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以下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
A.晌午(shǎng) 谬论(miào) 租赁(lìn) 悲天悯人(mǐn)
B.赡养(shàn) 山涧(jiàn) 踱步(duo) 风雨如晦(huì)
c.憎恶(zēng) 斟酌(zhēn) 簇拥(cù) 自惭形秽(suì)
D.倔强(juè) 澎湃(pài) 体恤(xuè) 骇人听闻(hài)
2、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拼音书写汉字。(3分)
重庆,因其群山巍é( ),绵延起伏,民居楼宇依山而建,故被称作“山城〞。雾起时,于江pàn( )远眺,云雾liáo( )绕,宛如人间仙境。
3.以下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
濡养,还丰盈深邃了我们的思想。
B.他画的兰竹图,布局疏密相间,用墨浓淡相宜,笔力遒劲,风格潇洒。
C.仲春时节,这里繁花遍野,姹紫嫣红,各地游人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D、他慷慨激昂的演讲一结束,听众就爆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掌声和欢呼声。
4.下面画线句中,有语病的一处是()(3分)
(A)历史,总会给人以无尽的智慧和继续前行的力量。在中国党百年华诞之际,(B)为了更好的鼓励同学们继承党的荣耀传统,学校开展了主题为“百年正青春,奋斗正当时〞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温了党的奋斗历史。(C)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受到了启发,获得了力量。
(D)全体同学决心传承红色精神,为实现而努力学习。
5.拟人化的描写既能表现景物特点,又能传达情感。请你参照例如,从备选景物中选择一种,进行连续的拟人化描写,不少于两处。(句式不限)(4 分)
例如:清风,轻盈地穿过明月松间,悠然漫步于辽阔原野,悄然而去。
备选景物:微雨白云柳枝
6. 根据?儒林外史?的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6分)(1)以下图呈现了?儒林外史?中的一个经典情节,请你用一句话概述这个情节。(2分)
(2)吴敬梓用饱蘸辛酸的笔触描绘了儒林众生相,他在书中塑造的一些人物可笑又可悲。
请你从下面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事件,简析其可笑可悲之处。(4分)
周进匡超人
7.综合性学习(8分)
“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学校将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内涵我诠释】
(1)请分别概括下面诗句所揭示的自强不息的内涵。(句式不限)(4分)
①志向坚决,奋斗不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②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③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活动我筹划】
(2)你班响应学校号召,将开展一次演讲比赛,请你完善活动环节。(4分)
●赛前准备①个人搜集资料,攒写演讲稿;
②小组比赛,推荐选手;
③
●现场比赛
①选手依序上场,发表演讲;
②
③获奖选手发表感言,评委点评。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10 分,每空1分)
8、根据积累,填写句子。
(1)请将下表中的诗句补充完整。(6分)
(2)心怀天下,情系苍生,是先贤为我们树立的精神丰碑。杜甫身居茅屋,仍怀揣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济世情怀;范仲淹仕途受挫,仍坚守“ ,〞(?岳阳楼记?)的政治抱
负;林那么徐虽遭贬谪,仍怀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之志。(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 分)
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缺乏,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4分)
A 、故虽有名马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
B、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
C、策之不以其道不得志,独行其道
D、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以下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文章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点出了千里马与伯乐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
