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检测项目
检测方案
河南交院公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二○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1.工程概况…………………………………………….1
2.桥梁检测方案……………………………………….3
3.道路检测方案……………………………………….35
4.检测人员、设备及时间安排……………………….57
5.检测项目各种措施………………………………….62
6.突发事件处理措施………………………………….65
天津市海滨高速2012年度道路桥梁检测项目检测方案
1 工程概况
海滨大道南起自河北沧州岐口,北止于河北涧河,途径大港、塘沽、汉沽,贯穿南港工业区、临港工业产业区、保税区、开发区和中新天津生态城等功能区。
海滨大道全线分为海滨大道北段、集疏港段、海滨大道南段三部分,其中:海滨大道北段主线长33.7公里、集疏港段主线长19.34公里、海滨大道南段主线长35.56公里。海滨大道全线包括:道路50.6公里,高架桥38公里(含跨河特大桥4座、互通立交6座、分离式立交2座),收费站3处,服务区1处。
本次检测主要内容包括:对海滨大道北段道路、桥梁(其中主线桥与匝道桥,长度约12.086公里)和海滨大道南段桥梁(包括主线桥与匝道桥,长度约18.4815公里)进行定期检查,定期检查为每年一次。其中需要对北段大神堂渔港桥、永定新河特大桥、南段独流减河特大桥、独流涧河大桥及子牙新河特大桥进行每月一次的经常性检查。
具体情况详见下表
海滨高速桥梁一览表
序号 | 桥梁名称 | 中心桩号 | 类型 | 桥梁全长(m) | 桥梁面积(m2) | 北 段 |
1 | 洒金坨分离式立交 | 4.237 | 大桥 | 495 | 3960 | |
2 | 六号水门二桥 | 7.372 | 中桥 | 96.68 | 3190.44 | |
3 | 六号水门一桥 | 7.513 | 中桥 | .68 | 2134.44 | |
4 | 大神堂渔港桥 | 8.504 | 大桥 | 775 | 25575 | |
5 | 海沿立交桥 | 13.9 | 大桥 | 350.86 | 4561.18 | |
6 | 汉蔡路互通立交桥主线 | 18.712 | 大桥 | 840 | 28560 | |
7 | 汉蔡路互通立交桥B匝道 | 19.381 | 大桥 | 443.5 | 7539.5 | |
8 | 汉蔡路互通立交桥C匝道 | 19.39 | 大桥 | 151.501 | 1212.008 | |
9 | 汉蔡路互通立交桥D匝道 | 19.39 | 大桥 | 1.8 | 18 | |
10 | 蔡家堡渔港桥 | 20.095 | 大桥 | 104.66 | 3663.1 | |
11 | 永定新河特大桥 | 29.2 | 特大桥 | 8600 | 369800 | |
12 | K61+810桥 | 50.476 | 小桥 | 20.9 | 741.95 | 南 段 |
13 | 轻纺大道分离式立交桥 | 49.24 | 大桥 | 904.66 | 33472.42 | |
14 | K66+125小桥 | 53.046 | 小桥 | 34 | 1207 | |
15 | 油田联络线互通式立交桥 | 61.81 | 大桥 | 396.86 | 4563. | |
16 | 独流减河大桥 | 65.125 | 特大桥 | 5265.56 | 186927.4 | |
17 | 红旗路互通立交 | 66.125 | 大桥 | 378 | 26 | |
18 | 子牙新河特大桥 | 72.556 | 特大桥 | 10392.86 | 3646.5 | |
19 | 独流涧河大桥(24×30) | 大桥 | 724.66 | 18117 | ||
20 | 电场1号桥 (19×13) | 大桥 | 247 | 6175 | ||
21 | 电场2号桥 (6×13) | 中桥 | 78 | 1950 | ||
22 | 电场3号桥 3×13) | 中桥 | 39 | 975 |
2.1 工作内容
本项目桥梁检测工作内容包括:
1. 桥梁定期、经常性检查。依据《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的要求,定期检查以目测观察结合仪器观测进行,经常检查采用目测方法,配以简单工具进行测量。
2. 检测数据整理分析及报告编制。
3. 对检测结果和主要病害进行分析,提出较详实的养护建议。
2.2 桥梁检测依据
1.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
2. 《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 H21-2011);
3.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5. 《结构混凝土实体检测规程》(DB/T29-148-2005)
6.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7. 桥梁竣工图纸等资料。
2.3 桥梁检测准备工作
2.3.1 人员要求
至少由4人组成外业组,2人检查,1人记录,1人拍照。
外业检查 外业检查
2.3.2 设备要求
检测仪器已经过计量标定,并在有效期内,可用于桥梁检测工作。
2.3.3 收集桥梁基础资料
为确保桥梁现场检测工作的准确性,需收集如下资料:
1、 竣工资料:包括竣工图、竣工质检及验收文件(含隐藏工程验收记录)、定点观测记录;
2、 养护资料:包括桥梁维修、加固记录和图纸、日常养护资料;
3、 检测资料:历次检测报告和常规定期检测中提出的建议。
2.3.4 桥梁构件编号规则
1. 有完整图纸资料的按照图纸资料的桥梁构件编号进行编写。
2. 没有图纸资料或图纸中未标明构件编号的按以下原则编写。
(1) 桥跨、墩台、支座及上部结构编号示意如下图所示。构件编号均按里程增长方向从左向右开始。盖梁病害表述时分为6面,检测人员面向里程增大方向站立时面对的盖梁面为正面,相对应面为背面,左手侧为左侧面,右手侧为右侧面,上为顶面,下为底面。
(2) 伸缩缝:以桥梁小桩号侧开始,沿路线前进方向依次将伸缩缝编为1号、2…n号伸缩缝。
(3) 锥坡、护坡:小桩号侧(前桥台)左右幅锥坡、护坡分别为L0、R0,大桩号(后桥台)侧左右幅锥坡、护坡分别为L1、R1。
(4) 翼墙、耳墙:小桩号(前桥台)侧左右幅耳墙分别为L0、R0,大桩号(后桥台)侧左右幅耳墙分别为L1、R1。
(5) 排水设施:沿里程增大的方向,左侧为L-1、L-2…L-n,右侧为R-1,R-2…R-n。
(6) 桥面及人行道按照伸缩缝编号表述,1联桥面,2联桥面…n联桥面,具体描述桥面病害时,表述时先横后纵。横向可按左、中,右。纵向可按前、中、后端分缀,按每联桥面长度及宽度均匀划分。
桥面编号示意图
3. 支座编号说明
(1) 支座编号首位数字为支座支撑梁所在跨的数字,第二位数字为所在墩台的数字,第三位数字为同一排支座从左向右一次编排的数字。
例:2-1-2涵义为支撑第2跨梁的1号墩上的第2个支座。
(2) 若遇连续结构,则采取两位数字标名,不必写支座支撑梁的数字,只从墩台号开始编写。
例:2-1涵义为2号墩上的第一个支座,且2号墩上部结构为连续结构。
支座编号示意图
4. 横隔梁编号说明
横隔梁编号首位数字为支撑梁所在跨的数字,第二位数字为湿接缝从左向右编排的数字,第三位数字为同一湿接缝处横隔梁从小桩号向大桩号编排的数字。
例:2-2-3涵义为支撑第2跨梁的第2道湿接缝上的第3个横隔梁。
横隔梁编号示意图
2.4 桥梁检测顺序
桥梁检测工作按以下顺序进行检查:
1. 检查线路:按路线里程增长方向,从左自右顺序检查;
2. 检查步骤:从下往上的顺序检查。上0号桥台,从左侧翼墙开始依次检查;检查下部结构及基础(每个墩台身、墩台基础、墩台帽梁等);上部结构(每个支座、承重构件、一般构件);防护工程;河床病害;桥面系(桥面铺装,伸缩缝、人行道、栏杆、排防水系统等);桥上的照明、标志;
3. 在检查结构缺损状况过程中,同时校对桥梁结构的基本数据是否与实际相符,在出现病害的部位处标上带色涂料、拍照。缺损状况的描述应采用专业标准术语,说明缺损的部位、类型、性质、范围、数量和程度等。
4. 拍照要求:每座桥梁要拍1张桥面正面照,一张桥梁侧立面照片,若干张桥梁各部位病害照。每张照片需编号处理以免发生混乱。
(1) 整体照片反映桥梁的结构形式;
桥梁正面照 桥梁立面照
(2) 病害照片反映出病害的位置,在拍照前先对相应病害进行明显标识;
照片号1000
某桥 7#盖梁竖向裂缝
某桥 桥梁评定指标检查评定表
缺损
位置 | 缺损类型 | 缺损情况 | 评定类别 ( (1~5) | 照片或图片 (编号 / 时间) | |
缺损数量 | 病害描述 (性质、范围、程度等) | 2012.7.5 | |||
盖梁 7# | 裂缝 | 1 | 竖向裂缝长105cm, | 4 | 1000 |
宽1.00mm,深度60mm, | |||||
距盖梁右端255cm | |||||
说明:简图标识。 |
2.5 桥梁检测重点检查部位
桥梁检测应采取重点部位重点检查的方式进行,混凝土桥梁结构形式的重点部位如下:
结构形式 | 重点部位(加○处) | 说明 | |
上 部 结 构 | 简支梁 | ① 跨中处 ② 1/4跨径处 ③ 支座处 | |
