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单选题】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些下层失意的文人诗作的选辑。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说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B、曹操,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和组织者,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
C、“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其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魏晋以后向骈文方向发展,称为“骈赋”,唐代转为律体,叫“律赋”,如杜牧写的《阿房宫赋》;宋代用散文的形式写赋,称“文赋”,如苏轼的《赤壁赋》。
D、归有光,明朝后期著名散文家,其代表作《项脊轩志》以“百年老屋”项脊轩的几经兴废,穿插了对祖母、母亲、妻子的回忆,并抒发了人亡物在、世事沧桑的感触。所回忆者人各一事,均属家庭琐事,但极富有人情味。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千乘(chèng) 喟然(kuì) 莫春(mù) 师旅(lǚ)
B、沂水(xí) 率尔(shuài) 比及(bǐ) 曾皙(xī)
C、鼓瑟(sè) 冠者(ɡuàn) 饥馑(jǐn) 铿尔(kēng)
D、侍坐(shì) 小相(xiàng) 哂笑(xī) 舞雩(yú)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由于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为“长短句”。
B、词的平仄和押韵稍异于诗歌,须服从乐律的需要。词牌(曲谱名称)不同,则平仄和押韵的规定不同。
C、每一词牌都对该词的字数、句数、段数、用韵有明确的规定。
D、《沁园春》《水调歌头》《念奴娇》《一剪梅》《山坡羊》《天净沙》等都是词牌名。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各句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楚国狂人接舆遇见孔子,并不理会他,自顾自的边走边唱歌,且在子路面前批评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
B、觉慧没有参加高老太爷的大殓仪式,因为道士说他的生肖与大殓的时辰有冲突。他虽然没有反对,但心里不相信这些。(《家》)
C、许攸向袁绍献计攻许昌,袁绍不听,致使许攸投奔曹操。曹操用许攸之计,烧毁袁绍积于乌巢的军粮辎重,大败袁绍。(《三国演义》)
D、清代散文家方苞因受戴名世的牵连而被捕入狱,他亲身体验、观察和了解到清王朝刑部监狱的种种黑暗现实。他以严肃质朴的文字写下了《狱中杂记》。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对《咏怀古迹(其三)》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律,“谐声律,工对仗”是律诗的特点,此诗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且每联对句都押“un”韵。
B、首联“赴”字突出三峡两岸群山山势的雄奇,对句中点出昭君村所在地,诗人用高山大川的雄伟气势烘托王昭君。
C、颔联写王昭君一生的悲剧,颈联写出昭君对汉元帝仅凭图画造成她葬身塞外的怨恨,抒发昭君怀念故土、魂归故国的迫切心情。
D、诗人借咏昭君村古迹怀念王昭君,痛斥汉元帝的昏庸,表达了对昭君的深切同情,流露出忧伤的情怀。全诗议论精辟,形象鲜明。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阅读下面的表格,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平均每天花在数字媒介阅读上的时间
A、学历越高,数字媒介阅读时间越长。
B、很少有学生成天通过数字媒介阅读。
C、高中生数字媒介阅读时间相对较短。
D、数字媒介已成为所有人的阅读方式。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故“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父”是韩老成的四叔。
B、古代礼俗称幼年丧父为独,老而无夫为寡,老而无子为孤,老而无妻为鳏。
C、祭文是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侄儿韩老成而作,其感情深挚,凄恻动人,与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并举。
D、祭文虽记叙的是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但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字字是泪,后人称为“祭文中千年绝唱”。
E、韩愈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创始人,也是“唐宋家”之首。其他几位散文家是:柳宗元、王安石、范仲淹、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项羽之死》一文中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他的性格,从而让我们感受到了项羽这一人物形象所拥有的独特的人格魅力。
B、《六国论》中“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是全文的中心观点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与态度:认为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在于放弃斗争,屈从、贿赂暴秦,以表达他关怀时务,当局的高尚情怀。高考资源网
C、从先秦《诗经》《楚辞》到唐宋诗词,再到明清诗文,作品的句式呈现以下共同特点:多用对偶,骈散相同,错落有致。
D、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由于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为“长短句”。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下列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临洞庭水,登岳阳楼,似乎是大快人心之事,可是杜甫漂泊天涯,情怀亲朋故友,心系戎马关山,壮观之景引发的却是满腹悲凉,满腔忧愁。
B、著名作家李敖因为总爱发表一些石破天惊的议论或见解,故而有“怪才”之称,其实,他的言论往往切中时弊。
C、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D、峨眉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有“峨眉天下秀”之誉,其巍峨磅礴,重峦叠嶂,山山有奇景,十里不同天,真是巧夺天工。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下列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
B、又植兰桂竹木于庭(介词结构后置)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省略句)
D、且何谓阁子也(宾语前置)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官知/止而神/欲行
B、视/为止,行为/迟
C、官/知止而神欲/行
D、视/为止,行/为迟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骈句的一项是
A、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B、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C、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D、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答案】:
【解析】:
第13题【单选题】
下列加线字用法与例句中加线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万事劳其形
A、徐孺下陈蕃之榻
B、川泽纡其骇瞩
C、襟三江而带五湖
D、屈贾谊于长沙
【答案】:
【解析】:
第14题【填空题】
谈笑间,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答案】:
【解析】:
第15题【填空题】
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答案】:
【解析】:
