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ol 25N o 7 2010年7月
J 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Ju.l,2010
收稿日期:2009-12-10;修订日期:2010-03-31。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C01A01-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70276)。
第一作者简介:许静宜(1969-),女,河南焦作人,经济师,主要从事环境经济学与资源管理研究工作。E m ai:l xu j y @hpu .edu .c n
*通信作者,E m ai:l z h aot q@hpu .edu.cn
河滩湿地资源保护与开发社区意愿调查
以黄河孟津湿地扣马段为例
许静宜1
,贺玉晓1
,赵同谦
1*
,陈守民2,徐华山
1
(1.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焦作454003;2.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郑州450016)
摘要:河滩湿地是湿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社区居民对滩区湿地保护的认知及利用诉求,是探索兼顾社区利益的河滩湿地生态保护模式的基础。以黄河孟津湿地扣马段为例对滩区周边社区居民开展了意愿调查,结果表明:71 96%的被调查居民认识到湿地的重要性,但是严格划地保护、禁止开垦利用而伤害到其根本利益是无法接受的,这种矛盾正是目前自然保护区保护措施和效果无法得到保证的根本原因。90 53%的被调查居民认为保护区对当地社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土地减少和鸟类啄食造成作物减产,绝大多数居民认为理应给予补偿。对于湿地用途的期望,受访者意见非常分散。只要处理好保护区与社区居民的利益关系,多数居民是能够理解并参与湿地保护工作的。
关 键 词:湿地;自然保护;意愿调查;社区参与
中图分类号:X 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037(2010)07-1228-08
河滩湿地是湿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流与陆地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重要过渡带,边缘效应显著,生态系统结构与过程独特,为人类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服务功能,如:产品生产、洪水调蓄、净化水质、生物多样性维持、休闲娱乐等
[1 2]
。由于长期人类
活动的影响,大面积的河滩湿地被开垦为农田、鱼塘甚至村镇居住地,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遭到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不断降低,洪水调蓄能力下降,水质净化和面源污染控制功能减弱,河流水质日趋恶化。滨河滩区湿地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之一。
自19年荷兰莱顿国际湿地与发展大会提出 人民在湿地管理中的作用!这一议题
以来,国外的湿地保护学者在世界范围内先后开展了一些关于社区参与湿地保护的案例研究;国内学者也先后在草海、拉市海、达赉湖、双台河口、黄河三角洲等地区开展了一些探索性研究
[2]
。国内外长期的研究和实践表明,自然保护与社区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是
必然存在的,单纯依靠行为强制建立自然保护区,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湿地保护问题。传统的 隔离保护!正在向兼顾资源持续利用和周边社区发展的 综合管理!模式转变
[3 5]
。因此,如何在保护的同时兼顾当地社区的利益,谋求最优化的管理模式,调动当
地社区积极参与湿地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实现与社区、保护与利用的协调统一
7期许静宜等:河滩湿地资源保护与开发社区意愿调查
1229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6 9]
。社区意愿调查是了解地方社区居民对于保
护区的认知态度、资源依赖程度和利用愿景的有效手段,是协调解决自然保护与社区利
用之间矛盾的必然途径[10]
。目前,有关河滩湿地的自然保护与社区参与方面的研究很少,本研究选择黄河孟津湿地扣马段为例,通过对当地社区居民进行关于滩区湿地保护与利用的意愿调查,充分了解社区居民对滩区湿地保护的认知及对滩区利用的诉求,阐明河滩湿地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及其根源,在此基础上,探索基于生态经济综合效益并兼顾社区利益的河流滩地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模式,为滩区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黄河中游河南孟津县东北部的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周边滩区(图1),地理坐标在北纬34∀47#~34∀53#,东经112∀29#~112∀49#之间,海拔高度为120~130m 。本区属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地带,季风环流影响明显,年均气温为13 7∃,年均降水量为650 2mm,年均蒸发量为1796 6mm 。地貌特征为黄河一级阶地,土壤类型主要为黄河冲洪积形成的淡黄色轻亚粘土、亚砂土、粉细砂[11]
。黄河湿
地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十分
