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 “神舟十三号”执行的下列任务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出舱行走 | B.展示国旗 | C.采集水样 | D.点火返回 |
A.原子 | B.分子 | C.元素 | D.单质 |
A.葡萄糖 | B.面粉 | C.酒精 | D.氯化钠 |
A. | B. | C. | D. |
A.“人造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
B.“人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
C.“人造空气”中各成分含量要基本维持稳定 |
D.“人造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
A.称取氯化钠固体 | B.熄灭酒精灯 |
C.取用少量液体 | D.量取液体 |
A.氧气用于气焊 | B.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 |
C.液氮做制冷剂 | D.活性炭用于除冰箱异味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红色固体 | B.铜粉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 |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 D.铵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
A.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是由NaCl分子构成 |
B.打开装料酒的瓶塞时有一股酒味,是因酒精分子不断运动 |
C.洗洁精去除衣物上的油污是乳化作用 |
D.植物油是液态油脂,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 |
A. | B. |
C. | D. |
A.+1 | B.+2 | C.+3 | D.+4 |
A.铷原子的质子数为37 | B.铷原子核外有五个电子层 |
C.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 | D.氯化铷的化学式为RbCl2 |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氧分子体积变小了 |
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 |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
A.生成物丙和丁都属于氧化物 |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发生改变 |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 D.反应涉及3种分子 |
A.CO2属于氧化物 | B.液态CO2汽化属于化学变化 |
C.该新技术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 | D.该过程中水分子的构成不变 |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B.探究氢气燃烧产物 |
C.除去天然水中的难溶性杂质 |
D.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
17. 科学家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拉瓦锡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 B.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
C.道尔顿确定了空气的组成 | D.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获诺贝尔奖 |
18. 下列化学用语中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A.Ca:表示钙元素 | B.2OH-: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 |
C.2N:表示2个氮分子 | D.2K:表示2个钾原子 |
19. 有关物质的宏观组成或微观构成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B.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
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 D.只含有一种分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
A.千金藤素中含有氮分子 | B.千金藤素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
C.一个千金藤素分子含有83个原子 | D.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7:38 |
21.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单质:液氢、水银 | B.氧化物:CuO、KMnO4 |
C.纯净物:冰水混合物、氮气 | D.溶液:白酒、生理盐水 |
A.实验中收集到的可燃性气体可能是氢气 |
B.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
C.铁在该实验中起催化作用 |
D.该实验推翻了“水是单一元素物质”的观点 |
23. 请从以下物质:①H2 ②O2 ③CO2 ④H2O选取适当的数字序号填空。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___________;
(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___________;
(3)具有可燃性的气体___________;
(4)常用作溶剂的物质是___________。
(5)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人类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1)地球上的总水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如图所示,其陆地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___________。
(2)未经处理的河水是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可用___________检验其硬度,若要制得蒸馏水,需要经过的操作是___________。
(3)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过滤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
B.大量开采地下水可缓解水资源短缺 |
C.用活性炭吸附水中色素属于物理变化 |
25.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根据图甲、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C微粒属于_____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2)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_,该元素在化合物中常表现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价。
(3)2021年2月,嫦娥五号采集的月壤样品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月壤中存在着大量的氦-3(氦-3是含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氦原子),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_。
(4)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防癌、抗癌作用,图甲中E为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它与图乙中___(填“氧”或“氟”)的化学性质相似,已知硒元素的元素符号为Se,请写出其离子符号___________。
26. 北京冬奥,科技助梦,化学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化学视角回答下列问题。
(1)国产氢氧燃料电池豪华中巴在冬奥会投入使用。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气作燃料能实现“零排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奥会纪念钞是我国第一枚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聚丙烯塑料钞。聚丙烯化学式可表示为(C3H6)n,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3)冬奥会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力量。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点燃“飞扬”火炬 | B.硅胶浆料在模具中冷却成型 |
C.用绒线手工编织领奖花束 | D.裁剪布料制成“瑞雪祥云”服饰 |
27. 某兴趣小组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能用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__。
(2)写出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用___________(填实验装置图字母序号)。
(3)实验结束后,为了回收二氧化锰,又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该实验装置应选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8. 在实验操作考试中,小明的考试题目是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1溶液(已知ρ水=1g/mL),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应称取NaCl固体___________g。在称量的过程中,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此时小明应该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增加适量NaCl B.减少适量NaCl
C.增加砝码 D.调节天平平衡螺母
(2)量取蒸馏水时,小明应选择___________(填“20mL”或“50mL”或“100mL”)的量筒。
(3)下列因素会造成小明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量取蒸馏水时仰视读数 | B.将称量好的NaCl固体转移至烧杯时,NaCl洒落 |
C.量取蒸馏水时俯视读数 | D.配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时,部分溶液溅出 |
29. 某化学兴趣小组尝试利用其它药品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于是选用暖宝宝中的铁粉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铁粉能否用于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做出猜想】猜想①铁粉能用于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猜想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获取事实】取出袋内粉末于滤纸上并与磁铁充分接触,将磁铁吸出的粉末取下。取少许铁粉撒在酒精灯火焰上,铁粉立即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进行实验】分别在图甲所示装置的燃烧匙内放置铁粉、红磷(均足量),电加热引燃。氧气含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图丙:
【收集证据】(1)温度传感器显示,实验过程中瓶内温度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说明铁粉与氧气发生了反应。
(2)待铁粉熄灭并恢复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进入瓶内的水约占原水面上方空间体积的___________。
【得出结论】猜想①正确。
【反思交流】铁粉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丝不能而铁粉能在空气中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探究】分析图乙、图丙可知,实验中消耗氧气更彻底的是___________(填“铁粉”或“红磷”,下同),消耗氧气速率更快的是___________。
九、综合应用题
30.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O2制备时,对MnO2做催化剂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产生了兴趣,他们提出疑问:其他物质能否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产生影响?
【查阅资料】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如:使用催化剂、改变温度、改变反应物的浓度等。
【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们按图组装,在室温下分别进行了四组实验,并用O2传感器测定实验过程中O2含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如下图所示曲线。
组别 | 试剂 |
第1组 | 2mL5%H2O2 |
第2组 | 2mL5% H2O2+3滴FeCl3溶液 |
第3组 | 2mL5% H2O2+3滴CuSO4溶液 |
第4组 | 2mL5% H2O2+少量MnO2粉末 |
【实验结论】对比四条曲线,进行分析:
(1)FeCl3溶液、CuSO4溶液对H2O2的分解___________(填“有”或“无”)催化作用。
(2)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的同学们不加催化剂,在不同温度下,用不同浓度的H2O2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如下表。
温度
H2O2% | 50℃ | 60℃ | 70℃ |
5% | 无明显气泡 | 无明显气泡 | 极少量气泡 |
10% | 无明显气泡 | 无明显气泡 | 少量气泡 |
15% | 无明显气泡 | 少量气泡 | 较多气泡 |
(4)实验需要30g10%的过氧化氢溶液,若用15%的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则需要多少克蒸馏水?(写出具体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