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ELISA试验灰区设置对结果的影响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8:24:21
文档

ELISA试验灰区设置对结果的影响

• 临床研究 •133酶联免疫法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测方法之一,由于其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得出结果快的优点,因此其能得到医学界的认可[1]。但由于酶联免疫试剂是一种半定量试剂,使得其在进行检测时变异系数较大,灰区的范围相对较宽,因此合理的设置灰区分为对于实验结果有着重大影响[2]。本研究为探究ELISA试验灰区设置对结果的影响,特选取病例血样标本进行研究,得到了一些结论,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血站检验科经双试剂检测为阳性42例献血
推荐度:
导读• 临床研究 •133酶联免疫法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测方法之一,由于其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得出结果快的优点,因此其能得到医学界的认可[1]。但由于酶联免疫试剂是一种半定量试剂,使得其在进行检测时变异系数较大,灰区的范围相对较宽,因此合理的设置灰区分为对于实验结果有着重大影响[2]。本研究为探究ELISA试验灰区设置对结果的影响,特选取病例血样标本进行研究,得到了一些结论,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血站检验科经双试剂检测为阳性42例献血
• 临床研究 •

133

酶联免疫法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测方法之一,由于其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得出结果快的优点,因此其能得到医学界的认可[1]。但由于酶联免疫试剂是一种半定量试剂,使得其在进行检测时变异系数较大,灰区的范围相对较宽,因此合理的设置灰区分为对于实验结果有着重大影响[2]。本研究为探究ELISA 试验灰区设置对结果的影响,特选取病例血样标本进行研究,得到了一些结论,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血站检验科经双试剂检测为阳性42例献血者,所取标本均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OD 值均在0~0.1的阳性标本,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20例,年龄25~52岁,平均年龄(40.7±5.1)岁。所有标本均未出现凝集不完全、脂血、黄疸等现象。

1.2 试剂及仪器:①试剂:HBsAg 试剂由北京万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由北京康彻斯坦公司提供弱阳性质控品,浓度为0.2 IU ,所有试剂均在其有效使用范围内。②仪器:采用帝肯EVO 加样仪(瑞士帝肯公司)以及FAME 全自动酶免分析仪(瑞士奥斯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3 研究方法:将本研究所选取的42例标本,用AB 型血清对所选标本进行一系列浓度的稀释,分别对各个浓度的血清标本进行重复检测20次,得到一组S/CO 的值以及变异系数(CV ),并计算平均值。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百分比数据比较采用χ

2

检验,计量数据以(x -±s )表示,实施t 检验,根据回归方程计算

S/CO 为1时临界值血清的CV ,并计算出灰区的上下限。2 结  果

2.1 不同浓度血清的检测结果分析:根据不同浓度血清检测结果可见,献血者血清ELISA 检测的S/CO 值随着血清浓度的增加而减小,CV 则随着血清浓度的减小增大。见表1。

表1 不同浓度血清的检测结果分析

检测指标稀释浓度10% 2.50% 1.18% 1.06% 1.04%S/CO

0.040.120.460.810.67SD 0.150.040.130.200.17CV

0.36

0.34

0.28

0.25

0.25

2.2 灰区范围变化对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的变化分析:随着灰区设置范围的逐渐提高,检测的敏感度逐渐提高,特异度随之降低。见表2。

表2 灰区范围变化对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的变化分析灰区设置敏感度(%)特异度(%)

实际值变化实际值变化±0%

85.09-99.63-±10%87.72 2.6399.03-0.6±20%94.159.0697.84-1.76±30%93.868.7797.46-2.17±50%94.159.0695.38-4.25±70%

96.7811.69

93.45-6.18

2.3 灰区范围:以S/CO 为自变量,CV 为应变量,采取拟合优度检验,选取出拟合度最好的回归方程(决定系数R 2=0.999,P =0.001)。通过理想状态下的计算(即X=1),得出CV=0.247,灰区上限=1.59,灰区下限=0.406,即灰区设置为0.406~1.59为最佳状态。根据回归方程作图如下(图1)。

