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化训练9篇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8:17:39
文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化训练9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化训练9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一】【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推荐度:
导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化训练9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一】【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化训练9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③,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④,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注】①安事:安,哪有。事,这里指买马。②捐:抛弃,扔掉。③致士:纳贤士。④见事:得到侍奉,重视。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策之不以其道                策: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市:

(3)买其首五百金                其:

(4)鸣之不能通其意            之:

(5)于是不能期年                期年: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17.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3分)

18.【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_____________”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3分)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两岸悉皆怪石,敧③嵌④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节选自元结《右溪记》)

[注]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②合营溪:汇入营溪。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不可名状(                    ) 

(2)日光下澈(                    )  

(3)其岸势犬牙差互(                    )

(4)乃记之而去(                  )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分)

(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2分)

9.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5分)

【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伐竹取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

B.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C.记之而去            停数日,辞去

D.罔不因势象形        学而不思则罔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的记叙顺序分为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环境四个方面。

B.作者描写潭中鱼时采用了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如“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是写鱼的静态。

C.本文是作者记录游小石潭的情况,描写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

D.本文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写景抒情,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四】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3分)

(1)期返而食(        )(2)欲服三军(        )(3)其为信若此(        )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

明 日 早 令 人 求 故 人 故 人 来 方 与 之 食。

11.结合原文,说说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8~11题。(14分)

古弼,代人也。少忠谨,善骑射。初为猎郎,以敏正著称。太宗嘉之,赐名曰笔,取其直而有用,后改名弼,言其辅佐材也。世祖即位,以功拜立节将军,赐爵灵寿侯。上谷民上书,言苑囿过度民无田业乞减太半以赐贫人。弼入欲陈奏,遇帝与给事中刘树棋,志不听事。弼侍坐良久,不获申闻。乃起,于帝前捽树头,掣下床,以手搏其耳,以拳殴其背曰:“朝廷不治,实尔之罪!”帝失容放棋曰:“不听奏事,实在朕躬,树何罪?置之!”弼具状以闻。帝奇弼公直,皆可其所奏,以丐百姓。弼曰:“为臣逞志于君前者,非无罪也。”乃诣公车,免冠徒跣,自劾请罪。帝招之,谓曰:“卿其冠履。吾闻筑社之役,蹇蹶【注】而筑之,端冕而事之,神与之福。然则卿有何罪?自今以后,苟利社稷,益国便民者,虽复颠沛造次,卿则为之,无所顾也。”

【注】蹇蹶:跛着脚。

(选自《魏书》,有删改)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每小题1分,共4分)

(1)善骑射                    善:

(2)以丐百姓                    丐:

(3)为臣逞志于君前者            逞志:

(4)乃诣公车                    诣:

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2分)

言 苑 囿 过 度 民 无 田 业 乞 减 太 半 以 赐 贫 人。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不听奏事,实在朕躬。树何罪?置之!(2分)

(2)苟利社稷,益国便民者,虽复颠沛造次,卿则为之,无所顾也。(2分)

11.文中写到“帝奇弼公直”,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古弼的“公直”体现在哪些具体的事件上?(4分)

【五】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共10分)

(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二)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②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③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④,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⑤。”

【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②存:抚恤。③耽:沉溺。④九重:深宫之内。⑤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14.下列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管夷吾举于世/告知于帝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渔者歌曰

C.曾益其所不能/其如土石何

D.以为朕之耳目/已而之细柳

15.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人恒过,然后能改。

16.(一)文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开头先A_____________,接着提出了担任治国重任的人才必须经过磨炼的观点,然后从正反两面进行推论,最后概括出B_____________的中心论点。(二)文太宗认为“为君之道”首先要C_____________。(3分)

17.(一)(二)两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3分)

【六】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齐桓公立管仲为父

齐桓公将立管仲为仲父,令群臣曰:“寡人将立管仲为仲父。善者入门而左,不善者入门而右。”东郭牙中门而立。公曰:“寡人立管仲为仲父令曰善者左不善者右今子何为中门而立?”牙曰:“以管仲之智为能谋天下乎?”公曰:“能。”“以断为敢行大事乎?”公曰:“敢。”牙曰:“若智能谋天下,断敢行大事,君因专属之国柄焉。以管仲之能,乘公之势,以治齐国,得无危乎?”公曰:“善。”乃令隰朋治内、管仲治外,以相参。