第16题【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7月17日,北京人艺历史大戏《李白》在首都剧场上演,演出将持续至7月26日。这部首演于1991年的作品,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演绎,如今已成为北京人艺的当家大戏之一。二十多年间,每逢《李白》上演,便一票难求。有人开玩笑称:“《李白》这部‘人气之作’也有‘气人之处’,那就是——买票难。”
《李白》的导演之一唐烨认为,《李白》二十多年久演不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李白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知名度和感召力,是吸引观众走进剧场的首要原因。除此之外,话剧剧本赋予历史人物的独特魅力,也深深吸引和感染着观众。“郭启宏先生的本子,不只是在说历史。他的高明之处在于在历史中融入了很多现代的东西,看似讲历史人物,实际也在讨论现代人的心理状态,让观众特别有共鸣。”唐烨说。濮存昕饰演李白,从三十多岁演李白开始,每年演出都会融入自己的人生阅历,今天的濮存昕已经到了剧中李白的年龄,他的人生阅历和对戏剧的体悟都融入了他对角色的塑造中。
根据所给材料,概括历史大戏《李白》久演不衰的原因。要求:不超过40字。
【答案】:
【解析】:
第17题【语言表达】
用“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作文段的开头和叙述的主体,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要改变原意。)
孟子,性格锐利、强悍。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
【答案】:
【解析】:
第18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新五代史·一行传》序
欧阳修
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吾以谓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于乱世,而怪当时可道者何少也!岂果无其人哉?虽曰干戈兴,学校废而礼义衰,风俗隳坏,至于如此;然自古天下未尝无人也。吾意必有洁身自负之士,嫉世远去而不可见者。自古材贤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吾又以谓必有负材能、修节义而沉沦于下,泯没而无闻者。求之传记,而乱世崩离,文字残缺,不可复得,然仅得者,四五人而已。
处乎山林而群麋鹿,虽不足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之禄,俛^①首而包羞,孰若无愧于心,放身而自得?吾得二人焉 , 曰郑遨、张荐明。势利不屈其心,去就不违其义。吾得一人焉,曰石昂。
苟利于君,以忠获罪而何必自明;有至死而不言者,此古之义士也。吾得一人焉,曰程福赟。
五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至于兄弟、夫妇,人伦之际,无不大坏,而天理几乎其灭矣。于此之时,能以孝弟自修于一乡而风行于天下者,犹或有之。然其事迹不著而无可纪次,独其名氏或因见于书者,吾亦不敢没。而其略可录者,吾得一人焉,曰李自伦。
作《一行传》。
【注】①俛:同“俯”。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怪当时可道者何少也 怪:对……感到奇怪
B、风俗隳坏 隳:毁坏
C、吾又以谓必有负材能、修节义而沉沦于下 负:辜负
D、处乎山林而群麋鹿 群:与……为伍
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以谓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于乱世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嫉世远去而不可见者 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C、泯没而无闻者 师者 ,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吾得二人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行传》是欧阳修著的史书《新五代史》中的一个合传,记载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人物。本文是这个合传的序。
B、序文的第一节是这篇序的主体,交代作传的缘由。作者先感叹五代之乱,又感叹忠臣义士之少,但坚信必有节义之士,尽管搜寻困难,但终有所获。文字迂回曲折,层层深入。
C、从第二节起,作者分别记载了在某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人物:有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郑遨、张荐明,有坚守道义的石昂,有宁死不屈的程福赟,有恪守孝悌之道的李自伦。
D、欧阳修对于几个传主的叙述,方式富于变化,但有一个句式“吾得一(二)人焉”却四次反复使用,以反映搜求不易。叙述、评议和感喟交织在一起,回环往复,令人回味无穷,深得太史公笔法神理。
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自古材贤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不足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之禄,俛首而包羞,孰若无愧于心,放身而自得?
②势利不屈其心,去就不违其义。
【答案】:
【解析】:
第19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练习题
游沙湖 (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①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②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③。”是日剧饮而归。
注解:①庞安常:名安时,字安常,宋代蕲水人。世代从医,颇有名气。②王逸少: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③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已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字词
①因往相田②书不数字③辄深了人意。
④余戏之曰⑤谁道人生无再少?⑥是日剧饮而归。
""
在以上这篇文章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
""
【答案】:
【解析】:
第20题【默写】
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到过三峡的人都说,春冬时候的水依然像郦道元笔下所描写的那样“______,______”,“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答案】:
【解析】:
第21题【默写】
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答案】:
【解析】:
第22题【默写】
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 (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答案】:
【解析】:
第23题【默写】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答案】:
【解析】:
第24题【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瑞鹧鸪
(南宋) 张元幹
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功名一聚尘。
好是悲歌将进酒,不妨同赋惜余春。
风光全似中原日,臭味要须我辈人。
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取自由身。
【注】胡铨(字邦衡)贬到新州以后,继续写了一些慨叹国事的词作。这些词作通过彭德器传到了张元幹手中。他读后感慨万千,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和韵词。
此诗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分析 。
""
赏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
【答案】:
【解析】:
第25题【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空山凝云颓不流”中的“颓”字有什么独特之处?
分析诗句“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表现音乐的特点与情感的变化。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