B.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它先天就“力缺乏〞,所以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一个“鸣〞字写尽了千里马的无奈和悲愤,充分表现了它对“食马者〞的鄙视与对抗。
D.本文以“说〞这种体裁记叙了千里马日行千里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千里马的同情。
12.选文和链接材料都围绕人才问题发表了看法,请说出两文作者的看法有何异同。(4分)
【链接材料】
辛未闰四月即事(节选) 张九成
如闻失一士,每食不下咽。
人才何其鲜,求一于百千。
岂独今世欤,自古皆已然。
【注]张九成:南宋人,曾任礼部侍郎兼刑部侍郎等官职。士:指人才。鲜:读作xiǎn。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13~17题。(22 分)
大美田园王本道
①千百年来,“田园〞这两个字,在国人的思想情感与文化积淀中有着特殊的意蕴。虽然自幼在城里长大,但自打脱离童稚后,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乘车驶离市区,眼前出现坦荡开阔的原野,宁静旷达的村落,袅袅升空的炊烟,我的心总会沉入一场迷离缥缈的梦境。对田园的眷恋,已经深入我的骨髓。
身影,姗姗可爱。据唐人?云仙杂记?中记载,“渊明尝闻田水声,倚仗久听,叹曰:‘秫稻已秀,翠色染人,时剖胸襟,一洗荆棘,此水过吾师丈人矣。’〞耳听水流潺潺,满目双色莹莹,令他身心顿爽。
③中国人自古至今都有着很深的田园情结。无论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都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一种理想生存方式的诗意表现。具有共同文化传统的人们都有其共有的生存态度,即使离开故土,但其心灵深处依然有一种执拗的田园情结。人们如眷恋母亲一样的眷恋田园,不仅仅因为那是自己的家园。那里有自己的亲人,更因为那里有熟悉的青山秀水,有弥漫着成熟庄稼气味的田垄。田园承载着记忆,承载着乡愁,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之根,是血脉和心灵的安住之所。
⑤我暗忖,无论是陶渊明、孟浩然、王维等众多的田园诗人,抑或是当今世界的后来人,憧憬田园之美是多少人共同的精神追求。这是一种对拜物的、急躁的、急功近利的生活态度的否认,对那种真正人性的、朴素的、自然的人生理想的呼唤。从这个意义上说,田园不仅可以“养目〞,更可以“洗心〞“养心〞。
(选自?天津日报?2021 年8 月 11 日,有改动)
13.下面是对本文思路的梳理,请你根据第②段和第④段。在方框中补上适宜的内容。(4分)
14.请结合全文,理解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 分)
此时,我心中长满了馥郁的鲜花,萋萋的芳草、浓密的庄稼.....
15.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词句。(6 分)
(1)虽然是绿肥红瘦的盛夏,但是原野上却不乏有上下错落的野花。(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3分)
(2)走在芦荡的小径之上,苇叶葱茏,宛如轻纱织成的帐幔,清风吹拂,芦杆摇曳,发出的沙沙声,伴随着潺潺的水声,合成一支美妙动听的乐曲。(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的妙处)(3 分)
17.文中说,中国人心中始终有一种田园情结,田园可以“洗心〞“养心〞。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全文和你的生活体验谈一谈。(5 分)
(二)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8~21题。(18分)
【材料一】
大局部中学生对“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首诗耳熟能详,但是在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拖延现象却屡见不鲜,拖延是个人在明知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方案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人们对拖延行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拖延是“时间杀手〞,是一种恶习,是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在考场上,面对题目繁杂的试卷,如果拖延,考试成绩就会很难看。在战场上,两军对垒,几秒钟的拖延就会让人付出生命的代价。哈佛大学著名学者哈里克说:“世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的陋习而一事无成,这是因为拖延能杀伤人的积极性。〞
也有人认为,拖延一下并不要紧。人们一般只对不喜欢做的和觉得拖一拖也没问题的事拖延。从某种角度上说,拖延其实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当你面对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时,拖一拖,能缓解你的不良情绪,让你能平静地面对要做的事情。把很多事情拖到最后一刻再做,往往能激发自身更大的潜能,完成任务的效率会更高。当然,这样的拖延考验着你对自我的清醒认识,对时间节点的准确把握,对做事节奏的控制。
【材料二】
