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研究平面镜成像 | ||
目的 | 1、认识平面镜成像 2、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 ||
器材 | 两只蜡烛(相同)、一块玻璃板、玻璃板支架、一张纸、一个光屏、一把直尺和火柴 | ||
实 验 步 骤 | 具体要求及操作过程 | 分值 | |
1、检查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 5 | ||
2、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 25 | ||
3、将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 25 | ||
4、用直尺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 20 | ||
5、整理仪器,把仪器摆放整齐。 | 10 | ||
结论 |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相对平面镜对称。 | 15 | |
等级 | A | 能熟练完成实验。 | |
B | 能较熟练完成,无大的错误。 | ||
C | 实验不熟练,无严重的错误。 |
名称 | 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 ||
目的 | 1、认识滑动摩擦力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 ||
器材 | 小木块、光滑木板、粗糙木板、砝码、弹簧测力计 | ||
实 验 步 骤 | 具体要求及操作过程 | 分值 | |
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在较光滑的木板上匀速滑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 20 | ||
2、在桌面上放一较粗糙的木板,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粗糙木板上匀速滑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 20 | ||
3、取走木板,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在桌面上匀速滑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 | 20 | ||
4、在木块上加放一个重物,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它们在桌面上匀速滑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 | 20 | ||
5、整理器材。 | |||
结论 | 1、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 10 | |
2、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 10 | ||
等级 | A | 能熟练完成实验 | |
B | 能较熟练完成,无大的失误。 | ||
C | 实验不熟练,无严重的错误。 |
名 称 |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 |||||
目 的 | 会利用杠杆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 |||||
器 材 | 杠杆、铁架台、钩码、弹簧测力计 | |||||
实 验 步 骤 | 具体要求及操作过程 | 分值 | ||||
1、检查器材是否齐全,并用测力计测一个钩码的重。 | 5 | |||||
2、把杠杆挂在铁架台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 10 | |||||
3、先在杠杆左边某处挂一个钩码,在右边也挂一个钩码调节钩码的位置,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记下两边钩码的重力和两个力臂的长。 | 20 | |||||
4、改变钩码的数量和位置重做两次,分别记下钩码重和力臂长(如左1,右3,左3,右2)。 | 30 | |||||
5、计算:动长×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 | 10 | |||||
6、收拾整理仪器 | 5 | |||||
实验 记录 和 结论 | 动力(N) | 动力臂(m) | 动力×动力臂N·M | 阻力(N) | 阻力臂(m) | 动力×动力臂N·M |
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 | |
评 分 标 准 | A、操作规范,步骤完整,数据合理。 B、操作基本规范,无重大失误。 C、不能正确操作,不符合实验原理。 |
名称 |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 |||
目的 | 练习使用电流表测电流;研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 |||
器材 | 干电池两节(或其他电源),一只电流表,两个小灯泡,一个开关,导线若干,线路板一块 | |||
实验步骤 | 具体要求及操作过程 | 分值 | ||
1、检查器材是否齐全,检查电流表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上。观察其量程及分度值。 | 5 | |||
2、可画出电路图,连接好电路(注意开关断开,并按一定顺序连接) | 10 | |||
3、把电流表接在电源“+”极和L1之间,经检查无误后合上开关,测出A处电流值,并填入自制的表中。 | 20 | |||
4、把电流表接在L2和L1之间,经检查无误后合上开关,测出B处电流值,并填入自制的表中。 | 20 | |||
5、把电流表接在L2和电源“一”极之间,检查无误后合上开关,测出C处电流值,并值入自制的表中。 | 20 | |||
6、比较测得的数据,得出电流之间关系的结论。 | 10 | |||
7、整理好器材。 | 5 | |||
