长生仙物。这一方面是 由于道教视之为仙物, 赋予它仙气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由于莲子本身的营养价值。与佛教相比, 道教与莲关系更为实际。道教是以盘古天王开天为始,盘古天王由大道之莲孕育,是以道教的莲花更多的是一种寄托,一种出世的态度。

儒家文化中的莲意象

儒家学说在我国文化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绝大部分是封建社会的历史, 儒家学说演变成儒教是在我国封建社会漫长的历史时期进行的。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特点造成了以儒家学说为中心的封建意识形态, 这种同封建宗法制度和君主的统一政权相 适应的意识形态, 对劳动人民起着极大的麻醉欺骗作用,因而它有效地稳定了封建社会秩序。 汉代以后, 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思想,儒家文化成为正统文化。正如前文所指出, 在我国古代浩瀚的诗海中留有大量的咏莲诗, 可见莲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在主流文化中, 莲花的芬芳高洁, 容浊又容清。莲花的不染、不妖、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升华为人格化了的品质, 这些都深为文人所看重, 莲代表的是一种高尚文人节操, 如以“荷裳”象征高士的服饰; 以“莲幕”代表贤人幕府; 以莲花、莲心、白莲花、青莲等象征心地纯洁、光明。自周敦颐 《爱莲说》称莲为“花中君子”之后, 莲便成了君子高尚品德的象征。总之, 在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而全面的儒家文化中, 莲有其特殊的象征涵义。莲也逐渐成为一种文化象征, 它代表着一种高尚的文人节操。荷花是中国传统的“比德”之花,最早在《楚辞》 中,荷花的原型象征着士大夫的芳洁之志,这是荷花人格象征意义发生的原点。此时的荷花尚处于审美活动 的初期,荷花所象征的人格并没有明确、丰富的界定。 随着审美认识的发展,荷花的人格象征意义逐渐明朗、丰富。白莲人格象征意义的形成是唐朝咸通时期以皮 日休、陆龟蒙为代表的苏州诗人以及唐末以齐己为代表的庐山诗人的共同 “结晶”。皮日休的“幽鸟见贫留好语,白莲知卧送清香”、“白鸟白莲为梦寐,清风清月是 吾乡”、“凉后每谋清月社,晚来专赴白莲期”,白鸟、白莲、清风、清月等“清白”意象成为隐居生活的伴侣,成为高洁、淡泊之志的对象化载体,具备了人格象征意义。自此,白莲成了隐士集会的信物、纽带,具备了载体功能。

到了唐末五代,政治动荡,战乱不断,许多诗人为 了躲避战乱,纷纷避世隐居,庐山就是其中的一个避难 所,而庐山风光也自然成为许多诗人创作的主题。当时的庐山诗人当中,齐己无论是在诗歌选题还是在创作艺术上都首当渠首。自齐己之后,用白莲来比喻心志 成为诗人们惯用的手法。中国文学莲 花意象中出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类型:“君子莲”,它是以儒家文化为遗传因子,它的标志就是周敦颐的《爱莲说》。这篇文章是历代中国古典文学中咏荷最著名的一篇小品文。莲 花成了伦理人格的象征,不容置疑,周敦颐将“莲花”推 上了一个新层次,象征着对高尚情操追求的人,即君子。 

莲花本身是一种植物, 从一开始的生殖崇拜,把莲花当作是创造力的象征, 到对女性美的欣赏,再到对爱情、婚姻的追求,美的内涵在变,但人们对这种美的根基——莲花的情结却更深了。文人笔下的莲花是艺术的,儒家赋予莲花君子的品格,释家赋予莲花佛性,道家赋予莲花仙风道骨,莲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美好神圣的意象确立。因此,莲花这一艺术形象的魅力将是永恒的。

文档

浅析莲意象(lotus)在中国文化中的的审美价值

浅析莲意象在中国文化中的审美价值吴易晓摘要:莲,多年水生草本,又称荷花,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在中国悠长的历史中,莲是最常见的用来作为宗教和哲学象征的植物,曾代表过神圣、女性的美丽纯洁、复活、高雅和太阳。莲作为花中君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更用来象征一种理想人格。从最初的简单民间信仰到宏观性的社会思想再到后来系统的佛、道、儒三家,莲的象征意义被不断借用和重新赋予,在无数文人的笔下绽放美丽,莲花成为一种浸润着感情色彩的美丽意象,寄托着特殊的宗教寓意,体现着强烈的民俗意味,积淀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