连续梁 悬臂梁 | 1跨中处 2反弯点(约1/5跨径处) 3桥墩处梁顶部 4桥墩顶部 | ||
桥 梁 墩 台 | 单独桥墩 | 1支座底部 2墩柱表面 | |
T型桥墩 | 1支座底部 2悬臂根部 3墩柱表面 | ||
Y型桥墩 | ① 支座底部 ② 悬臂根部 ③ Y形交接处 ④ 墩柱表面 | ||
双柱式桥墩 | ① 支座底部 ② 盖梁底跨中处 ③ 悬臂根部 4墩柱表面 5横向系梁跨中处 6系梁与墩柱连接处 |
经常检查采用目测方法,配合简单工具(卷尺、望远镜)进行测量,现场登记所检查项目的缺损类型、范围。
经常检查的项目和内容:
1. 外观是否整洁,有无杂物堆积,杂草蔓生。构件表面的涂装层是否完好,有无损坏、老化变色、开裂、起皮、剥落、锈迹。
2. 桥面铺装是否平整,有无裂缝、局部坑槽、积水、沉陷、波浪、碎边;混凝土桥面是否有剥离、渗漏,钢筋是否露筋、锈蚀,缝料是否老化、损坏,桥头有无跳车。
3. 排水设施是否良好,桥面泄水管是否堵塞和破损。
4. 伸缩缝是否堵塞卡死,连接部件有无松动、脱落、局部破损。
5. 人行道、缘石、栏杆、扶手、防撞护栏和引道护栏(柱)有无撞坏、断裂、松动、错位、缺件、剥落、锈蚀等。
6. 观察桥梁结构有无异常变形,异常的竖向振动、横向摆动等情况,然后检查各部件的技术状况,查找异常原因。
7. 支座是否有明显缺陷,活动支座是否灵活,位移量是否正常。
8. 桥位区段河床冲淤变化情况。
9. 基础是否受到冲刷损坏、外露、悬空、下沉,墩台及基础是否受到生物腐蚀。
10. 墩台是否受到船只或漂浮物撞击而受损。
11. 翼墙(侧墙、耳墙)有无开裂、倾斜、滑移、沉降、风化剥落和异常变形。
12. 锥坡、护坡、调治构造物有无塌陷、铺砌面有无缺损、勾缝脱落、灌木杂草丛生。
13. 交通信号、标志、标线、照明设施以及桥梁其他附属设施是否完好。
14. 其他显而易见的损坏或病害。
2.7 桥梁定期检查具体内容
2.7.1 桥梁定期检查工作流程
2.7.2 桥梁定期检查具体内容
定期检查以目测观察结合仪器观测进行,接近各部件仔细检查其缺损情况,现场记录各部件缺损状况并作出技术状况评分。
1. 对于净空较高,桥下环境复杂,跨越河流的桥梁,使用桥梁检测车接近各部件仔细检查其缺损情况。
2. 对于净空较低且桥下具备进入条件的孔跨,采取直接检查或结合使用爬梯及橡皮艇进行检查。
桥梁检测车
定期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桥梁的上、下部结构、桥面系以及桥梁其它附属设施等方面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2.7.2.1 上部结构的检查
1.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检查
(1) 梁端头、底面是否损坏,箱形梁内是否有积水,通风是否良好;
(2) 混凝土有无裂缝、渗水、表面风化、剥落、露筋和钢筋锈蚀,有无碱集料反应引起的整体龟裂现象;混凝土表面有无严重碳化;
(3) 预应力钢束锚固区段混凝土有无开裂,沿预应力筋的混凝土表面有无纵向裂缝;
(4) 梁(板)式结构的跨中、支点及变截面处混凝土是否开裂、缺损和出现钢筋锈蚀;
(5) 板梁铰缝及T梁湿接头、横隔板是否损坏、渗水等;
(6) 曲线匝道梁体是否有横向及纵向位移。
2.支座的检查
(1) 支座组建是否完好、清洁,有无断裂、错位、脱空;
(2) 活动支座是否灵活,实际位移量是否正常;
(3) 支承垫石是否有裂缝;
(4) 橡胶支座是否老化、开裂,有无过大的剪切变形或压缩变形,各夹层钢板之间的橡胶层外凸是否均匀;
(5) 四氟滑板支座是否脏污、老化,四氟乙烯板是否完好,橡胶块是否滑出钢板。
2.7.2.2 下部结构的检查
1. 墩台及基础有无滑动、倾斜、下沉等;
2. 台背填土有无沉降或挤压隆起;
3. 混凝土墩台及帽梁有无冻胀、风化、开裂、露筋等;
4. 墩台顶面是否清洁,伸缩缝处是否漏水;
5. 基础下是否发生不许可的冲刷或掏空现象,墩柱在水位涨落、干湿交替变化处有无冲刷磨损、颈缩、露筋,有无环状冻裂,是否受到污水、咸水或生物的腐蚀。
2.7.2.3 桥面系构造及附属设施的检查
桥面铺装质量的检查,包括桥面破损、车辙、伸缩缝状态检查、护撞护栏及其他附属设施的检查。具体检查内容如下:
1. 桥面铺装层纵、横坡是否顺适,有无严重的裂缝(龟裂、纵横裂缝)、坑槽、波浪、桥头跳车、防水层漏水;
2. 伸缩缝是否有异常变形、破损、脱落、漏水,是否造成明显的跳车;
3. 人行道构件、栏杆、防撞墙有无撞坏、断裂、错位、缺件、剥落、锈蚀等;
4. 桥面排水是否顺畅,泄水管是否完好,畅通,桥头排水沟功能是否完好,锥坡有无冲蚀、塌陷;
5. 桥上交通信号、标志、标线、照明设施是否损坏、老化、失效,是否需要更换。
2.7.2.4 通道、跨线桥的检查
1. 结构检查
通道、跨线桥的结构检查同一般公路桥梁。
2. 其它检查
(1) 通道有无积水,排水系统是否畅通;
(2) 跨线桥的防抛网、隔音墙是否完好;
(3) 通道、跨线桥下的道面有无非法占有情况;
(4) 跨线桥的人行道构件是否完好等。
2.7.2.5 其他显而易见的损坏或病害
2.7.3 桥梁定期检查检测方法
2.7.3.1 混凝土裂缝检测
检测裂缝主要从裂缝的分布部位、裂缝的走向、长度、宽度、深度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用卷尺量测裂缝的起止点、转折点位置得到裂缝的长度、走向,并可绘制裂缝分布图。采用裂缝宽度观测仪量测裂缝的宽度,对较宽的结构裂缝测试其深度。裂缝检测工艺框图如下所示。
裂缝检测工艺框图
测试仪器:裂缝宽度观测仪、裂缝深度测试仪
裂缝宽度观测仪 裂缝深度测试仪
裂缝宽度检测 裂缝深度检测
2.7.3.2 混凝土强度检测
砼强度是砼桥梁结构的一个重要指标。旧桥检测应对所检构件目前砼强度有清楚的认识。本次检测主要采用回弹法或超声-回弹综合法进行砼强度的检测。
测试仪器:数显式回弹仪、非金属超声检测分析仪
数显式回弹仪 非金属超声检测分析仪 回弹强度检测
2.7.3.3 钢筋锈蚀程度检测
钢筋锈蚀检测可直接反映量测部位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发生锈蚀的概率或钢筋正在发生锈蚀的活动性。
测试仪器:钢筋锈蚀检测仪
钢筋锈蚀检测仪 检测钢筋锈蚀
2.7.3.4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
当桥梁外观检测中发现桥梁主要受力构件存在以下情况:1) 钢筋锈蚀电位测量结果表明钢筋可能锈蚀变化的部位;2)其他需要检测的部位,根据实际需要可对部分结构构件进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测试仪器:钢筋位置测定仪
钢筋位置测定仪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
2.7.4 桥梁常见病害示例
板梁横向裂缝 板梁纵向裂缝
小箱梁腹板纵向裂缝 现浇箱梁横向裂缝
墩柱竖向裂缝 盖梁斜向裂缝
支座外鼓 支座剪切变形
钢筋锈蚀 桥面铺装坑槽
伸缩缝橡胶条脱落 护栏混凝土剥落、露筋
2.7.5 桥梁技术状况评定
定期检查完成后,根据定期检查资料和《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 H21-2011)中规定的评定方法,对桥梁各部件技术状况进行综合评定,再根据各部件权重综合确定全桥的技术状况等级。
2.7.5.1 桥梁技术状况等级评定方法及等级分类
2.7.5.1.1 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方法
根据《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 H21-2011)规定,桥梁各部件技术状况的评定方法如下:
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包括桥梁构件、部件、桥面系、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和全桥评定。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应采用分层综合评定与5类桥梁单项控制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先对桥梁各构件进行评定,然后对桥梁各部件进行评定,再对桥面系、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分别进行评定,最后进行桥梁总体技术状况的评定。
桥梁构件:组成桥梁结构的最小单元,如一片梁、一个墩柱等。
桥梁部件:结构中同类构件的统称,如梁、桥墩等。
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指标
2.7.5.1.2 桥梁技术状况等级分类
1. 梁式桥主要部件为上部承重构件、桥墩、桥台、基础、支座,其余为次要部件。
2. 桥梁总体技术状况评定等级分为1类、2类、3类、4类、5类,见下表
技术状况
评定等级 | 桥梁技术评定描述 |
1类 | 全新状态,功能完好 |
2类 | 有轻微缺损,对桥梁使用功能无影响 |
3类 | 有中等缺损,尚能维持正常使用功能 |