——《韩非子•外诸说左下》

8.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者入门而左                善:善良

B.以断为敢行大事乎            断:决断力

C.君因专属之国柄焉            属:托付

D.乘公之势                    势:权势

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寡人立管仲为仲父令曰善者左不善者右今子何为中门而立

A.寡人立管仲为仲父令/曰/善者左/不善者右/ 今子何为中门而立

B.寡人立管仲/为仲父令曰/善者左/不善者右/今子何为中门而立

C.寡人立管仲为仲父令曰/善者左/不善者右/今子何为/中门而立

D.寡人立管仲为仲父/令曰/善者左/不善者右/今子何为中门而立

10.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齐桓公想要重用管仲,但又心存疑虑,所以才征求群臣的意见。

B.东郭牙站在中门,敢于直言相谏,并讨论国事。

C.东郭牙认为管仲为人智慧有决断力,但为人有野心,很危险,不能够重用。

D.齐桓公最终还是重用了管仲,但同时也任用隰朋对管仲的权力进行了牵制。

【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题至第15题。

汤文正公斌,抚①吴莅任时,夫人公子皆布衣,行李萧然如寒士,日给惟菜韭。公一日阅簿,见某日市双鸡,愕问曰:“吾至此未尝食鸡,谁市此者?”仆以公子对。公怒,立召公子责之曰:“汝谓苏州鸡贱于河南耶?汝思啖鸡,便可归去。岂有士不嚼菜根,而能作百事者哉?”并笞其仆而遣之。又公抚吴时,有司报湖荡有莲芡,公驳还。吏固以例请,公曰:“例自人作,宽一分受一分之惠。且莲芡或不岁熟,一报部,即为永额②。欲去之,得乎?”后至京,贫益甚,赁居尾巷,御寒只一羊裘。冬月入朝,卫士识与不识咸目之曰:“此羊裘者,即汤尚书矣。”人谓公之廉直似海忠介,而去其烦苛③,精敏似周文襄④,而行以方正。

(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有删改)

【注释】①抚,担任巡抚。②永额,固定的税赋额度。③烦苛,繁杂苛细,多指法令。④周文襄,明朝前期名臣,以善理财知名。

1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谁市此者                市:买

B.笞其仆                笞:竹板

C.或不岁熟                岁:每年

D.吏固以例请            固:坚持、坚决、执意

13.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汝谓苏州鸡贱于河南耶

A.管夷吾举于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C.强于百万之师(《史记》)

D.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岂有士不嚼菜根,而能作百事者哉?

1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何作用?(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八】

义  犬

潞安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得百金,将诣郡关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趋路侧私焉。既,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某既行,则犬歘然复来,啮骡尾足。某怒鞭之,犬鸣吠不已。忽跃在前,愤龁骡首,似欲阻其去路。某以为不祥,益怒,回骑驰逐之。视犬已远,乃返辔疾驰,抵郡已暮。及扪腰橐,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顿念犬吠有因。

候关出城,细审来途。又自计南北冲衢,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家云。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既走,则又从之(    )

(2)犬始奔去(    )

(3)返辔疾驰(    )

(4)金亡其半(    )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又自计南北冲衢,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

10.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义犬的“义”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共6分,每小题2分)

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也。伯珍少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箬叶、甘蕉及地上学书。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太守琅邪王昙生、吴郡张淹①并加礼辟②,伯珍应召便退,如此者凡十二焉。吴郡顾欢擿出《尚书》滞义,伯珍酬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

宅南九里有高山,班固谓之九岩山,后汉龙丘萇③隐处也。二年,伯珍移居之。门前生梓树,一年便合抱。家甚贫窭④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建武四年卒,年八十四。受业生凡千余人。

(选自《南史》卷七十六,有删节)

【注】①琅邪王昙生、吴郡张淹:与下文的“吴郡顾欢”都是地名人名。②辟:征召(为官)。③龙丘萇:人名。④窭:贫穷。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断两处)(2分)

家 甚 贫 窭 兄 弟 四 人 皆 白 首 相 对 时 人 呼 为 四 皓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

11.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人生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舟首尾长曰八分有奇            奇:零数

B.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C.其船背稍夷                    夷:平

D.尝贻余核舟一                    贻:遗留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人视端容寂/其船背稍夷

B.启窗而观/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中轩敞者为窗/不足为外人道也

D.能以径寸之木/以其境过清

7.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A.罔不因势象形: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

B.珠可历历数也:珠子可以一粒一粒地数出来。

C.雕栏相望焉: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D.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文中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开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B.中间分说部分按照中间—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进行介绍。

C.作者最为详细地介绍了船头部分,写舟上游览者——苏轼、鲁直和佛印的外貌和神情,表现了核雕品的主题。

D.船尾部分,写舟子的心理和动作。舟子的形象,更有力地突出了“泛舟”的主题,也渲染了舟中轻松、愉悦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呼应。

文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化训练9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化训练9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一】【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