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制造业的数据
作者姓名 唐妍妍
单 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
项 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资助项目
邮 箱****************
外部公司治理机制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制造业的数据
【摘 要】 有许多学者认为,我国公司治理的问题在于较差的外部公司治理环境。这些外部治理环境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大于内部公司治理机制。而对于公司治理中的外部公司治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却比较少,本文突破现有研究只重视内部治理的研究模式,从外部治理角度研究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且选取了我国上市公司2011-2013年A股制造业行业的数据作为样本,实证结果表明高竞争的产品市场,竞争的金融市场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关键字】外部公司治理机制;企业绩效;制造业
一 引言
在已有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都侧重从公司内部治理角度出发,通过内部治理机制的合理构建和安排,如股东大会制度、董事会制度、监事会制度及管理者聘用制度等,来形成良好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但影响公司内部治理的因素并不仅仅于此,从整体角度出发,外部机制也能对公司内部治理产生重要影响。并且有许多学者认为,我国公司治理的问题在于较差的外部公司治理环境。这些外部治理环境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大于内部公司治理机制。因此努力应该在提升宏观层面,而非公司层面[1]。
对于计量外部公司治理的代理变量并没有较为明确的共识。已有学者试图建立外部公司治理风险的指标体系。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从产品竞争市场、经理人竞争市场、金融市场的竞争和法律制度环境方面来选取相应的代理变量。
企业绩效是投资者较为关注的因素,国内外研究学者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很多,但是大都集中在公司内部治理的因素。例如KaPlan(1994)研究发现高层管理者的薪酬与企业绩效、股票价格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许小年、王燕(1999)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与企业利润率之间的相关关系比较弱,而股权集中度与市净率之间则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等。然而外部治理机制是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的研究却很少见,本文突破现有研究只重视内部治理的研究模式,从外部治理角度研究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2]。
作为上市公司,投资者更为关心的是企业经营绩效,以此来保障投入资本的安全和收益的稳定。本项目通过研究外部治理机制是如何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以期引起企业管理者对外部治理因素的重视,加强企业对外部治理因素的管理与沟通,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实践意义。
二 外部公司治理机制与研究假设
(一)产品市场的竞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评判是监督和约束经理层的主要依据, 竞争机制为对经理层进行监督和约束提供了基础。身处竞争激烈市场的公司经理为了避免被破产清算和失去工作,会不断努力工作,努力提高公司的经营绩效。但是产品竞争市场并不能直接作用于企业绩效,它只是一个大的前提,因此本文将样本分为低竞争市场和高竞争市场两类,试图找到差异。
(二)经理人市场的竞争
竞争的经理市场意味着经理人员能够在企业间和企业的不同岗位上根据自身的条件自由流动, 并且由市场决定的薪金水平。激烈的经理人市场竞争能够减少经理人经营行为的道德风险,降低公司挑选经理人的信息成本。高管更换与公司绩效紧密相关,业绩不善会更换高管,新的高管为了不重蹈更换的覆辙会比更换前的高管更加努力,因而会提高经营效率[3]。因此,提出假设:
H1:经理人市场竞争强度与企业业绩呈正相关关系。
(三)金融市场的竞争
金融市场对公司治理的意义在于它为债权人有效的参与公司治理提供了一个可利用的场所和渠道。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债权人的约束对经理人的约束,从而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为了保障资金的安全性,债务人对公司的偿债能力极为关注,通常会设置一些性条款来约束公司,这样有助于监督经理人使用资金的效率,从而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理论上,金融市场竞争强度越大,债权人治理越完善,从而有助于提高公司的业绩水平。因此,提出假设:
H2:金融市场竞争强度与企业业绩呈正相关关系。
(四)法律制度环境
国家的有关投资者法律保护的条文和法律的执行情况是外部公司治理环境较为重要的一方面,但是这一变量的衡量较为困难。作为市场的监管者,通过制定法律来发挥市场调节和治理公司的作用。监管部门制定的与公司治理
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有利于公司更好地在法律界定范围内进行自己的各类生产经营决策,降低公司治理风险,从而有助于提高公司业绩。本文将监管作为法律制度环境的代理变量,并设置是否存在处罚来反向检验对于企业业绩的影响,若受处罚与企业业绩负相关,则反向说明的监管有利于防止企业违规行为,提高公司业绩水平[4]。因此,提出假设:
H3:法律制度环境完善强度与企业业绩呈正相关关系。
三 实证分析
(一)研究样本与方法
本文选取2009-2013年上市A股中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数据来源为国泰安数据库和证券交易所。经过筛选总样本量为41,所采用的数据类型为面板数据。
数据分析使用统计软件stata.2012。
(二)变量设计
1.分类变量
产品市场的竞争的情况作为分类的依据。采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以下简称HHI指数)度量产品市场竞争强度。计算过程:HHI= ∑ (Xi/X )2, X = ∑ Xi。其中, Xi为产业内企业 i的销售额。指数越小,竞争强度越大。
2.被解释变量
本文在实证分析阶段主要选择具有代表性财务指标-净资产收益率(ROA)作为企业绩效的变量指标来进行研究。
同时为了反映企业绩效的成长性,具有良好企业绩效的公司应当表现出较高
的成长性。因此本文在实证研究时,选择能够反映企业绩效的总资产增长率作为检验变量。
3.解释变量
经理人市场的竞争,采用高管是否非正常变更这一虚拟变量。变更代表竞争强度大;金融市场的竞争,选取银行借款与负债的比率来衡量,比值越大,竞争强度越大;法律制定环境,选取是否受行政处罚这一虚拟变量,接受行政处罚说明监管力度大,法律环境越完善。
4.控制变量
从已有的实证研究中可知,除了外部治理外,内部治理以及其他的一些因素也能对企业业绩产生影响。本文选取了对因变量影响比较显著的变量,将其纳入控制变量,即机构持股比例、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公司规模、成长机会、财务杠杆。