4类 | 主要构件有大的缺损,严重影响桥梁使用功能;或影响承载能力,不能保证正常使用 |
5类 | 主要构件存在严重缺损,不能影响桥梁使用功能,危及桥梁安全,桥梁处于危险状态 |
技术状况
评定等级 | 桥梁技术评定描述 |
1类 | 全新状态,功能完好 |
2类 | 功能良好,材料有局部轻度缺损和污染 |
3类 | 材料有中等缺损,或出现功能性病害,但发展缓慢,尚能维持正常使用功能 |
4类 | 材料有严重缺损,或出现中等功能性病害,且发展较快,结构变形小于或等于规范值,功能明显降低 |
5类 | 材料严重缺损,出现严重功能性病害,且有继续扩展现象;关键部位的部分材料强度达到极限,变形大于规范值,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不能达到安全通行的要求 |
技术状况
评定等级 | 桥梁技术评定描述 |
1类 | 全新状态,功能完好;或功能良好,材料有轻度缺损、污染等 |
2类 | 有中等缺损或污染 |
3类 | 材料有严重缺损,出现功能降低,进一步恶化将不利于主要构件,影响正常交通 |
4类 | 材料有严重缺损,失去应有功能,严重影响正常交通;或原无设置,而调查需要补设 |
2.7.5.3 桥梁技术状况评定的计算
2.7.5.3.1 桥梁构件的技术状况评分标准按式(3.1)计算
(3.1)
当x=1时, U1=DPi1
当x2 时, (其中j=i)
当DPij=100时,
式中:—上部结构第i类构件构件的得分,值域为0~100分;
—下部结构第i类构件构件的得分,值域为0~100分;
—桥面系第i类构件构件的得分,值域为0~100分;
K —第i类部件部件出现扣分的指标的种类数;
U、x、y—引入的变量;
i—部件类别,例如i表示上部承重构件、支座、桥墩等;
j—第i类部件构件的第j类检测指标;
DPij—第i类部件构件的第j类检测指标的扣分值;根据构件各种检测;
根据各种检测指标扣分值进行计算,扣分值按表3-1规定取值。
构件各检测指标扣分值 表3-1
检测指标所能达到的最高等级类别 | 指标类别 | ||||
1类 | 2类 | 3类 | 4类 | 5类 | |
3类 | 0 | 20 | 35 | — | — |
4类 | 0 | 25 | 40 | 50 | — |
5类 | 0 | 35 | 45 | 60 | 100 |
故该片板梁构件技术状况评分为40。
例:某梁式桥一片板梁出现裂缝和剥落两种病害,裂缝病害扣分值为DPij=45,剥落病害扣分值为DPij=40,对于两种病害,以病害扣分值大的为U1= DPij=45,计算U2,
故该片板梁构件技术状况评分为39.4。
《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表5.1.1-11 简支梁(板)桥、刚架桥裂缝
标度 | 评定标准 | |
定性描述 | 定量描述 | |
1 | 完好 | — |
2 | 局部出现网状裂纹,或主梁出现少量轻微裂缝,缝宽未超限 | 网状裂纹累计面积≤构件面积的20%,单处面积≤1.0m2 ,或主梁裂缝缝长≤截面尺寸的1/3 |
3 | 出现大面积网状裂纹,或主梁出现较多横向裂缝(钢筋混凝土梁、板),或顺主筋方向出现纵向裂缝,或出现斜裂缝、水平裂缝、竖向裂缝等,缝宽未超限 | 网状裂纹累计面积>构件面积的20%,单处面积>1.0m2,或主梁缝长>截面尺寸的1/3且≤2/3 |
4 | 主梁控制截面出现较多横向裂缝(钢筋混凝土梁、板),或顺主筋方向出现严重纵向裂缝并伴有钢筋锈蚀等,或出现斜裂缝、水平裂缝、竖向裂缝等,裂缝缝宽超限 | 缝长>截面尺寸的2/3,且间距<20cm |
5 | 主梁控制截面出现大量结构性裂缝,裂缝大多贯通,且缝宽超限,主梁出现变形 | 缝宽>1.0mm,且间距≤10cm |
(3.2)
或
或
式中:— 上部结构第i类部件的得分,值域为0~100分;当上部结构中的主要部件,某一构件评分值在[0,40)区间时,其相应的部件评分值=;
— 上部结构第i类部件各构件的得分平均值,值域为0~100分;
— 下部结构第i类部件的得分,值域为0~100分;当下部结构中的主要部件,某一构件评分值在[0,40)区间时,其相应的部件评分值=;
— 下部结构第i类部件各构件的得分平均值,值域为0~100分;
—桥面系第i类部件的得分,值域为0~100分;
—桥面系第i类部件各构件的得分平均值,值域为0~100分;
—上部结构第i类构件中分值最低的构件得分值;
—下部结构第i类构件中分值最低的构件得分值;
—桥面系第i类构件中分值最低的构件得分值;
t — 随构件的数量而改变的系数, 见表3-2
t值 表3-2
n(构件数) | t | n(构件数) | t |
1 | 20 | 6.6 | |
2 | 10 | 21 | 6.48 |
3 | 9.7 | 22 | 6.36 |
4 | 9.5 | 23 | 6.24 |
5 | 9.2 | 24 | 6.12 |
6 | 8.9 | 25 | 6.00 |
7 | 8.7 | 26 | 5.88 |
8 | 8.5 | 27 | 5.76 |
9 | 8.3 | 28 | 5. |
10 | 8.1 | 29 | 5.52 |
11 | 7.9 | 30 | 5.4 |
12 | 7.7 | 40 | 4.9 |
13 | 7.5 | 50 | 4.4 |
14 | 7.3 | 60 | 4.0 |
15 | 7.2 | 70 | 3.6 |
16 | 7.08 | 80 | 3.2 |
17 | 6.96 | 90 | 2.8 |
18 | 6.84 | 100 | 2.5 |
19 | 6.72 | 200 | 2.3 |
2.表中未列出的t值采用内插法计算。
例:某梁式桥有10片板梁,按照标准对10片板梁逐一进行评定,构件技术状况评分分别为:100、65、100、100、100、75、80、100、100、100
构件评分平均值为
构件评分最小值为
按照t值表(表3-2),查阅t值,t=8.1
故板梁部件技术状况评分为87.7。
2.7.5.3.3 桥梁上部结构、下部结构、桥面系的技术状况评分,按式(3.3)计算。
SPCI(SBCI或BDCI) = (BCC或DCC)× (3.3)
式中: SPCI─桥梁上部结构技术状况评分,值域0~100分;
SBCI─桥梁下部结构技术状况评分,值域0~100分;
BDCI─桥面系技术状况评分,值域0~100分;
m─上部结构(下部结构或桥面系)的部件种类数;
─第i类部件的权重;对于桥梁中未设置的部件,应根据此部件的隶属关系,将其权重值分配给各既有部件,分配原则按照各既有部件权重在全部既有部件权重中所占比例进行分配。
梁式桥各部件权重值 表3-3
部位 | 类别i | 评价部件 | 权重 |
上部结构 | 1 | 上部承重构件(主梁、挂梁) | 0.70 |
2 | 上部一般构件(湿接缝、横隔板等) | 0.18 | |
3 | 支座 | 0.12 | |
下部结构 | 4 | 翼墙、耳墙 | 0.02 |
5 | 锥坡、护坡 | 0.01 | |
6 | 桥墩 | 0.30 | |
7 | 桥台 | 0.30 | |
8 | 墩台基础 | 0.28 | |
9 | 河床 | 0.07 | |
10 | 调治构造物 | 0.02 | |
桥面系 | 11 | 桥面铺装 | 0.40 |
12 | 伸缩缝装置 | 0.25 | |
13 | 人行道 | 0.10 | |
14 | 栏杆、护栏 | 0.10 | |
15 | 排水系统 | 0.10 | |
16 | 照明、标志 | 0.05 |
故该桥上部结构技术状况评分为77.9。
SPCI =× =80×0.70+75×0.18+70×0.12=77.9
2.7.5.3.4 桥梁总体的技术状况评分,按式(3.4)计算。
=BDCI×+SPCI×+SBCI× (3.4)
式中:─桥梁总体技术状况评分,值域为0~100分;
─桥面系在全桥中的权重,按表3-3规定取值;
─上部结构在全桥中的权重,按表3-3规定取值;
─下部结构在全桥中的权重,按表3-3规定取值。
桥梁结构组成权重值 表3-4
桥梁部位 | 权重 |
上部结构 | 0.40 |
下部结构 | 0.40 |
桥面系 | 0.20 |
桥面系技术状况评分为87.2,按照表3-4查得各部位权重为0.40、0.40、0.20,
故该桥梁总体技术状况评分为79.3。
= SPCI×+SBCI×+BDCI×+=77.9×0.40+76.8×0.40+87.2×0.20=79.3
2.7.5.4 桥梁技术状况分类界限宜按表4-1规定取值。
技术状况评分 | 技术状况等级 | ||||
1类 | 2类 | 3类 | 4类 | 5类 | |
(SPCI、SBCI、BDCI) | [95,100] | [80,95〕 | [60,80) | [40,60) | [0,40) |
桥梁技术状况评定等级,分为1类、2类、3类、4类、5类,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见表3-4。各类桥梁的养护措施是:1类桥梁进行正常保养;2类桥梁需进行小修;3类桥梁需进行中修;4类桥梁需进行大修或改造;5类桥梁需进行改建或重建,及时关闭交通。
例:某做梁式桥,桥梁总体技术状况评分为79.3,属于3类桥,需进行中修。
2.7.5.5 当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技术状况等级为3类、桥面系技术状况等级为4类,且桥梁总体技术状况评分为40≤Dr<60时,桥梁总体技术状况等级应评定为3类。