心理学家认为,“拖延〞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和行为现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拖延行为。当拖延行为成为一种牢固的行为习惯时,那就是患上了拖延症。拖延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会给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患有拖延症的人往往会产生自责情绪和负罪感,不断地否认自我,严重的还会伴有焦虑症、抑郁症。
调查说明,现实生活中认为自己患拖延症的人不少:50%的中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8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86%的职场人认为自己有拖延症,其中50%的职场人不拖到最后一刻不开始工作,13%的职场人不拖到领导再次催促,绝不去完成工作。拖延症常见的类型如以下图:
造成拖延症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主观因素:有的人因害怕失败,不想承当失败的后果而拖延;有的人因过于追求完美,害怕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拖延;有的人本身就懒惰,不愿做事情;还有的人是受负面情绪影响,行动受阻。其次,也有外界因素,如任务过多或者难度过大,超出了个人的能力,会让人拖延或逃避任务;外界的诱惑尤其是娱乐方面的诱惑,也往往会导致拖延行为。
【材料三】
大多数拖延症患者对自己的拖延症焦虑不已,也想改掉,但依然一边焦虑,一边拖延。就连吃晚饭这样的事,有人都能拖到晚上9点,再饿也唤不起习惯性“床上瘫〞的自己。中国青年报的社会调查中心曾对2004名拖延症患者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8.7%的受访者只顾着焦虑却迟迟行动不起来。拖延症患者很难直接做困难的、需要意志力维持的事情,因此容易耽误学业和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一项新的职业——自律监督师应运而生。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根据患者的病症制定相应的对策,帮助患者打败拖延症。他们帮助患者学会规划时间、制定分步目标,因为小目标能消除拖延症患者的畏难情绪;同时训练患者的自控力,因为自律才是拖延症最有效的克星:还采取多种方法帮助患者学会如何抵抗不良欲望,消除外界干扰,排除不良情绪,减少患者完成任务的障碍。另外,他们还会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促使患者逐渐消除拖延症。
18,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4分)
A、患有拖延症的人会产生自责情绪和负罪感,并会患上严重的焦虑症、抑郁症。
B.调查发现,中学生、大学生、职场人三类人中,中学生的拖延症最为严重。
C.造成拖延症的主观因素主要有害怕失败、追求完美,任务过多过难等。
D、大多数拖延症患者对自己的拖延症感到焦虑,也想改掉,却迟迟不采取行动。
19、请根据材料二给“拖延症〞下定义。(4分)
20.王素和李想对拖延的认识产生子分歧,如果你在场,你的看法是什么?请根据材料一说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5分)
王素:拖延的危害很大,咱们应该远离它!
李想:我觉得拖延也有好处,拖一下也没什么。
你:
21、下面是一位学生拖延症患者某个周日的观察记录,假设你是一位自律监督师,请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他拖延症的类型并给出对策。(5分)
四、写作(55 分)
22、以下两题,选做一题。(55分)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
(1〕那一刻的随意馈赠,
宛如秋夜的流星,
在我的生命深处点燃了烈焰。
——泰戈尔?流萤集?
上面的小诗,揭示了馈赠的意义。请以“你的馈赠,点燃了我〞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学校发现,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和父母之间存在沟通障碍,亲子子关系紧张。为了架起父母和孩子之间沟通的桥梁,学校设立了“心之桥〞信箱。小渝和他的妈妈分别来信,诉说各自的苦恼。
小渝觉得妈妈不理解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要求过高,看不到自己的努力,还偷看自己的,甚至不准自己坚持兴趣爱好……
小渝妈妈那么认为孩子不懂事,临近中考却没有紧迫感,花大量时间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一回家,就拿上进入房间,关上房门,不与自己沟通交流……
请你选择来信中的某些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心之桥〞的名义写一封回信,帮助小渝和妈妈彼此增进了解。你可以给小渝回信,也可以小渝的妈妈回信,回信日期为6 月 12 日。
参
1B
2.峨畔缭
3D 4C
5.例如:微雨,点洒在花间,静听花的呢喃,笑看春意满园。
6.(1)(2分)因为家里人多点了一根灯草,严监生觉得浪费,临死都不肯咽气。
