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原发性或继发性血脂蛋白水平升高。
血脂主要包括胆固醇(或称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在血循环中以非游离状态存在,和蛋白结合成脂蛋白这样的大分子运输.主要的脂蛋白分类---乳糜微粒,极低密度(前-β)脂蛋白(VLDL),低密度(β-)脂蛋白(LDL),和高密度(a-)脂蛋白(HDL)---这些蛋白是紧密相联的,而分类常就物理化学特性而言(例如电泳移动率及超速离心分离后的密度).血中主要的脂蛋白转运为甘油三酯,乳糜微粒是最大的脂蛋白携带者,外源性的甘油三酯经过胸导管到静脉系统,在脂肪的毛细血管和肌肉组织中,90%的乳糜甘油三酯通过一组特定的酯酶被转运,乳糜微粒被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进入到脂肪细胞和肌肉细胞中被利用或储存,这种脂酶快速地使VLDL中的内源性甘油三酯降解,引起中密度脂蛋白(IDL)丧失甘油三酯和脱辅基蛋白,2~6小时内IDL通过分离更多的甘油三酯而进一步降解成为LDL,LDL在血浆中的半衰期为2~3天,VLDL为血浆LDL的主要来源。
LDL的排泄不是很清楚,肝脏清除约占70%,有活性的受体位点清除循环中的大多数LDL,这些位点在肝细胞和特定的与载脂蛋白B(apoB)结合的细胞表面,和LDL关联的配体,LDL则和LDL受体结合量很少但重要的一部分LDL被循环中的非-LDL受体旁路所清除,包括被巨噬细胞上的受体所摄入,清除,巨噬细胞可移动到动脉壁上成为动脉硬化斑上的泡沫细胞。
高脂血症由VLDL产生过多或清除障碍以及VLDL转变成LDL过多所致.肥胖,糖尿病,酒精过量,肾病综合征或基因缺陷可引起肝脏VLDL产生过多,LDL和TC增高亦常与血高甘油三酯相关联。LDL的清除障碍和apoB的结构缺陷有关.另外,清除障碍亦可能由于LDL受体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活力降低),这可能为基因或饮食因素所致。LDL受体蛋白结构的分子缺陷是LDL受体功能异常常见的遗传学原因---基因缺陷的常见机制会在以下描述。
当食物中的胆固醇(乳糜微粒的残余部分)到达肝脏时,引起细胞内的胆固醇(或肝细胞的胆固醇代谢产物)升高抑制了LDL-受体合成,亦抑制了LDL基因的转录,受体数量的下降引起血浆LDL和TC水平增高.饱和脂肪酸亦使血浆LDL和TC水平增高,作用机制为它使LDL受体功能下降.在美国,食物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很高,LDL血浆水平可高达25~40mg/dl(0.65~1.03mmol/L)---这使冠心病的发病率显著升高。
在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考虑用药物治疗:①无其他危险因子,LDL胆固醇≥4.9mmol/L(190mg/dl);②有2个危险因子(例如吸烟、高血压、HDL胆固醇低、早年发生冠心病家族史等),LDL胆固醇≥4.1mmol/L(160mg/dl);③甘油三酯≥5.5mmol/L(500mg/dl)。35岁以下男性或绝经期前妇女,如无其他危险因子,可暂缓药物治疗。
高血脂的全称为高脂蛋白血症,是指血浆中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及其载运蛋白超过正常限度,又称为高脂血症。已知高血脂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引起血栓形成和梗塞等危险后果。目前患有高脂血症的人群逐年增加,这些人发生冠心病、心梗、糖尿病、高血压的机率较其他人群高许多倍,因此降低血脂是必要且有益的。
血浆中的“脂”主要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它们并非单独存在,而是以载脂蛋白的形式被转运,载脂蛋白主要包括有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五种。目前根据以上五种载脂蛋白升高或降低程度的不同,将高脂血症分为五型,降血脂药的选择就要根据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药物,具体如下:
Ⅰ型:此型以CM升高为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甘油三酯升高较明显。此型最少见,目前尚无较好的药物可以治疗,主要通过低脂饮食控制。Ⅱ型可分为Ⅱa和Ⅱb型,Ⅱa型以LDL增高为主,Ⅱb型LDL和VLDL均增高,Ⅲ型为异常β-脂蛋白血症。Ⅳ型以VLDL增高为主。Ⅱ、Ⅲ、Ⅳ型均较常见,其中Ⅳ型最常见。Ⅴ型较少见,是CM增多与VLDL增多的混合型。
目前降血脂药物品种多,效果各异,其作用机理一般为干扰脂质代谢过程中某一个或几个环节。如减少脂质吸收或加速脂质的分解与排泄,干扰肝内脂蛋白的合成或阻止脂蛋白从肝内传送入血浆,增加脂蛋白从血清中清除的速率等。
高血脂是困扰现代人的一种富贵病,由饮食不当、过多摄入脂肪胆固醇等所致,高血脂对人体有重大的危害,患者应及时防治高血脂以免引发更严重的疾病。高血脂的十种危害如下:
高血脂的危害之一:高血脂会加大血液的粘度,危害循环系统中的微循环灌注。体内大量的低密度脂蛋白与乳糜微粒在血液之中游离并沉积,降低血液的流速,增大血液的粘稠度,使微循环的毛细血管淤滞,并降低红血球的电泳能力、变形能力。
高血脂的危害之二:高血脂会危害冠状动脉,形成粥样硬化。大量脂类物质蛋白,在血浆中沉积移动,降低血液流速,并通过氧化作用酸败后沉积在动脉血管内皮上,并长期黏附在血管壁上,损害动脉血管内皮,形成血管硬化。
高血脂的危害之三:高血脂会导致冠心病当人体由于长期高脂血症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后,使冠状动脉内血流量变小、血管腔内变窄,心肌注血量减少,造成心肌缺血,导致心绞痛,形成冠心病。
高血脂的危害之四:高血脂会导致高血压在人体内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以后,会导致心肌功能紊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会大量激活,促使血管动脉痉挛,诱致肾上腺分泌升压素,导致血压升高。
高血脂的危害之五:高血脂会导致脑中风人体一旦形成高血压,会使血管经常处于痉挛状态,而脑血管在硬化后内皮受损,导致破裂,形成出血性脑中风,而脑血管在栓子式血栓形成状态下淤滞,导致脑血栓和脑栓塞。
高血脂的危害之六:高血脂会导致肝部功能损伤长期高血脂会导致脂肪肝,而肝动脉粥样硬化后受到损害、肝小叶损伤后,结构发生变化,而后导致肝硬化,损害肝功能。
高血脂的危害之七:高血脂会导致肌体形成大量自由基,损害人体细胞。人体血液中如有大量脂质物质游离和沉积,会增加机体耗氧量,并通过氧化作用,形成脂质氧化自由基,游离在血浆中,侵害机体细胞,使细胞死亡、衰老,导致人体衰老,细胞功能损伤。
高血脂的危害之八:高血脂会导致人体pH值呈弱酸性,机体酸化。大量脂质蛋白游离在血浆中,极易氧化酸败,使人体体液酸化,易受病毒细菌侵扰,并影响骨质钙的分解游离,导致缺钙和骨质疏松。
高血脂的危害之九:高血脂会导致人体产生肥胖血脂在人体超过正常标准,是机体内部的分泌调节系统出现了紊乱,而过多的脂肪在血液中堆积便在皮下和血管壁周围大量沉积下来,造成身体脂肪供大于求,产生肥胖。
高血脂的危害之十:高血脂会降低人的抵抗力,易受病毒和细菌侵害。
要成功降血脂首先应从饮食出发,保证合理膳食、控制热量摄入,每日适当补充膳食纤维、维生素C片等营养品。另外,许多天然药物和食品具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例如山楂、丹参、泽泻、首乌、决明子、黄精、葛根、蒲黄、荷叶、银杏叶等,这些药物可以单味煎水,代茶饮用,都有较好的降脂作用。
ATPII报告将甘油三酯水平分为四级:正常水平低2.3毫摩尔/升;临界高水平2.3~4.5毫摩尔/升;高水平45~11.3毫摩尔/升;极高水平超过11.3毫摩尔/升甘油三酯处临界高水平和高水平患者常常伴有导致冠心病危险增加脂质紊乱如家族复合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脂质紊乱血症甘油三酯水平超过11.3毫摩尔/升患者急胰腺炎危险大大增加
我国正常血脂水平比相应年龄、别欧美为低理想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是0.34~1.7毫摩尔/升血清甘油三酯水平>1.7毫摩尔/升为高血甘油三酯水平
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往往伴有血液流变性的 异常, 高脂血症亦是心脑血 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Poisculle定律, 血液粘度是血流量的倒数, 粘度越大, 流动性越差。 当血液粘度增加时, 血流量减少, 造成脑部组织器官微循环障碍, 毛细血 管内血液停滞、 闭塞和血栓形成, 故及时纠正高凝状态, 降低血液粘度, 对预防心脑血 管疾病有重大价值。
表 1 血脂康治疗前后血脂变化(n=46,mmol/L,±s)
指 标治 疗 前治 疗 后1)
TCh7.34±1.15.48±2.7
TG1.±0.231.15±0.60
HDL0.85±0.41.21±0.42
注: 1)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表 2 血脂康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n=46,±s)
指 标治 疗 前治 疗 后
全血粘度
(比)100 s-18.82±1.127.14±0.021)
20 s-116.18±2.628.12±1.241)[)W
血浆比粘度1.88±0.041.78±0.251)
红细胞压积(%)51.20±0.0246.40±0.151)
红细胞电泳(s)14.23±2.1412.12±1.181)
血沉(mm/h)22.16±0.0220.15±1.801)
血沉方程K值80.14±0.1880.09±0.21
