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Y13Sens12SB传感器技术实验台由主控台、三源板(温度源、转动源、振动源)、18个传感器、相应的实验模板、数据采集卡及处理软件、实验桌等六部分组成。
一、实验台的组成
1、主控台部分:提供高稳定的±15V、+5V、±2V±4V±6V±8V±10V可调及+2V-+24V可调四种直流稳压电源;主控台面板上还装有测电压、气压、频率、转速的数显表及计时表。音频信号源(音频振荡器)1kHz~10kHz(可调);低频信号源(低频振荡器)1Hz~30Hz(可调);气压源0-20kpa可调;高精度温度转速两用仪表(控制精度±0.5℃),RS232计算机串行接口;流量计;漏电保护器。其中电源、音频、低频、均具有断电保护功能。±2V±4V±6V±8V±10V电源与其它电源、信号Fin、Vin部分不共地。如果与其它电源同时使用时,应将其共地。因断路无输出重新开机即恢复正常。调节仪置内为温度调节、置外为转速调节。
2、三源板:装有振动源1Hz-30Hz(可调);旋转源0-2400转/分(可调);加热源常温<150℃(可调)。
3、传感器:包括: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扩散硅压力传感器、差动变压器、电容式传感器、霍尔式传感器、霍尔转速传感器、磁电转速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电涡流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光电转速传感器、集成温度传感器、K型热电偶、E型热电偶、Pt100铂电阻、Cu50铜电阻、湿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共十八种。
4、实验模块部分:应变式、压力、差动变压器、电容式、霍尔式、压电式、电涡流、光纤位移、温度、移相/相敏检波/滤波十个模块。
5、数据采集卡及处理软件:数据采集卡采用12位A/D转换、采样速度1500点/秒,采样速度可以选择,既可单独采样亦能连续采样。标准RS232接口,与计算机串行工作。具有网络监控功能和用户认证功能;提供的处理软件有良好的计算机显示界面,可以进行实验项目选择与编辑,数据采集,特性曲线的分析、比较、文件存取、打印等。
二、电路原理
传感器模块电路原理图见模块正面
三、使用方法
1、开机前将转速调节旋钮调到中间位置,显示选择旋钮打到2V档,电压选择打到±2V档,其余旋钮均打到中间位置。
2、将220V的电源线插头插入市电插座,接通开关,电源指示灯亮,计时器指示为4个零,数字显示0.000或-0.000,电压指示灯亮,表示实验台电源工作正常。
3、每个实验前应先阅读实验指导书,每个实验均应在断开电源的状态下按实验线路接好连接线(实验中用到直流电源时,应将该电源调到实验值时在接到实验线路中),检查无误后方可接通主电源。
4、数据采集卡及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详见《软件使用说明书》。
5、打开调节仪电源开关、调节仪表头PV显示测量值,SV显示设定值。
6、打开气源开关,气源口有声响,说明气压泵工作正常。
四、仪器维护及故障排除
1、维护
(1)防止硬物撞击划伤实验台面及防止模块线路跌落。
(2)做完实验后要将模块、传感器、配件及连线全部整理好。
(3)搭接线路时应断开电源,以防误操作损坏器件。
(4)避免在过潮或温度过高的环境中使用本仪器。
2、故障排除
(1)开机无指示、无数显,应检查电源是否接通、保险丝是否烧断。
(2)转动源不转、应检查转速调节是否有输出,如有输出更换转动电机,如无输出更换电源板。
(3)振动源如无振动,先检查低频振荡器是否有输出,如无输出应更换低频振荡器信号板,如有输出更换振荡线圈。
五、随机附件
随机附件详见《产品配件清单》。
六、注意事项
1)在更换连接线时,应断开电源,只有在确保接线无误后方可接通电源。
2)严禁将电源、信号源输出插座和地短接,时间长易造成电路元件损坏。
3)严禁将主控台上±15V电源引入模块时接错。
4)严禁用酒精或其它具有腐蚀性物质擦洗面板,以防示意图擦掉。
5)本实验台的各个部分都是相配套使用的,请勿调换。
6)实验完毕后,请将传感器以及电路模块放回原位。
7)如果本实验长期未通电使用,在使用前应先预热,建议做实验前按一次漏电保护按钮。
8)做实验前务必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尤其仔细阅读每个实验指导中的实验注意事项。