(2)(4分)例如:周进,六十多岁的周进在贡院擅号板痛哭,当那群商人容许替他捐监生,让他获得乡试资格时,他居然趴在地上向他们磕头,让人觉得可笑(2分)。这可笑行为的背后暗含着他的可悲,他终身匍匐在科举脚下,耗尽毕生精力,直到六十多岁,还没获得乡试资格,且执迷不悟,让人觉得可悲(2分)。
7.(1)(4分)①历经磨难,坚韧顽强②任重道远,求索不止
(2)(4分)环节补充恰当。
赛前准备,例如一:推选主持人,撰写串词,安排演讲顺序(2 分)。
例如二:推选评委,设计奖项,制定评选细那么(2分)。
现场比赛,例如:评出奖项(或等级),公布结果(2分)。
8、日暮乡关何处是却话巴山夜雨时铜雀春深锁二乔自缘身在最高层
伤心秦汉经行处独怆然而涕下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D
10.想要与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啊
11A
12.相同点:爱惜人才(或;重视人才)。
不同点:韩愈认为人才多,但识才者少,呼吁要善于识别人才;张九成认为人才难得。
13、穿行田间,欣赏美景(或:稻田景色,美丽怡人);进入芦荡,感受美好(或:芦荡风光,生机勃勃)。
14.美好的田园风光(2分) 深深地留在了我的心里(2分)。
15.(1)(3分)“绿肥〞与“红瘦〞比照(答成“引用〞“借代〞“形象化〞均可)
(1分),写出了盛夏绿叶茂盛、花朵较少的季节特征,衬托了后文看到各色野花的欣喜(2分)。
(2)(3分)运用比喻,把芦荡比作“帐幔〞,把声音比作“乐曲〞(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苇的茂盛稠密,声音的美妙动听(1分),表达了作者对芦荡风光的喜爱(1分)。
16C
17.例如:走进田园,感受田园之美,能使人摈弃拜物的、急躁的、急动近利的生活态度。追求真正人性的、朴素的、自然的人生理想和生存方式,净化人的心灵;回归田园就是要回到精神的家园,回到血脉和心灵的安住之所,精神得到滋养(3分),我也有这样的感受,周末我来到乡村,那里风清水静、禾秀蛙鸣,心中的烦闷一扫而光,感觉心旷神怡,内心宁静(2分)。
18D
19.拖延症是指拖延行为形成了牢固的习惯,对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的一种心理疾病。
20.赞同王素或李想中某一个人的观点,且能结合材料阐述理由,得3 分。能
全面地看待问题,并能结合材料阐述理由,得5分。
例如一:我也觉得拖延的危害很大(1分)。因为拖延能杀伤人的积极性,是一种恶习,是时间杀手,会让你一事无成(2分)。
例如二,我也觉得拖延是有好处的(1分),拖延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它能激发人的潜能,提高做事效率(2分)
例如三:我们应该全面地看待问题。拖延确实有危害,但有时拖延也有其合理性。一方面,拖延是一种不良行为,是一种恶习,是对人生的不负责任,会给
人造成危害。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人能清醒地认识自我,准确把握时间节点。能控制做事节奏,合理的拖延就会成为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反而能激发人的潜能,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2 分)
21、类型:盲目自信,不能自控。
对策:帮助他规划时间、制定分步目标;制定自控力训练方案;制定奖励机制(每点1分)。
22、作文略
2021年重庆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B卷)
考前须知:
1. 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
2. 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考前须知。
3. 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 以下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 放眼望去,树木掩映下的八角亭棱〔léng〕角清楚,碧水潭泛着微光。
B. 往事如甘甜的美酒,即使封坛窖〔gào〕藏,余香也总能在回忆中悠然飘起。
C. 道路泥泞不要惧怕,生活坎坷〔kě〕不要沮丧,拥有青春就拥有力量。
D. 微风细雨中,踱〔duó〕步在青石小巷,你就可以邂逅一份纯洁的美好。
2. 以下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 追溯瞻养慷慨淋漓前仆后继
B. 崎驱撵走诚皇诚恐千里迢迢
C. 点缀崛起心急如焚激情澎湃
D. 宽恕确凿见风使舵心旷神贻
3.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 智慧是不会枯竭的,思想和思想碰撞,就会迸溅出无数火花。
B. 冬日阳光普照,如妙手回春,公园里游人如织,处处欢声笑语。
C. 那乐声,高亢雄浑,在夜雾中直冲霄汉,令人叹为观止。
D. 几场潇潇的春雨后,山青了,水绿了,山下那条潺潺流动的小溪,愈发鲜腴起来。
4. 下面画线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处是〔〕〔3分〕
今年五一节期间,〔A〕重庆市文化旅游系统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全市43家公共图书馆、41家文化馆免费开放,并提供内容丰富的线上效劳。〔B〕山城曲艺场推出了儿童剧?老虎拔牙?、话剧?雾重庆?等剧目。〔C〕重庆博物馆举办了?新时代的先声——五四运动图片展?活动。〔D〕这些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广阔市民的文化生活。
