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恩施州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卷
本试题卷共8页,全卷满分120分,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生答题全部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卷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准考证号码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及试题卷上。
3.选择题作答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作答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卷上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4.考生不得折叠答题卷,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知识运用(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亘.ɡèn古桑梓.zǐ拈.niān轻怕重间不容发.fā
B.翘.qiáo首加冠.ɡuān 杳.yǎo无消息人迹罕.hǎn至
C.荣膺.yīnɡ稽.jī首怏.yànɡ怏不乐哄.hōnɡ堂大笑
D.嗔.chēn怪箴.zhēn言戛.jiá然而止锲.qì而不舍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笃志酝酿正襟危坐大相径庭
B.愧怍缄默摸肩接踵咄咄逼人
C.暄嚣摇曳矫揉造作摧枯拉朽
D.告磬踌躇心有灵犀坦荡如砥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顷刻间便飘忽不定,相互交融,暗淡隐去,可又骤然反光灼灼,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纷至沓来
....。
B.他每趟赶马回来,一心盼家,最大的盼头就是享受天伦之乐
....。
C.他一遇到难题就去请教老师,学习成绩日益提高,同学们都称赞他不耻
..
下问
..。
D.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改革开放40年来,科普事业在科学的春天里蓬勃发展并恢复生机,公众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不断缩小,有效支撑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B.中国正在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保护知识产权不仅是中国扩大开放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是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C.运-20飞机是我国依靠自己力量研制的一种大型、多用途运输机,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各种物资和人员的长距离航空运输。
D.读唐代魏征所写《述怀》中的诗句“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人们很难不被作者的情怀所感染。
5.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B.学校对面五、六里处的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C.丝绸、陶瓷、茶叶因大运河流向八方,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也与大运河沿线有着不解之缘。
D.人们更愿意坚信,教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
二、文化积累(8分)
6.古今诗文名句默写。(8分,每小题1分)
(1)“▲”,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2)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3)▲,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郦道元《三峡》)(5)王维《使至塞上》中“▲,▲”,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炼字精当,景象逼真,意境雄浑,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
(6)我们知道,杜牧通晓军事,抱负远大,然不为执政者所用,他在《赤壁》中用“▲,▲”的诗句,从反面落笔,一吐胸中郁郁不平之气。(7)“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王之涣写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8)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舍生取义,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光照史册,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践行了“▲?▲”(文天祥《过零丁洋》)的壮烈誓言,谱写了一曲人生的赞歌。