第二章 传感器实验台实验指导
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实验内容
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
三、实验仪器
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式传感器、砝码、数显表、±15V电源、±4V电源、万用表(自备)。
四、实验原理
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式中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为应变灵敏系数,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转换被测部位受力状态变化、电桥的作用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对单臂电桥输出电压。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差放调零完成后,应将差放的线拆掉,再按图1-2接线做实验。
六、实验步骤
1、了解所需单元、部件在模块所在的位置,观察梁上的应变片,应变片为棕色衬底箔式结构小方薄片。上下二片梁的外表面各贴二片受力应变片。
2、如图(1-1)应变式传感器已装于应变传感器模板上。传感器中各应变片已接入模板的左上方的R1、R2、R3、R4。加热丝也接于模板上,可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判别,R1=R2=R3=R4=350Ω,加热丝阻值为50Ω左右。
3、接入模板电源±15V(从主控台引入),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将实验模板调节增益电位器RW3逆时针旋到底,预热五分钟,再进行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为将差放的正、负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与主控台面板上数显表输入端Vin相连,调节实验模板上调零电位器RW4,使数显表显示为零(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档)。关闭主控台电源。
图1-1 应变式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图1-2 应变式传感器单臂电桥实验接线图
4、拆掉差放调零的连接线,即将差放正、负输入对地短接的线拆掉。
5、将应变式传感器的其中一个应变片R1(即模板左上方的R1)接入电桥作为一个桥臂与R5、R6、R7接成直流电桥(R5、R6、R7模块内已接好),接好电桥调零电位器RW1,接上桥路电源±4V(从主控台引入)如图1-2所示。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调节RW1。(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档)
6、在应变托盘上放置一只砝码,读取数显表数值,逐个增加砝码个数,每增加一个砝码读取相应的数显表值,直到十个砝码全部加完。记下实验结果并填入下表,关闭电源。(实验结论:1、理论上每增加一个砝码,电压的增量应该相等,但实际上由于实验存在着一定的误差,电压值的增量可能不完全相等,只要电压增量值的偏差不大则可认为实验数据是正确的2、按图1-2接线时电压输出值可能为负值,负值并不影响实验线性度,也能填入实验表格,如果想得到正值,只需图将图1-2差放的输入互换即可)。
重量(g) | 20g | 40g | 60g | 80g | 100g | 120g | 140g | 160g | 180g | 200g |
电压(v) |
七、实验报告
在实验报告中填写《实验报告一》,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原始记录(数据、图表、波形等)并结合原始记录进一步理解实验原理。
八、实验思考题
1、单臂电桥时,作为桥臂电阻应变片应选用:(1)正(受拉)应变片;(2)负(受压)应变片;(3)正、负应变片均可以。
答:正、负应变片均可以。
2、本实验电路对直流稳压电源和对放大器有何要求?