2.7.5.6 全桥总体技术状况等级评定时,当主要部件评分达到4类或5类且影响桥梁安全时,可按照桥梁主要部件最差的缺损状况评定。
2.8 检测数据整理及检测报告编制
2.8.1 经常检查
填写“桥梁经常检查记录表”,并详细记录缺损类型、范围,提出相应的小修保养措施。
2.8.2 定期检查
1. 根据桥梁检测的原始记录及病害现状,进行桥梁技术状况评定。
2. 校核桥梁基本数据,填写“桥梁定期检查记录表”及“桥梁基本状况卡片”。
3. 判断缺损原因,估定维修范围及方式,提出有关维修整治方案的建议。
4. 对难以判断损坏原因和程度的部件,提出特殊检查(专门检验)的要求。
5. 对损坏严重、危及安全运行的危险桥梁,提出处治的建议。
6. 绘制桥梁病害示意图。
2.8.3 资料提交方式
除各类检测报告一律按正式打印交付外,所有一切检测记录、原始数据、中间分析资料均采用电子文档交付。我方将提交 4 份检测报告和 1 份电子文档。
2.9 病害原因分析及养护对策制定
对病害成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科学的养护对策是为了能切实做好海滨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优化养护资金的使用方案,提高公路的服务水平,促进海滨高速公路的养护科学化和规范化。
根据公路检测结果评价的公路技术状况,结合路段公路现状、历年养护情况、交通量、路段气候特点,针对主要的、典型的、常见的、多发的路面、桥梁病害情况,通过专项检测重点分析病害形成原因及发展趋势,提出有效的治理对策并进行必要的养护设计,详细制定预防性养护措施和养护管理方法。
桥梁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 环境因素造成,如雨水浸蚀、冻裂及其它材料、构造等特性;
2. 设计缺陷;
3. 施工质量存在问题;
4. 后期使用及养护等因素,如重(大)型车辆超载和交通量增长过快等人为因素造成的维修不及时。
5. 对于各路段桥梁出现的病害,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养护维修。
3道路检测方案
3.1 道路工作内容
本项目道路检测的工作内容包括:
1. 路面破损调查及采集前方图像、路面平整度检测、路面车辙检测、路面抗滑性能检测、路面结构强度检测(抽检20%);
2. 检测数据整理分析及报告编制;
3. 对检测结果和主要病害进行分析,提出较详实的养护建议。
3.2 道路检测依据
1.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
2.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
3.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2-2001);
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5.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7.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04);
8. 道路竣工图纸等资料。
3.3 道路检测准备工作
3.3.1 人员要求
依据工程实际情况成立检测组,任命组长一名,至少配备组员5名。检测组长负责路况实地考察、现场协调、检测任务分配、检测数据分类整理归档,组员负责单项检测及报告出具工作。
3.3.2 设备要求
本次检测共用设备5台。分别为: 路面破损检测车、车载式激光平整度测试车、激光自动弯沉仪、横向力系数检测车、激光车辙检测仪。检测仪器已经过计量检定,并在有效期内,检测车辆工作性能良好。
3.3.3收集道路基础资料
为确保道路现场检测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需收集如下资料:
1. 竣工资料:包括竣工图、竣工质检及验收文件(含隐藏工程验收记录)、定点观测记录;
2. 养护资料:包括日常养护定期检查资料;
3. 检测资料:历次检测报告和常规定期检测中提出的建议。
3.4 道路损坏类型
公路技术状况包含路面、路基、桥隧构造物和沿线设施四部分评价内容,其中路面包括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和砂石路面。本方案仅对路面进行检测。
沥青路面损坏分11 类21 项。
1. 龟裂
轻:初期裂缝,裂区无变形、无散落,缝细,主要裂缝宽度在2mm 以下,主要裂缝块度在0.2~0.5m 之间,损坏按面积计算。
中:龟裂的发展期,龟裂状态明显,裂缝区有轻度散落或轻度变形,主要裂缝宽度在2~5mm 之间,部缝块度小于0.2m,损坏按面积计算。
重:龟裂特征显著,裂块较小,裂缝区变形明显、散落严重,主要裂缝宽大于5mm,大部缝块度小于0.2m,损坏按面积计算。
2. 快状裂缝
轻:缝细、裂缝区无散落,裂缝宽度在3mm 以内,大部缝块度大于1.0m,损坏按面积计算。
重:缝宽、裂缝区有散落,裂缝宽度在3mm 以上,主要裂缝块度在0.5~1.0m 之间,损坏按面积计算。
3. 纵向裂缝
与行车方向基本平行的裂缝。
轻:缝细、裂缝壁无散落或有轻微散落,无支缝或有少量支缝,裂缝宽度在3 mm 以内,损坏按长度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0.2m)换算成面积。
重:缝宽、裂缝壁有散落、有支缝,主要裂缝宽度大于3mm,损坏按长度(m)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0.2m)换算成面积。
4. 横向裂缝
与行车方向基本垂直的裂缝。
轻:缝细、裂缝壁无散落或有轻微散落,裂缝宽度在3mm 以内,损坏按长度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0.2m)换算成面积。
重:缝宽、裂缝贯通整个路面、裂缝壁有散落并伴有少量支缝,主要裂缝宽度大于3mm,损坏按长度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0.2m)换算成面积。
5. 坑槽
轻:坑浅,有效坑槽面积在0.1m2 以内(约0.3m×0.3m),损坏按面积计算。
重:坑深,有效坑槽面积大于0.1m2 (约0.3m×0.3m),损坏按面积计算。
6. 松散
轻:路面细集料散失、脱皮、麻面等表面损坏,损坏按面积计算。
重:路面粗集料散失、脱皮、麻面、露骨,表面剥落、有小坑洞,损坏按面积计算。
7. 沉陷
大于10mm 的路面局部下沉。
轻:深度在10~25mm 之间,正常行车无明显感觉,损坏按面积计算。
重:深度大于25mm,正常行车有明显感觉,损坏按面积计算。
8. 车辙
轮迹处深度大于10mm 的纵向带状凹槽(辙槽)。
轻:辙槽浅,深度在10~15mm 之间,损坏按长度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0.4m)换算成面积。
重:辙槽深,深度15mm 以上,损坏按长度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0.4m)换算成面积。
9. 波浪拥包
轻:波峰波谷高差小,高差在10~25mm 之间,损坏按面积计算。
重:波峰波谷高差大,高差大于25mm,损坏按面积计算。
10. 泛油
路面沥青被挤出或表面被沥青膜覆盖形成发亮的薄油层,损坏按面积计算。
11. 修补
龟裂、坑槽、松散、沉陷、车辙等的修补面积或修补影响面积(裂缝修补按长度计算,影响宽度为0.2m)。
水泥混凝土路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分11 类20项。
1. 破碎板
轻:板块被裂缝分为3 块以上,破碎板未发生松动和沉陷,损坏按板块面积计算。
重:板块被裂缝分为3 块以上,破碎板有松动、沉陷和唧泥等现象,损坏按板块面积计算。
2. 裂缝
板块上只有一条裂缝,裂缝类型包括横向、纵向和不规则的斜裂缝等。
轻:裂缝窄、裂缝处未剥落,缝宽小于3mm,一般为未贯通裂缝,损坏按长度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1.0m)换算成面积。
中:边缘有碎裂,裂缝宽度在3~10mm 之间,损坏按长度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1.0m)换算成面积。
重:缝宽、边缘有碎裂并伴有错台出现,缝宽大于10mm,损坏按长度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1.0m)换算成面积。
3. 板角断裂
裂缝与纵横接缝相交,且交点距板角小于或等于板边长度一半的损坏。
轻:裂缝宽度小于3mm,损坏按断裂板角的面积计算。
中:裂缝宽度在3~10mm 之间,损坏按断裂板角的面积计算。
重:裂缝宽度大于10mm,断角有松动,损坏按断裂板角的面积计算。
4. 错台
接缝两边出现的高差大于5mm 的损坏。
轻:高差小于10mm,损坏按长度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1.0m)换算成面积。