图1 研究区示意图
Fi g 1 The sketch m ap of t h e study area
重要,原为大量候鸟迁徙过程中的停留所,近些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区域气温升高,湿地鸟类资源大量增加,并由鸟类迁徙过程中的停歇或路过变为在这里越冬,从而成为候鸟重要的越冬地。根据当地湿地保护管理部门在扣马段的野外观测,共记录到鸟类144种,隶属于16目42科,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东方白鹳(C iconia boy ciana )、黑鹳(C icon i a nigra )、大鸨(O tis tarda dybo w s k ii Taczano w s k i )、白尾海雕(H aliaeetus albicil l a )、白肩雕(Aquila heliaca )、玉带海雕(H ali aeetus leucoryphus )、白头鹤(Gru s m onacha )、丹顶鹤(Gru s jap onensis )等。
研究区位于小浪底水利枢纽下游约40k m 处,原黄河滩区自然湿地面积较大,随着小浪底水库的修建,洪水得到有效控制,滩地受到高强度的开发利用,由自然湿地转变为大面积的人工林、旱田、水田、荷塘、鱼塘等。靠近黄河河道两侧,由于受小浪底调水调沙影响季节性淹没,仍保存有一定面积的自然湿地,植被以湿生及湿生-陆生过渡类型草本植物为主,主要优势植物类型包括水烛(Typa angusti f olia L )、藨草(S triqueter L )、香蒲(Typha orien t a lis Presl )、芦苇(P hragm ites co mmunis T ri n )、水莎草(Jancellus serotinus (Rottb)C B clarke)、甘蒙柽柳(T austro m ongolica N akai)、唐松草(Rad i x Thalictri Baicalensis )、油芒(E c coilopus co t u lifer (Thunb )A Ca mus)、酸模叶寥(P lapathi f olium L )等。夏秋季节覆盖度高,冬春受火烧、刈割、放牧等人为影响,植被稀疏、沙土裸露。
2 调查方法
为了解滩区周围社区居民对滩区湿地自然保护的认知和态度,分析社区与自然保护区
自 然 资 源 学 报25卷及湿地开发之间的关系,课题组于2008-08和2009-08两次对孟津滨河湿地扣马段周边社区扣西、小寨等自然村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保护区管理人员、林业局有关领导及当地村干部进行了深入调查和访谈。
调查问卷设计主要围绕受调查人的基本情况、社区居民对湿地重要性的认知、湿地资源保护意识、湿地保护与社区居民的主要矛盾、社区居民对湿地开发利用的意愿诉求等主题开展,共20个问题。调查方式是对社区管理人员及当地居民等利益相关者采用发放调查问卷、半结构提纲问答式访谈。大部分被访者都积极配合,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2份。受调查人群特征见表1。
表1 调查人群特征情况
Tab le1 The characteri sti cs of the i nvesti gated co mm un ity res i den t s
年龄受教育情况人均收入情况年龄/岁比例/%教育程度比例/%收入/(元/a)比例/%
20~305 30小学及以下16 293000以下52 65
30~4033 33初中58 333000~500025 00
40~5034 09高中21 975000~1000016 67
50~6020 0学3 4110000以上5 68
60以上7 20
调查区居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农业种植和养殖,年人均收入3000元左右。受调查人群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收入情况在当地社区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 结果与分析
3 1 湿地重要性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社区居民长期与保护区相伴,他们对自然保护和保护区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其对自然保护事业的支持和行动。有关湿地重要性及社区居民保护意识的问题共7个,调查结果见表2。
表2 湿地重要性认知调查内容及结果
Tab le2 The resu l ts of cogn itive i nvesti gati on on w etland essen tialit y
调查内容调查结果
当地居民有无捕杀鸟类
当地居民有无破坏湿地植被行为湿地的重要性
湿地破坏对鸟类生存繁殖有无影响有无必要成立保护区
保护区有无珍禽保护措施
能否在保护区内进行垦荒、植林
A很严重B不太严重C没有D不知道
5 68%2
6 %55 68%11 74%
A很严重B不太严重C没有D不知道
14 77%28 79%42 80%13 %
A很重要B重要C一般D没有作用E不知道35 98%28 03%20 08%1 90%14 02% A很大B不是很大C基本没有D不知道
22 73%25 76%40 91%10 61%
A很有必要B有必要C无所谓D没必要E很没必要23 48%48 48%19 32%6 06%2 65%
A有B没有C不知道
48 48%29 55%21 97%
A不能B不清楚C可以
7期许静宜等:河滩湿地资源保护与开发社区意愿调查1231
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32 57%的人认为保护区内仍有比较严重的捕杀鸟类等野生动物行为,43 56%的人认为仍有比较严重的破坏湿地植被事件发生,48 49%的人承认湿地破坏对鸟类繁殖有较大影响。反映了当地社区居民中,尽管多数人已经认识到湿地的重要性,但是目前针对湿地保护区动植物资源的破坏性活动还是比较常见的。