答:直流电源要稳定;放大器零漂要小。
实验二 金属箔式应变片——半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半桥的的特点和性能。
2、比较单臂、半桥输出时灵敏度的关系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二、实验内容
金属箔式应变片——半桥的特点和性能。
三、实验仪器
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式传感器、砝码、数显表、±15V电源、±4V电源、万用表(自备)。
四、实验原理
已知半桥的∑R分别为,根据戴维南定理可以得出单臂电桥的输出电压近似等于,于是对应半桥的电压灵敏度分别为。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应变片R2应和R1受力状态相反,即一片受拉,一片受压。
2、若实验时无数值显示说明R2与R1为相同受力状态应变片,应更换另一个应变片。
3、差放调零完成后,应将差放的线拆掉,再按图2-2接线做实验。
六、实验步骤
1、了解所需单元、部件在模块所在的位置,观察梁上的应变片,应变片为棕色衬底箔式结构小方薄片。上下二片梁的外表面各贴二片受力应变片。
2、如图(2-1)应变式传感器已装于应变传感器模板上。传感器中各应变片已接入模板的左上方的R1、R2、R3、R4。加热丝也接于模板上,可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判别,R1=R2=R3=R4=350Ω,加热丝阻值为50Ω左右。
3、接入模板电源±15V(从主控台引入),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将实验模板调节增益电位器RW3逆时针调到最大,预热五分钟,再进行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为将差放的正、负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与主控台面板上数显表输入端Vin相连,调节实验模板上调零电位器RW4,使数显表显示为零(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档)。关闭主控台电源。
4、拆掉差放调零的连接线,即将差放正、负输入对地短接的线拆掉。
5、根据图2-2接线。R1、R2为实验模板左上方的应变片,注意R2应和R1受力状态相反,即将传感器中两片受力相反(一片受拉、一片受压)的电阻应变片作为电桥的相邻边。接入桥路电源±4V,调节电桥电位器RW1,使数显表显示为0.000。(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档)。
图2-1 应变式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图2-2 应变式传感器半桥实验接线图
6、在应变托盘上放置一只砝码,读取数显表数值,逐个增加砝码个数,每增加一个砝码读取相应的数显表值,直到十个砝码全部加完。记下实验结果并填入下表,关闭电源。(实验结论:1理论上每增加一个砝码,电压的增量应该相等,但实际上由于实验存在着一定的误差,电压值的增量可能不完全相等,只要电压增量值的偏差不大则可认为实验数据是正确的2、按图2-2接线时电压输出值可能为负值,负值并不影响实验线性度,也能填入实验表格,如果想得到正值,只需图将图2-2差放的输入互换即可)。
重量(g) | 20g | 40g | 60g | 80g | 100g | 120g | 140g | 160g | 180g | 200g |
电压(v) |
七、实验报告
在实验报告中填写《实验报告二》,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原始记录(数据、图表、波形等)并结合原始记录进一步理解实验原理。
八、实验思考题
1、半桥测量时两片不同受力状态的电阻应变片接入电桥时,应放在:(1)对边;(2)邻边。
答:邻边。
实验三 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全桥的的特点和性能。
2、比较单臂、半桥、全桥输出时灵敏度的关系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3、了解全桥测量电路的优点。
二、实验内容
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的特点和性能。
三、实验仪器
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式传感器、砝码、数显表、±15V电源、±4V电源、万用表(自备)。
四、实验原理
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性质相同的两应变片接入电桥对边,不同的接入邻边。已知单全桥电路的∑R分别为。根据戴维南定理可以得出单臂电桥的输出电压近似等于,于是对应全桥的电压灵敏度为。由此可知,当E和电阻相对变化一定时,电桥及电压灵敏度与各桥臂阻值的大小无关。由此可见,其输出灵敏度比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误差和温度误差均得到改善。