5. 下面例句中含有两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请从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参照例如,写一个完整的句子。〔不得抄袭例句〕〔4分〕例如: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
备选词语:火锅烟花上课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根据?儒林外史?的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6分〕
〔1〕吴敬梓善用挖苦艺术塑造人物,在?儒林外史?中运用夸张、比照、细节描写等艺术手法,刻画了“喜极而疯〞的范进、“伸着两根指头难以咽气〞的__________、以及标榜自己“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廉价〞却拦劫别人家猪的__________。〔2分〕
〔2〕有人说,“好好的一个匡超人,一脚踏进儒林便成了畜生〞。请从下面的回目中,选择一个事件,分析匡超人的这种变化。〔4分〕
相关回目
第十六回大柳庄孝子事亲乐清县贤宰爱士
第十七回匡秀才重游旧地赵医生高踞诗坛
第十八回约诗会名士携匡二访朋友书店会潘三
第十九回匡超人幸得良朋潘自业横遭祸事
第二十回匡超人快乐长安道牛布衣客死芜湖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综合性学习〔8分〕
九年级1班将举办“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知“和〞】
①写出两个含“和〞字的成语。〔不得使用此题涉及的成语〕〔2分〕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②用与“和〞相关的历史故事,补写对联。〔2分〕
上联:将相和有容乃大成经典
下联:口口口邻里相让传佳话
〔2〕【用“和〞】
在活动中,有些问题需要全班讨论。为防止出现消极应对、恶语伤人等情况,特拟订几条“班级议事规那么〞,请你给下面的规那么补写两条。要求语言简明。〔4分〕
班级议事规那么
1.要勇于为班集体献计献策,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4.议事结果民主决定,少数服从多数。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1分〕8. 根据积累,填写句子。
〔1〕请将下表中的句子补充完整。〔6分〕
类别古诗文句子出处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自然风光
②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离情别绪
④________________,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⑤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襟怀抱负
⑥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2〕古往今来,大批仁人志士为了心中的信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代“牧羊人〞杨善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退休后植树造林,老骥伏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致力于让天下百姓吃饱吃好,奉献终身。〔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 以下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4分〕
A. 便舍船屋舍俨然
B. 寻向所志便扶向路
C. 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D. 缺乏为外人道也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而的句子。〔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以下对文音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 文章以渔人行踪为线索,表达了发现桃源、做客桃源、离开桃源、再访桃源的过程。
B. 文章第三段描述桃源人招待客人的细节,突出桃源人真诚淳朴、热情好客的民风。
C. 文章结尾写刘子骥“欣然规往〞,由此可以看出,本文记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D. 文章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也暗含对黑暗现实的批判。
12. 选文中的桃源人与链接材料中的滁人都过上了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活,但其形成的原因各有不同,试简述。〔4分〕