三、阅读(46分)
(一)阅读下面名著《昆虫记》选段,完成7~9题。(6分,每小题2分)
①一看见罩壁上傻乎乎靠近的大蝗虫,螳螂痉挛似的一颤,突然摆出吓人的姿态。电流击打也不会产生这么快的效应的。那转变是如此突然,样子是如此吓人,以致一个没有经验的观察者会立即犹豫起来,把手缩回来,生怕发生意外。即使像我这么已习以为常的人,如果心不在焉的话,遇此情况也不免吓一大跳。
②鞘翅随即张开,斜拖在两侧;双翼整个展开来,似两张平行的船帆立着,宛如脊背上竖起阔大的鸡冠;腹端蜷成曲棍状,先翘起来,然后放下,再突然一抖,放松下来,随即发出噗噗的声响,宛如火鸡展屏时发出的声音一般,也像是突然受惊的游蛇吐芯儿时的声响。
③身子傲岸地支在四条后腿上,上身几乎呈垂直状。原先收缩相互贴在胸前的劫持爪,现在完全张开。呈十字形挺出,露出装点着排排珍珠粒的腋窝,中间还露出一个白心黑圆点。这黑的圆点恍如孔雀尾羽上的斑点,再加上那些纤细凸纹,是它战斗时的法宝,平时是密藏着的,只是在打斗时为了显得凶恶可怕,盛气凌人,才展露出来。
④螳螂以这种奇特姿态一动不动地待着,目光死死地盯住大蝗虫,对方移动,它的脑袋也跟着稍稍转动。这种架势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螳螂是想震慑、吓瘫强壮的猎物。如果后者没被吓破了胆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⑤它成功了吗?谁也搞不清楚蝗虫那长脸后面在想些什么,它那麻木的面罩上没有任何的惊恐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但是,可以肯定被威胁者是知道危险的存在的。它看见自己面前挺立着一个怪物,高举着双钩,准备扑下来;它感到自己面对着死亡,但还来得及时它却并没有逃走。它本是个长腿的蹦跳者,善于高跳,轻而易举地就能跳出对方利爪的范围,可它却偏偏蠢乎乎地待在原地,甚至还慢慢地向对方靠近。
⑥据说,小鸟见到蛇张开的大嘴会吓瘫,看见蛇的凶狠目光会动弹不得,任由对方吞食。许多时候,蝗虫差不多也是这么一种状态。现在它已落入对方威慑的范围。螳螂将两只大弯钩猛压下来,爪子一抓,双锯合拢,夹紧。不幸的蝗虫已无还手之力:它的大颚咬不着螳螂,后腿只是胡乱地蹬踢。它的小命休矣。螳螂收起它的战旗——翅膀,复现常态,开始美餐。
(节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昆虫记》,有删改)
7.选文中螳螂在捕食时表现出哪些特征?请简要概括。(2分)
8.选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在说明中兼用文学的笔法。请具体分析第②段中画线句的修辞手法及作用。(2分)
9.阅读了《昆虫记》全书,你认为法布尔的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二)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0~14题。(13分)
达子香
朱明东
①临近办公楼,一阵花香随风袭来,清新而亲切。我精神一振,下意识向楼前的花坛望去。昨日下班时还没开的达子香,一夜之间已次第绽放。
②初见达子香是随父母到大兴安岭落户后的第二年。10.想一想:文章以“达子香”为标题有哪些妙处?请阅读全文后作答。(3分)③达子香是大兴安岭普通却耐看的花儿。枝短叶小,花多为五瓣,粉红淡雅,花蕊细长。在苍茫的群岭中,她就像位女神,静美端庄,朴素大方。那几年,全家七口人,仅靠父亲微薄的工资度日,生活艰难可想而知。母亲向来勤俭,每花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我理解母亲,她这不是小气,而是在帮
家里减轻负担,哪怕这负担微乎其微。在对孩子们的学业上,她却毫不吝惜花钱。我刚上初中时,心里老想买本《现代汉语大词典》,可因定价相当于父亲一天的工资,就没敢说。细心的母亲得知我的想法后,二话不说,领我走五里多路赶到县城的新华书店,硬是把词典买回来。母亲说,只要是学习用的,家里就是再吃紧也要供你。邻居张老太太粮食不够吃,母亲狠狠心,硬是把家里节余的半袋白面送过去。母亲总是鼓励孩子们一心向善一心向上,要像达子香般朴素而纯美。
④春末夏初,群岭依然萧瑟,达子香却率先绽放。遍及山岭盛开的达子香默默展现自己的美。她不畏寒冷,也不张扬芬芳。短暂的生命里她甘于寂寞,把生命全部献给山岭、树木。每当达子香盛开时,母亲就经常向山岭眺望,视线里,一定有漫山遍野的达子香。达子香名不见经传,她不似牡丹富贵,也不似玫瑰娇媚。开发建设以来,达子香把所有朴素的美都回馈给大兴安岭和生活在
这里的人们。这种回馈,无疑是一种恩泽,她让大兴安岭不再寂寞。
⑤越是艰苦,达子香就越美越香。开发建设者们正如达子香,甚至可以说他们就是达子香。多少年来,万千英雄儿女投入到大兴安岭的开发建设中,战胜各种困难,不仅站稳了脚跟,为共和国建设提供无数优质木材,还献青春、献终身、献子孙,为林区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储备。寒时,达子香不见美,一到春回大地,达子香就把美显现。美了山,美了岭,美了所有人的心。莫道达子香只惜春,其实早在严寒时节,她就踏上奉献的征程。任风虐雪饕,她坚强地站立着,坚强地积蓄美的能量。哪怕风一阵强似一阵,雪一次比一次狂,也囚不住她生命的灿11.第③段画线句写了关于母亲的两件小事:▲,▲,体现了母亲▲,▲的形象特点。(2分)
12.第⑤段画线的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烂。一绽放,她就全身心去把生命点燃
..。在点燃生命的过程中,她迎来无限的春色,还有群岭上丰沛的光。而这,不正是大兴安岭建设者们生命的写照吗?