五、实验注意事项
1、遵循将受力性质相同的两应变片接入电桥对边,相反的接入邻边的原则。
2、差放调零完成后,应将差放的线拆掉,再按图3-2接线做实验。
六、实验步骤
1、了解所需单元、部件在模块所在的位置,观察梁上的应变片,应变片为棕色衬底箔式结构小方薄片。上下二片梁的外表面各贴二片受力应变片。
2、如图(3-1)应变式传感器已装于应变传感器模板上。传感器中各应变片已接入模板的左上方的R1、R2、R3、R4。加热丝也接于模板上,可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判别,R1=R2=R3=R4=350Ω,加热丝阻值为50Ω左右。
3、接入模板电源±15V(从主控台引入),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将实验模板调节增益电位器RW3逆时针调到最大,预热五分钟,再进行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为将差放的正、负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与主控台面板上数显表输入端Vin相连,调节实验模板上调零电位器RW4,使数显表显示为零(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档)。关闭主控台电源。
4、拆掉差放调零的连接线,即将差放正、负输入对地短接的线拆掉。
图3-1 应变式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图3-2 全桥性能实验接线图
5、根据图3-2接线。R1、R2、R3、R4为实验模板左上方的应变片,注意将受力性质相同的两应变片接入电桥对边,不同的接入邻边。接入桥路电源±4V,调节电桥调零电位器RW1,使数显表显示为0.000。(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档)。
6、在应变托盘上放置一只砝码,读取数显表数值,逐个增加砝码个数,每增加一个砝码读取相应的数显表值,直到十个砝码全部加完。记下实验结果并填入下表,关闭电源。(实验结论:1、理论上每增加一个砝码,电压的增量应该相等,但实际上由于实验存在着一定的误差,电压值的增量可能不完全相等,只要电压增量值的偏差不大则可认为实验数据是正确的2、按图3-2接线时电压输出值可能为负值,负值并不影响实验线性度,也能填入实验表格,如果想得到正值,只需图将图3-2差放的输入互换即可)。
重量(g) | 20g | 40g | 60g | 80g | 100g | 120g | 140g | 160g | 180g | 200g |
电压(v) |
七、实验报告
在实验报告中填写《实验报告三》,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原始记录(数据、图表、波形等)并结合原始记录进一步理解实验原理。
八、实验思考题
如果不考虑应变片的受力方向,结果会怎样?
答:电路无输出或输出很小。
实验四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性能比较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单臂、半桥、全桥的性能及相互之间关系。
2、比较单臂、半桥、全桥输出时的灵敏度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二、实验内容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性能比较。
三、实验仪器
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式传感器、砝码、数显表、±15V电源、±4V电源、万用表(自备)。
四、实验原理
已知单臂、半桥和全桥电路的∑R分别为、、。根据戴维南定理可以得出单臂电桥的输出电压近似等于,于是对应半桥和全桥的电压灵敏度分别为和。由此可知,当E和电阻相对变化一定时,电桥及电压灵敏度与各桥臂阻值的大小无关。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当Rw3、Rw4的位置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确保三组数据在相同状态下测得。
2、差放调零完成后,应将差放的线拆掉,再分别按图4-2、4-3、4-4接线做实验。
六、实验步骤
1、了解所需单元、部件在模块所在的位置,观察梁上的应变片,应变片为棕色衬底箔式结构小方薄片。上下二片梁的外表面各贴二片受力应变片。
2、如图(4-1)应变式传感器已装于应变传感器模板上。传感器中各应变片已接入模板的左上方的R1、R2、R3、R4。加热丝也接于模板上,可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判别,R1=R2=R3=R4=350Ω,加热丝阻值为50Ω左右。
