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简析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是国家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只有一个地球》在本单元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本文的训练重点,也就是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抓住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本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上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课文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时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人类活动范围很小,地球所用的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随意破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研究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最后得出结论: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渺小、矿产、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目睹、和蔼可亲。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掌握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思想感情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三、教学重、难点
为了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把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把理解“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含义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
2、制作教学课件。
五、课时安排
整课计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检查预习,研读悟情,指导朗读,指导说话。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为:巩固生字、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指导写话。
六、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节课,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开展学习,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七、说教学程序
下面我具体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理念上位,行动下位,为了使学生、文本、教师充分地碰撞、交流,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我拟定了本课时的教学流程如下:情境导入--了解学情--研读悟情--总结回顾--课外拓展。
(一)情境导入
新课标提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课堂一开始,我通过与学生的谈话(我们现在在哪里?)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打开思维,得出“我们现在都在地球上。”的结论。让学生站起来,跺跺脚,感受脚下就是地球,向地球打声招呼。(地球,你好!)并进一步启发学生:我们还能怎么称呼地球?学生会回答:人类的母亲、美丽的家园、地球妈妈……这时候,板书“地球妈妈”,让学生再次深情地向地球妈妈打声招呼。(地球妈妈,您好!)然后,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有关地球的课文,同学们翻开课文第九课。(板书课题:18.只有一个地球)
看似不经意的谈话,实则引导学生将地球人格化、形象化,从而拉近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情感铺垫。
(二)了解学情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和预习习惯。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在导入之后,我让学生谈谈预习时读懂了什么,可以是一个词语,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自己的一些感受。又鼓励学生说出不懂的地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这一环节的设计,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从而把握教学的深浅,做到以学定教。
(三)研读悟情
1、自读课文
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样的感叹?这个问题是个难点,在质疑的时候肯定会有同学提出,可以以此为契机,深入学习课文。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写地球的可爱的?又是怎样写地球的容易破碎的?把相关的语句划出来,碰到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小组讨论。交给学生在课堂上思考与寻找的时间。
2、汇报交流
(1)体会地球的可爱
让学生说说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出了地球的可爱。引导学生从以下语句体会。①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②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③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在品读这些语句时,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思想感情,并通过朗读表达思想感情。如:抓住“晶莹”、“相互交错”、“薄薄的”、“纱衣”这些词语体会地球的美丽壮观,读出地球的美,读出对地球的赞美之情;抓住“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这些词语体会地球的可敬可亲,用亲切、深情的语气读;抓住“无私”、“慷慨”体会地球的伟大,读出感激之情。
在引导品读的时候,做到由扶到放。品读第一句的时候,先让学生认真读读句子,说说读后有什么感觉,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再说说该怎么读好句子,通过指名读,评价读,范读,齐读等形式让尽量多的同学能做到感情朗读。品读第二句时,让学生自读后在重点词语下面做上记号,和旁边的同学说说自己的读书体会,在汇报交流之后指导朗读。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用“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思想感情,并通过朗读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小组结合品读第三句,汇报交流。
尊重学生对课文的独特体验,挖掘字里行间蕴含的人文内涵,在对字词的品读之中师生共同体验情感,积累语言,张扬个性。
(2)体会地球的易碎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以下语句来体会:①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②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③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还是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品读句子。有两个地方值得挖掘:一个是“本来”一词,引导学生体会“本来”一词说明因为人类的破坏,现在地球上的部分可再生资源已经不能再生,不能长期给人类作贡献了。另一个地方是“生态灾难”,虽是平平淡淡的四个字,却写尽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全部担忧和震撼。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某种生态灾难,再出示体现每天发生在地球上的污染的一组数据,让学生意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接着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目睹地球疮痍的一面,触目惊心的一幕幕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时顺势启发:看着青春不再的母亲,看着伤痕累累的母亲,你有什么话想对我们的地球妈妈说吗?学生积蓄了一节课的情感在这里怦然而出,深深的歉意、信誓旦旦的承诺……相信会源源涌出。
