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医药产业市场营销现存问题:
1.产品同质化,市场集中度低,信息化水平低;
2.咨询公司、企业营销策略同质化,中介组织发展不良;
3.渠道网络层次低,结构乱;
4.顾客服务系统缺乏;
5.总体市场广阔,需大于供,但缺少深度开发;
6.目前医药不分业,医院卖药,但大趋势是医药分业,药品直销连锁,药企并购多。
二、目前国内医药市场的营销模式:
1.分销渠道
(1)传统药店、医药公司分销;
(2)全国/区域代理商分销;
(3)“药品大卖场”分销;
(4)连锁经营分销。
2.终端推广
(1)生产企业组建推广队伍;
(2)专业推广公司销售;
(3)全国/区域承包商推广;
(4)医药代表对口医院推广。
三、可以选择的模式:医药生产企业是源头,批发企业是载体,医药销售是终端
1.专业推广:区域经销商为合作伙伴,切入医院和药店;
2.区域总经销:业务佣金;
3.买断:企业以底价形式把经营权给代理商或内部人员。
可以借鉴的国外模式:
1.商业联营(合作共同体):选择药品品种和特许经销商;
2.DTC(Direct to Consumer):新药营销业务员与处方医生的关系;
3.DFC(Direct from Consumer):患者反馈、整合报告、反馈给处方医生、评估方案;
4.网络营销。
四、医药行业营销关键因素:
1.产品分销;
2.畅通的销售渠道;
3.服务;
4.信息交换;
5.资金周转。
五、我国药品流通体系:
1.药品生产厂:药品生产商;
2.医药公司:药品批发商;
3.零售商:医院、药店;
4.最终消费者:患者。
六、我国医药流通体系改革思路:
1.源头:控制药品上市数量,提高研发水平;
2.流通领域:
(1)通过并购,实现流通企业集约化、规模化;
(2)简化药品流通环节,减少流通费用;
(3)形成具有规模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
(4)加强批发企业与客户的联系和合作互动;
(5)提供个性化的物流配送服务;
(6)完善医药供应链。
3.销售领域:
(1)准确定位:服务对象和目标市场——精准营销;
(2)医药分离:杜绝处方权提高药价;
(3)药品零售企业:市场主导地位;
(4)多元化、差异化经营;
(5)细分市场、精准营销;
(6)药店内配售日用品,调整经营内容和品种结构;
(7)强化零售药店的“药学服务”功能,执业药师在药店发挥作用。
4.监督:
(1)鼓励新药新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
(2)普药、仿制药、非专利药的恶心竞争;
(3)提高医药批发企业门槛;
(4)鼓励并购,整合资源,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
(5)提高效率,降低流通成本;
(6)医疗改革:医药分离,合理收费;
鼓励零售药店的发展,检测价格。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