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这些东西哪里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 《这些东西哪里来》第一课时 | 单元 | 三 | 学科 | 道德与法治 | 年级 | 四 |
学习 目标 | 知识目标:了解工业生产的环节,知道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变化能够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和舒适。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学会进行调查与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工业生产对生活的重要作用。 | ||||||
重点 | 知道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变化能够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和舒适。 | ||||||
难点 | 感受工业生产对生活的重要作用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视频《大耳朵图图:小朋友们都带的电子宠物,连老师都没见过这个东西!》 问:你知道电子宠物是怎么来的吗? | 观看视频 | 导入新课 |
讲授新课 | 第一课时 一、物品身世“探秘” (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观察一下,看看自己的家庭生活中,都使用了哪些物品? (2)很多生活用品是由工业生产提供的。家中用的、穿的,哪些来自工业生产?请填到表格里。 (3)我们生活中这许许多多的工业品,它们带着各自的身世故事来到我们的生活中。同学们想了解这些物品的身世故事吗? 材料:玩具小熊的身世 问:你还想知道哪些物品的生产环节吗?请你选择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品,开展对它来历的探访活动吧! 教师举例: 书本的前世今生 冰淇淋的生产过程 问:人们为什么要生产这些工业物品呢? 二、它们带来的舒适与方便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需求的提高,工业产品的生产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和方便的生活。 小调查:问一问家人,他们小时候用的物品,哪些现在已经不生产了,哪些物品是过去没有而现在有的,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哪些舒适和便利。 材料:结婚三大件的变迁 交通变得方便快捷了 娱乐方式从单一变为丰富 医生:给千里之外的病人做外科手术,从开到到缝线均由医生远程操控机器人完成。 问:你能发现洗衣机、电梯、空调等产品的诞生,帮助人们解决了什么问题吗? 工业产品的创新和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方便的同时,还把人们从重复、繁杂、劳累的工作中出来,从而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做其他的事情。 问:你最喜欢的一样工业产品是什么?你为什么喜欢它,它给你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我们在享用工业品带来的舒适和方便的同时,是否想过—— (1)工业品是怎样创造和生产出来的? (2)你想发明和创造什么产品为人们服务? | 寻找家里的工业产品 思考回答 | 锻炼学生的辨别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工业生产的产品已经渗透到家家户户 帮助学生理解工业产品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
课堂小结 | 我们要感谢那些发明和制造产品的人,是他们用智慧和劳动为我们创造着幸福的生活,我们应该倍加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将来,我们也可以发明、制造新的产品为人们的生活服务。 | ||
板书 | 一、物品身世“探秘 二、它们带来的舒适与方便 |
第八课《这些东西哪里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 《这些东西哪里来》第二课时 | 单元 | 三 | 学科 | 道德与法治 | 年级 | 四 |
学习 目标 |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制造,明白中国制造的局限性;了解中国创造,懂得创新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搜索、阅读等方式了解中国创造的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国创造故事背后的中国精神,感受创新的重要性。 | ||||||
重点 | 明白中国制造的局限性,懂得要发展中国创造 | ||||||
难点 | 感受中国创造故事背后的中国精神,感受创新的重要性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视频《中国游客抢购日本马桶盖确系国产》 Made in china 你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英文?你可知道它的意思? | 观看视频 | 导入新课 |
讲授新课 | 第二课时 走向世界的“中国制造” 材料:李亚的经历 视频《日本:搬走家里的中国制造家里还剩什么?》 ——现在,走到世界各国,我们都可以看到“中国制造”的商品。“中国制造”、“中国工厂”是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最响亮的名片 材料:圣诞树 打火机 手机 电脑 材料:透过口罩感受“中国制造” 按照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数据,中国22个制造业大类行业的增加值均居世界前列,钢铁、铜、发电量、造船、汽车、计算机等数百种主要制造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问:看到这么多“中国制造”,李亚感到很自豪。老师告诉他,“中国制造”固然值得骄傲,但这还不够。为什么说“还不够”呢?我们更需要什么? 材料:苹果手机的生产及利润分布 ——“中国制造”只能赚取产业链低端的微薄利润 材料:中兴之危警示:核心技术不能受制于人,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 “ 苦干诚可贵,巧干价更高。 制造到创造,价值千倍遥。” 努力中的“中国创造” 在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仅仅有“中国制造”还不行、还不够,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国。 过去,在高科技领域“中国创造”的身影还不算多。现在,这种局面已经有所改善,“中国创造”也有了一席之地。 问:现在有哪些“中国创造”呢?说说你了解的“中国创造”。 材料:中国高铁 “大国重器”—盾构机 华为5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 火箭 视频《港珠澳大桥,当之无愧的世界工程奇迹》 问:看“中国创造”的背后是无数人的汗水与付出,你知道哪些关于“中国创造”的故事吗?讲给大家听听。 材料: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 为港珠澳大桥“痴狂”15年 总结:这么多年来,许许多多像孟凡超这样的匠人,用他们专注的匠心,将一片片精心创作的图纸,打造成一个个“大国重器”,为中国贡献了一张张闪耀的新名片。 问:作为小公民,对于支持“中国创造”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 阅读材料,观看视频 阅读材料 |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制造 帮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有中国创造 |
课堂小结 | 中国制造是基础,中国创造是目标,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其实就是指要用科技创新改变、提升中国制造。我们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不断创新,将来一定能使我国从制造大国发展成为制造强国。 | ||
板书 | 一、走向世界的“中国制造” 二、努力中的“中国创造” 三、让“中国创造“感动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