对“生态灾难”一词的挖掘,从情感深处引发了学生情感共鸣,激起了学生热爱地球的激情,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学生生活紧密相连,使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
(3)能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这一方面课文讲得很清楚,只需让学生读读课文就能明白,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之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4)所以,难怪宇航员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让学生读读宇航员的感叹,呼应课堂开头的质疑。
(5)这样人类能够选择的只有一个:珍爱地球,善待地球,保护地球。带着这种情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6)这时学生的思绪已经是汹涌澎湃,他们肯定迫切地想告诉人们要爱护地球妈妈,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拓展问题:学了课文,你想对人类说点什么?让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内心的愤慨或热切期盼。
(四)总结回顾
结合板书整理整节课的学习线索,总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要精心地保护地球!再次让环保意识碰撞学生的心灵。
(五)课外拓展
给地球妈妈献上一份礼物,如:一份保护环境的倡议书、一张环保宣传画、给人类的一封信、动手栽下一棵小树苗……布置这样的课外作业既能很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又能把对学生的环保教育落到实处。
自我评估
我一直欣赏这样一种说法,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是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我更欣赏这样一种理念,一堂成功的阅读课应该让语文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应该从情感深处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生命激情,让课堂短短的四十分钟成为师生共同度过的美好的生命时光。让短短的一节课留给学生无尽的回味,带给学生深远的影响。这是我渴望达到的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对于这篇课文,我确立一个重点,落实一个思想,贯穿一条线索,体现一种情感这样的教学思路。一个重点就是让学生理解地球是唯一可以让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一个思想是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条线索就是抓住宇航员的那句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一种情感就是让学生把地球当成母亲来珍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抓住一个爱字来组织教学,我想这既是语文教学深层次思想内涵,又是引导学生突破情感与理性认识的一个切入点。因此我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中感受地球的外在美,在进一步研读中认识地球的内在美,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中掌握美丽而无私的地球妈妈正在面临着破碎。从而使学生从不同的层面感受和认识地球的可爱。然后与课文描写地球遭受破坏的文字相对照。在对比中使学生理解课文,化难为易,达到从感性到理性的这一认识过程。
在重点段的教学中,我主要运用指导学生阅读和运用课件辅助教学这两种方法,让学生从静态的文本去感受跳跃的生命与汹涌的激情,激发学生灵动的想象。对于课文中描写地球遭受破坏的那部分,我觉得内容对小学生的理解过于理性。于是我就运用精心准备的课件来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画面带给学生视觉、听觉乃至心灵的震撼。激发学生的思维,并结合所见所闻和感受,从而引发共鸣。真正的使学生从课文走进生活。
板书设计
18只有一个地球
可爱 地球 易碎
总序: 主备人: 复备人:
18、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工整地书写11个生字,理解“晶莹、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破碎、和蔼可亲”等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说出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课文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联系实际思考,“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的含义,认识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是迫在眉睫的事。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认识“只有一个地球”,从而树立起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 读懂课文介绍了地球哪些方面内容,学习文中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1】宇航员拍摄的地球图片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然后结合自己对地球的了解,同桌间相互交流。
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板书:只有一个地球)齐读课题。【出示课件2:课题】
3.释题,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是一个怎样的地球?
4.明确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出示课件3】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些方面内容?有哪些让你感触最深?是什么感触?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触?
(2)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读后交流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就自己感触深的词语、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课文写了地球哪些方面的内容?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与修辞手法?
3.全班交流(围绕课文写地球哪些方面内容,交流感受、说明方法、修辞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重点内容。板书: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 资源有限,生态灾难 无处可去,精心保护
4.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看出这篇文章是关于环保主题的,文章先讲了地球的美丽与可爱,接下来又讲了地球上资源有限,人类的一些行为会造成生态灾难。如果地球被破坏,人类将别无去处。最后提醒人们要保护地球。
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根据板书的内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概括内容后,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朗读课文,互相评价
1.想一想,应该怎样来读这篇课文?
