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大合唱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8:25:51
文档

大合唱教学设计

【教学构想】《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著名诗人光未然创作的大型声乐套曲。它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此,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视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心中彭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教学目标】1、知识:①介绍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②作品创作的年代、背景③“人民音乐家”冼星海2、能力:培养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能力,朗诵及语言表达情感
推荐度:
导读【教学构想】《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著名诗人光未然创作的大型声乐套曲。它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此,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视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心中彭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教学目标】1、知识:①介绍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②作品创作的年代、背景③“人民音乐家”冼星海2、能力:培养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能力,朗诵及语言表达情感
【教学构想】

《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著名诗人光未然创作的大型声乐套曲。它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此,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视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心中彭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教学目标】

1、知识:① 介绍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

         ②  作品创作的年代、背景

         ③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2、能力:培养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能力,朗诵及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3、情感:感受作品情感内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学习的信念。

【教材分析】

一、《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39年3月创作的著名大型声乐作品,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一部具有强大艺术生命力的壮阔无比的史诗。作品痛诉了华夏摇篮——黄河遭受的苦难;揭示了黄河伟大坚强的气概;歌颂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坚强必胜的英雄气概。这部作品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像战斗的号角、讨伐的文一样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使中华儿女斗志昂扬地奔赴战场,去投入民族战争,去光复被蹂躏的每一寸土地。

《黄河大合唱》的歌词是诗人光未然根据原拟写的长诗《黄河吟》改写的八乐章歌词,而且每乐章前都有诗歌朗诵。

《黄河大合唱》的谱曲仅用一周时间,连同伴奏音乐也不过半月。在演唱形式上有独唱、对唱、齐唱、轮唱、合唱等;在曲式结构上既吸取了西洋音乐的创作手法,又强烈地突出了民族音乐的色彩、风格;在伴奏音乐上,既发挥了管弦乐有宏大气魄的特长又突出了民族乐器的色彩;演唱前的诗歌朗诵突出并强化了歌曲的内容,使人顿时热血沸腾、心潮为之震撼。

《黄河大合唱》是堪与世界任何声乐名作相媲美的永世辉煌的音乐名著。

《黄河大合唱》共分八个乐章:1、《黄河船夫曲》激越而惊心动魄的战歌。2、《黄河颂》气势雄伟的男中音独唱。3、《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4、《黄水谣》民谣体的诉说性民歌。5、《河边对口曲》朴素的民歌风格,男生对唱歌曲。6、《黄河怨》感情深厚、如泣如诉的女高音独唱曲。7、《保卫黄河》进行曲体裁的轮唱曲,形象鲜明有力、富于动力。8、《怒吼吧!黄河》整部作品的精练概括,艺术感染力达到全曲顶峰。

二、作者及创作背景

冼星海(1905-1945),广东番禹人。青年时期留学法国学习声乐,1935年回国投入抗日救亡斗争。他积极创作演出,作品皆为鼓舞中国民众同仇敌忔投入抗日的内容。他相继创作了《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多首歌曲,大型声乐作品有《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九.一合唱》等,其他还有《中国狂想曲》等器乐作品。

冼星海回国后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列。他确信中国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党。为了民族,“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榻上的亲年诗人张光年,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情景,听其朗诵歌颂黄河的诗句,遂荡起共鸣、乐思如潮。是年3月26日始半月之内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谱曲,写就了这一划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教学重点】《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作品赏析

【教学难点】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的内涵,使之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教学方法】听一段、唱几句、议一阵,启发   

【课前准备】1、教师:电脑(或DVD)、大屏幕(电视)、光盘、挂图等

2、学生:   了解抗战时期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事迹

 

                       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及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播放《黄河大合唱》组乐

2、黄河景色图片联播

二、自主学习:

1、请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冼星海。

2、冼星海介绍(一张幻灯片)

3、播放视频(创作的故事)7·

三、分析《黄河大合唱》

(1)     介绍作品。了解作品全貌及本课知识点。

《黄河大合唱》共分为八个乐章。我们看到书上195页,从它的曲名我们就能体会到整部作品是极具情绪变化的。

(2)     播放《黄水谣》,学生欣赏。

(3)提问:《黄水谣》演唱形式?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情绪如何?

