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说讲义
(适用于项目负责人,课时约两天)
蒋广全
2015年4月
中国建筑彩画作技术简说讲义目录
一、中国建筑彩画产生及发展简说
二、古建彩画于建筑的基本功能作用
三、古建彩画运用的颜材料成分及沿革
四、清代官式建筑彩画品种等级体现及装饰的建筑
五、彩画的基本工艺
一、中国建筑彩画产生及发展简况
(一)最早的古建彩画
我国建筑彩画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依据考古发现实物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有建筑彩画:
1、江西清江县营盘里新石器晚期陶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整装饰佐证,那整齐排列的一个个同心圆,那正反方向排列的三角纹、斜纹,作为明器的小陶屋,制作者却能如此强调突出其装饰纹样,足以说明当时现实生活中建筑装饰的普通性及其重视程度。见图一
图一、江西清江县营盘里新石器晚期陶屋
2、在我国辽宁西部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牛河梁一处大致和仰韶文化同时的洪山文化(经碳14测定,为4975±85年,树轮较正为5580±110年)女神庙遗址中发现彩绘墙壁面、装饰平带等建筑残片六块,说明我国建筑彩画至今至少已有4900—5500年历史了。
见图二
图二、辽宁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牛河梁
4975年—5580年建筑残片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即离现今约3000年前,产生了一部中国最早的一部工程技术专著《考工记》。它反映出春秋战国之际的许多重要建筑制度,如在建筑色彩方面有《论语》所载“山节藻棁(音:‘倬’,梁上的短柱)”和《春秋毂梁傅注疏》所载“礼楹,天子丹,诸侯黝(音:‘又’黑暗的意思)垩(白垩:动物残骸积聚形成的白色),大夫苍,土 (音:黄)”等记述。所谓“楹”,即是柱,“节”是坐斗,“梲”是瓜柱。由此证明春秋时代已在抬梁式木构架建筑上施彩画,而且在建筑色彩运用方面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了。
(二)北宋时期彩画
春秋以后,主要经战国、汉代、南北朝、隋唐至宋代。这时期的彩画已有了长足发展。我国汉代时期,各种装饰花纹题材大量增加,当时兴画像石画像砖,人物、植物、动物纹样和几何纹样。这时天花已装饰彩画。于建筑已综合运用绘画、雕刻、文字等装饰建筑各种构件。达到结构与装饰有机组合,成为以后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手法之一。
南北朝时期,由于统治者提倡佛教,当时凿岩造寺之风遍及全国,出现了许多寺、塔、石窖建筑。彩画这时出现了“沥粉贴金技术”及反映佛教的艺术形象,如壁画、飞天人物、各式天花藻井、缨络纹等。
隋唐时期,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成熟时期,彩画纹样已非常丰富,如莲花纹、花边卷草、卷草纹内杂以人物花鸟。当时特别兴盛整破团窠纹、宝相花纹、束莲、回纹、连珠纹、流苏纹、火焰纹、飞天纹等富丽纹饰。彩画绘制工艺已开始使用“晕”,这对于以后彩画工艺发展起到了一定启蒙作用。