2.读给同桌听,然后相互评价。
3.指名一位同学读给大家听,师生评价。
五、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练习书写生字词语。
2. 抓重点词句,深入研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诗歌,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4】学生齐读诗歌《地球累了》(节选),读后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总结,导入新课:那是一种心理的纠结,那是对人类愚昧无知的感叹,那是一种对环境的忧虑。宇航员遨游太空,也发出感叹。读出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二、围绕感叹,研读课文
1.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学生齐读宇航员遨游太空所见的地球。
学生齐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2)联系实际,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这一观点。
补充资料: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带来的后果。(臭氧层对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有极强的吸收作用,能吸收高强度紫外线的99%,从而挡住了太阳紫外线对地球上人类和生物的伤害。一旦臭氧层遭到破坏,紫外线便会增强,则全球气候会变暖,人类生命健康堪忧。)
2.地球的“渺小”
(1)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宇宙”与“扁舟”对比,想象出地球的渺小。)
(2)结合地球的一些实际数据,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这一观点。
【出示课件5】
半径:约六千四百千米
表面积:大约5.1亿平方公里
世界人口:截止到2013年1月4日,全世界有70.57亿人
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
可供人类居住:约0.8亿平方公里
3.地球“自然资源有限”
(1)矿物资源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无私地、慷慨地向我们提供矿产资源。体会地球太可爱了。
(2)联系实际,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矿产,必将加速矿产资源的枯竭。那时人们将没有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人类需要的工业原料就没有了,进而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4.地球的“生态灾难”
(1)人类生活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服务的。何为“本来”?去掉“本来”,读出地球的可爱;加上“本来”,读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2)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联系实际展开会议与想象,体会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污水排放,乱砍滥伐,捕杀野生动物,废气排放,滥用化学品等。并由此展开联想,想到不堪的后果。
三、层层深入,得出结论
1.科学家证明什么?是何意?科学家设想什么?是何意?
(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说明人类要保护地球;科学家设想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这是为了让读者想象,假如有移民基地,人们都去居住也是不可能的事情,进一步突出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2.展开想象,说说人类别无去处的结果?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列出保护地球切实可行的办法。
四、书写字词,拓展练习
1.正确工整地抄写课后11个生字,15个词语。
【出示课件6】
晶莹 遥望 恩赐 慷慨 毁坏 目睹 交错 贡献 节制 枯竭 滥用 威胁 指望 破碎 和蔼可亲
2.谈谈对“如何去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的想法。
五、板书内容
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
资源有限,生态灾难
无处可去,精心保护
六、教学反思
18.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读懂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地球概况的。
4、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理念
教学本课,我把握三个基本原则:内容以“地球”为主,不庞杂无序;形式以“读”为主,不处处设问;方法以“悟”为主,不逢词必解。通过开放的教案,精美的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优美意境和无节制开垦荒地的画面,从而呼吁同学们爱护地球,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放轻音乐,老师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最亲最爱的人,她给了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把一切一切的爱都给了我们,她是谁?(母亲)对,她就是我们的母亲。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人类有一个共同的母亲,她孕育了世间万物,是一个生命的摇篮,你们猜到她是谁了吗?(地球)
2、揭示课题、读题。
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学习一篇关于地球的文章:只有一个地球。(板书:只有一个地球)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词语我们解决了,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完后给大家说一说,关于地球母亲你都了解了哪些?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扫清阅读障碍。
3、交流反馈。
预设:生1:地球很美丽。 生2:地球是渺小的。生3:地球自然资源丰富但又是有限的......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过渡:难怪宇航员在登上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板书:可爱 易碎)
(一)体味地球的可爱。
地球的可爱,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找出表现地球可爱的句子用“-----”标出。
指生交流:
课件出示: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指生读,同学评价,再读。
过渡:同学们地球的美丽壮观是独一无二的。(板书:美丽壮观)我们的地球母亲这样的美丽壮观,你的心情怎样?(自豪、激动)心在我们就怀着自豪与激动的心情来把“地球,者为人类的母亲”这句话一起来读一下。
深入理解“地球,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的比喻意义。这里把地球比作母亲,比作生命的摇篮,更让我们觉得地球母亲离我们很近,很亲切。
我们通过图片再来感受地球的美丽。(出示图片)
②地球如此美丽壮观,你知道她有多大吗?(指生找出相关句子。)
讲解:00千米运用了了数字的说明方法。地球的渺小运用作比较的方法来说明。(板书: 00 列数字 作比较)
③认识地球的内在美。理解地球母亲的无私奉献。
(1)地球的可爱还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指生答。(板书:无私奉献)
(2)提问:a、矿产资源有哪些呢?它们有什么特点?(介绍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
B、地球除了慷慨的提供矿产资源外,还提供了那些资源?(出示图片)
过渡:同学们,我们的地球如此可爱,可为什么宇航员说我们的地球容易破碎呢?