在有无必要成立保护区问题上,71 96%的人认为成立保护区是有必要的,并且受访者大多认识到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特别是保护鸟类。但是在能否在保护区内进行垦荒、植林!问题上,除了21 21%的受访者不清楚外,有47 73%的答案是可以!。上述结果说明,当地社区居民认为保护是应该的,但是如果严格进行划地保护,而禁止开垦利用,伤害到他们的根本利益则是无法接受的。这种矛盾的心理,正是目前自然保护区保护措施和效果无法得到保证的根本原因。此外,调查过程中,扣马、扣西等湿地周边的村民对湿地自然保护区了解较多,而距离稍远的大部分居民则表示很少接受关于环保方面的知识宣传和教育,只知道在滩区要保护鸟类,严禁非法打猎,反映了目前湿地自然保护的宣传力度是不够的。
3 2 保护区与社区之间的主要矛盾
有关保护区与社区居民之间矛盾焦点的问题共5个,调查结果见表3。
表3 保护区与社区之间的主要矛盾调查内容及结果
Table3 The i nvesti gati on on t h e con trad icti on bet w een nat ure reserve and l ocal co mm un it y
调查内容调查结果
保护区对社区居民的影响
保护区有无给居民补偿
保护区是否制约当地经济发展保护区有无创造就业
居民对保护区管理态度A土地减少B养殖受限C鸟类糟蹋粮食
49 24%9 47%41 29%
A有B没有
27 27%72 73%
A严重制约B不很严重C没有制约D没有影响E不知道
0 76%33 11%24 24%20 30%21 59%
A有B没有C不知道
22 73%57 58%19 70%
A非常满意B满意C不满意D非常不满意
7 20%50 76%38 26%3 79%
由表3结果可知,保护区的建立对当地社区的影响集中在土地减少、鸟类啄食造成的作物减产、收成下降。随着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原先可以任意开垦的土地资源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耕作面积和收益大为减少。同时,由于禁止采挖、捕鸟,保护区的鸟类经常成群结队啄食庄稼,不仅大量吞食播下的种子,成熟期的水稻、小麦、莲藕、鱼塘等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而且,保护区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法,导致社区居见较大,绝大多数居民认为理应给予补偿,而就目前保护区的财力来说,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也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保护区一些严格的保护措施事实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虽然个人开垦行为受到,但是以村集体为主体进行的开发活动则有加速的趋势,例如大面积的莲藕种植、鱼塘养殖,以及一些没有经过科学论证的林木种植、旅游设施建设等,这也是目前保护区管理不力、湿地资源破坏加速的直接原因。后3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恰恰是这种状况的真实反映。
3 3 社区居民对湿地保护与利用的意愿诉求
有关湿地重要性及社区居民保护意识的问题共5个,调查结果见表4。
1232
自 然 资 源 学 报25卷
表4 社区居愿诉求调查内容及结果
Tab l e4 Th e investigation on the w illi ngn ess of co mm un ity res i den ts
调查内容调查结果
湿地用途的期望
是否愿意参与湿地保护教育培训是否愿意被聘为护鸟工
是否愿意参与湿地保护的决策是否愿意参与湿地保护与管理A水田B莲藕C旱地D鱼塘E经济林F保持原状G无所谓17 77%19 29%5 58%11 68%12 69%20 81%12 18% A愿意B不愿意C无所谓
54 66%3 11%42 24%
A愿意B不愿意C无所谓
68 55%4 40%27 04%
A愿意B不愿意C无所谓
62 50%2 50%35 00%
A愿意B不愿意C无所谓
65 63%1 25%33 13%
对于湿地用途的期望,受访者意见非常分散,其中,维持现状、发展莲藕和水田种植相对较集中。无论何种意见,都表明了目前情况下当地居民对滩区湿地开发利用的意愿和利益诉求。同时,受访者中约60%都积极地表示愿意参与到湿地保护的活动中来,愿意参与湿地保护与管理,愿意参与湿地保护的环境保护和宣传教育工作,并且愿意放弃在保护区中开发利用资源的权利,这说明只要处理好保护区与社区居民的利益关系,给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或者替代生计作为补偿,大部分人是能够理解并支持、参与保护区的保护工作。例如,每年7 9月份扣马段黄河滩会盟荷花节!的万亩荷塘、垂钓等特色旅游项目,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可以在引导、协调好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居民、自然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适度开发生态旅游,逐步规范旅游开发行为,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和增加收入的机会,激发他们的保护和参与热情,从而实现保护区与社区共管、保护与发展共赢的良好局面。
4 讨论