重:高差10mm 以上,损坏按长度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1.0m)换算成面积。
5. 唧泥
板块在车辆驶过后,接缝处有基层泥浆涌出,损坏按长度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1.0m)换算成面积。
6. 边角剥落
沿接缝方向的板边碎裂和脱落,裂缝面与板面成一定角度。
轻:浅层剥落,损坏按长度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1.0m)换算成面积。
中:中深层剥落,接缝附近水泥混凝土有开裂,损坏按长度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1.0m)换算成面积。
重:深层剥落,接缝附近水泥混凝土多处开裂,深度超过接缝槽底部,损坏按长度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1.0m)换算成面积。
7. 接缝料损坏
由于接缝的填缝料老化、剥落等原因,接缝内已无填料,接缝被砂、石、土等填塞。
轻:填料老化,不密水,但尚未剥落脱空,未被砂、石、泥土等填塞,损坏按长度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1.0m)换算成面积。
重:三分之一以上接缝出现空缝或被砂、石、土填塞,损坏按长度计算,检测结果要用影响宽度(1.0m)换算成面积。
8. 坑洞
板面出现有效直径大于30mm、深度大于10mm 的局部坑洞,损坏按坑洞或坑洞群所涉及的面积计算。
9. 拱起
横缝两侧的板体发生明显抬高,高度大于10mm,损坏按拱起所涉及的板块面积计算。
10. 露骨
板块表面细集料散失、粗集料暴露或表层松疏剥落,损坏按面积计算。
11. 修补
裂缝、板角断裂、边角剥落、坑洞和层状剥落的修补面积或修补影响面积(裂缝修补按长度计算,影响宽度为0.2m)。
3.5 路面状况检测
根据交通部颁布实施的《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公路技术状况评定由路基、路面、桥隧构造物、沿线设施等指标组成,其中路面指标最为重要,权重达到0.70。路面是道路使用者直接接触的部分,路面技术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道路使用者的利益和道路本身的使用寿命。因此,必须加强对路面的系统性、预防性养护管理,确保高速公路的安全性、舒适性、快捷性。
结合路面使用性能评定和路面养护管理要求,本项目路面检测主要包括路面损坏、道路平整度、路面车辙、抗滑性能和路面结构强度。检测设备采用快速路面检测设备进行检测,在正常车流速度下快速、准确地采集路面损坏、路面平整度、路面车辙、路面抗滑性能等数据及公路前方图像。路面结构强度采用激光自动弯沉仪,其测定车的主要技术性能应满足T0952-2008中相应要求,此次弯沉检测采用抽样范围检测,检测范围为养护里程范围内的20%(检测位置及段落由业主指定)。
1.路面损坏调查
路面损坏状况一般采用损坏类型、严重程度和损坏范围来表征。沥青路面的损坏类型包括龟裂、块裂、纵裂、横裂、坑槽、松散、沉陷、车辙、波浪拥包、泛油和修补;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损坏类型包括破碎板、裂缝、板角断裂、错台、唧泥、边角剥落、接缝料损坏、坑洞、拱起、露骨和修补。
通过对上述路面损坏数据进行检测,根据路面的折合损坏面积和调查面积,计算路面破损率(DR)和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路面车辙是作为的检测和评价指标,用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DI)表示,在计算PCI指标时,路面车辙损坏不再重复考虑。
路面损坏检测采用 “CiCS综合检测车”进行检测,检测结果采用计算机自动识别,识别准确率达到90%以上,检测设备能够采集公路前方图像,前方图像数据能够导入至路面管理系统并能够与破损、平整度数据相关联,能满足路面管理系统数据存储的需要及养护设计工作的需要。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
路面损坏检测仪技术指标
分辨率 | 小于1mm |
检测宽度 | 2 ~ 3.6m |
检测速度 | 0~100km/h |
质量控制 | 可变参数 |
数据处理 | 在线或离线 |
路面破损检测车
2. 路面平整度检测
路面平整度是路面行驶舒适性评价的重要依据,在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的计算公式中,该指标权重达到0.4(权重和为1),可见其重要性。同时,路面平整度也是路面使用性能的综合体现,是路面破损和强度检测的重要补充。
本次检测采用车载式激光平整度仪(LPS-T),激光平整度仪是一种非接触式断面类快速测量车载系统,以加速度计为惯性基准平面,可以在高速行驶状态下测试路面国际平整度指数IRI和均方差指数。连续检测路面平整度,样本输出频率为每20m输出一次,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激光平整度仪技术指标
激光传感器 | 分辨率 | 0.01mm |
测量范围 | 500mm | |
加速度传感器 | 分辨率 | <1μg |
测量范围 | ±30g | |
断面响应波长范围 | 0.5mm~200m | |
采样间隔 | >1mm | |
测试结果输出 | IRI范围 | 0~15m/km |
IRI分辨率 | 0.01m/km | |
测试速度 | 25km/h~120km/h |
车载式激光平整度测试车
3. 路面抗滑性能检测
摩擦系数是表征路面抗滑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次检测采用横向力系数常规测定车(SFC-2007),该设备是国际道路会议常设委员会推荐各国使用的路面抗滑能力测试设备,也是我国交通行业标准规定使用的路面抗滑力常规测试设备。
该系统为整车式结构,通过与车辆纵向夹角为20°的单个测试轮测定路面摩擦系数,一般为湿测,可在较大速度范围内进行测试(40~80 km/h),《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规定的标准测试速度为50km/h,该仪器连续检测,每20米输出一个检测值,采样频率满足《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的要求。
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所示:
横向力系数常规测定车技术指标
测试方法 | 路面横向力系数测试法 |
测试角度 | (20-0.5)-(20+1.0)° |
测试轮数目 | 2个(每边各一个) |
垂直荷载 | 200kgf±2kgf |
测试轮胎 | 光面轮胎3.00-20 |
水箱容量 | 4~6t |
测试速度 | 40~80km/h |
力传感器封装性 | 全密封充氮型 |
距离测量精度 | 1% |
数据输出分辨率 | 1SFC |
数据输出格式 | 5、10、20、100、1km任选 |
数据总线 | USB |
横向力系数检测车
4. 路面车辙检测
车辙是沥青路面在车辆轮载的长期作用下形成的辙槽,严重车辙的存在不仅对行车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同时雨季容易积水,加速路面损坏。通过对全线车辙的调查,对车辙较为严重的路段,可在养护设计中对其进行特殊设计和处理,保证大修工程完成后路面的整体耐久性。本次检测采用路面快速检测系统(路面多功能检测车)检测,检测数据以10m段长存储,满足路面管理系统数据存储的需要及养护设计工作的需要。同时对路段区间的划分进行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DI)计算。
激光车辙检测仪
5. 路面结构强度检测
路面弯沉是表征路面结构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中,需要通过路面弯沉检测来确定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
路面弯沉检测设备是采用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研制开发的JG-2005型激光式自动弯沉仪。自动弯沉仪属于行驶采样、静态弯沉类检测设备,其基本工作原理与贝克曼梁相似,只是采用位移传感器代替了百分表进行自动测量,同时改变了前后测臂的长度比例。自动弯沉仪由测试车辆、测量机构和数据采集处理系统3部分组成。车辆在测试时能够以3~6km/h的速度稳定行驶,控制系统根据事先在工业微机中设定的工作程序并通过光电管、牵引绞盘及导向机构等部件来自动操作下部测量机构的行走和测试过程,数据采集系统通过位移、温度和距离等传感器连续自动采集单侧或双侧测点的静态弯沉峰值、弯沉盆以及温度和距离等信号,经A/D数据转换程序将上述信号编译成标准数据文件记录在微机内供计算处理使用。自动弯沉仪的测试结果为静态总弯沉,与回弹弯沉有一定区别,按照我国相关规范的要求,应与贝克曼梁进行对比试验,将测试结果换算为标准回弹弯沉。