(4)自由诵读,酝酿感情,朗诵歌曲前的朗诵词,请学生自告奋勇上台朗诵。

(5)教师小结:《黄水谣》

《黄水谣》是一首“民谣体”的歌曲,“民谣体”是指一些流传民间带诉说性的民歌,而《黄水谣》则是一首新型的民谣体歌曲。它描绘黄河两岸沃土千里,千百年来勤劳的人民在黄河两岸劳动、生活;它借黄水的日夜奔流,倾诉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在敌寇的铁蹄践踏下,人民群众悲愤填膺,燃烧起阶级仇、民族恨的怒火,发出了悲愤有力的控诉。《黄水谣》的曲调写得十分成功,它深厚宽大,把作者对劳动生活的热爱,对祖国大地的神情都尽情地歌唱出来。主部的音乐是波浪起伏的,显示出黄河奔腾叫啸的威力,象征着中国人民处在战争中的严酷考验中,人们的思想感情犹如黄河波涛一样汹涌起伏、沸腾激荡。主部的第二乐段,曲调亲切、明朗,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副人民勤劳生活的画面来,表现得深切动人。接着音乐转入由低沉而逐步推向悲愤的控诉,这是一个4/4拍子的副部乐段,表现了敌寇入侵的铁蹄践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敌占区的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乐段结束在两个连续的四度下行,感人甚深。《黄水谣》最后是主部的再现,深沉地诉说着这空前的灾难。(主部、副部具体到每一句歌词,让学生有个直观的了解)。

(6)巧妙过渡、感性导入

刚才同学们欣赏了《黄河大合唱》的第四乐章《黄水谣》。当音乐进行到“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奸淫烧杀一片凄凉……”时,我们看到了日本人残害中国百姓的各种画面,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应该都不会忘记这段惨痛的历史要去保卫黄河!

(7)欣赏《保卫黄河》

a、欣赏视频

b、提问:演唱形式?合唱曲的情绪?

c、练唱《保卫黄河》

d、请学生谈谈欣赏完了《黄河大合唱》有何震撼!

 

三、        《黄河大合唱》的总结

      主题:抗日和爱国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赞美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

描述了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揭露了敌人的残暴痛诉了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勾画了人民群众抗击敌人、保卫祖国的壮丽形象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潮及坚定的信念最后的胜利是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四、欣赏郎郎弹奏的“黄河”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五、       课堂小结:

烈士抛头颅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足够强大,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与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大合唱》教学设计-高中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学习、体验大合唱的声乐演唱形式,并欣赏作品《黄河大合唱》里相应乐章,增强对这些艺术形式表达的效果的了解;同时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重点难点:在欣赏作品《黄河大合唱》的同时,使同学了解这支乐曲的创作背景和其中包含的民族抗争精神与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伟大力量。

教    具:多媒体、钢琴  

一、课前预习及导课。

1、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作品用感情饱满的笔墨,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作品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一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以他不可遏制的创作热情,仅仅用了6天时间,就完成厂这部巨作的初稿。同年5月,《黄河大合唱》在延安演出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毛都跳了起来,很感动地说了几声‘好’。”(冼星海日记)

2、《黄河大合唱》诞生于1938年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写成长诗——《黄河吟》。和光未然有过多次合作的冼星海凝神倾听后,突然,他一把夺过光未然的诗稿,冲回宿舍——他要立刻把这诗谱上音乐! 