3、接入模板电源±15V(从主控台引入),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将实验模板调节增益电位器RW3逆时针调到最大,预热五分钟,再进行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为将差放的正、负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与主控台面板上数显表输入端Vin相连,调节实验模板上调零电位器RW4,使数显表显示为零(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档)。关闭主控台电源。
4、拆掉差放调零的连接线,即将差放正、负输入对地短接的线拆掉。
5、将实验模板调节增益电位器RW3逆时针旋到底,按图4-2接成单臂电桥电路。将应变式传感器的其中一个应变片R1(即模板左上方的R1)接入电桥作为一个桥臂与R5、R6、R7接成直流电桥(R5、R6、R7模块内已接好),接好电桥调零电位器RW1,接上桥路电源±4V(从主控台引入)如图1-2所示。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调节RW1,使数显表显示为0.000。(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档)
图4-1 应变式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6、在应变托盘上放置一只砝码,读取数显表数值,逐个增加砝码个数,每增加一个砝码读取相应的数显表值,直到十个砝码全部加完。记下实验结果并填入下表,关闭电源。(实验结论:1、理论上每增加一个砝码,电压的增量应该相等,但实际上由于实验存在着一定的误差,电压值的增量可能不完全相等,只要电压增量值的偏差不大则可认为实验数据是正确的2、按图4-1接线时电压输出值可能为负值,负值并不影响实验线性度,也能填入实验表格,如果想得到正值,只需图将图4-1差放的输入互换即可)。
重量(g) | 20g | 40g | 60g | 80g | 100g | 120g | 140g | 160g | 180g | 200g |
电压(v) |
图4-2 应变式传感器单臂电桥实验接线图
7、拆掉模块所有连线,RW3、RW4保持不变。按图4-3接成半桥电路,R1、R2为实验模板左上方的应变片,注意R2应和R1受力状态相反,即将传感器中两片受力相反(一片受拉、一片受压)的电阻应变片作为电桥的相邻边。接入桥路电源±4V,调节电桥电位器RW1,使数显表显示为0.000。(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档)。
图4-3应变式传感器半桥实验接线图
8、在应变托盘上放置一只砝码,读取数显表数值,逐个增加砝码个数,每增加一个砝码读取相应的数显表值,直到十个砝码全部加完。记下实验结果并填入下表,关闭电源。(实验结论:理论上每增加一个砝码,电压的增量应该相等,但实际上由于实验存在着一定的误差,电压值的增量可能不完全相等,只要电压增量值的偏差不大则可认为实验数据是正确的,而且对应重量的情况下,本实验中输出的电压值大致为表格4-1电压值的2倍则表示实验结论正确)。
重量(g) | 20g | 40g | 60g | 80g | 100g | 120g | 140g | 160g | 180g | 200g |
电压(v) |
9、拆掉模块所有的连线,RW3、RW4保持不变。按图4-3接成全桥电路。R1、R2、R3、R4为实验模板左上方的应变片,注意将受力性质相同的两应变片接入电桥对边,不同的接入邻边。接入桥路电源±4V,调节电桥调零电位器RW1,使数显表显示为0.000 。(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档)。
10、在应变托盘上放置一只砝码,读取数显表数值,逐个增加砝码个数,每增加一个砝码读取相应的数显表值,直到十个砝码全部加完。记下实验结果并填入下表,关闭电源。(实验结论:理论上每增加一个砝码,电压的增量应该相等,但实际上由于实验存在着一定的误差,电压值的增量可能不完全相等,只要电压增量值的偏差不大则可认为实验数据是正确的,而且对应重量的情况下,本实验中输出的电压值大致为表格4-1电压值的4倍则表示实验结论正确)。
重量(g) | 20g | 40g | 60g | 80g | 100g | 120g | 140g | 160g | 180g | 200g |
电压(v) |
图4-4 全桥性能实验接线图
11、根据表4-1、4-2和4-3推断三种电路情况下的灵敏度。
七、实验报告
在实验报告中填写《实验报告四》,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原始记录(数据、图表、波形等)并结合原始记录进一步理解实验原理。
八、实验思考题
单臂电桥、半桥、全桥的灵敏度有何关系?
答:近似于1:2:4
单臂工作情况:只有一只应变片接入电桥,设R1为接入的应变片,测量时的变化为△R。其输出端电压为;通常情况下△R≤R,所以;由电阻应变效应则上式可写成。
半桥工作:有两只应变片接入电桥的相邻两支桥臂。并且两只桥臂的应变片的电阻变化大小相同而方向相反。则其输出端电压为。
全桥工作:有4只应变片接入电桥。并且差动工作,则有。
结论:对比电桥的三种工作方式可见,用直流电桥做应变片的测量电路时,电桥输出电压与被测应变量成线性关系;而在相同条件下,全桥工作时输出的电压最大,检测的灵敏度最高。三种电桥的灵敏度比为::=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