数据记录 | 电流表位置 | 电流表示数I/A | 5 | |
A | ||||
B | ||||
C | ||||
实验结论 | 5 | |||
等级标准 | 等级A:能熟练的完成实验过程,记录数据合理,结论准确。 等级B:能基本完成实验过程,结果合理,结论正确。 等级C:能完成实验过程,有实验记录,有结论。 |
名称 | 用电压表测电压 | ||||
目的 | 练习使用电压表测电压;研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 | ||||
器材 | 干电池三节(或其他电源),一只电压表,两个小灯泡,一个开关,导线若干,线路板一块 | ||||
实 验 步 骤 | 具体要求及操作过程 | 分值 | |||
1、检查器材是否齐全,检查电压表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上。观察其量程及分度值。 | 5 | ||||
2、测电池的电压 ①、测一节1号干电池、5号干电池、7号干电池、1个纽扣电池的电压 ②、分别测两节干电池串联、三节干电池串联的电压 结论: | 20 | ||||
1、按要求连成串联电路,用电压表分别接在L1、L2的两端,经检查无误后合上开关,测出电压值,并填入自制的表中。 | 10 | ||||
2、把电压表接在L2和L1的两端,经检查无误后合上开关,测出总电压值,并填入自制的表中。 | 10 | ||||
3、按要求连成并联电路,用电压表分别接在L1、L2的两端,经检查无误后合上开关,测出电压值,并填入自制的表中。 | 10 | ||||
4、把电压表接在L2和L1的两端,经检查无误后合上开关,测出总电压值,并填入自制的表中。 | 10 | ||||
5、比较测得的数据,得出电压之间关系的结论。 | 20 | ||||
6、整理好器材。 | 5 | ||||
数据记录 | U1/V | U2/V | U总/V | 10 | |
串联电路 | |||||
串联电路 | |||||
等级标准 | 等级A:能熟练的完成实验过程,记录数据合理,结论准确。 等级B:能基本完成实验过程,结果合理,结论正确。 等级C:能基本完成实验过程,但有明显失误,有实验记录,有结论。 |
名称 | 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 |||
目的 | 学会用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 |||
器材 | 干电池两节,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小灯泡(额定电压2 .5伏)、滑动变阻器各一只,导线若干,线路板一块. | |||
实 验 步 骤 | 具体要求及操作过程 | 分值 | ||
1.检查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 5 | |||
2.检查两表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处,观察其量程及分度值 | 10 | |||
3.可画出电路图,按照电路图从电源的正极(或负极)开始顺次连接主电路,最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小灯泡两端。 连接电路过程中的要求:①开关要断开.②滑动变阻器的接法要正确,并将阻值调到最大.③两表的接法要正确,量程选择要合适. | 20 | |||
4.检查无误,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填入表格中. 实验次数 | 灯泡的亮暗 | 电流表 示数I/A | 电压表 示数U/V | 灯泡的 功率P/W |
1 | ||||
2 | ||||
3 |
20 | ||
5.再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①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高于额定电压(不超过额定电压的1.2倍)②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低于额定电压(如0.8倍).并分别将两表的示数和观察到的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填入表中 | 30 | |
6.算出三次测得的小灯泡的功率. | 10 | |
7.实验完毕,整理仪器. | 5 | |
等级 | A、实验步骤齐全,电路连接无误,操作规范,实验结论正确。 B、实验步骤较齐全,电路连接无误,操作基本规范,能得出较正确的实验结论。 C、实验步骤不全,实验过程中有多处错误。 |
名称 | 研究凸透镜成像 | ||
目的 | 1、熟悉凸透镜成像 2、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
器材 | 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 | ||
实验步骤 | 具体要求及操作过程 | 分值 | |
1、检查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 5 | ||
2、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 10 | ||
3、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之外,移动光屏观察屏上所成的像,读出物距、像距。 | 15 | ||
4、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处,移动光屏观察屏上所成的像,读出物距、像距。 | 15 | ||
5、把蜡烛放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移动光屏观察屏上所成的像,读出物距、像距。 | 15 | ||
6、把蜡烛放在焦点之内,透过蜡烛观察蜡烛的像。 | 15 | ||
7、整理仪器,把仪器摆放整齐。 | 5 | ||
结论 | 1、当物体位于凸透镜2 倍焦距之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5 | |
2、当物体位于凸透镜2 倍焦距处,成倒立、缩等大的实像。 | 5 | ||
3、当物体位于凸透镜1 倍焦距 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 5 | ||