   从3月26日开始,冼星海窑洞里的灯光彻夜通明。他支撑着病弱的身体,在土炕上日夜赶写。奔腾的乐思常常使冼星海无法自抑,他时而斜躺在土炕上抱头沉吟,时而坐起来振笔疾书。六天后——1939年3月31日,《黄河大合唱》脱稿了。4月13日,经过10多天的排练,《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从此以后,伴着抗日的烽火,随着复仇的巨浪,《黄河大合唱》响彻在青纱帐里、长城内外,合唱人数从30人、60人、80人,壮大到100人、500人、1000人;演出地点从延安、重庆、,扩大到纽约、神户、多伦多。 

二、新课

1、同学们好,我们同学从中间分成两部分,左边的同学和右边的同学。清楚了吗?好,下面先请左边的同学跟我一起唱 ,再请右边的同学跟我一起唱   。都熟悉了吗?下面看我手势,先左边这一方唱,然后再右边唱,准备,起-  (可以再来几遍)。我们刚才所演唱的形式就是齐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合唱。请同学们看到书P面,用两分钟的时间,学习大合唱的介绍。大合唱是一种多乐章的大型声乐套曲,包括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与轮唱(有时穿插朗诵)等。(多媒体)

2、同学们,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知道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如果你不知道的话,那么你听吧!(音乐欣赏《黄河船夫曲》)齐唱给我们欣赏者一个什么感觉?(表现出万众一心、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精神)

3、下面请同学们唱这个练习,(︱1  2 3  4︱ 5-‖)用“啦”,起(跟琴唱),很好,对。再请右边的同学跟我一起唱(︱1  2 3  4︱ 5-‖)用“啦”,起(跟琴唱)。两边的同学熟悉了吗?下面两边的同学一起唱,各自唱各自部分的旋律,起――

同学们,这是什么演唱形式?(合唱,很好)

下面请同学们看到书P85,《黄水谣》,我们来尝试一下歌曲合唱,第一句,“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两部分不同的旋律)

同学们,感受怎么样?接下来,让我们来欣赏合唱《黄水谣》。(多媒体)

《黄水谣》这首女声、混声合唱前后所表现的情绪有变化吗?(可要求同学回答,开始婉转、秀丽,表现黄河两岸人民生活怡然自乐;中间低沉,悲痛的呻吟;后面借用黄河水奔流不息,痛诉侵略者带来的灾难)

4、大合唱还有一种歌唱形式,对唱。欣赏《河边对口曲》(对唱采用一问一答,舒说了千家万户妻离子散)

5、《黄河大合唱》有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乐章,知道吗?请听,反复了四遍,注意仔细听辨。(欣赏《保卫黄河》)

有怎样的区别?请同学说说。

齐唱——二声部轮唱——三声部轮唱——齐唱

轮唱,此起彼伏的音乐,如咆哮的黄河水,一波推一波,前浪推后浪,表现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气势。(再来听辨一次)

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首均有配乐朗诵。 

    A、《黄河船夫曲》(齐唱)                     B、《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 

    C、《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 D、《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 

    E、《河边对口曲》(对唱)                     F、《黄河怨》(女高音独)

G、《保卫黄河》(轮唱)                       H、《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三、总结:1、了解什么是大合唱。                 2、学习体验黄河大合唱中四个乐章。

四、下课

学科:音乐

模块名称:音乐鉴赏

年级:高一

课时:一课时

必修/选修:必修

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音乐 (人民音乐出版社)

 

【教学构想】

《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著名诗人光未然创作的大型声乐套曲。它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此,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视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心中彭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教学目标】

1、    知识:

①介绍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

        ② 作品创作的年代、背景

        ③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2、          能力:培养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能力,使用音乐元素     表达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感受作品情感内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学习的信念。

【教材分析】

一、《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39年3月创作的著名大型声乐作品,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一部具有强大艺术生命力的壮阔无比的史诗。作品痛诉了华夏摇篮——黄河遭受的苦难;揭示了黄河伟大坚强的气概;歌颂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坚强必胜的英雄气概。这部作品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像战斗的号角、讨伐的檄文一样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使中华儿女斗志昂扬地奔赴战场,去投入民族战争,去光复被蹂躏的每一寸土地。

《黄河大合唱》的歌词是诗人光未然根据原拟写的长诗《黄河吟》改写的八乐章歌词,而且每乐章前都有诗歌朗诵。

《黄河大合唱》的谱曲仅用一周时间,连同伴奏音乐也不过半月。在演唱形式上有独唱、对唱、齐唱、轮唱、合唱等;在曲式结构上既吸取了西洋音乐的创作手法,又强烈地突出了民族音乐的色彩、风格;在伴奏音乐上,既发挥了管弦乐有宏大气魄的特长又突出了民族乐器的色彩;演唱前的诗歌朗诵突出并强化了歌曲的内容,使人顿时热血沸腾、心潮为之震撼。