北宋为了管理宫室、坛庙、官署、府第等建筑工作,颁行了由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一书,这部书对各种建筑的设计、施工之用工用料等做出了规范,是当时全面总结关于建筑经验技术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献。北宋彩画随着等级的差别分为“五彩遍装”、“青绿彩画”和“土朱刷饰”三类,其中梁额彩画由“如意头”、“方心”等构成,高等级彩画已普遍贴金。并于彩画已盛行“退晕”、“对晕”手法。这段时期彩画设色特点,就是“冷暖并用”,彩画总体效果给人以绚烂秀丽的美感。
见图三、四、五、
图三、宋式彩画之一
图四、宋式彩画之二
图五、宋式彩画之三
(三)元、明、清时期彩画
宋以后进入元、明、清时期。元代彩画承袭了宋彩画三段式构图。同时形成了两个时代特点:
1、在构件两端为了强调间隔造型,开始设立箍头、盒子的先河,这对以后明、清彩画构图产生了直接影响。
2、在彩画设色方面,开始转向了以青、绿、冷色为主,以少量暖色的设色方式,这对以后彩画设色亦产生了直接影响。
元彩画有旋子和海墁两类,其中旋子为主要类型。彩画绘制等级有“墨线点金五彩遍装”、“墨线青绿叠晕装”和“灰底色黑白纹饰”三种做法。
明代官式彩画沿袭元代旧制,继续创新发展, 彩画纹饰构成开始走向程式化、规范化。比如明旋花画法已有了较统一的“一整两破”、 “勾丝咬”、栀花、彩画纹饰构成开始走向程式化、规范化。比如明旋花画法已有了较统一的“一整两破”、 “勾丝咬”、栀花、降魔云等画法初形。大木彩画构成已形成了箍头、盒子、找头、方心较统一的画法格局;彩画明显趋向了以青、绿色相间为主的设色方式;彩画绘制明确区分为“金线大点金”、“墨线点金”和“无金素做”并普遍施以晕色的做法。
清代官式建筑沿着中国古代建筑传统继续发展,获得了不少成就,彩画与建筑一起,达到了古建史上最后一个高峰,形成了如下六个显著特点:
1于1733年国家颁布了工部《工程做法则例》,高度统一了彩画做法及用工用料等法式标准。
2大大拓宽了彩画表现方式,创造了具有新时代特点的用于装饰不同功能性质建筑五类彩画
(一)和玺彩画(二)旋子彩画(三)苏式彩画
(四)宝珠吉祥草彩画(五)海墁彩画。
见图六、七、八、九、十、
图六、旋子类彩画
图七、和玺类彩画
图八、苏式类彩画
图九、宝珠吉祥草类彩画
图十、海墁类彩画
3创造了相对以前各朝代彩画沥粉贴金之最,极大加大了彩画绘制工艺中的用金量,以彩画有金与否、贴金量之大小,作为衡量彩画等级的一个重要标准。
4彩画表现工艺多彩、多样,创造了彩画分贴两色金、浑金、片金、大点金、小点金、描金不贴金及金琢墨攒退、烟琢墨攒退、玉做、切活、退烟云、吉祥图案、写实性绘法等多种工艺手法。
5创立了于大木方心式彩画按分中、分三停绘制制度。
61840以后,由于外来列强入侵等因素影响,国力衰败,中国古建筑彩画由原来广用天然矿物质颜料,被迫广用近代化工颜料,使得整体彩画效果由原来的悦目、稳重、柔和改成了色彩对比强烈刺激,使得中国古建彩画走向下坡路。
(四)时期彩画
自1911年至1949年为时期,共38年。这段时期我国由于连年战乱,很少有建筑活动。此时期虽建筑活动较少,但在彩画方面仍有所创新,如在很多商业铺面房、民居建筑中兴起了一种“掐箍头”及“掐箍头搭包袱”的装饰形式。这种装饰形式就是于建筑构件只于局部做各种苏式彩画,不仅花费较少,且彩画题材多样灵活,很贴近生活,又能对建筑通过彩画装饰起到点睛之笔的美妙作用,因而至今仍在广为沿用。
见图十一、十二、
图十一、初期掐箍头苏式彩画
图十二、初期掐箍头搭包袱苏式彩画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彩画
自建国至今已63年。从建国初期我国提出的“推陈出新”及梁思成等先生倡导的中国建筑应走 “中而新”思想的指引下,画作又创造出了不少具有新时代特征的“现代彩画”。如礼堂彩画、民族文化宫彩画、美术展彩画、友谊宾馆彩画、北京站彩画、农展馆彩画等十大建筑彩画及以后的钓鱼台国宾馆彩画、毛纪念堂彩画、北京饭店彩画都是这方面的实例。