本设备能连续检测路面弯沉,检测速度为5km/h,检测样本输出频率不少于200点/km。激光自动弯沉仪的检测结果,与贝克曼梁的相关性为:R2=0.974(R=0.987),具体技术参数如下所示:
测试车(底盘标准:豪沃)
测试车轴距 | 6.0m |
后轴荷重 | 100KN |
弯沉值测试范围 | 0~10mm |
测试速度 | 2~6km/h |
激光自动弯沉仪
3.6 路面技术状况评定方法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包含路面损坏、平整度、车辙、抗滑性能和结构强度五项技术内容。其中,路面结构强度为抽样评定指标,单独计算与评定,评定范围根据路面大中修养护需求、路基的地质条件等自行确定。
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评价包含路面损坏、平整度和抗滑性能三项技术内容。
3.6.1路面损坏状况(PCI)
路面损坏状况用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进行评价,按式(1)、式(2)计算:
PCI=100-a0DRa1 式(1)
式(2)
式中: DR─路面破损率(Pavement Distress Ratio),
为各种损坏的折合面积之和与路面调查面积之百分比(%);
Ai─沥青路面损坏,第i类路面损坏的面积(m2);
A─调查的路面面积(调查长度与有效路面宽度之积,m2);
wi —第i类路面损坏的权重,沥青路面安表2-1取值;
a0—沥青路面采用15.00;
a1—沥青路面采用0.412;
i—考虑损坏程度(轻、中、重)的第i项路面损坏类型;
i0—包含损坏程度(轻、中、重)的损坏类型总数,沥青路面取21。
计算步骤
1) 计算调查路面的总面积(长度与有效路面宽度之积A);
2) 统计路面损坏的类型、面积(Ai);
3) 查阅下表路面损坏类型的权重(wi);
4) 计算路面破损率(DR)
5) 按不同路面,选取相关系数a0及a1;
6) 计算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
沥青路面损坏类型和权重
类型(i) | 损坏名称 | 损坏程度 | 权重(wi) | 计量单位 |
1 | 龟裂 | 轻 | 0.6 | 面积(㎡) |
2 | 中 | 0.8 | ||
3 | 重 | 1.0 | ||
4 | 块状裂缝 | 轻 | 0.6 | 面积(㎡) |
5 | 重 | 0.8 | ||
6 | 纵向裂缝 | 轻 | 0.6 | 长度(m) (影响宽度:0.2m) |
7 | 重 | 1.0 | ||
8 | 横向裂缝 | 轻 | 0.6 | 长度(m) (影响宽度:0.2m) |
9 | 重 | 1.0 | ||
10 | 坑槽 | 轻 | 0.8 | 面积(㎡) |
11 | 重 | 1.0 | ||
12 | 松散 | 轻 | 0.6 | 面积(㎡) |
13 | 重 | 1.0 | ||
14 | 沉陷 | 轻 | 0.6 | 面积(㎡) |
15 | 重 | 1.0 | ||
16 | 波浪拥包 | 轻 | 0.6 | 面积(㎡) |
17 | 重 | 1.0 | ||
18 | 泛油 | 0.2 | 面积(㎡) | |
19 | 修补 | 0.1 | 面积(㎡) |
路面平整度用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评价,按式(3)计算:
式(3)
式中: IRI—国际平整度指数(International Roughness Index,m/km);
a0—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0.026;
a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0.65。
3.6.3路面车辙(RDI)
路面车辙用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DI)进行评价,按式(4)计算:
(RD≤RDa)
(RDa<RD≤RDb) 式(4)
(RD>RDb)
式中 RD —车辙深度(Rutting Depth,mm);
RDa —车辙深度参数,采用20mm;
RDb —车辙深度限值,采用35mm;
a0 —模型参数,采用2.0;
a1 —模型参数,采用4.0。
计算步骤
1) 根据车辙检测仪得出的车辙深度(RD),与车辙深度参数(RDa=20mm)、车辙深度限值(RDb=35mm)进行对比,选取相应的公式;
2) 将模型参数a0=2.0、a1=4.0,代入公式中;
3) 计算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DI)。
3.6.4 路面抗滑性能(SRI)
路面抗滑性能用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RI)评价,按式(5)计算。
SRI =(100 − SRI min /1 + a0 e a1SFC)+ SRI min 式(5)
式中:SFC——横向力系数(Side-way Force Coefficient);
SRImin——标定参数,采用 35.0;
a0——模型参数,采用 28.6;
a1——模型参数,采用-0.105。
3.6.5 路面使用性能(PQI)
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按式(6)计算。
PQI = wPCI PCI + wRQI RQI + wRDI RDI + wSRI SRI 式(6)
式中:wPCI ——PCI 在 PQI 中的权重,按下表取值
wRQI——RQI 在 PQI 中的权重,按下表取值;
wRDI ——RDI 在 PQI 中的权重,按下表取值;
wSRI——SRI 在 PQI 中的权重,按下表取值。
计算步骤
1) 查阅下表,得出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的各分项指标权重;
2) 将各指标权重及已经计算出的各分项指标代入公式;
3) 计算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
PQI 分项指标权重
PQI分项指标 | 权重 |
路面损坏状况指数 PCI | 0.35 |
路面行驶质量指数 RQI | 0.40 |
路面车辙深度指数 RDI | 0.15 |
路面抗滑性能指数 SRI | 0.10 |
路面结构强度用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评价,按式(7)和式(8)
式(7)
SSI = ld/ lo 式(8)
式中: SSI——路面结构强度系数(Structure Strength Coefficient),为路面设计弯沉与实测代表弯沉之比;
ld ——路面设计弯沉(mm);
l0 ——实测代表弯沉(mm);
a0 ——模型参数,采用 15.71;
a1 ——模型参数,采用-5.19。
计算步骤
1) 根据路面弯沉检测,得出实测代表弯沉(l0);
2) 查阅图纸,查出路面设计弯沉(ld);
3) 计算路面结构强度系数(SSI=ld/l0);
4) 将模型参数a0=15.71、a1=-5.19代入公式(7)中;
5) 计算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
3.6.7评价标准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将公路技术状况划分为优、良、中、次、差五个等级。对于公路沥青路面的相关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指标和检测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路面技术状况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 | 优 | 良 | 中 | 次 | 差 |
PCI | ≥90 | ≥80,<90 | ≥70,<80 | ≥60,<70 | <60 |
DR(%) | ≤0.4 | >0.4, ≤2.0 | >2.0, ≤5.5 | >5.5, ≤11.0 | >11.0 |
RDI | ≥90 | ≥80,<90 | ≥70,<80 | ≥60,<70 | <60 |
RD(mm) | ≤5 | >0.4, ≤10 | >10, ≤15 | >15, ≤20 | >20 |
RQI | ≥90 | ≥80,<90 | ≥70,<80 | ≥60,<70 | <60 |
IRI(m/km) | ≤2.3 | >2.3,≤3.5 | >3.5, ≤4.3 | >4.3, ≤5.0 | >5.0 |
SRI | ≥90 | ≥80,<90 | ≥70,<80 | ≥60,<70 | <60 |
SFC | ≤48 | ≥40,<48 | ≥33.5,<40 | ≥27.5,<33.5 | <27.5 |
PSSI | ≥90 | ≥80,<90 | ≥70,<80 | ≥60,<70 | <60 |