《黄河大合唱》是堪与世界任何声乐名作相媲美的永世辉煌的音乐名著。

《黄河大合唱》共分八个乐章:1、《黄河船夫曲》激越而惊心动魄的战歌。2、《黄河颂》气势雄伟的男中音独唱。3、《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4、《黄水谣》民谣体的诉说性民歌。5、《河边对口曲》朴素的民歌风格,男生对唱歌曲。6、《黄河怨》感情深厚、如泣如诉的女高音独唱曲。7、《保卫黄河》进行曲体裁的轮唱曲,形象鲜明有力、富于动力。8、《怒吼吧!黄河》整部作品的精练概括,艺术感染力达到全曲顶峰。

二、作者及创作背景

冼星海(1905-1945),广东番禹人。1935年回国投入抗日救亡斗争。他积极创作演出,作品皆为鼓舞中国民众同仇敌忾投入抗日的内容。他相继创作了《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多首歌曲,大型声乐作品有《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九.一合唱》等,其他还有《中国狂想曲》等器乐作品。

冼星海回国后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列。他确信中国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党。为了民族,“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榻上的亲年诗人张光年,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情景,听其朗诵歌颂黄河的诗句,遂荡起共鸣、乐思如潮。是年3月26日始半月之内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谱曲,写就了这一划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教学重点】根据新课标理念,高中生音乐课程应以审美为核心,所以《黄河船夫曲》、《黄水谣》、《河边对口曲》《怒吼吧,黄河》等作品赏析,通过对音乐速度、力度、演唱形式的不同,体验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是本节课重点。

【教学难点】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的内涵,使之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教学方法】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认为:亲自参与体验获取的知识才是自己掌握的知识。所以本课采用听一段、唱几句、议一阵,启发     感受      参与        陶冶的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1、教师:电脑、大屏幕、课件、钢琴等

 

2、学生:

了解抗战时期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事迹。

 

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及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播放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以这种方式导入是为了渲染课堂气氛、体验音乐情绪、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并发展音乐智能)

二、     话说黄河: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提出问题,进入课题。

 

三、     自主学习:

专心欣赏,品味歌词中的内容,深层次地理解歌曲表现的艺术形象。

(1)介绍作者、创作背景、了解作品全貌及本课知识点。

(2)教师播放《黄河船夫曲》,学生欣赏。演唱形式为一领众和及合唱(借助音乐,以强烈的气氛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请学生说说头脑中想象到的画面并谈谈从音乐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感情?

(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交流转换) 

(3)教师自弹自唱《黄水谣》 

让学生体会出同一乐章同一旋律可表达不同的情感,说明《黄河大合唱》的艺术性很强。

(4)巧妙过渡、感性导入

请学生欣赏《河边对口曲》,了解演唱形式为对唱、重唱与合唱,体会作品的情绪。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课堂中,应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交流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看法)

  a、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欣赏后的真实感觉(学生自由发言)

b 、指出歌曲的演唱形式

(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给予肯定与鼓励)

(5)导入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 

四、     教师课堂小结:

《黄河大合唱》之所以能够至今能够传唱不衰,是因为这部作品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激励和鼓舞我们继续前进。

烈士抛头颅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足够强大,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与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将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向实际行动,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五、     知识拓展:

欣赏《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改编的钢琴协奏曲《黄河颂》

【作业布置】

(1)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河边对口曲》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2)《黄河大合唱》中,你最熟悉其中哪一曲?哼唱一下,并谈谈你对音乐的体验。

【板书设计】

黄河大合唱

一、     作者介绍

二、     创作背景

三、     欣赏

1、黄河船夫曲

2、黄水谣

3、河边对口曲

4、怒吼吧,黄河

教学评价:本节课,从实际课堂效果来看,比较成功。通过视频、音频、教师基本功展示等手段,在听赏每一乐章时,同学们能认真用心聆听,被作品的情绪所感染。实现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对这节课本人很满意。