当地社区是湿地资源的传统使用着,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界标不仅使当地农民失去了大面积的农用土地,同时也失去了收获芦苇、饲草、渔获物等的机会,并且自然保护区内鸟类增加导致的啄食农作物现象日渐严重。当地社区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12],对湿地保护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出现滥采滥挖、捕杀水鸟等现象,导致湿地保护与地方社区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湿地保护部门与地方社区的矛盾复杂化,保护效果并不理想[13 14]。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当地群众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很强,他们进行大规模耕作活动,给原有滩区湿地资源造成很大的破坏。调查发现当地群众对湿地的态度也比较矛盾:一方面认为湿地很重要,大部分愿意参与到湿地的管理、决策当中;另一方面又想将湿地开发成农田获得实际利益,反映出尽管多数当地社区居民已经认识到湿地的重要性,但是如果严格进行划地保护、禁止开垦利用,伤害到他们的根本利益则是无法接受的。这种矛盾的心理,正是目前自然保护区保护措施和效果无法得到保证的根本原因。这一点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2 3,14]。
调查人群的年龄结构、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对调查结果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本次调查,受调查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年龄在30~50岁之间的占67 42%),受教育程度为初中以下的占74 62%,且52 65%的人年均收入水平在3000元以下。大多数居民在当地生活了几十年,亲历了湿地变化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对湿地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知程度,%的人觉得7期许静宜等:河滩湿地资源保护与开发社区意愿调查1233
湿地很重要或重要,但限于所受的教育程度,加上当地有关部门缺乏对湿地环保知识的宣传,使得他们对湿地的认知只限于表面上模糊的概念,缺乏深层次的理解。由于当地土地资源比较紧张,比较多的人认为滩地应该保持现在的农业开发利用,应该允许用于种植莲藕、水田、鱼塘养殖和种植经济林,同时,在不影响生计的条件下,愿意放弃部分眼前利益并积极地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但应该得到一些收入补偿。而事实上,目前的管理条件下,这些愿望是无法得到实现的。
目前,滨河湿地保护现状和未来发展态势是令人忧虑的。忽视当地社区居民的意愿、单纯地进行划地保护,其效果不理想,湿地面积持续萎缩、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如何在保护的同时,兼顾湿地周围社区居民的意愿和既得利益,研究并制定适宜的湿地保护与利用模式,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合理的开发,激发社区自发的保护意愿和保护行为[15 16],已经成为改变湿地保护现状,实现湿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保护的关键所在。但是需要特别指出,河滩区的生态开发不应损害河流正常的生态服务功能,例如,不影响河流正常的泄洪功能,不丧失鸟类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不减少滨河湿地的洪水调蓄能力,不削弱河岸带滞留净化污染物的功能,不增加河流的污染负荷。
因此,在滩区保护与利用模式上,应以河流为中心,河床自然湿地以自然生长的草本性湿生植物为主,是鸟类主要栖息地,具有最大的生态环境效益,应作为保护区的核心区严格进行保护;其次,河岸水文影响带,河水与区域地下水联系紧密,应种植防护林带,减少并屏蔽农耕活动造成河水污染,同时起到固岸护堤、为大型禽类提供栖息地的目的;再向外,可以适度发展一些莲藕等水生作物种植、鱼塘养殖等,一方面可以照顾居民对自然资源利用的需求、稳定居民收入,另一方面,也是为鸟类狭窄的河床湿地栖息地提供缓冲和扩展区,但注意,莲藕种植过程中严禁施用高致毒、高残留农药,施肥也要科学合理;鱼塘养殖要尽可能减少换水,且鱼塘排水应作为农作物或林地灌溉用水加以利用,严禁直接排入河沟渠中。在距离河岸较远的地区,允许当地社区居民适当种植农作物,但注意化肥施用量应科学合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排放影响河流水质,严禁施用高致毒、高残留农药。同时,上述河岸防护林带、荷塘、鱼塘等可以适度开展生态旅游,开发湿地观鸟、采摘莲蓬、鱼塘垂钓等旅游项目,以满足当地社区居民的经济发展需求,如果能够按照上述模式进行改造和整合,相信会实现湿地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相互促进。
5 结论
(1)尽管多数社区居民已经认识到湿地的重要性,但是如果严格进行划地保护,而禁止开垦利用,伤害到他们的根本利益则是无法接受的。这种矛盾的心理,正是目前自然保护区保护措施和效果无法得到保证的根本原因。
(2)自然保护区对当地社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土地减少和鸟类啄食造成作物减产,绝大多数居民认为理应给予补偿,而就目前保护区的财力来说,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3)对于湿地用途的期望,受访者意见非常分散,但充分表明了社区居民对滩区湿地资源的利益诉求。只要处理好保护区与社区居民的利益关系,给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或者替代生计作为补偿,大部分人是能够理解并支持、参与保护区的保护工作的。
(4)以河流为中心的河床自然湿地 河岸防护林带 莲藕等水生作物种植 鱼塘养殖 适度农田种植!模式,以及适度开展生态旅游,是比较适合于该区在保护的同时、兼顾湿地周围社区居愿和既得利益的一种湿地保护与利用模式。
1234
自 然 资 源 学 报25卷参考文献(R eferences):
[1] 欧阳志云,赵同谦,王效科.水生态服务功能分析及其间接价值评价[J].生态学报,2004,24(10):2091 2099.