(二)认识地球的容易破碎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解决这个问题。(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用“~~~~”勾画相关语句)
(2)、指生答。
过渡:这些资源本来是可以再生的,但由于人类的破坏,带来了生态灾难。同学们,看到这些文字,你的心情怎样?(可惜、悲痛)让我们怀着这样的感情把这一段一起读一下。
一系列的生态灾难都说明了地球——容易破碎。(板书:生态灾难)
(3)、这里呢,文章举了生态灾难的例子说明地球容易破碎,那么这种方法在说明文中是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举例子)齐读。
(4)、文中还举了那些例子来说明地球容易破碎的?
(拿矿产资源来说,......,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板书:枯竭)相机理解“枯竭”的意思。
资源即将枯竭,也说明了地球容易破碎。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生态灾难与自然资源即将枯竭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看。
配乐出示课件。(大气污染,水污染,生物死亡,土地干涸,饥饿威胁生命等画面)不仅这些,同学们看看地球上每天发生的变化吧。(出示图片)
(5)、同学们,看了这幅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板书:保护地球)还有什么想说的?生自由说。
四、探究“人类移居”问题
过渡:同学们的想法是很好的,但有的人却幻想移居到别的星球,这种想法可行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问题解决。
指生回答:1、40万亿千米:坐飞机需要600万年。 列数字
2、移民基地太遥远,少数人才能去。
既然人类不能指望移居,我们的地球又是如此的可爱、容易破碎。我们只能怎么做?自由发言,适时点拨。(精心保护地球)
五、升华情感
1、出示:“保护地球,从我做起”你有什么打算?生自由发言。
2、老师看到同学们保护地球的热情非常高涨,心情非常迫切。那我们就带着这份热情把课文最后一自然段齐读一下。
3、结束语。同学们读得非常棒,地球母亲在向我们微笑呢!同学们,每年的4月22日,是我们的世界地球日,世界地球日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只有一个地球。我们的地球如此可爱又容易破碎,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吧!
六、布置作业
1、设计一条环境标语。
2、画一幅环保画。
板书设计:
18、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壮观 00千米
可爱 列数字
无私奉献 作比较
保护地球 举例子
生态灾难
易碎
枯竭
《只有一个地球》备课稿
教材分析:本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课后设有三道习题,其中习题1和习题2是学习本课的关键。语言朴实,用词准确、严谨,表达生动、饱含深情是这篇课文的特点。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预习课文、收集信息的能力,因此上课前,我让他们自学生字新词。收集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朗读和阅读也有一定的基础,但还需要教师的指导。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感悟、读写结合等教学方法。以“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为切入点,辐射全文。放手让学生大胆质疑:学生间相互交流讨论,再结合课件,让学生亲眼目睹我们身边的生态灾难,突破难点。学生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后明白“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最后得出结论: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 10 个学字,正确读写词语盘点“读读写写”中有关本课的“遥望”等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清文章脉络
4、初步感受到珍惜地球资源的重要。
二、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第四组课文。请同学们先读读本组课文的单元导读。想一想,你都知道了什么?
2、谁来告诉大家,学习本组课文我们要明确哪些任务?
( 预设:一要注意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实际深入思考。 二要积极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家园的美好明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 初读课文,学生字词
1、今天我们就学习本组的第一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齐读课题)
2、通过你的预习,你对地球有什么了解?
3、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地球吧!