表1 变量设定表
代码 | 释义 | |
分类变量 | HHI | HHI指数。越大,市场竞争程度越大。 |
被解释变量 | ROE | 净资产收益率 |
解释变量 | GGBG | 高管是否变更。1代表是;0代表否 |
DELIM | 债权人约束。(短期借款+长期借款)/负债总额 | |
GOVCF | 是否收到处罚。1代表是;0代表否 | |
控制变量 | INSTUl | 机构持股比例 |
ALL10 | 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 | |
INCOMEl | 净利润增长率 | |
LNASSET | 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 |
LEV | 财务杠杆 | |
检验变量 | AZL | 总资产增长率 |
ROE=α+β1HHI+β2GGBG+β3DELIM+β4GOVCF+γ1INSTUl+γ2ALL10+
γ3INCOMEl+γ4LNASSET+γ5LEV+ε
(四)描述性统计
表2为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到GOVCF的有效观测值并是41个,这主要是由于这一因素并不是强制上市公司披露的原因。从表2可以看出HHI指数的标准差较小,这主要是由于选取的行业限定在制造业,造成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差异很小。GGBG的均值为0.151374,可以看出进行高管变更的比例并不大。
表2 描述性统计结果
变量名 | 有效观测值 | 均值 | 标准差 | 最大值 | 最小值 |
ROE | 41 | 0.0535798 | 1.266658 | -79.88846 | 28.65206 |
AZL | 41 | 0.2762213 | 0.5976237 | -1 | 10.73531 |
HHI | 41 | 0.00235 | 0.0024363 | 1.67E-06 | 0.0060971 |
GGBG | 41 | 0.151374 | 0.3584409 | 0 | 1 |
DELIM | 41 | 0.3212436 | 0.2497101 | 0 | 2.419859 |
GOVCF | 704 | 0.70738 | 0.455286 | 0 | 1 |
INSITUl | 41 | 11.15883 | 18.34269 | 0 | 178.7004 |
ALL10 | 41 | 58.795 | 16.19547 | 10.34 | 97.1248 |
INCOMEl | 41 | -0.20237 | 19.377 | -459.1529 | 1019.676 |
LNASSET | 41 | 4.028009 | 0.3225305 | 2.338377 | 4.575997 |
LEV | 41 | 0.4419567 | 0.7502595 | 0.0070799 | 41.93939 |
为了进一步分析外部公司治理机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将样本按照HHI指数分为两类,当HHI>均值时,为低竞争行业;当HHI<均值时为高竞争行业。
并分组进行回归分析[5],回归结果见表3。
结果显示:高管变更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关系,这可能是由于在中国的经济背景下,高管变更预示着较差的企业管理水平,会使投资者失去信息,从而使企业业绩水平下降;当企业处于低竞争行业时,债权人约束与企业绩效为显著负相关关系;当企业处于高竞争行业时,债权人约束与企业绩效为显著正相关关系。这可能是由于只有产品竞争市场为高度竞争时,债务人的约束行为才会更有效地作用于管理者,提升企业的业绩;处罚作为法律环境的代理变量,得到的回归结果都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搜集数据的过程中只搜集到了704个数据,从而结果不具代表性。这主要是由于这一信息并不是强制披露造成的;整个结果的解释程度为36.98%,解释程度较好。
表3 回归分析结果
低竞争行业 (HHI>均值) | 高竞争行业 (HHI<均值) | ||||
系数 | P值 | 系数 | p值 | ||
GGBG | -0.0559956 | 0.008 | -0.0360751 | 0.073 | |
DELIM | -0.1145537 | 0.002 | 0.0842092 | 0.026 | |
GOVCF | -0.001563 | 0.930 | 0.0004186 | 0.976 | |
INSITUl | 0.0022098 | 0.000 | 0.0019224 | 0.000 | |
ALL10 | 0.001022 | 0.720 | 0.000359 | 0.7 | |
INCOMEl | 0.0016163 | 0.002 | 0.0045886 | 0.000 | |
LNASSET | 0.0072054 | 0.962 | 0.0148121 | 0.913 | |
LEV | -0.0288283 | 0.522 | -0.1849566 | 0.000 | |
_cons | 0.0205147 | 0.963 | 0.0254316 | 0.948 | |
R2 | 0.3698 |
本文将总资产增长率作为检验的因变量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回归结果与之前的并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得出分析结果是稳健的。
四 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对研究外部治理机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情况,结果发现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企业的绩效水平,通常高竞争行业对更有利于增加企业的绩效水平。高管变更并不能作为经理人竞争市场的代理变量,相反它可以作为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的代理变量,与企业绩效呈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处罚与否作为法律环境的代理变量,并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这与数据收集的难度有一定关系。
总之,外部公司治理机制对企业绩效具有一定的影响,它不仅直接影响企业业绩,还通过影响内部公司治理来间接影响企业的业绩水平。企业管理者应该重视外部治理因素,加强对外部治理因素的管理与沟通,从而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志华2008,Lee-Hsien Pan , Chien-Ting Lin , K.C. Chen 2012)。
[2] Guadalupe M. and F. Pérez-González, 2005. The impact of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on privatebenefits of control. Columbia University
[3] Nickell S. J. Competition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6, 104 (4).724)
[4]samuels.SamuelsJ.Opportunityeosting:Anapplieationofmathematiealprogranuning [J〕.JournalofAeeountingReseareh.1965,3(2):182一191.
[5]谭云清.产品市场竞争、代理成本及代理效率:一个经验分析[J].上海管理科学,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