这些彩画源自民族传统彩画,无论在纹饰构成、立意、设色、工艺、审美取向等诸方面,都有着极大创新,在很大程度上适应着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初期,为适应新中国建设需要,还多次编写了《房屋修缮定额》,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还先后颁发了《文物保》、《城乡规划法》及一系列有关法令法规,根本目的都是要我国建筑及彩画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发展光大,使我国民族建筑沿着正确的道路得到健康发展。
见图十三、十四
图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彩画之一
图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彩画之二
二、古建彩画于建筑的基本功能作用
古建彩画于建筑有如下三个基本功能作用:
1、对木构起到保护作用。
2、对建筑起到装饰美化作用。
3、体现建筑等级的作用。
三、古建彩画运用的颜材料
成分及沿革
在建筑上施色彩,“最初是为了实用,为了适应木构上防腐防蠹的实际需要,普遍的用矿物原料的丹或朱,以黑漆桐油等涂料敷饰在木结构上;后来逐渐和美术上的要求统一起来,变得复杂丰富,成为中国建筑装饰艺术中特有的一种方法。”(引自林徽因先生为《中国建筑彩画图案》所写的序。)
清代晚期以前(即约1840年以前),彩画用的颜料绝大部分为国产,这些颜料中,又以天然矿物颜料为主。进入清晚期,由于国外颜料大量进入中国等原因,彩画在继续少量延用传统颜料同时,主要采用了近代化工颜料,这种用色方式一直沿续至今。
古建彩画运用的颜材料,大致分为:天然矿物颜料、植物颜料、近代化工颜料、金属颜料、某些矿产干粉、动物质皮骨胶,某些树脂油等。详细见下:天大青、天二青、南梅花青、洋青、石青、广靛花、普蓝、大绿、锅巴绿、二绿、三绿、石绿、洋绿、银珠、洋银朱、黄丹、南片红土、赭石、胭脂、土子、彩黄、土黄、石黄、洋石黄、藤黄、定粉、青粉、土粉、南烟子、香墨、见方三寸红金、见方三寸黄金、泥金、青粉、水胶、净光油、贴金油、白矾、高丽纸、牛皮纸。
进入清代晚期,由于我国力日渐衰危,帝国主义列强侵我中华,洋颜料开始占领我建筑市场,从这时起古建筑彩画广泛使用洋颜料,如:洋青、洋绿、洋银朱、洋石黄、洋烟子、洋铅粉等就是实例。以后,在我国彩画运用上述洋颜料的同时,我国也能制造某些这方面的颜料,如:上海牌银朱、立德粉、群青、铬黄等,一同用于古建筑彩画。在这里我们要反复特别指出的是,连同上述洋颜料及我国自行生产的这方面颜料,都属于近代化工颜料,它与我国彩画曾于古建彩画长期使用的天然矿物质颜料,无论就性质、性能都是有着极大的不同的。天然矿物质颜料,化学性能特别稳定,各色之间无论混合涂刷或重叠涂刷,都不易起化学反应,经久不易变色。色彩间对比效果柔和、稳重;而近现代各种化工颜料色,为人工通过化工手段制成,因颜色提纯度高造成颜色彩度高,化学性能极不稳定,无论混合或重叠涂刷,极易起化学反应而变色,颜色非常不持久,色彩间对比非常强烈刺激,使人难以接受。依据我国古建彩画传统及《文物保》所确定的原则,我们认为于文物建筑应逐步停止使用。
见图十五
图十五、清代官式彩画颜色谱
四、清代官式建筑彩画品种等级及其装饰的建筑
(一)和玺类彩画
分为如下六个做法品种等级:
1、龙和玺,亦称金龙和玺。和玺的方心、找头、盒子内及其它重要部位内的细部主题,全部绘以龙纹。这种和玺等级最高,只适于装饰皇帝登基、理政殿宇和重要庙坛的主殿。
见图十六
