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考核办法
一、考核依据:
1.《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细则》和《孝义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的相关内容,结合本校实际。
2.按照建构主义和多元智力结构学说的理论,指导课堂教学改革,进行课堂教学考核。
二、考核原则:
1、全员性多元化原则;
2、创新性优质化原则;
3、发展性个性化原则;
4、框架性实用化原则。
三、考核方法:
1、采取教师自评、互评,学校考评领导小组审定的方法。
2、统一考核,力求全面、公正、客观。
四、考核内容:
1、教学理念:
①学生发展本位观:本着以人为本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全面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②面向全体,承认个体差异的教学过程观:开发学生潜力,注重学生差异,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能力,充分体现整体推进与个性化学习相结合的合作学习历程,强化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过程。③着眼学生成长的教学质量观,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寓教于乐,使学生学得轻松活泼,培养学生乐学善学,以学为生活的意识,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以学科知识为源知识,整合意会、方法、信息知识,强化基础知识教学与技能的培养;②过程与方法:以互动构建课堂,以合作贯通过程,生生、师生共同探究,寻找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教材为蓝本,以经验视界为模板,从学生生活入手,强化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结合,关注学生智力培养与情感世界的通融,促进学生的心理、品德、思想的健康发展。
3、教学基本功:
①能用普通话教学,话言表达精炼准确;
②板书工整简洁明白,内容具有概括性、层次性和启发性;
③具有组织课堂和驾驭课堂能力,放得开,收得拢。
4、课程处理:
①能正确理解和创造性使用教材,合理确定重点和难点;
②能挖掘教材的各种因素,找准切入点,使教学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和概括能力,学会举一反三;
③注重知识的整合,做到主线贯穿,条理清晰,承先启后,具有科学性,逻辑性。
5、课堂展示:
①课堂组织形式多样:充分造设师生平等对话,民主协商,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
②教学方法灵活,符合认知规律: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手段刷新,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发展个性特长,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自由地表现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③程序设置合理:为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每节课学生学习活动面达100%,发言面达80%以上,活动时间不低于30分钟,师生、生生交流占据课堂空间、时间的90%以上;
④教学手法艺术: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设定模块,模块配置精当,切换自然、科学;课堂完整,具有特色。
6、教学评价:
①评价形式多样,形成师生互评、生生互议的氛围,具有开放性;
②注重质性评价,使评价具有发现、判断、提升价值;
③强化发展性多元化评价。评价具有激励性,无分等现象;具有过程性,无只抛答案现象;具有技能性,无单一传授知识现象;具有情感性,无说教、训斥现象;具有多样性,无统一(唯一)答案现象。
7、教学效果:
通过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局面,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境界。
①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把握了基础技能,学会了多种学习、探究、研究的方法;
②整个过程充满了情趣与智慧,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兴趣浓厚,气氛活跃,智力与情感得到充分发展;
③生生、师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解决了问题。当堂完成80%以上的作业,课后有探究的课题。
五、考核说明:
1、课堂教学考核以校长组成的考核小组组逐人进行考核,分出等次;
2、考核时间为每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