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基本参数和技术条件
设置场所 | 户内、户外 | Tgð值 | 不大于0.0012 | ||||
正 常 环 境 条 件 | 温度 | -25~45℃ | 放电特性 | 施加电压断开1分钟后,残留电压降至50V以下 | |||
相对湿度 | 不大于85% | ||||||
海拔高度 | 不超过2000米 | 过负荷 | 允许过电压 | 不超过额定电压的1.1倍,24h内不超过8h | |||
容 量 误 差 | 总容量 | 标称容量的-5~+10% | |||||
相间不平衡率 | 不大于107% | 允许过电流 | 不超过实际电容电流的1.3倍 | ||||
耐 电 压 | 端子间 | 交流2.15Un,2S | 投网时残留电压 | 不超过额定电压的10% | |||
端子与外壳间 | 交流3000V,10S | 油漆颜色 | 淡灰色 |
3、安装运行导则:
3.1、该电容器应安装在能满足表1中规定的正常环境条件的地方,对户内式产品来说,还要求装设电容器的地方不受阳光的直射、不被雨雪淋湿、无腐蚀性气体、无盐碱、金属粉末及尘埃少、机械震动小,并且通风良好。
3.2、当许多电容妻集中安装在某一部位,或者和其他易发热的设备一起安装在某一部位时,该部位的环境温度将会超过电容器允许工作环境温度的上限,这时,必须充分考虑有效的通风散热措施。
3.3在下列情况下,电容器有能处在过电压状态下运行:
(1)电容起的接入可能会引起网路电压的升高,因此电容器容易在比其接入前测得的更高电压下运行。
(2)网路的实际电压可能高于其标准电压。
(3)由于串入电抗器,会引起电容器上的电压升高。
因此,必须在充分考虑了上述因素的前提下,来判定网路的实际电压是否与电容器额定电压相同,确保电容器线路端子上的实际电压不超过表1规定的电压值。
3.4在轻负荷时,由于接入电容器,使功率因素显著超前而容易产生过电压,这时,应将部分和全部电容器从线路中切除。
3.5电容器与感应电动机并接,并且共用一个开关开断时,由于自激现象容易产生过电压,在这种情况下,可按照电容器电流小于电动机空载(建议为90%左右)的原则来选配电容器容量。
3.6在安装电容器前后,必须注意检查测量电压波形和网路特性,如果存在谐波源(如大型整流器),则应考虑采取下列措施来降低有谐波引起的过电流:
(1)将部分和全部电容器移到其他系统中去;
(2)在电容器上串接适当的电抗器,以将回路的某一高次谐波降至干扰频率下;
(3)在大型整流器近旁,增设滤波电容器;
(4)如果存在超过规定值的谐波,将大大降低电容器的使用寿命,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来消除谐波。
3.7在已经接入电容器的情况下,新的电容器投切时会产生很大的过渡过电流(涌流)考虑到电容器和其他设备仪器的容许值,此时应串接限流电抗器或采用带限流元件的接触器,将过渡过电流峰值在100In(额定电流有效值)以下。
3.8电容器可安装在铁架上,此时铁架应接地,当需将多个电容器排列放置时,应使每个电容器之间的间距不小于30毫米,并使每个电容器的接地端子统一朝向便于接线的一方。
3.9电容器线路端子及接地端子处的接线应尽量使用软铜线,并保证接触良好,建议用户对所有电容器装置的接线和接触点进行定期的检查,以防由于接触不良而造成的电弧、高频整荡等现象使电容器早期损坏。
3.10建议使用适当的过电流继电器来防止电容器的过电流,过电流继电器整定在当电流超过所规定的允许极限时使断路器动作;而外部熔断器通常不能提供合适的过电流保护。
4、使用中的维护保养
4.1对运行中的电容器必须定期进行检查,如发现有内部响声、箱壳膨胀、绝缘子爬电等现象应停止运行,并将故障电容器退出。
4.2当环境温度低于-25℃时,应避免将电容器投入运行,同时可采取措施使环境温度上升到-25℃以上,并一直保持4小时以上,再投入电容器运行。
4.3必须定期测量安装电容器部位的空气温度,如发现该温度超过电容器容许运行温度的上限值,则应停止运行或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
4.4应定期检查电容器的每相负荷,使其不超过过负荷的规定。
4.5如发现电容器表面(特别是绝缘子处)积灰尘严重,应停电进行清除,清除应采用干揩的方法。
4.6电容器的电容量必须进行定期测量(建议每月不少于1次),如发现电容器(或电容组)的总容量降至允许偏差范围以外,或三相不平衡超过107%,则应更换适当的电容器。
4.7电容器Tgð值在一年内应测量二次,以检查电容器可靠性,并发现故障预兆。测量时的电压应接近但不超过电容器的额定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