图十六、龙和玺彩画
2、龙凤和玺,和玺的方心、找头、盒子内以及其它重要部位内的细部主题,以龙纹、凤纹共同构成的和玺。这种和玺仅次于龙和玺,适用于帝后寝宫和祭天建筑的主殿。
见图十七
图十七、龙凤和玺彩画
3、龙凤方心西番莲灵芝找头和玺,和玺的方心内同时都绘以龙纹、凤纹,找头内此间构件绘以西番莲,彼间构件绘以灵芝,并找头纹饰做相间式排列的和玺,这种和玺与上述基本属于同等级和玺,只是其多见于装饰帝后寝室。
见图十八、十九
图十八、龙凤方心西番莲灵芝找头和玺彩画之一
图十九、龙凤方心西番莲灵芝找头和玺彩画之二
4、凤和玺,和玺的方心、找头等重要部位内,都装饰凤纹,这种和玺属于低于龙凤和玺、龙凤方心西番莲灵芝找头的和玺,适于装饰皇后寝宫及祭祀后土神坛的主要殿宇。
见图二十
图二十、凤和玺彩画
5、龙草和玺,和玺的方心内或装饰龙纹,找头内装饰大型卷草,或方头内装饰大型卷草,找头内装饰龙纹,并方心内的纹饰卷草与龙纹做相间式排列。此种和玺适于装饰皇宫重要宫门及皇宫主轴线上的配殿及重要寺庙殿堂。
见图二十一
图二十一、龙草和玺彩画
6、梵纹龙和玺,和玺的方心、找头内绘以龙纹、梵纹,并龙纹与梵纹按方心、找头部位做相间式排列。这种和玺很难与其它和玺间论高低,它属于很特殊的一等,只适于敕建藏传佛教建筑的主要殿堂。
见图二十二
图二十二、梵纹龙和玺彩画
(二)旋子彩画
旋子彩画分如下八个做法等级:
1、浑金旋子彩画。做法特点,全部花纹沥粉贴金。
见图二十三
图二十三、浑金旋子彩画
2、金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画,做法特点,全部花纹轮廓线沥粉贴金,花纹青绿相间设色,旋花心、栀花心、宝剑头、菱角地沥粉贴金。所设色花纹均做有晕色。
见图二十四
图二十四、金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画
3、烟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画,做法特点彩画全部轮廓大线沥粉贴金,旋花轮廓线黑色,旋花心、栀花心、宝剑头、菱角地沥粉贴金,设色花纹均做有晕色。
见图二十五
图二十五、烟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画
4、金线大点金旋子彩画,做法特点,全部彩画大线及旋花的旋眼、栀花心、菱角地、宝剑头沥粉贴金,彩画青绿相间设色,彩画大线做法分两种:一种拉大粉拉晕色,另种只拉大粉不拉晕色。旋花瓣全部不做晕色,只做吃小晕。
见图二十六
图二十六、金线大点金旋子彩画
5、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做法特点,全部彩画框架大线做墨线,彩画纹饰青绿相间设色,只于旋眼、栀花心、菱角地、宝剑头沥粉贴金,全部彩画无晕色,只大线拉大粉,于旋花内吃小晕。
见图二十七
图二十七、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
6、小点金旋子彩画,做法特点,只于旋花的旋眼、栀花心、沥粉贴金,彩画青绿相间式设色,大线拉大粉,旋花吃小晕。无晕色。
见图二十八
图二十八、小点金旋子彩画
7、雅五墨旋子彩画,全部彩画无金无晕色,彩画青绿相间式设色,全部素做。
见图二十九
图二十九、雅五墨旋子彩画
8、雄黄玉旋子彩画,全部彩画边刷土黄色(雄黄色),用三青三绿晕色描绘纹饰,用白色线做纹饰轮廓,全部素做。
见图三十
图三十、雄黄玉旋子彩画
此类彩画,适于装饰皇宫、皇家苑囿中的次要建筑,皇宫内外祭祀祖先的殿堂、帝后陵寝建筑,重要祭祀坛庙的次要建筑和一般庙宇建筑及王府、城门、街衢牌楼建筑。
(三)苏式彩画
苏式类彩画有三种构图形式:
1、包袱式 2、方心式 3、海墁式