图1 不同浓度标本S/CO 与CV 的二次回归方程图像

3 讨  论

酶联免疫法是一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免疫测定法,但其会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板间差异,实验室温度等,会出现敏感性较低,非特异性结合较高的情况。此外,由于缺乏标准品的校验,再加上判读方式比较独特,使得同样的标本在多次测定中出现不同的吸光值的现象。如果这个吸光值很高或者很低,那这个样本最后得到的结果并不会受到影响,但是如果这个样本的吸光值在CO 值的附近,则该样本的吸光值的波动则可能造成检测结果的差异。因此,灰区的设定对于实验检验结果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为探究ELISA 试验灰区设置对结果的影响,本研究特选取双阳性标本进行研究发现,随着灰区设置不同,结果产生了较大的差异。随着灰区范围的逐渐升高,检测的敏感度得到了提升。有报道选取了大量的实验样本进行研究发现,灰区分为S/CO 值设定在0.684~1.314是目

ELISA试验灰区设置对结果的影响

马晓旭

(本溪市中心血站检验科,辽宁 本溪 117000)

【摘要】目的 探究ELISA 试验灰区设置对结果的影响,为临床输注安全血液提供有效保障。方法 从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选取42例在我血站检验科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为阳性的献血者血清进行研究,探究灰区的设定对献血者最终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根据不同浓度血清检测结果可见,献血者血清ELISA 检测的S/CO 值随着血清浓度的增加而减小,CV 则随着血清浓度的减小而增大;随着灰区设置范围的逐渐提高,检测的敏感度逐渐提高,特异度随之降低;通过理想状态下的计算(即X=1),得出CV=0.247,灰区上限=1.59,灰区下限=0.406,即灰区设置为0.406~1.59为最佳状态。结论 灰区设置能够明显影响到检测结果,本研究最佳灰区设置0.406~1.59,即在该灰区设置下,检测结果最为准确,实际检测中应视情况对灰区进行合理的设置。【关键词】ELISA ;灰区;乙型肝炎

中图分类号:R446;R512.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5)29-0133-02

儿童支气管哮喘属于临床上高发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是气道由于受到炎性细胞的参与而产生的慢性炎症,其中炎性细胞主要集中在T 淋巴细胞、肥大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等,相关气道炎症会导致患者对激发因子产生气道较为突出的高反应,同时会导致气道缩窄。而急性哮喘的发作期间会表现为胸闷、咳嗽、气促与喘息等突发性症状,而其症状也会在慢性反复性情况上导致突发性的加剧,甚至会由于情况严重而导致二氧化碳潴留与低氧血症等,甚至会导致生命威胁。随着生活环境改变和工业污染的加重,据有效统计表明,哮喘在各国的发病率在10%以上,在我国的儿童病患中发病率也在逐年提升[1],同时发病情况逐步的呈现低龄化趋势。而在哮喘的治疗中采用雾化吸入性治疗已经成为全球该病防治的首选方式,在临床上广泛的开展运用,效果显著而受到普遍认可[2],本文选择100例肺炎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异丙托溴胺雾化吸入并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均来自于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儿科收治的100例急性哮喘住院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儿均符合哮喘的诊断标准[3]。患儿年龄5岁以下。治疗组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

2.22±1.00)岁。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龄(2.05±1.05)岁。所有患儿从发病到入院治疗的时间范围均保持在2~7 d,同时所有病患均有不同程度的先心病、结核感染,支气管异物等其他引起喘息的疾病;亦无呼吸衰竭、心脏衰竭等并发症;两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咳嗽、喘息、气促、肺部哮鸣音及湿性啰音等表现;两组患儿在基本的年龄、性别和病程等情况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性干预治疗。治疗组另外通过复方异丙托溴胺雾化吸入治疗干预。常规治疗主要包括抗感染、镇咳平喘、氧疗以及水电解质平衡等干预。治疗组复方异丙托溴胺雾化吸入治疗标准为3次/天,10分钟/次。在吸入治疗中要嘱咐患儿尽可能的做深呼吸的吸入,这样可以让雾化吸入的量达到最大化,从而让药物可以达到呼吸道的深处,提升治疗效果。

