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初二物理光现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8:18:51
文档

初二物理光现象

第五章光现象一、选择题1、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2、光明是人们祈求的,但有时光也会损害人的视觉和身心健康,成为光污染。下列现象中会造成光污染的是A.汽车车窗玻璃上贴防晒膜B.城市建筑大面积安装玻璃幕墙C.晚上学习时用护眼台灯D.用塑料薄膜建造温室大棚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平静的水面映出蓝天白云  B.从岸边看池中的水变浅C.黑板发生“反光”现象     D.大树挡住太阳光形成树荫4、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
推荐度:
导读第五章光现象一、选择题1、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2、光明是人们祈求的,但有时光也会损害人的视觉和身心健康,成为光污染。下列现象中会造成光污染的是A.汽车车窗玻璃上贴防晒膜B.城市建筑大面积安装玻璃幕墙C.晚上学习时用护眼台灯D.用塑料薄膜建造温室大棚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平静的水面映出蓝天白云  B.从岸边看池中的水变浅C.黑板发生“反光”现象     D.大树挡住太阳光形成树荫4、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
第五章 光现象

一、选择题

1、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2、光明是人们祈求的,但有时光也会损害人的视觉和身心健康,成为光污染。下列现象中会造成光污染的是      

A.汽车车窗玻璃上贴防晒膜               B.城市建筑大面积安装玻璃幕墙

C.晚上学习时用护眼台灯                 D.用塑料薄膜建造温室大棚

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平静的水面映出蓝天白云              B.从岸边看池中的水变浅

  C.黑板发生“反光”现象               D.大树挡住太阳光形成树荫

4、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分析论证

5、如图2,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实验主要是说明

A.光的反射现象     B.光的折射现象

C.平面镜成像特点   D.光的色散现象

6、谁也没有我跑得快!我是

A.高速奔驰的磁悬浮列车              B.高空翱翔的超音速战机 

C.让万物生长的阳光                  D.把“神六"送上天的“长征”运载火箭7、潜水艇下潜后,艇内人员可以用潜望镜观察水面情况,下面关于潜望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3

A.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

B.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成像原理

C.光在潜望镜内传播时发生了光的漫反射

D.从潜望镜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

8、图3所示是在镜中看到的钟面指针位置,则实际时刻是

A.9:30     B. 2:30        C. 6:15    D. 12:15

二、填空题

    9、小文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3m处,看到了镜中自己的像,这是由于光的        现象而形

成的,她的像到镜子的距离       m;当她向镜子走近1m时,像到她的距离        m。

10、“双江塔影”是安徽省芜湖市著名的“芜湖十景”。从中山桥上向北望区中江塔耸立于青弋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江堤上,掩映在霞光水色之中,如图4所示。“塔影”实际上是由光的        所形成的        (选填“实像”“虚像”)。 

11、“皮影戏”是我国的民间艺术,演员只要在屏幕和灯光之间抖动拴在道具“小兔”身上的细线,屏幕上就能出现生动活泼的小兔形象.井且与道具“小兔”动作完全一致,可谓形影不离,这其中所涉及的光学知识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图5所示,B’是人眼在A处透过水面看见的河底一白色鹅卵石的虚像,这虚像是由光的        形成的。若在A处用激光手电对准虚像B’照射,则手电发出的光         (选填“能”或“不 能”)照射到河底的白色鹅卵石上。

13、某酒店的一个大厅里,为了使客人感觉厅内宽敞明亮,主人在迎面墙上装了一面与墙等大的平面镜,这里利用了                原理达到这一目的的,这样使人感觉房间大小是原来的        倍.

14、用放大镜看彩色电视机荧光屏上的白色区域,会发现它是由       、        、      三种颜色的亮点或亮条组成的.

15、观众戴着绿色眼镜看穿白色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观众看到她上衣呈      色,裙子呈       色.

16、放电影的银幕用粗糙的白布做成,这是利用光的        使影院里的观众均能看到画面,并且白布能反射      颜色的光,使观众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17、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0,则反射角为          ;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向镜面时,反射角为           。

18、如图6所示,是表示光在物体表面反射的情况,图中________是反射光线,________是法线,________是入射角,________是反射角。

三、作图题

19、如图7所示.一束阳光射到水平镜面,清你在图6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的光路图。20、报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8中画出物休AB在平面锐MN中成的像。  

21、钱包掉到沙发下.没有手电筒,小明借助平面镜反射灯光找到了钱包.图9中已标示了反射与入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平面镜,并画出法线。

22、如图10所示,一束光由空气射入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

四、实验题

23、在“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的活动中小明他们小组用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1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2)实验中对蜡烛1和蜡烛2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3)实验前,陈祥他们猜测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你能帮他检验这个猜测是否正确吗?请写出你的方法。

(4)用刻度尺量出像和物体各自到玻璃板的距离,看有什么关系?为了证明你的结论的正确性,你还应该怎样对实验进行改进?

24、如图12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第一步:如图12A改变        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方向是怎样改变?实验结论是:                                    ;第二步:如图12B把纸张的右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还能看到                  光线,实验结论是:                                  。

五、问答题 

25、如图13广告制作忽视了其中的科学性,请你找出来,并简要说明它违背了什么物理原理或规律。

六、计算题

26、从地面发出的光射到月球反射回地面,所用时间为2.56S,则月球离地球多少千米?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
答案CBBADCAA
二、填空题

9、反射,3,4;10、反射,虚像;11、光的直线传播;12、折射,不 能;13、平面镜,2; 14、红,绿,蓝;15、绿,红; 17、600,00;18、BO,ON,2,3。

三、作图题

图略

四、实验题

23、(1)玻璃板既能反射光也能透过光,可以找到像的位置  (2)大小相等可验证像和物体等大的特点  (3)在玻璃板后烛焰的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观察是否成像  (4)略

24、入射,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

五、问答题

25、放在饮料中的勺没有弯折,它违背了光的折射规律。

六、计算题

26、3.×105km

文档

初二物理光现象

第五章光现象一、选择题1、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2、光明是人们祈求的,但有时光也会损害人的视觉和身心健康,成为光污染。下列现象中会造成光污染的是A.汽车车窗玻璃上贴防晒膜B.城市建筑大面积安装玻璃幕墙C.晚上学习时用护眼台灯D.用塑料薄膜建造温室大棚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平静的水面映出蓝天白云  B.从岸边看池中的水变浅C.黑板发生“反光”现象     D.大树挡住太阳光形成树荫4、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