⑥寂寞的不再寂寞,荒凉的不再荒凉。大兴安岭是宝地,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哪怕风料峭了山岭,达子香依然闪动着明亮的眼,把大兴安岭扮靓。我热爱达子香,那大兴安岭特有的芳香。这种热爱,是对大兴安岭精神最朴实的颂扬。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13.结合第⑤段段意,理解加点词“点燃”的含义。(3分)
14.理解全文,说说文章结尾“大兴安岭精神”包含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
(三)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15~18题。(11分)
语言的力量
何冠军
①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
③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④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⑤反过来看,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现实中,有的干部一讲话,群众便皱眉摇头,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这些讲话内容干瘪、细咂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譬如,有的乡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再如,▲。凡此种种,消解的都是群众的信任。
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语言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从这个角度来说,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信仰中涵养定力,于情感中激发共鸣,有利于激发语言的力量,最终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
(选自《人民日报》 2019年4月17日第4 版有删改)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6.文章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7.第⑤段从反面举例论证观点,请紧扣本段分论点,在文中“▲”处补写一个事例论据。(3分)
18.请从内容及结构两个方面,具体谈谈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3分)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9~21题。(6分,每小题2分)
月夜忆舍弟①
杜甫
戍鼓②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③未休兵。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注释】:①舍弟: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②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③况乃:何况,况且。
19.下面诗句中与“月是故乡明”中的“月”这一意象的内涵完全不同的是第
▲句(只填写序号)。(2分)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2)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0.诗人从多种角度展开描写,请具体分析首联中听觉描写的作用。(2分)
21.全诗情感不仅仅停留在思乡怀人层面,尾联情感进一步升华,请指出这种深层情感。(2分)
(五)比较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22~26题。(10分,每小题2分)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节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乙】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①!”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②盆缶③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④。于是秦王不怿⑤,为一击缶。相如顾召⑥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注释】①瑟:古乐器名。②奉:敬献。③缶:瓦制的打击乐器。④靡:后退,避开。⑤怿:高兴。⑥顾召:回过头来嘱咐。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⑴以头抢.地尔抢:▲⑵休.祲降于天休:▲
⑶秦御史前.书曰前:▲⑷秦王怒,不许.许:▲
23.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2分)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24.翻译下面句子。(2分)
⑴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⑵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25.【甲】【乙】两文都塑造了鲜明生动的使臣形象,请概括唐雎、蔺相如二者形象的共同点。(2分)
26.【甲】【乙】两文在刻画唐雎、蔺相如这两个人物形象时,所采用的描写方法有何异同?请指出。(2分)
四、综合性学习(6分,每小题2分)
27.班级开展以“学会感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材料一(两幅漫画):
图一:羔跪受乳图二:乌鸦反哺材料二:
百年义渡,只为守护一个承诺。140多年前,万其珍的祖父举家逃难来到大沙河村,当地百姓热情接纳了作为外乡人的他们,并给予他们帮助救济,使他们得以在大沙河村落地生根。大沙河水流湍急,当时,村民们靠简陋的木筏来往于两岸,万家人利用他们的特长,造船摆渡,不收分文。几代人一直传承下来,如今76岁的万其珍已义务摆渡23年,他的儿子万芳权又准备接过父亲的船桨。
(1)任务一:请你任选材料一中的一幅漫画,简要描述漫画内容。(2分)(2)任务二:围绕活动主题,请你根据材料二的内容,补写下联。(2分)上联:跪乳反哺常怀感恩善念
下联:▲
(3)任务三:结合你对上面两则材料内容的理解,谈谈“学会感恩”要做到哪些方面。(2分)
五、写作(50分)
28.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出现可能泄漏考生信息的真实地名、校名、人名等,字数不少于600字。
(1)半命题作文
请以“记忆,为停留”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材料作文
通向理想的途径往往不尽如人意,而你亦会为此受尽磨难。但是,孩子,你尽管去争取,选择平庸虽然稳妥,但绝无色彩。
——余光中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感悟,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机密★启用前
2019年恩施州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参及评分说明
一、知识运用(10分,每小题2分)
1.B (A项“间不容发fā”中“发”应读“fà”,C项“稽jī首”中“稽”应读“qǐ”,D项“锲qì而不舍”中“锲”应读“qiè”。)
2.A (B项“摸肩接踵”中的“摸”应为“摩”,C项“暄嚣”中的“暄”应为“喧”,D项“告磬”中“磬”应为“罄”。)
3. C (“不耻下问”意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用在此语境不当。)
4.D (A项语序不当,“蓬勃发展”与“恢复生机”应交换位置;B项关联词运用不当,应在“是中国经济”前加上“也”字;C项成分残缺,“执行”一词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结尾加上“任务”一词。)
5.B (B项“五、六里”是概数,中间的顿号应去掉。)
二、文化积累(8分,每小题1分)
6.(8分)(1)一年之计在于春(2)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3)零落成泥碾作尘(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评分说明:每小题1分,书写出现错漏,该小题不给分。
三、阅读(46分)
(一)名著阅读(6分)
7.(2分)①震慑对方,凶恶可怕,盛气凌人;②出击迅猛,干净利落,一气呵成。
评分说明:扣住“震慑/凶恶”“迅猛/利落”回答,每点1分,意对即可。
8.(2分)比喻,把螳螂展开的“双翼”比作“船帆”和“鸡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螳螂双翼展开后的特点。
评分说明:答对比喻1分,分析出本体及两个喻体0.5分,作用0.5分。
9.(2分)①充满好奇,勇于探索;②注重观察和实验;③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来研究。
评分说明:每点1分,回答出两点给满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二)散文阅读(13分)
10.(3分)(1)结构上:“达子香”是本文的线索;(2)内容上:由物及人,写了达子香和达子香一样的人;(3)主题上:“达子香”象征了大兴安岭精神。
评分说明:每点1分,意对即可。
11.(2分)两件小事:给“我”买词典,给邻居送白面。形象特点:关爱子女,乐于助人。
评分说明:每空0.5分,意对即可。
12.(2分)过渡(承上启下)。
13.(3分)(1)指达子香一到春天就尽情绽放,用最美的姿态去装点春色。(2)指大兴安岭建设者们的无私奉献精神。
评分说明:每点1.5分,意对即可。
14.(3分)不畏艰难/勇敢坚强、朴素善良、无私奉献、甘于寂寞。
评分说明:每个关键词1分,答对3个给满分。意对即可。
(三)议论文(11分)
15.(2分)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评分说明:意对即可。若直接用标题作答,不给分。
16.(3分)引用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引用名言,并举开会发言的例子,证明了“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有力支撑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评分说明:论证方法1分,每种0.5分。结合内容分析1分,作用1分,意对即可。
17.(3分)示例:发生安全事故,人们最关切的是伤亡情况和救援进展动态,个别地方的新闻发布却大篇幅着墨于“地方领导重视”,缺少事件本身的信息。
评分说明:紧扣分论点从反面举例2分,语言通顺1分。
18.(3分)(1)内容上:本段从“善用语言”讲到要重视行动、“言行并举”,这是对文章内容的补充,是论点的升华。(2)结构上:是全文的结论部分,使文章结构完整。
评分说明:内容2分,其中联系文本1分,作用1分。结构1分。意对即可。
(四)古诗(6分,每小题2分)
19.(2分)第(3)项。
20.(2分)首联中,从听觉角度,以“戍鼓”写战争背景,以“雁声”写亲人离散,描绘了一幅荒凉冷寂的边塞图,极力渲染悲凉气氛,为后文作铺垫。
评分说明:结合内容具体分析1分,作用1分。意对即可。
21.(2分)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厌恶战争、忧国忧民的深层情感。
评分说明:回答出“忧国忧民”可给满分,仅回答出“厌恶战争”给1分。
(五)文言文(10分,每小题2分)
22.(2分)(1)碰,撞。(2)吉祥。(3)上前(走上前)。(4)答应。
评分说明:每个0.5分。
23.(2分)左右欲刃相如 / 相如张目叱之 / 左右皆靡。
评分说明:每处1分,超过2处不给分。
24.(2分)(1)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
(2)我(寡人)私下听说赵王爱好(喜欢)音乐,请弹奏瑟!