1.3 评估观察:评估观察两组的治疗疗效,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治疗后的5~7 d时间哮喘症状有显著的缓释,同时肺部啰音消除;有效:治疗后的5~7 d哮喘症状得到显著的好转,肺部啰音降低;无效:所有症状与体征在治疗5~7 d后都没有改善,甚至有病情严重化的趋势。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做分析处理,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设检验水准α=0.05,以P<α为差异有显著性。2 结  果

治疗组显效33例,占66%,有效15例占30%;对照组显效17例占34%,有效26例占52%;两组比较,治疗组的有效性要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经过比较表现为显著的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哮喘患儿不同治疗方式产生的治疗疗效差异对比

组别显效(n)有效(n)无效(n)总有效率(%)治疗组(n=50)3315196

对照组(n=50)1726386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χ2=10.849,P<0.05

3 讨  论 

复方异丙托溴胺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逯艳梅曹甦

(第91中心医院儿科,河南焦作 454003)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异丙托溴胺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性干预治疗,其中治疗组另外通过复方异丙托溴胺雾化吸入治疗干预,而后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的差异性。结果两组对照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6%(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复方异丙托溴胺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疗效肯定,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复方异丙托溴胺;儿童病患;哮喘

中图分类号:R725.6;R562.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5)29-0134-02

前使用价值最高的灰区范围。而本研究发现,随着标本血清的稀释,S/CO值在不断的减小,而CV值则相应的出现增大,由于HBsAg检测方法以及判定方式的特殊性,S/CO的值越大,则该标本阴性的可能性就越大,假阳性的发生概率则越小[3-4]。但考虑到对HBsAg进行酶联免疫检测会受到加样时间、孵育温度以及不同操作人员所造成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使得CV的值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因此在进行实际的检验时,需要严格规范的按照说明书的流程进行操作。此外,本研究的灰区设置是在理想状态下进行的,但在实际情况中无法达到这种理想状态,在日常的实际操作中,这种理想状态是比较难达到的,所以无法直接得到实际的灰区设置。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设定灰区范围。当灰区范围设定成功后,需要对所设定的灰区进行验证,以确定灰区设置的合理性。

综上所述,灰区设置会明显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差异,合理的对分区范围进行设置能够有效减少假阳性、假阴性的发生概率,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参考文献

[1] 魏兰华,梁俊,吴守成,等.ELISA法检测抗-HIV实验中灰区设置的

探讨[J].医学信息,2014,27(38):219-219.

[2] 陈善华,朱丽莉,李浩,等.ELISA方法检测HBsAg设置灰区的必要

性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10):1013-1014.

[3] 刘胡敏,陶传敏,黄锦江,等.ELISA检测丙型肝炎病毒设置灰区的

必要性[J].现代预防医学,2013,4(8):1490-1491.

[4] 陈显,朱绍汶,黄成垠,等.ELISA法检测抗-HCV灰区设置探讨[J].

临床输血与检验,2013,15(30):243-244.

文档

ELISA试验灰区设置对结果的影响

• 临床研究 •133酶联免疫法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测方法之一,由于其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得出结果快的优点,因此其能得到医学界的认可[1]。但由于酶联免疫试剂是一种半定量试剂,使得其在进行检测时变异系数较大,灰区的范围相对较宽,因此合理的设置灰区分为对于实验结果有着重大影响[2]。本研究为探究ELISA试验灰区设置对结果的影响,特选取病例血样标本进行研究,得到了一些结论,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血站检验科经双试剂检测为阳性42例献血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