见图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
图三十一、包袱式苏画
图三十二、方心式苏画
图三十三、海墁式苏画
苏式类彩画有三种绘制等级:
1、“金琢墨苏画”,该种等级绘制工艺最高级。绘制特点:所有框架大线均为金线,细部图案多为金琢墨或倒里做法,如箍头纹饰、聚锦等。退烟云为多道数,如包袱烟云可退达七道、九道、甚至十一道。
见图三十四、
图三十四、金琢墨苏画
2、“金线苏画”,该等级工艺特点,凡彩画框架大线均为金线,包袱烟云一般为五道。
见图三十五、
图三十五、金线苏画
3、“墨线苏画”,该等级工艺特点,凡彩画框架大线均为墨线。
见图三十六、
图三十六、墨线苏画
苏式彩画装饰建筑:
苏式彩画内容生动活泼,贴近生活,适于装饰园林及某些生活区建筑。(注,因宝珠吉祥草彩画及海墁彩画在当今彩画施工中已极少运用和讲课时间所限,在此不再讲述,特说明。)
五、彩画基本工艺
(一) 起谱子:
1、起谱子人必须具备识图能力,具有识别古建彩画时代特征能力,熟悉并掌握传统古建彩画施工规范技术能力。
2、起谱子即用拉力较强的牛皮纸,首先绘制出彩画施工用的与构件尺寸大小一样的纹饰标准样。该项工作严格区分为“文物古建彩画谱子”或“仿古建筑彩画谱子”两种不同性质的彩画谱子。
3、古建文物建筑修复工程的起谱子,于砍除旧地仗彩画前,必须对所要恢复的现存旧地仗彩画实物做认真的勘察、拓描、拍照、测量、记录、取样等工作。对拓描片需经过认真的整理、描实,使之达到能供起绘谱子时,作为反映旧彩画原样的纹饰依据。若现存旧彩画的某些部位已经残损,其残损度已达到无法辨认,则应由本建筑同类构件现存旧彩画纹饰补充。若本建筑某些部位的旧彩画已全部损坏,无法取得恢复依据时,则应尽力查询与该旧彩画时期相同或接近、做法相同或接近的同类彩画作为补充依据。
4、现存古建筑彩画复原工程,其遗迹较多者,必须按遗迹套制谱子。
5、某古建筑已不存在,但客观上要求做该古建彩画复原,起谱子必须按设计要求复原,按当时彩画的各种法规做全面复原。
6、普遍丈量大木实际尺寸,经权衡统一,最后确定拼接谱子纸规格(凡某纹饰在某工程中要重复使用两次以上者,都要起谱子。)谱子纸拼接应牢固、平整、尺寸正确。统一于谱子纸上方一端,用墨笔字标明该张谱子为什么建筑、什么构件、什么等级做法彩画、具体尺寸等确切名称。
7、谱子纹饰绘制,必须严格按设计施工图说明、按旧彩画原迹拓描片、旧彩画照片、原旧彩画实物取样完成。
8、谱子纹饰的构图布局、各部位的纹饰尺度,细部纹饰运用及搭配组合形式、纹饰的时代画特点风格、各部位纹饰标色、工艺的体现,必须符合设计、符合旧彩画原样,并与彩画小样一致。
9、凡谱子的纹饰、文字必须以墨色线定稿、须经设计、文保主管单位会审批准后,方可扎谱子实施。
10、扎谱子孔距端正、均匀,主题轮廓大线孔距不超过6mm,细部花纹孔距不超过2mm。
(二) 磨生,过水:
1、即用砂纸全面打磨由油作所做的已钻过生油并已充分干透的地仗表面,经打磨,磨去地仗表面的浮尘、生油流痕、生油挂甲等各种不良现象,使油地形成细微麻面,利于彩画施工的沥粉、刷色粘结牢固、美观、磨生要求磨严磨到。
2、过水,是用净水布擦拭已磨过地仗生油表面,擦净各种多余赃物。过水要求过严过到。
(三) 合操:
用由稀胶矾水加进少许深颜色(如青色或黑烟子色)调配的溶液,对已磨生过水的地仗表面满做涂刷,使之表面颜色由泛白色返回深色,利于以后拍谱子显示白色粉迹等。
(四) 分中:
与建筑开间横向构件的上下两边中部做点,并做垂直连线,将该构件均分为两段的工作。分中线必须准确端正无偏差。
(五) 拍谱子:
1、所谓拍谱子,即用能透漏白色干粉的布包裹白色土粉子的布包,通过拍打谱子纸,使布包内的干粉透过谱子纸的纹饰孔洞,投放于木构表面,形成白色粉迹纹饰的工作。
2、依据拍谱子之实际需要,合理配备拍谱子人数,一般最少为两人。(为能拍好谱子,该工作往往由起谱子人直接参加。)