4、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 5 | ||
等级 | A | 能熟练完成实验 | |
B | 能较熟练完成,无大的失误。 | ||
C | 实验不熟练,无严重的错误。 | ||
实验九:探究欧姆定律的评分标准
名称 | 探究欧姆定律 | ||
目的 | 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 ||
器材 | 干电池三节,电压表、电流表、开关、滑动变阻器各一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三只(如5Ω、10Ω、15Ω),导线若干,线路板一块。 | ||
实 验 步 骤 | 具体要求及操作过程 | 分值 | |
1.检查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 5 | ||
2.检查两表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处,观察其量程及分度值 | 10 | ||
3.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1)可画出电路图,按照电路图从电源的正极(或负极)开始顺次连接主电路,最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定值电阻两端。 连接电路过程中的要求:①开关要断开.②滑动变阻器的接法要正确,并将阻值调到最大.③两表的接法要正确,量程选择要合适. (2)检查无误,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到适当位置,,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以及定值电阻的阻值,填入表1中. 表1 实验次数 | 电压U/V | 电流I/A | 电阻R/Ω |
1 | U= V | ||
2 | |||
3 |
(4)再换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重复步骤(3)
(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 40 | ||
1.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1)同3.(1) (2)同3(2),将两表的示数和阻值填入表2 表2 实验次数 | 电阻R/Ω | 电流I/A | 电压U/V |
1 | R= Ω | ||
2 | |||
3 |
(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 40 | ||
5.实验完毕,整理仪器. | 5 | ||
等级 | A、实验步骤齐全,电路连接无误,操作规范,实验结论正确。 B、实验步骤较齐全,电路连接无误,操作基本规范,能得出较正确的实验结论。 C、实验步骤不全,实验过程中有多处错误。 |
名称 |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 |
目的 |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 |
器材 | 温度计、烧杯、木盖、搅拌器、电热器、水、煤油、天平、学生电源、导线若干 | |
实 验 步 骤 | 具体要求及操作过程 | 分值 |
1、用天平分别称出一定质量的水和煤油,盛入两个烧杯中,盖上木盖,插入温度计、搅拌器,安装好实验器材。 | 20 | |
2、检查加热电阻丝是否位于液面下接近容器低部。 | 10 | |
3、测出加热前水和煤油的温度t1. | 10 | |
4、给电加热器通电一段时间后断电,同时上下拉动搅拌器,待温度平衡后,分别记录水和煤油的温度t2. | 20 | |
数据记录 | 液体名称 液体质量m/g 液体初温t1/℃ 液体末温t1/℃ 升高温度△t/℃ 通电时间t/min | 20 |
实验结论 | 20 | |
等级标准 | 等级A:能熟练的完成实验过程,记录数据合理,结论准确。 等级B:能基本完成实验过程,结果合理,结论正确。 等级C:能完成实验过程,有实验记录,有结论,但有重大失误。 |
名 称 |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液体的密度 | ||||
目 的 |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液体的密度 | ||||
原 理 | m ρ= --------- v | ||||
器 材 | 天平和砝码一套、量筒一个、盛有盐水的玻璃杯一个、小烧杯一个 | ||||
实 验 步 骤 | 具体要求及操作过程 | 分值 | |||
1、对照实验器材,检查桌面仪器是否齐全。 | 5 | ||||
2、观察天平和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 | 5 | ||||
3、把游码移到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 10 | ||||
4、把适量的盐水倒入小烧杯中放到天平的左盘上,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m1。 | 15 | ||||
5、把小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填入下表。 | 15 | ||||
6、称出小烧杯和杯中剩余盐水的质量m2。 | 15 | ||||
7、计算出量筒中的盐水的质量m。 | 10 | ||||
8、求出盐水的密度。 | 10 | ||||
9、整理仪器,摆放规则。 | 5 | ||||
实验数 据记录 和结果 | 玻璃杯和盐水的质量m1(g) | 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g) |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1-m2(g) | 量筒中盐水体积Vcm3 | 盐水密度g/cm3 |
10 | ||
评 分 标 准 | A、操作规范,步骤完整,数据合理。 B、操作基本规范,无重大失误。 C、不能正确操作,不符合实验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