[OUYANG Zh i yun,Z HAO T ong q i an,W ANG X i ao k e,et a l.E cos yste m s ervices analyses and valuati on of Ch i na terres tri al s u rface w at er syste m.A cta Ecologica S inic a,2004,24(10):2091 2099.]
[2] 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社区参与湿地管理[C].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W etlands I n ternati nal Ch i na
Progra mm e.Pu tti ng C o mm un i ty Parti ci pati on i ntoW etland M anage m en t.Beiji ng:Ch i na Forestry Press,2001.]
[3] H ostedde B S,W alters D.W etland m anage m en t:An anal ysis of past p racti ce and recen t po li cy changes i n On t ari o[J].
Jou rnal of E nviron m en t alM anag e m ent,2007,82(1):83 94
[4] 刘静,苗鸿,郑华,等.卧龙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社区关系模式探讨[J].生态学报,2009,29(1):259 271.[LI U
Ji ng,M I AO H ong,Z HENG H ua,e ta l.D iscussion about t h e rel ati onsh i p pattern bet w eenW ol ongN atureR eserve and l ocal co mmun it y.Ac t a E col og ic a S i n i ca,2009,29(1):259 271.]
[5] RaoM,Rab i now i tz A,Khai ng S T.Stat u s revie w of the protected area s yste m i n M yanm ar w it h reco mm endati ons for con
servati on p l ann i ng[J].Con serva tion B iology,2002,16(2):360 368.
[6] 韩念勇.中国自然保护区可持续管理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0,15(3):201 207.[HAN N i an yong.A
po li cy st udy on s u stai nab le manage m ent f or Ch i na%s nat u re res erves.Journa l of N at u ra l Re sources,2000,15(3):201 207.]
[7] M argules C R,Pressey R L.Syste mati c conservati on p l ann i ng[J].Na t ure,2000,405:243 253.
[8] L i u J,Li nd er m an M,Ouyang Z,e t al.Ecol og i ca l degradati on i n protected areas:The cas e ofW ol ong Nat u re Reserve for
g i an t pandas[J].S cience,2001,292:98 101.
[9] W ai nw ri ght C,W eh r m eyerW.Success i n i ntegrati ng con servati on and devel opm en t?A st udy fro m Za mb ia[J].W orl d D e
velop m ent,1998,26(6):933 944.
[10] 王艳玲,余鑫,李学友,等.周边社区对自然保护区影响的调查方法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09,34(2):69
72.[WANG Y an li ng,YU X i n,L IXue you,et a l.M ethods f or i nvestigating t h e i m pacts of ad jacen t co mm un i ti es on n a
t u re reserve.F orest Inventory and P l ann i ng,2009,34(2):69 72.]
[11] 河南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处.河南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C].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1.[H enan Forestry D epart m ent,W il d Speci es Protecti on Offi ce eds.Rev i e w report of Yello w river Nat u ral Reserve,
H enan provi n ce.B eiji ng:Ch i na Environm en t a lS ci en ce Press,2001.]
[12] 严圣华,李兆华,周振兴.九宫山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对保护区态度调查及协调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07,
32(1):162 167.[YAN Sheng hu a,LI Zhao hua,Z HOU Zheng x i ng.Su rvey on attit ude of comm un i ty res i dents to w ard Ji ugongs han Nature Reserve and counter m eas u res for recon cili ation.F orest Inve n tory and P l ann i ng,2007,32(1):162 167.]