评分说明:每句1分,第(1)句给分点为“尝闻”“布衣”,第(2)句给分点为“窃”“好”。
25.(2分)勇敢、机智、善辩、爱国。
评分说明:答对一点给1分,两点给1.5分,三点即可给满分。关键词意对即可。
26.(2分)相同点: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不同点:【乙】文有神态描写、侧面(间接)描写,【甲】文没有。
评分说明:相同点1分,每点0.5分,若仅答“直接描写”,也可给0.5分,附在其他描写方法后“直接描写”不给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后若还答其他描写方法,每个扣0.5分,扣完1分为止。不同点1分,“神态”“侧面”每点0.5分。
四、综合性学习(6分,每小题2分)
27.(6分)(1)(2分)示例漫画一:在这幅名为《羔跪受乳》的漫画中,一只站立的母羊正在给羊羔喂奶,羊羔后腿弯曲坐在地上,前腿下跪,正在吮吸乳汁。
漫画二:在这幅名为《乌鸦反哺》的漫画中,枝叶茂密的大树上,有一个鸟巢,巢内有一只母乌鸦。一只小乌鸦衔着食物飞来,准备把食物喂进巢内母鸦张开的嘴中。
评分说明:任选一幅,描述内容准确完整1分,语句通顺1分。
(2)(2分)示例:撑船摆渡永传中华美德
评分说明:紧扣主题及材料二的内容,宽对即可。
(3)(2分)①谦恭地接受恩惠。②切实地回报恩情。③持续广泛地传承这种美德。
评分说明:每点1分,答对两点给满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五、写作(50分)
28. 写作提示:
(1)半命题作文写作提示:“记忆,为停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文题中“记忆”一词,指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停留”表明这段生活经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学生首先要选取自己记忆最深的人、事、景、物等,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人叙事、写景状物均可。写人的要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叙事的要叙述清晰完整,突出细节;写景状物要突出特点。扣住“停留”作文,要突出人、事、景、物等对“我”的深刻影响,如让“我”深受感动、深受教育、感触颇深等,突出“记忆”为什么让“我”印象深刻,挥之不去。
(2)材料作文写作提示:材料为两段名人名言,审题时要抓住两段材料的共同点来立意,两段名言的中心意思是通往理想或幸福的路上往往充满了挫折、苦难,只有不怕吃苦、不懈奋斗,才能成为不平庸的人、幸福的人。立意角度: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挫折、磨难是成功的垫脚石;逆境出人才;磨难助人成长;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安逸少伟男;吃得苦中苦,方为幸福人等。可写人记事,也可抒情议论,但都要紧扣材料主题立意。
1.评卷时先定类再评分。
2.作文无标题扣3分。
3.篇幅不得少于600字,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2分。
4.离题但结构与表达尚好的作文归入四类卷评分,其他离题作文归入五类
卷评分。
5.抄袭作文一般在0~20分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