SSI | ≤0.95 | ≥0.80,<0.95 | ≥0.69,<0.80 | ≥0.61,<0.69 | <0.61 |
PQI | ≥90 | ≥80,<90 | ≥70,<80 | ≥60,<70 | <60 |
3.7.1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包含路面损坏、平整度、车辙、抗滑性能和结构强度五项技术内容。
1. 高速公路路面损坏检测:
对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提出检测报告,其内容包含:各路段路面破损率,及经计算求得的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
2. 高速公路路面平整度检测:
对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提出检测报告,其内容应包含以下各项:
(1) 平整度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2) 经计算求得的各项目段的道路行驶质量指数 RQI。
3. 高速公路路面车辙检测
对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提出检测报告,其主要内容为车辙深度(RD),据此根据公式求得各项目段的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DI)。
4. 高速公路抗滑性能检测
按交通部厅公路字[2003]511 号文的附表十、高速公路横向力系数表编制项目内各测点的横向力系数值 SFC。
对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提出检测报告,其内容应包含以下各项:
(1) 各测点路面摩擦系数值、行程距离、行驶速度。
(2) 各项目的路面摩擦系数统计个数、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3) 经计算求得项目段的路面抗滑性能指数 SRI。
综上所述,求出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
检测过程中,有关的里程桩号、测定时间、天气情况、路表温度、路面外观等都应
有文字性描述记录。
5. 高速公路路面结构强度检测
按交通部厅公路字[2003]511 号文的附表九、高速公路路面弯沉表编制项目各测点的弯沉值。
对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提出检测报告,其内容应包含以下各项:
(1) 以每公里、百米为计算评测区间,计算评测区间的弯沉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及代表弯沉值,以及测试时的路面温度及温度修正值。
(2) 自动弯沉仪测值与贝克曼梁测值的相关关系式及相关系数。
沥青路面弯沉值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评定,评定单元原则为每车道 1km, 10km每一汇总。
该单元实测弯沉代表值大于设计弯沉值,可对超出平均值加减 3 倍标准差的数值进行 1 次舍弃后,重新计算弯沉代表值,若满足设计弯沉值的要求,该单元计为合格;反之该单元计为不合格。
经计算求得路面结构强度指数 PSSI。
3.7.2资料提交方式
除各类检测报告一律按正式打印交付外,所有一切检测记录、原始数据、中间分析资料均采用电子文档交付。我方将提交 4 份检测报告和 1 份电子文档。
3.8 病害原因分析及养护对策制定
对病害成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科学的养护对策是为了能切实做好海滨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优化养护资金的使用方案,提高公路的服务水平,促进海滨高速公路的养护科学化和规范化。
根据公路检测结果评价的公路技术状况,结合路段公路现状、历年养护情况、交通量、路段气候特点,针对主要的、典型的、常见的、多发的路面、桥梁病害情况,通过专项检测重点分析病害形成原因及发展趋势,提出有效的治理对策并进行必要的养护设计,详细制定预防性养护措施和养护管理方法。
在制定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维修对策时,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 路面结构承载能力:路面结构承载能力的大小决定着路面结构是否需要补强。
2. 路面破损情况:路面损坏状况包括两部分:路面状况指数( PCI )和主导损坏类型。 PCI 的大小决定是否需要罩面及罩面层的厚度,路面主导损坏类型决定采取措施前需要采取何种预处理措施。即使 PCI 相同时,若路面上的主导类型不同,所采用的对策也可能不同。
3. 路面行驶质量:平整度反映了路面行驶质量。在决定罩面厚度时,应考虑原路面是否平整。平整性越差,罩面应该越厚。
4. 路面抗滑:高速公路行车速度快,抗滑要求高。抗滑能力的大小决定路面是否需要加铺抗滑表层。
5. 路面车辙深度:作为平整度的参考因素,当车辙评价较低时,可认为路面行驶质量较差。
6. 不同形式的路面破坏需采用相应不同的养护。
4检测人员、设备及时间安排
4.1 本次检测项目人员组织安排
为保证项目目标和进度计划的顺利完成,桥梁检测过程中选派有工程检测经验的专业队伍进行本项目的工作。本项目共投入13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6人,助理工程师5人,人员详细情况如下:
本次检测项目人员情况汇总表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职务 | 职称 |
1 | 王学峰 | 男 | 项目经理 | 高级工程师 (试验检测工程师) |
2 | 李志刚 | 男 | 项目总工 | 高级工程师 |
3 | 王伟广 | 男 | 试验检测工程师 | 工程师 |
4 | 展小登 | 男 | 试验检测员 | 工程师 |
5 | 孙长悦 | 男 | 试验检测员 | 助理工程师 |
6 | 扬帆 | 男 | 试验检测员 | 工程师 |
7 | 陈磊 | 男 | 试验检测员 | 工程师 |
8 | 李如鑫 | 男 | 试验检测员 | 工程师 |
9 | 高新明 | 男 | 试验检测员 | 助理工程师 |
10 | 包权利 | 男 | 试验检测员 | 助理工程师 |
11 | 李勇攀 | 男 | 试验检测员 | 助理工程师 |
12 | 孙鹏 | 男 | 资料员 | 工程师 |
13 | 李迪 | 男 | 资料员 | 助理工程师 |
为满足检测项目的要求,配置桥梁检测仪器11台,道路检测仪器5台,共16台仪器设备。
本次检测项目主要仪器设备一览表
项目 | 序号 | 设备名称 | 型号 | 数量(台) | 设备 状态 | 主要测试项目 |
桥梁检测 | 1 | 桥梁检测车 | 莫格WDAHKCAA | 1 | 良好 | 高空作业 |
桥梁检测 | 2 | 钢筋位置测定仪 | KON-RBL(D) | 1 | 良好 | 钢筋位置 保护层厚度 |
桥梁检测 | 3 | 非金属超声检测分析仪 | NM-4B | 1 | 良好 | 混凝土强度检测 |
桥梁检测 | 4 | 裂缝深度测试仪 | KON-FSY | 1 | 良好 | 裂缝深度 |
桥梁检测 | 5 | 裂缝宽度观测仪 | HC-CK101 | 4 | 良好 | 裂缝宽度 |
桥梁检测 | 6 | 自动安平水准仪 | SZ1032 | 1 | 良好 | 水准测量 |
桥梁检测 | 7 | 数显式回弹仪 | ZC3-A | 1 | 良好 | 混凝土强度检测 |
桥梁检测 | 8 | 钢筋锈蚀检测仪 | HC-X5 | 1 | 良好 | 钢筋锈蚀 |
道路检测 | 9 | 车载式激光平整度测试车 | LPS-T | 1 | 良好 | 平整度测试 |
道路检测 | 10 | 激光车辙检测仪 | MLS-13PTR | 1 | 良好 | 车辙检测 |
道路检测 | 11 | 横向力系数检测车 | SFC-2007 | 1 | 良好 | 横向力系数检测 |
道路检测 | 12 | 激光自动弯沉仪 | JG-2005 | 1 | 良好 | 弯沉检测 |
道路检测 | 13 | 路面破损检测车 | CiCi | 1 | 良好 | 路面破损检测 |
本次检测主要内容包括:对海滨大道北段道路、桥梁(其中主线桥与匝道桥,长度约12.086公里)和海滨大道南段桥梁(包括主线桥与匝道桥,长度约18.4815公里)进行定期检查,定期检查为每年一次(计划工期自2012年11月25日至2013年11月25日)。其中需要对北段大神堂渔港桥、永定新河特大桥、南段独流减河特大桥、独流涧河大桥及子牙新河特大桥进行每月一次的经常性检查。
4.3.1 桥梁检测时间安排
经常检查时间安排
检查类别 | 序号 | 桥梁名称 | 检查时间(每月) | 备注 |
经常检查 | 1 | 大神堂渔港桥 | 1日~2日 | 计划于每月30日提交经常检查报告 |
经常检查 | 2 | 永定新河特大桥 | 3日~9日 | |
经常检查 | 3 | 独流减河特大桥 | 10日~15日 | |
经常检查 | 4 | 独流涧河大桥 | 16日~17日 | |