[13] N epal S K.L i nk i ng park s and people:Nepal%s experi en ce i n res o l vi ng con flicts i n parks and p rotected areas[J].Inter
na tional Jou rnal of S ust a i nable D e v elo pm e n t and W orld E cology,2002,9(1):75 90.
[14] 刘锐.共同管理:中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和谐发展模式探讨[J].资源科学,2008,30(6):870 875.[LI U
R e.i Researc h on mu t ualm anage m en tmodel of the res ource con s ervati on and co mmun it y economy developm ent f or Ch i n a% s nat u re reserves.R esources S cie n ce,2008,30(6):870 875.]
[15] Ross S,W allG.E cot ouris m:Tow ard s congruence bet w een t h eory and practice[J].T ouris m M anage m e n t,1999,20
(1):123 132.
[16] 刘洋,吕一河.旅游活动对卧龙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的经济影响[J].生物多样性,2008,16(1):68 74.[LI U
Y ang,L Y i he.The econom ic i m pact of t ouris m on local res i dents i n W o l ong N ature Reserve.B iod i versit y S cie nce, 2008,16(1):68 74.]7期许静宜等:河滩湿地资源保护与开发社区意愿调查1235
An Investigati on on the W illingness of Co mm unity Resi dents to w ard Protecti on or D evel op m ent of R i pari anW etland
R esources:A Case Study i n the Kou m a Section of the
M engji n Y ell o w R i verW etland
XU Ji n g y i1,H E Yu x iao1,Z HAO Tong qian1,C H E N Shou m i n2,XU H ua shan1
(1.In stitute ofR esources and E nvironm ent,H en an Pol ytechn ic Un i versit y,Jiaoz uo454003,Ch i na;
2.H enan Insti tute of Land and Res ou rce S ci en ces,Zhengz hou450016,Ch i na)
Abst ract:R i p arian w etl a nd is no t only a very i m portant part ofw etland resources,but a lso one of t h e areas in wh ich the contradictions bet w een econo m ic gro w th and eco log ica l envir onm ent protec ti o n are very acute.To understand the w illi n gness of loca l co mmun ity residents tow ard the ri p arian w etland pr o tection,i n vestigation that w ill help to develop the best patter ns of pr o tection and utili zation o fw etland should be carri e d ou.t Tak i n g the Koum a section of the M eng ji n Y ello w R iver N ationalR eserve as an exa m ple,the w illi n gness o f co mm un ity residents to w etland protecti o n and utilizati o n has been i n vesti g ated in this study.The results sho w ed that71 96%o f the investi g ated resi d ents have already realized the i m portance o fw etland and ag reed that itw as reasonable to es tablish the natura lw etland reserve.Bu t if the protection areas w ere strictl y li n ed out and forb i d den cu ltivati n g,they w ou l d not accept because t h isw ou ld i m pact their basic interests.And these m ust be the m a i n reasonsw hy the protective m easures o f nat u re reserve cannot be e ffectively executed.
90 53%o f the investi g ated resi d ents though t that the effects o f nature reserve on loca l co mmunity m a i n l y focus on land reduction and the b irds pecki n g crops,and the governm ent shou l d co m pen sate for i.t Bu t in fac,t li m ited to financ i a l resources,it is i m possible.As regards the expectati o n on the use ofw etland,the i n ter v ie w ees ho l d different v ie w s.If the re lationsh i p of benefits be t w een t h e nature reserve and co mm un ity resi d ent are w e ll i m pr oved,m o re ne w opportun ities for e m p l o y m ent are created,and the co m pensati o n syste m and alter native liveli h oods for far m ers should be i m ple m ented as soon as possible,the m a j o rity of the co mm unity resi d ents have the str ong w illing ness to understand and support to partic i p ate i n the protection work of nature reserve.D istri b u ti o n along the r i v er,the patter n of river bed naturalw etland-riversi d e she lter be lt-w ater plants gro w i n g-fish far m i n g-corn planted,and m oderate developm ent of eco touris m are the best pattern of pro tecti o n and utilization o fw etland,wh ich can not only pr o tect t h e nature reserve but also give consideration to the w illi n gness and vested i n terest o f local co mm un ity resi d ents.
K ey w ords:w etland;nat u ra l reserve;w illingness i n vesti g ati o n;co mm unity partic i p ati o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