注: 1)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血脂康是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红曲中精炼而成的药物。 其调节血脂作用的机理目 前认为, 因其富含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必需 氨基酸等, 对HMG-COA还原酶有特异性的竞争性抑制作用, 从而减少TCh的生成, 降低血 脂水平; 同时还可显著降低血TG, 升高HDL水平。 其药理作用试验已证明不仅有明显降低 (家兔与鹌鹑)血清TCh与TG的作用, 并可抑制高脂血症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脂质在肝 脏的沉积。 在最近报告的血脂康对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 也证明血脂康1.2 g/ 日与舒降之10 mg/日调节血脂强度相似, 而且血脂康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因而可作为临 床治疗高脂血症、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理想药物。
正常人的血脂水平1、血总胆固醇(TC)0.91mmol/L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6.10mmol/L2、甘油三酯(TG)>1.70mmol/L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2mmol/L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6.24mmol/L和5.2-6.2mmol/L时的冠心病发病率分别比血胆固醇
血脂检查单中,究竟有哪些指标,如何才算是异常呢?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
总胆固醇(TC):正常范围在5.23—5.69毫摩尔/升。如果超过5.72毫摩尔/升,可视为血脂增高。总胆固醇的水平主要取决于饮食、体力劳动、环境、性别和年龄。女性绝经后会明显上升;新生儿期浓度很低,哺乳后很快接近成人水平;随年龄增长也有增高趋势。
甘油三脂(TG):正常范围差异较大,在0.56—1.7毫摩尔/升。如果超过1.7毫摩尔/升,为甘油三脂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果低于0.56毫摩尔/升,称为低TG血症。见于一些脂蛋白缺乏的遗传性疾病或者继发脂质代谢异常,如消化道疾患、内分泌疾患(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肿瘤晚期、恶病质及应用肝素等药物时。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正常范围是大于1.00毫摩尔/升。它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年龄、性别、种族、饮食、肥胖、饮酒与吸烟、运动、药物等。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范围是低于3.12毫摩尔/升。高脂血症患者LDL-C的治疗目标是在2.6毫摩尔/升以下。水平增高常见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等。
脂蛋白(a)[Lp(a)]:健康成人血清中浓度小于300毫克/升。浓度增高,可见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外科手术、急性创伤和炎症、肾病综合征和尿毒症、除肝癌外的恶性肿瘤等。浓度降低,可见于肝脏疾病,因为脂蛋白在肝脏合成。
磷脂(PL):在肝脏合成最活跃,主要由胆汁和肠分泌,自粪便中排出。磷脂还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正常范围在1.3—3.2毫摩尔/升。增高常见于胆汁淤积、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高脂血症、脂肪肝、肾病综合征等。另外,他对于未成熟儿(胎儿)继发性呼吸窘迫症出现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游离脂肪酸(FFA):正常情况下,在血中含量极微,而且易受各种生理和病理变化的影响。因此,不能凭一次检测结果来评判,要作连续的动态观测。正常范围在0.4—0.9毫摩尔/升。增高见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肢端肥大症、库欣症、肥胖、重症肝疾患、急性胰腺炎等;减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低下、胰岛素瘤、脑垂体功能减低、艾迪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