3、拍谱子时,谱子纸于构件必须放置端正、铺平,纹饰线路衔接连贯、粉迹纹饰显现准确清晰。谱子用毕不得遗失应当存档。
(六) 摊找活:
1、由有技术经验的画工,用粉笔校正不端正、不对称、不平行、不直顺、不清晰等各种不规范所拍谱子的纹饰;补画少量漏拍纹饰。
2、用粉笔描画出某些(如桃尖梁头、穿插枋头、三岔头柁头等)应做彩画但又不宜起谱子的纹饰。
3、绘制彩画某些纹饰的草稿。
(七) 沥粉:
1、沥粉调制:传统由干粉填充料土粉子(约占填充干粉总量的70%)+青粉(约占填充干粉总量的30%)+适量水胶溶液+少许净光油(约占沥粉总量的3~5%)+适量清水混合而成。
2、沥粉工具与沥粉:有老筒子、分尖子、皮子、小线、尺子、小刀等。沥粉通过运用沥粉工具,经手力挤压皮子,使沥粉糊状物通过粉尖出口,按谱子粉迹所示走向,投放于构件表面,使平面上形成凸起主题花纹的一种操作技术。
3、沥粉分沥大粉、沥二路粉和沥小粉之别,通称为“沥大小粉”。施工沥粉应先沥大粉,然后沥二路粉、小粉。凡文物建筑彩画复原工程之沥粉,必须与原旧彩画的沥粉口径相一致。
4、沥粉应严格依照谱子粉迹进行,全面准确体现谱子纹饰的画法特征,不得发挥个人风格。
5、凡沥直线粉,必须依直尺操作。不得徒手操作。竖线做到垂直;横线做到平直;斜线做到斜度一致。纹饰端正、对称、线条宽度、边线宽度、纹饰间风路宽度一致。
6、凡曲线粉纹饰端正、对称、弯曲转折自然流畅,体现谱子纹饰的神韵,线条宽度、边线宽度、纹饰间风路宽度一致。
7、无论直、曲线粉,线条应一气呵成,粉条流畅、饱满、光滑、无断条、无明显接头、无流坠、无瘪粉、无蜂窝麻面、无毛刺、无遗漏等自然现象。粉条干燥后坚固结实。
(八) 号色:
即根据设计设定的彩画各部位的颜色要求,于大木的相应部位彩画,按颜色代号做出具体的标色。
(九) 刷色:
1、即于大木按照具体标色及设计要求,用适宜画刷平涂各种颜色。
2、刷色应先刷各种大色,后垛抹各种小色;刷大色应先涂刷绿色然后涂刷青色等色。
3、刷色应涂刷均匀、整齐、饱满、不透地、无明显刷痕、无流坠、不开裂爆皮、手触摸不落粉。
(十) 包黄胶:
于彩画凡应贴金的部位,运用含胶量偏大的黄色做涂刷,以起到衬托金胶油和向油作表示出什么部位应贴金、贴多大范围之作用。
包黄胶应包至沥粉的外缘、颜色纯正、涂刷整齐均匀、无遗漏、无流坠、不脏污其它画面。
(十一)金琢墨攒退图案:
1、凡图案之外轮廓线,均做成沥粉、贴金。
2、绘制程序:沥粉、花纹抹各种小色、包黄胶、打金胶贴金、开白粉线、按涂抹各种小色之外形相应于花纹内之中部,用相同色相的深色,缩画出色老形。
3、开白粉线条宽度与具体花纹体量大小相匹配、行笔流畅圆润、颜色饱满足实、端正对称、白粉应起到齐金醒目作用。攒老色所留宽度恰当、色老端正对称、颜色足实。
(十二) 烟琢墨攒退图案:
1、凡图案之外形轮廓线,均做成墨色(黑烟子色)。
2、绘制程序为:花纹抹各种小色、开墨线、开白粉线、按涂抹各种小色之外形与花纹内之中部,用相同色相的深色,缩画出色老形。
3、开墨线要求宽度适宜,行笔流畅一致,纹饰端正对称、墨色足实、不落色。
4、开白粉线、攒老色要求与上述“金琢墨攒退图案”相同。
(十三) 玉做图案:
1、凡图案之外轮廓线用白色勾勒。
2、绘制程序:在大色基础上再拍谱子、抹各种小色、于纹饰中部攒以同色相深色;有的做法借地色做晕、于中部外围留足晕色,攒以同色相深色。
3、开白粉线,攒老色要求与上述“金琢墨攒退图案”相同。
(十四) 筋头粉攒退图案:
1、该做法属于玉做图案范畴。凡图案之外轮廓线于一侧用白色勾勒。
2、绘制程序:在大色基础上再拍细部花纹谱子,按需要抹各种小色、于卷草阳面开白粉,于卷草阴面留足适宜宽度晕色,并攒同色相深色。
3、开白粉线、攒老色要求与上述“金琢墨攒退图案”相同。
(十五) 平涂开墨:
1、本做法含三项内容,即“平涂开墨”、“平涂开粉”、“平涂开金(泥金)”
平涂开墨绘制程序:在底色基础上,按需要平涂各种小色,对纹饰轮廓开以墨线。
平涂开粉绘制程序:在底色基础上,按需要平涂各种小色,对纹饰轮廓开以白粉线。
平涂开金绘制程序:在底色基础上,按需要平涂各种小色,对纹饰轮廓开以金色(泥金)线。
2、无论开白粉线、墨线、金线,线条宽度适度、流畅圆润、纹饰端正对称。
(十六) 画各种锦纹:
绘做锦基本按如下两种方法:
1、以素做锦纹为例,工艺程序为:拍锦纹谱子、涂刷锦纹底色、开锦纹墨线或白线、攒点锦细部花纹、掸活完成。
2、以素做锦纹为例,工艺程序为:拍锦纹谱子、涂刷锦纹底色、于基地色上写锦纹晕色、开锦纹白粉或攒点细部花纹完成。
3、以锦纹轮廓线全部沥粉贴金间施色或以局部沥粉贴金间施色为例,工艺程序为:拍锦纹谱子、沥粉、涂刷锦纹底色、包黄胶、打金胶贴金、开墨线及白粉线、攒点细部花纹完成。
4、打金胶贴金齐金、无论开墨线白粉线及点花,要求整齐、直顺、端正、对称。
(十七) 纠粉:
本做法多用于较细碎的木雕花饰。如绘制等级最低的花牙子、花板、雀替等。
所谓“纠粉”,即于已涂刷了各种基地色花纹的阳面,涂抹白粉,并趁湿对白粉搭水笔做渲染完成。
对纠粉涂抹宽度恰当,渲染美观、预留地色不脏污、无混色、无颜色流痕。
(十八) 拉大黑:
即于彩画特定部位拉饰较粗犷的黑色纹饰。
1、拉直线大黑必须依直尺操作。不允许徒手进行。要求宽度一致、平直、不显接头。
2、拉曲线大黑弧线一致、对称。
3、大黑颜色足实无虚花、无流坠,颜色干燥后无龟裂、手触摸不落粉。
(十九) 拘黑:
拘黑,特指旋子彩画施工拉大黑工序后,在涂刷了青、绿基底色上圈画主体全花瓣工序。
对拘黑要求严格按谱子画法进行,做到纹饰画法正确、端正、花瓣大小一致。颜色不虚花、不流坠、不起翘、不落粉。
(二十)拉大粉:
即于彩画特定部位,拉饰较粗的白色大线。
一般于彩画贴完金拉晕色之后或于拉大黑之后进行。
1、拉直线粉必须依尺操作,不允许徒手进行。大粉宽度符合旧彩画原样或设计要求、一致、平直、不显接头。
2、拉曲线大粉弧线一致、美观、宽度一致、不显接头。
3、大粉颜色饱满、不落粉、不龟裂、不虚花、无流坠。
(二十一) 拉晕色:
即于已涂刷某种深大色之上,彩画贴完金之后进行。用色应与底色色相一致,只是比底色明度浅一或两个色阶的涂刷之操作。
1、拉直线晕色必须依直尺操作。不允许徒手进行。要求宽度一致、平直、不显接头。
2、拉曲线晕色弧线一致、美观、宽度一致、不显接头。
3、颜色足实饱满不虚花、无流坠、手触摸不落粉。
(二十二) 吃大晕、吃小晕:
1、吃大晕,即指主体旋子彩画框架大线部位纹饰的白粉线及较宽的晕色。
2、吃小晕,指主体旋花瓣所画较细的白色线纹。
3、吃大晕要求颜色深浅适度、宽窄一致、顺畅、无虚花、无落粉等不良现象。
4、吃小晕要求颜色足实饱满醒目、笔力遒劲、宽窄一致、纹饰端正对称。
(二十三) 压黑老、拉黑绦、刷黑老箍头:
1、压黑老,即于彩画某造型部位之(如于素箍头或斗拱的升、斗)在某基底色上面,缩画与该彩画部位相同的黑色造型。
2、拉黑绦,即于两构件相连接彩画之间(如于檐檩与檐垫板间、梁架与随梁枋间等)画黑线界定或于和玺彩画线光心金线外缘、线光金线外缘、楞线金线内缘等处所画黑线。
3、刷黑老箍头,即构件两端箍头的最外端头,预留出适宜色副箍头宽度,其余用黑色涂刷的部分之称谓。
压黑老、拉黑绦、刷黑老箍头放置端正、尺度适宜、颜色饱满、无虚花、不流坠、不龟裂、手触摸不落粉。
(二十四) 切活:
切活,对称反切,即于特定基底色上,通过施画黑色,使黑色反变成基底色,而原来的基底色反变成各种理想图案的一种特殊绘画技术。该技术不起谱子。简单花纹直接生切。稍复杂些的花纹,一般只用刷把轻划出花纹大体走向,以代替摊活,之后切画。
1、大木彩画活盒子岔角切活,有严格规矩,凡三青地之岔角,必须切卷草;凡三绿地之岔角,必须切水纹。
