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Fe 56
第卷 (选择题 共126分)
7.1923年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和英国化学家劳里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其定义是凡是能够释放质子(氢离子)的任何含氢原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是能与质子(氢离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按质子理论,下列粒子既可看作酸又可看作碱的是
A.HSO3- B.HCOO- C. OH- D.C2O4-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FeCl3腐蚀电路板:Fe3++Cu=Fe2++Cu2+
B.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H++OH-=H2O
C.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3++4NH3·H2O=AlO2-+2H2O+4NH4+
D. 氨水和醋酸溶液混合:NH3·H2O+CH3COOH=NH4++CH3COO-+H2O
9.在物质的分离提纯实验中,不需要用到的实验装置是
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4.4g由CO2和N2O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3NA。
B.7.8g由NaS和Na2O2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0.1 NA。
C.2.3gNa与氧气完全反应生成Na2O,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A。
D.5.6g铁粉在0.1mol氯气中充分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A.
11.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对应正确的是
A.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B.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可用作抗氧化剂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氨气
D.Al2O3易溶于水,可用作冶炼金属铝
12.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和结论相符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及现象 | 结论 |
A |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 溶液中一定含有CO3- |
B | 向某溶液中加入银,产生白色沉淀 | 溶液中一定含有Cl- |
C | 用洁净铂丝蘸取某溶液在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 | 溶液中有Na+,无K+ |
D |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几滴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氯水,溶液变红 | 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
A.由铁矿石转化为红棕色固体的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铁矿石溶于盐酸后得到的滤液中:n(Fe2+):n(Fe3+)=1:1
C.铁矿石中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3O4
D.36g该铁矿石与1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盐酸的体积为1L
27.(14分)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情节。
.选取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最佳分离方法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萃取 B.升华 C.分液 D.蒸馏 E.过滤
(1)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_______________。
(2)分离四氯化碳(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混合物:___。
.实验室欲配置480ml0.1mol·L-1NaOH溶液。
(3)通过计算得知:用托盘天平称取得NaOH质量为__________。在下图所示仪器中,配制上述溶液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填字母),除图中已有的仪器外,配置上述溶液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和____________。
(4)配置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每个操作只用一次)。
A.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中,振荡
B.将称好的NaOH固体加入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
C.将烧杯中已冷却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D.盖好瓶盖,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E.继续往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直到液面接近容量瓶颈刻度1-2cm处
F.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5)下列操作会造成所配NaOH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溶解后溶液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转移
B.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玻璃棒
C.向容量瓶加水定容时眼睛俯视液面
D.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刻度线
28.(15分)A、B、C、W均为中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他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反应可以在水溶液中进行)。
(1)若A、B、C三种物质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A俗称苛性钠,W为无色无味气体,C受热分解可转化为B。
①向B溶液中通入W生成C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A溶液与C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若A、B、C、W四种物质均为气体,其中A、W为单质,C的摩尔质量为46g·mol-1.
①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制取B时,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
③C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为淡黄色固体单质,W为气体单质,B、C均为酸性氧化物。
①由B生成C时,每生成1molC,消耗W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
②C溶于水形成化合物D,在加热的情况下,D的浓溶液与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9.(14分)先有一瓶无色澄清溶液,可能由Na+、K+、NH4+、Fe2+、SO42-、I-、CO32-、Cl-、SO32-、MnO4-中的几种组成,请根据以下实验步骤及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一:取适量待测液,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得到溶液A,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步骤二:向溶液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和BaCl2溶液,得到溶液B、白色沉淀及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步骤三:向溶液B中通入适量Cl2,得到黄褐色溶液C。
(1)下列有关该溶液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一定存在SO42-、I-、NH4+、SO32-
B.一定不存在Fe2+、CO32-、MnO4-
C.可能存在CO32-、Cl-、Na+、K+、
D.可用AgNO3溶液确认原溶液中是否存在Cl-
(2)步骤三得到黄褐色溶液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向原溶液中先加入足量的盐酸,再加入足量的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并加热,也能得出步骤一、步骤二相同的结论。
(4)对于溶液中还可能存在的阳离子,确认其存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30.(15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氯气与铁的反应及产物进行了如下探究:
(1)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c→f。
(2)硬质玻璃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硬质玻璃管与收集器之间没有用导管连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一段时间,熄灭酒精灯,冷却后,将收集器及硬质玻璃管中的物质快速转移至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和少许植物油(反应过程中不振荡),充分反应后,进行如下实验:
试剂X的化学式为________;有同学分析淡黄色溶液中含有Fe2+,你认为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固体产物的成分可能是(填字母)。
A.Fe和FeCl3 B.FeCl2和FeCl3
C.Fe、FeCl2和FeCl3 D.Fe和FeCl2
(4)加入少许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新制氯水后溶液红色加深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某小组同学实验时在加入新制氯水后,并未得到深红色溶液,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请设计实验对你所分析的原因进行验证,简要写出实验方案:__________。
参
1.B 2.C 3.D 4.C 5.A 6.A 7.A 8.D 9.B 10.C 11.B 12.D 13.C
27.(1)C(2分)
(2)D(2分)
(3)2.0g(2分);ac(2分);500mL容量瓶(1分)
(4)BCAEFD(3分)
(5)BD(2分)
28.(1)①CO32-+H2O+CO2=2HCO3-(2分)
②NaOH+NaHCO3=Na2CO3+H2O(3分)
(2)①NO(2分)
②不能(1分)
③3NO2+H2O=2HNO3+NO(2分)
(3)①0.5mol(2分)
②S+2H2SO4(浓)=3SO2↑+2H2O(3分)
29.(1)AC(4分)
(2)Cl2+2I-=I2+2Cl-(3分)
(3)Ba(OH)2(3分)
(4)通过焰色反应,若呈现黄色,则含有Na+;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焰色反应,若呈现紫色,则含有K+(4分)
30.(1)g,h,d,e(2分)
(2)有棕褐色烟生成(1分);防止堵塞(其他合理答案均可)(1分)
(3)KSCN(或NH4SCN)(1分);合理(1分);A(2分)
(4)隔绝空气,防止Fe2+被氧化(1分);2Fe2++Cl2=2Fe3++2Cl-(2分)
(5)新制氯水将SCN-氧化(1分)取少许该小组同学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原因分析成立(或其他合理答案)(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