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公司 | 文件编号 | |
版本 | A版 | |
二次布线工艺规范 | 页码 | 共4页,第1页 |
1、适应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各种成套开关设备产品中的二次线配制。 2、材料: 2.1、导线:一律采用绝缘铜线,按图纸要求或按电流选择其截面积。其最小截面单股铜线为1.5mm2,多股铜线为1mm2,连接电子器件的小电流、低电压电路允许采用更小截面的导线,导线颜色一般推荐用黑色。 2.2、塑料走线槽一般采用π3015、π3025、π3050三种规格。 2.3、辅助材料:扎带、塑料缠绕管、线号管、绝缘套管、橡胶垫圈、吸盘等。 3、工具: 斜口钳、剥线钳、尖嘴钳、螺丝刀、剪刀、压线钳、万用表、线号打印机等。 4、工艺要求: 4.1、配线应排列整齐,接线正确,牢固美观,与图纸一致。 4.2、在装有电子器件的控制装置中,交流电流线及高电压(110伏以上)控制回路线,应与低电压(110伏以下)控制回路线分开走线,对于易受干扰的连接线,应采取有效的抗干扰措施。 4.3、跨门线一律采用多股软铜线,线长以使门开启至极限位置及关闭时,线束不受其拉力或长力的影响而松动、拉伸或损伤绝缘为原则,并和附近元器件保持安全距离,头尾两端要用支持件压紧,根据走线方位或弯成V型或S型,见图1。 4.4、同一接点连接时最多只允许接入两根导线,用端子连接时,一般只允许接一根导线,两个接线点之间的连线不得有中间接头。 4.5、导线穿过金属底板时,底板上应加装橡胶垫圈或其它绝缘套管。 4.6、二次线所有紧固螺钉拧紧后螺纹露出螺帽2-8牙,所有螺钉不得有滑牙。 4.7、已定型的批量产品,二次布线应一致,可采用模板配线,同批量产品的材料色泽力求相同。 |
文件名称: | 二次布线工艺规范 | 文件编号: | 版本: | A | ||||||
4.8、二次接线与高压导体之间的电气绝缘距离见表1: 表1 | ||||||||||
电压(千伏) | 0.5 | 6-10 | ||||||||
绝缘距离(MM) | >20 | >100 | ||||||||
4.9、二次回路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见表2: 表2 | ||||||||||
额定绝缘电压vi(V) | 电气间隙mm | 爬电距离mm | ||||||||
60≤ ui≤300 | 6 | 10 | ||||||||
300≤ui≤600 | 8 | 14 | ||||||||
4.10、指示及按钮的颜色如无特殊规定,按表3执行: 表3 4.11、指示灯和按钮的安装位置如无特殊规定,按左合闸右分闸布置,并且上下对应。 |
文件名称: | 二次布线工艺规范 | 文件编号: | 版本: | A | |
5、工艺程序: 5.1、看懂并熟悉电路原理图、安装接线图、屏面布置图等,根据图纸校对二次回路中所有电器组件的型号、规格、数量、质量及安装是否符合要求,如发现有碎裂、生锈、发霉等质量问题应调换。 5.2、按图纸标准的二次回路接点号打印制成线号管,元器件本身接点间的连线或相邻元器件明显可见的边线可不予标号,打印线号管应遵守《线号制作工艺守则》。 5.3、确定行线方式及走向。行线方式一般常规有圆形成束捆扎行线,走线槽两种。 5.4、成束捆扎行线工艺: 5.4.1、落料:根据元器件位置及配线实际走向量出用线长度,加上适量余度后落料,拉直,套上标号套。 5.4.2、排线:结束要求横平竖直,层次分明,外层导线应平直,内层导线不扭曲或扭绞,在排线时要将贯穿上下的较长导线排在外层,分支线与主线成直角,从线束背面或侧面引出,结束弯曲宜逐条用手弯成小圆角,其弯曲半径应大于导线直径的二倍,不准用钳强行弯曲。 5.4.3、捆扎:圆束线每间距40-160毫米塑料线用适当的尼龙扣捆扎梯形结,见图2。扎紧后将两线头打成死结,扎线结置于线束背面,采用塑料缠绕管捆扎时应根据线束的大小选用适当规格的塑料缠绕管。缠绕间隔应为缠绕管边宽的1-2倍。 5.4.4、线束固定:用线夹将圆束线固定悬挂于屏里,使之与屏体保持3-5毫米距离。在屏体骨架或底板适当位置设置线夹,除特殊要求外,线夹间横向距离不超过300毫米,纵向距离不超过400毫米,线夹与线束之间,紧固后线束不得晃动,并不能损伤导线绝缘。 5.5、走线槽行线工艺,根据导线数量选择走一槽,走线槽应敷设在屏柜或底板的两侧,若是元器件布置行列明显和导线较多时,其中间也可敷设,单面出线时,应装于电器引出线的下面,走线槽的安装应横平竖直。 |
文件名称: | 二次布线工艺规范 | 文件编号: | 版本: | A | |
6、注意事项: 6.1、二次回路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必须符合GB7251的规定要求。 6.2、线束不能受外力,所有接点必须牢固,确保装置受振动时接线具有可靠性。 6.3、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不得开路,必要时,可将电流互感器二次接点短路。 6.4、电压互感器不得短路。 6.5、电阻等发热元件不允许在端子(端子排)或元件引线端子上固定。 6.6、线束不得在导电体上敷设,与其间隙应大于4mm。 6.7、电源进线应从熔断器固定端或二次微型断路器上方进线。 6.8、无连接线的电器元件端子及端子排上的紧固件,如螺钉等应拧紧不松动。 6.9、控制微型断路器、插座、端子均应加固定器。 6.10、二次端子应按图分段布置,每段端子前端设端子标记卡标记端子名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