 教学反思:本节课,从设计来看能从学生实际鉴赏水平出发,对于从未完整听赏过这部作品的同学,也会被作品的情绪所感染,爱国热情被调动起来了,并有了为国而发奋图强的意志,但这种意志要用行动来表明。在今后的教学和生活中,我会带领、建议学生多听赏这样的作品,把“黄河”的这种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聆听本课的五首歌曲,能随着琴声分声部试唱练习曲,初步感受合唱均衡、协调、和谐、统一的美。 

  2、 能从不同的作品中体验不同内容合唱的情绪,感受不同的音乐意境,并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 

  3、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讨论,探讨“合唱的魅力”,并与同学交流,归纳,总结。 

  教学重点:感受合唱丰满的音响和丰富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感受、发现归纳合唱的魅力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电脑 

  学法:深入体验讨论总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 

  观看录象,2008年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男声合唱团演唱的《天路》。 

  听唱的过程中请思考:这首作品的表演形式;你对这类作品有些怎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老师小结:合唱,有丰满的音响和丰富的表现力。 

  展示课题:合唱的魅力 

  二、 作品赏析: 

  1、 赏析,《东西南北茉莉花》。 

  提问:你会唱《茉莉花》吗?你能演唱几句吗? 

  请几位学生演唱《茉莉花》的片段。 

  老师:刚才同学们演唱的有不同的版本,有江苏的,有河南的,有东北的,各有各的特点。今天,我们听一首女声合唱《东西南北茉莉花》,请大家仔细感受:你能感受到几种不同的茉莉花形象? 

  课件播放:《东西南北茉莉花》 

  请演唱你刚才听到的歌曲片段;你能听到几个不同的声部?你怎样描述你听到的和声效果? 

  学生回答,并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课件展示:、 

  合唱常识:合唱一般分四个声部,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分别用S、A、T、B表示。多数情况下,在舞台上,女声站在前面,再纵向分为高低声部。多用钢琴伴奏,大型演出常用管弦乐队伴奏。有一个指挥。有丰满的音响和丰富的表现力。 

  2、 赏析《猎人合唱》。 

  课件播放。引导欣赏:这是男声合唱,你觉得这部作品表现出怎样的气质、力度? 

  学生回答。 

  3、 赏析《槟榔树下摇网床》 

  师:接下来,我们欣赏一首童声合唱曲,《槟榔树下摇网床》。 

  引导欣赏:着重感受童声的音色特点;这首歌属于摇篮曲,这类歌曲有怎样的音乐风格?情绪怎样? 

  课件播放。 

  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4、 分组,比较讨论:你觉得这三首作品的音色各有什么特点?你觉得这三首作品可以互换音色来演唱吗?你觉得男声、女声、童声分别适合演唱哪类作品? 

  学生交流讨论结果。老师小结,提出表扬。 

  5、 赏析《在灿烂阳光下》 

  欣赏混声合唱《在灿烂阳光下》。引导欣赏:音响效果上与前面三首有何不同?和声效果怎样? 

  学生谈感受,老师小结:混声合唱更和谐,协调,更具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练习混声合唱:S、A、T、B分别演唱1(高音)、3、5、1。先唱音名,再唱“啊”。感受混声合唱丰满的音响。 

  6、 赏析无伴奏合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引导欣赏:这部作品无伴奏,但用混声合唱丰富的音响和表现力准确的诠释了作品。学生欣赏。 

  三、 赏析总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几首不同形式的合唱作品,感受到了合唱独特的魅力,这就是丰满的音响和丰富的表现力,声音的协调、均衡、和谐统一之美。 

  四、 课后欣赏 

  布置学生搜集与合唱有关的资料,如:磁带、CD、乐谱、MP3等,与同学交流。

文档

大合唱教学设计

【教学构想】《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著名诗人光未然创作的大型声乐套曲。它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此,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视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心中彭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教学目标】1、知识:①介绍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②作品创作的年代、背景③“人民音乐家”冼星海2、能力:培养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能力,朗诵及语言表达情感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