2、切活纹饰正确、对称、主线与子线宽窄适度、线条流畅挺拔,花纹匀称,符合设计要求。
(二十五)捻连珠:
1、即于竖向或横向黑色条带内,画似珠子样的纹饰。
2、捻连珠程序是先捻老色,再捻间色,最后点白色完成。
3、捻连珠要求凡主箍头青色者,则旁侧之连珠为香色;凡主箍头绿色者,则旁侧之连珠为紫色。
捻连珠要求于构件放置正确,于下端构件,依据实际需要,如枋底宽之中分线起连珠或做于中线或从中线两分设置,上端构建从垫板上秧分别向上、向下规划所捻珠子数量。不允许将连珠置于构件之棱上或两构件之秧上。要求相同宽度构件连珠数量相同、连珠直径、间距相同一致。捻连珠要求不侵压箍头线、端正、颜色足实无虚花、颜色对比鲜明、层次清晰。
(二十六) 画白活:
所谓白活,重点指苏画中自清中期以来较广泛兴起的写实性绘画内容的总称(如包袱心、方心、聚锦心、盒子池子心等基本以白色地子上绘制各种贴近生活的写实性绘画内容)
画白活技法包括“硬抹实开”、“落墨搭色”、“作染”、“拆垛”、“洋抹”五种绘法。
1、硬抹实开绘法:绘制程序主要经接天地、摊活、落墨、掸活、平涂绘画形象造型色、过胶矾水、罩染各个形象透明水色、(实际需要,一般需多次渲染,故凡每渲染一次,则需过一次胶矾水)对各种型象开深色色线、着色等技法完成画面。
其中线法要求符合透视要求、设色清澈明丽、有深远层次感,画人物,花鸟等造型生动传神,设色明丽自然、线条遒劲。
2、落墨搭色绘法:绘制程序一般经摊活、落墨、掸活、过胶矾水、罩染透明水色完成画面。
该画法要求落墨线条有章法力度、传神、笔墨有韵味、罩染色后仍较清晰显露墨骨墨气。
3、作染绘法(亦包括绘于其他色地上的作染花卉):绘制程序一般包括摊活、垛花头(或果实)枝叶等造型、掸活、花卉全部过头道胶矾水、垫染花头(或果实)、开枝叶色线、花卉全部过第二道胶矾水、花头开色线,对花头枝叶渲染,点花蕊或果实斑点。作染绘法质量要求,基本与上述硬抹实开相同。
4、拆垛绘法:绘制程序一般只简单摊活、一笔两色直接绘制出绘画形象(即凭作者较强的造型能力)完成画面。用色的不同分为两种拆垛:对用白色与蓝色(群青)完成绘画者,称为“三蓝拆垛”;对用白色与其他各种颜色完成画面者,称为“多色拆垛”。
拆垛应符彩画传统、绘制形象章法有聚有散、布局合理、深浅颜色合理恰当、造型生动美观、色彩对比鲜明。
5、洋抹绘法:该绘法是我国古建筑彩画白活写实性绘画表现,吸收外国绘画技法而形成的一种新绘法,约兴起于清中期,盛行于清晚期、时期。多用于画洋山水、洋抹花卉、人物、金鱼、博古等。
作画特点,凭借作者纯熟造型功力,不起稿,直接运用各种颜色绘制出各种形象。对形象表现一般很少或不勾线,一般只用颜色表现出形象质感及空间感,追求写实、逼真。
绘制洋抹画,要求布局合理、符合透视、造型生动、色彩鲜丽、效果真实美观。
(二十七) 退烟云:
所谓烟云,即指绘制构成苏画包袱及池子、方心之活岔口边框纹饰的成色阶条带状纹饰。
退烟云程序一般于包袱等部位的包黄胶或贴金之后,内部主题纹饰绘完之后进行;退烟云要求从外部的浅色道起,一道一道退向内加深颜色道完成;退烟云色道宽度从外至内应逐渐递减式完成;退硬烟云横向面第一道色为白色,竖向面第一道色为横向面的第二道色。即两个看面必须错开一个明度色阶构成;退烟云其烟云筒与烟云托子间的设色关系一般为:黑烟云筒红色托子;紫烟云筒绿色托子;青烟云筒丹色托子。
退烟云要求角度恰当、配色正确、色阶层次分明清晰、不骤深骤浅、整齐美观。
(二十八) 打点活:
对彩画施工后仍存在的各种错误如漏沥、漏刷、错刷、错画、脏污,用施工时曾用过的原色,进行校正覆盖,使之全面恢复完整正确画法。
打点活必须于全部彩画完成后进行;打点活必须全面、认真、彻底;打点活用色必须与已施彩画一致、整洁无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