经常检查 | 5 | 子牙新河特大桥 | 18日~25日 |
序号 | 桥梁名称 | 桥梁全长(m) | 检测时间 |
1 | 洒金坨分离式立交 | 495 | 2012.11.30~2012.12.23 |
2 | 六号水门二桥 | 96.68 | |
3 | 六号水门一桥 | .68 | |
4 | 大神堂渔港桥 | 775 | |
5 | 海沿立交桥 | 350.86 | |
6 | 汉蔡路互通立交桥主线 | 840 | |
7 | 汉蔡路互通立交桥B匝道 | 443.5 | |
8 | 汉蔡路互通立交桥C匝道 | 151.501 | |
9 | 汉蔡路互通立交桥D匝道 | 1.8 | |
10 | 蔡家堡渔港桥 | 104.66 | |
11 | 永定新河特大桥 | 8600 |
注:以上桥梁检测时间安排根据桥梁病害严重程度、现场条件及天气情况等因素再适当调整。
注:检测过程中若发现严重病害,且影响桥梁安全时,随时向业主报告。
海滨高速南段桥梁定期检查时间安排
序号 | 桥梁名称 | 桥梁全长(m) | 检测时间 |
12 | K61+810桥 | 20.9 | 2012.12.24~2013.1.30 |
13 | 轻纺大道分离式立交桥 | 904.66 | |
14 | K66+125小桥 | 34 | |
15 | 油田联络线互通式立交桥 | 396.86 | |
16 | 独流减河特大桥 | 5265.56 | |
17 | 红旗路互通立交 | 378 | |
18 | 子牙新河特大桥 | 10392.86 | |
19 | 独流涧河大桥 | 724.66 | |
20 | 电场1号桥 | 247 | |
21 | 电场2号桥 | 78 | |
22 | 电场3号桥 | 39 |
本次检测项目为北段道路,检测时间为2012年12月5日~2013年1月20日,计划于2013年2月15日提交定期检查报告。
注:以上道路检测时间安排根据道路病害严重程度、现场条件及天气情况等因素再适当调整。
5. 检测项目各种措施
5.1 安全生产措施
安全工作是检测工作中的最重要事项之一,与每一位参加者息息相关,应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设立专人负责现场交通疏导,并设立袖章指挥交通,确保交通安全、畅通。
桥梁检测期间安全措施保证
1. 对于高速临时占路,将安排专人、专用车辆按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的要求,进行安全设施的摆放;
2. 所有参检人员必须穿反光背心,戴安全帽;
3. 在检测车上安装黄色警示闪光灯,将检测车的双闪灯开启。
4. 对高空作业的检测人员,检测期间必须佩戴安全带,江河上检测时穿救身衣,并且需两人以上同时开展工作,以便相互照应;
5. 在检测周期较长时,应充分考虑检测人员和司机的生理和心理疲劳程度,必要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轮班轮岗;
6. 针对跨线桥梁检测制定专项检测方案确保检测顺利进行并保证通行安全。
5.2 文明检测措施
为保证检测现场环境卫生、整洁、桥面美观,要求检测参加人员必须做到维护环境整洁和卫生,具体文明措施如下:
1. 不乱丢废弃材料,废弃材料集中后带出检测区;
2. 不乱丢生活垃圾,生活垃圾集中后带出检测区;
3. 车辆应保证车况良好,车况不良及漏油者不得上桥;
4. 检测过程所产生的垃圾当日做到清理工作;
5. 检测过程严格操作规程,避免对大桥的结构、附属设施等造成破坏;
6. 检测过程中文明用电,不得随意使用高压电。
5.3 进度保证措施
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积极跟踪、监督和控制项目实施进度,并随时根据情况变化,对任务进行合理的调整,对各种资源进行统一的调度和再分配,达到保证本项目质量和保证量测项目顺利实施的目的。
具体措施有:
1. 采用先进合理的检测方法和操作顺序,使检测过程顺利进行。
2. 根据检测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检测人员和机械设备投入,避免发生因人员不足或机械不到位等原因而影响检测进度。
3. 提前联系检测过程中的相关机械设备、材料等,做到事先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保证机械设备、材料等能及时到场。
4. 科学地安排检测进度计划,对检测进度实行跟踪检测,定期举行内部工作例会,分析计划进度跟实际进度的差距,及时解决不利于检测进度的问题。
5. 进度的优化调整。检测总进度计划在取得业主认可的同时,再根据资源条件进行技术优化。
5.4 质量保证措施
本项目质量保证措施如下:
1. 质量监督体系:项目监督组织将由本单位专业知识过硬、科研和工程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专家组,专门负责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和检查,并向项目负责人及各个分项负责人提出修改意见及修补意见,并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方法的指导性意见。
2. 内部质量审核体系:为了满足质量标准和项目实施要求,及时发现质量管理中的问题,以便组织力量加以纠正和预防,检测组将分阶段进行内部质量审核。在每次技术成果报告编写以后,将首先进行内部质量审核,保证每份成果的可靠性。
3. 纠正和预防措施:在各个监督和审核阶段,将对有关的问题进行纠正,并在各个阶段对下一步骤的工作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提前预防。
5.5 减少环境污染、减低噪音的措施
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1. 对检测人员进行环境保护培训,增强检测人员自身环保意识;
2. 检测人员生活垃圾定点收集,及时交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3. 检测工程结束后,所有与工程无关的材料都应从检测区域清除,保持桥面整洁,并对废物进行储存或抛弃。对废物的处理要有科学性,根据其物理、化学性质分别处理;
4. 整个检测的过程中,严格控制人为噪声,进入检测区域不得高声叫喊,高音喇叭的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扰民。
.
6 突发事件处理措施
本检测项目当出现异常、突发情况时,保证2小时内向业主口头报告,4小时内出具书面报告并提出事件的处理措施,3天内提交异常事件处理报告。
1. 确认隐患
对于易发生安全事故的检测地点、检测环节进行确认,有针对性的预防。主要存在安全隐患的施工工序为:桥梁高空作业。
2. 防范措施
(1)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领导小组,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及安全操作规程的学习;
(2) 预防措施:对于有安全隐患的工人必须培训上岗,配备安全措施及安全用品,高架桥梁的高空作业人员配备安全带,其他人员配备安全帽;
(3) 落实责任: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人,全员共同努力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处理措施
如果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安全领导小组应起到应有的作用,做到以下几点:
(1) 在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及时有效的控制局面,避免事故的扩大;
(2) 在安全事故发生的时候,首先应考虑到的应该是人的安全,先救人,再抢救其他工程及物资;
(3) 处理事故的系统性,要真正起到领导、指挥、调配的作用,专用物资及指定的安全管理人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起来,对已发事故能进行全面控制及正确处理;
(4) 处理事故的专业性,对突发事故需要专业人员的处理,及时断绝危险源,安全小组中应有相关的专业人员参加,并对相关知识进行言传身教,避免由于错误抢险造成事故扩大的事件发生;
4. 事后措施
(1) 对事故的上报,应做出详细的情况介绍及处理措施的书面报告,上报有关部门;
(2) 查明责任,对于事故的发生要查清责任,对当事人及相关责任人进行教育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3) 总结教训,对于事故的发生,要让所有人都得到相应的教育,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并且从而达到不能犯同类错误的目的;
(4) 完善,有了一次处理突发事故的经验,要使安全管理的体系得到全面的完善,弥补运行过程中发现的不足,从而使之更加合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