出示学习要求: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4、轮读课文,正音
5、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学生轮读。
6、理解词语的意思
7、开火车读、正音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默读课文,课件出示阅读提示: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分别在哪些自然段?(预设 一、美丽壮观 1、自然段 二、渺小,自然资源有限2、3、4 自然段 三、人类无法移民5、6、7 自然段 四、人类要保护地球8、9 自然段)
2、练选择自最感兴趣的一个部分,读给同桌听。
3、听了几位同学的朗读,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大意吗?(预设:地球的样子美丽壮观,但同宇宙相比又显得非常渺小,蕴含的自然资源有限,如果被破坏了,人类无法移居别的星球。大家要保护地球。 )
4、刚才我们通过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这是很有效的概括方法。
四、研读第一段
看图片,地球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美丽)
学:读第一段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能感受到地球的美丽?
展:(1)强调“薄”字读音。形容厚度小读“bao”和浅在一起时读“bo”谁知道纱衣指什么吗?(大气层)运用了什么手法。比喻也叫打比方(板书:打比方)
(3)运用打比方的手法让我们更能感受到地球的美丽。谁来把这段话,再美美地读一读。
(4)齐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地球比作什么?(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5)小结:看,作者运用打比方的手法,突出了地球的美丽,指导朗读。
五、作业布置
收集地球遭到破坏的资料或图片,以及人们保护地球的良好做法。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严谨用词准确以及在谋篇布局上的条理性。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珍爱地球,善待地球。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通过调查地球的资源以及地球所受到污染的有关信息,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课文,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理解“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太容易破碎了”这名话的含义
教学媒体:
1、 重点词句、段落的文字课件
2、 美丽地球课件
3、人类破坏地球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地球的文章——只有一个地球。(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下面请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地球是美丽的,除此之外,地球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可爱;易碎
二、研读课文
(一)学:请同学们默读2.3.4自然段,用喜欢的符号划出表现地球 特点的语句.
1、地球的渺小(课件)
2、第3自然段。
(1)第三段告诉我们,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是什么态度?(不加节制的开采)怎样的开采叫不加节制,说说你的理解。这让老师想起前不久在网上看到的资料,据科学家推算,依照现在的速度,煤再有100年左右将会完全枯竭。(板书:资源枯竭)你知道“枯竭”意味着什么吗?
(2)作者面对这些残酷的现实,他在写这一段话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气愤、不满、着急、告诫……)
(3)那么,把你的理解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吧!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
2、第4自然段。
(1)人类又是如何对待可再生资源的呢?抽生读。
(2)“本来”是什么意思?换成“原先”再读一遍。
(3)现在呢?为什么?
(4)“本来”这个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板书:不能再生。作者在表达方面注意用词的准确,行文的严谨,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5)你知道人类的这些破坏行为,造成了哪些生态灾难吗?生交流。
(6)老师也收集了到了一些相关资料。(出示课件)
(7)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此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呢?(痛心,愤怒,可怕,心情沉重,沉痛)
(8)是啊,地球妈妈因为人类没有好好地保护你,你原来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而现在却面容憔悴,伤痕累累。谁来接着说。(把诗补充完整。)
(9)把我们现在的心情融入到这段文字中,自己练习读一读。
(10)研:当宇航员在太空目睹地球之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课件出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叹?
四、上牵下连,引出第5——7自然段的内容
1、有人可能会说:既然地球那么容易破碎,地球上的资源又是那么有限,我们就到别的星球上去生活吧!可不可以呢?
2、 “至少”什么意思?(最少)言外之意呢?(40万亿千米之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
3、那么40万亿千米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课前,我做了一个计算,就拿飞机以每小时一千公里左右速度计算。你们知道飞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猜猜看。600万年!能到达吗?人类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4、地球被破坏了以后,我们真的是别无去处。因为我们只有——生齐答:一个地球!
五、 回到课题,升华情感
1、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别无去处!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2、让我们一起来向全世界呼吁,端起课本齐读。板书:精心保护地球
六、总结全文,学以致用
七、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环保倡议书
2、让我们从自身做起,用具体行动,共同捍卫我们的地球妈妈!
板书设计:
可爱: 美丽壮观,慷慨无私
只有一个地球 精心保护地球
易碎: 资源有限、不可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