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8.我们受特殊保护(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8:19:14
文档

...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8.我们受特殊保护(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8我们受特殊保护科目:道德与法治教学对象:六年级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分析第一框《我们是未成年人》,明确“我们”是未成年人,教育学生既要有权利意识,也要有义务观念。其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知道,我国法律规定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未成年人享有相应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责任。首先,通过以“活动园”中家长关于“未成年人的特殊之处”的看法为引子,引导学生讨论“与成人相比较,未成年人具有的特殊之处”。其次通过“知识窗”的学习,明确不同年龄阶段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义,达到一定的年龄才
推荐度:
导读课题:8我们受特殊保护科目:道德与法治教学对象:六年级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分析第一框《我们是未成年人》,明确“我们”是未成年人,教育学生既要有权利意识,也要有义务观念。其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知道,我国法律规定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未成年人享有相应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责任。首先,通过以“活动园”中家长关于“未成年人的特殊之处”的看法为引子,引导学生讨论“与成人相比较,未成年人具有的特殊之处”。其次通过“知识窗”的学习,明确不同年龄阶段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义,达到一定的年龄才

课题:8 我们受特殊保护

科目:道德与法治

教学对象: 六年级

课时: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第一框《我们是未成年人》,明确“我们”是未成年人,教育学生既要有权利意识,也要有义务观念。其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知道,我国法律规定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未成年人享有相应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责任。首先,通过以“活动园”中家长关于“未成年人的特殊之处”的看法为引子,引导学生讨论“与成人相比较,未成年人具有的特殊之处”。其次通过“知识窗”的学习,明确不同年龄阶段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义,达到一定的年龄才享有相应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责任。最后,通过“活动园”中王阿姨与邻居刘律师的聊天,进一步明确未成年人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锻炼未成年人承担责任的能力,培养未成年人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明确“我们”是未成年人,了解有关未成年人的相关法律知识,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义,达到一定的年龄享有相应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责任。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劳动技能。

2.过程与方法: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尝试用资料调查、讨论等不同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儿童形成对家庭、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负责任,树立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六年级的儿童虽然心理、生理都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不足,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有限,但其心智已经有很大发展,对很多问题已经有自己的看法,对家庭事务已经有了参与的愿望和初步能力。大多数的六年级儿童内心向往快快长大,并勇于尝试从家庭、社会、学校这类首属群体和个人性较强的生活空间走进公共生活空间,开始对公共生活感兴趣并有一定的参与意识,但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不明晰,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未成年人相关法律知识教育,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义务的同时,学会负责任,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倡导“自主一合作一探究”的教学理念,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活动式教学法。

采用的学法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自主探究是学生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对知识的理解;合作交流是学生之间互动、合作,共同尝试解决问题。这也是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的体现。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明确不同年龄阶段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义,达到一定的年龄才享有相应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我们是未成年人

1.小知识:未成年人的定义。

⑴未成年人是指哪些人?

⑵我国有多少未成年人?

2.交流采访:与成人相比较,未成年人具有的特殊之处。

⑴交流课前调查:家长眼中的未成年人。

⑵交流课前调查:他人眼中的未成年人。

⑶我们眼中的未成年人。

3.知识窗:了解不同国家的法定成年年龄。学生补充介绍搜集到的各国对成年年龄的规定。

1.说一说:

⑴未成年人是指哪些人?(在我国,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公民为成年人。)

⑵我国有多少未成年人?(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未成年人超过我国人口数量的五分之一。)

2.交流采访:

⑴交流课前调查:家长眼中的我们。(好奇心重、社会经验少……)

⑵交流课前调查:他人眼中的我们。(经不起批评、容易冲动……)

⑶我们眼中的未成年人。说说自己不够成熟的表现。

3.读一读:知识窗——了解不同国家的法定成年年龄。补充介绍搜集到的各国对成年年龄的规定。

通过年龄底限的设定,让学生明白“我们”是未成年人,从而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通过以“活动园”中家长关于“未成年人的特殊之处”的看法为引子,引导交流课前调查他人眼中的“我们”,然后让学生自我评价“与成人相比较,未成年人具有的特殊之处”。通过“知识窗”的学习和学生课前资料的搜集,了解不同国家的法定成年年龄。
二、一些重要的年龄节点

1.同桌交流:对于我们未成年人成长来说,哪些年龄、哪些事情特别重要?

全班交流。

2.小组交流:说说哪些法律规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什么?

3.议一议,“知识窗”中与我们今后生活关系密切的法律规定。

1.同桌交流:对于我们未成年人成长来说,哪些年龄、哪些事情特别重要?

全班交流。

2.小组交流:说说哪些法律规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什么?

3.议一议,“知识窗”中与我们今后生活关系密切的法律规定。

预设:《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很多法律规定都涉及具体年龄的节点,不同年龄阶段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义。本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懂法、知法、守法,明确法律规定达到一定的年龄享有相应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责任。
三、我们要不要做家务

1.学习小组“小小辩论会”:我们要不要做家务?

2.学习小组汇报。学生补充。

3.演一演“活动园”中王阿姨与邻居刘律师的聊天情景。从律师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当家人今后再不允许你做家务时,你准备怎么对家人说?

4.在学校里,我们应该承担起哪些义务?

5.在生活中,我们还应该承担起哪些义务?

1.学习小组“小小辩论会”:我们要不要做家务?你在家里做家务吗?

2.学习小组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3.演一演“活动园”中王阿姨与邻居刘律师的聊天情景。从律师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当家人今后再不允许你做家务时,你准备怎么对家人说?

4.在学校里,我们应该担负起哪些义务?

5.在生活中,我们还应该担负起哪些义务?

预设:文明城市创建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孝亲敬老,我们应该怎么做?

创设情境,让学生讨论,通过辩论达成共识,让学生总结出作为家庭成员,应该尽到家庭责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作为一名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我们有自己应尽的义务。作为一名社会公民,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孝亲敬老等方面,我们同样有自己应尽的义务。
4、我们应尽的义务——我的21天行动

 我们是未成年人(我们应尽的义务)

我们的

空间

应尽

义务

已尽

义务

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
家庭中
校园里
社会上
综合

评价

通过“我的21天行动”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学会负责任,督促学生在家庭中、校园里和社会上,尽到自己的义务。

七、教学评价设计
 我们受特殊保护(我们是未成年人)

评价内容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
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
乐于分享
课外拓展
综合评价
采用”优秀” (A)、“良好”(B)、“合格”(C)、”不合格”(D)四个等级评价。

八、板书设计
8我们受特殊保护

未成年人                                      享有权利

未满18周岁                                   承担义务 

文档

...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8.我们受特殊保护(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8我们受特殊保护科目:道德与法治教学对象:六年级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分析第一框《我们是未成年人》,明确“我们”是未成年人,教育学生既要有权利意识,也要有义务观念。其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知道,我国法律规定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未成年人享有相应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责任。首先,通过以“活动园”中家长关于“未成年人的特殊之处”的看法为引子,引导学生讨论“与成人相比较,未成年人具有的特殊之处”。其次通过“知识窗”的学习,明确不同年龄阶段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义,达到一定的年龄才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