【链接材料】滁①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自唐失其政,海内,豪杰并起而争。今②滁介江淮之间,民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③。而孰知上④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⑤于百年之深也。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注]①滁:滁州。②今:北宋。北宋结束了唐末到五代的战乱。③乐生送死:百姓活着时能快乐地生活,去世后能得到好的安葬。④上:皇上。⑤涵煦:滋润化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13~17题。〔22分〕
樟树下,外婆家
朝颜
①一群老樟树,时常绵密地铺进梦境里。顺着它们挥舞的长臂,童年、外婆、乡愁,时间的经纬,无数次重新映现在一座名叫樟树下的村庄深处。
②大巴车一路畅行,开进了村委会门前的宽阔停车场,车上走下来一群来自全省各地的文艺家,作为其中一员,你忍不住动情地向众人指认这个村庄在你生命中的特殊意义——外婆家。
③儿时钻进钻出的土房子、老洞水、泥巴路、猪栏牛舍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还有整洁的水泥路、青砖地。原来供全村人洗衣服的泥堰池塘,如今用片石砌得方方正正,成了荷花池。一口用来汲取饮用水的简易水井不见了,你还记得,井面上垫着一块湿滑的木板,上面长满青苔。
④念书前,你是外婆家的常客,父母忙得脚不沾地的年月,一个无人看顾的野孩子,多么需要一个随时可以倚靠的温暖怀抱,外婆给了你一张共卧的床铺,还有许多个在鼾声中如梦的夜晚。只是,她和三舅三舅母共同生活的这个家很穷,给不了你像样的吃食。有一年夏天,三舅母种了一大块地的胡萝卜,于是到了收获季节,餐桌上便每天都是这一样菜,荤腥就更别提了。你瘦弱,敏感,胆小,食欲总是不佳,又从不敢像表弟妹那样无所顾忌地吐露愿望。外婆担忧你瘦得不成人形,便每天晚上在你饭碗底下悄悄埋一个煎荷包蛋,用眼神暗示你到门口屋坪趁黑吃掉。那时候,鸡蛋是不舍得自己吃,要拿去卖钱的,外婆甘冒婆媳不和之风险,给予你的特殊慈祥,何尝不是那个时代不可言说的心酸。
⑤外婆十几年前已长眠于村后的一座山冈。
⑥那群老樟树还在,它还用宽大的枝叶覆盖一座村庄的日升月落,炊烟袅袅。五十六棵老樟树,围绕着一个村庄,已经活了一百年甚至几百年了,它们用自己的存在和气息,成就了一个村庄的符号,也饱满了几代人的记忆。
⑦这是一座地道的红军村,村里人念念不忘的,有“一家五兄弟齐〞的故事,也有“七子参军〞的故事。后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欧阳汝明,成家很晚,1928年,当的火种在瑞金点燃时,欧阳汝明做通老母亲刘氏的思想工作,又挨个说服儿子们投身。他的大儿子欧阳克茂参军时,不到三十岁;他的小儿子欧阳克荣随红军北上时,刚满十六岁。悲伤的是,他的七个儿子,全部壮烈牺牲在了长征路上,1934年,这里荣获了“扩红[1]第一村〞的旗帜。
⑧几年前,一场前所未有的精准扶贫攻坚战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拉开,短短的时间,全村环境好了,产业做起来了,三舅承包的脐橙园,一年四季长得郁郁葱葱,后来,他们又加种了奈李、甜柚,还在果园里散养母鸡和花鸭,受了大半辈子穷的三舅和三舅母,笑声一日比一日爽朗。
⑨假设是外婆还在人世,该有多欢喜呢?
⑩几声鸟鸣隐入稠密的枝叶,阳光在叶隙间跳荡,你闻到樟树的香气,像闻到一股源自光阴的醇酿。临别时,和同行的文艺家们在大樟树下合影留念,身后是一排红色大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你体味着一座村庄的前世今生,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樟树,立于时间之中,枝叶婆娑,周身浸透绿意。
〔选自?民族文学?2021年第8期,有删改〕
[1]扩红:扩大红军的力量。
13. 本文着力叙写了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另外两件。〔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樟树下的红色故事。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理解。〔5分〕
五十六棵这样的老樟树,……它们用自己的存在和气息,成就了一个村庄的符号,也饱满了几代人的记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请结合全文分析第⑤段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第⑩段画线句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请结合全文品析这样表达的妙处。〔5分〕
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樟树,立于时间之中,枝叶婆娑,周身浸透绿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今年是中国党成立100周年,地方拟将欧阳汝明家打造成“红色旅游景点〞,请你为该景点写一段导游词。不超过100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8~21题。〔18分〕
【材料一】
①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不同的读者在阅读时会在脑内对文章信息进行不同的加工编码。通信地说,即读者会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阅读。其中一类策略,是从测览的文章中收集观点和信息,并把它们作为分别的单元输入到大脑中。就像爱吃甜食的小女孩从满地的糖果中随意挑选自己喜爱的那些,并把选好的糖果放进自己的篮子里。这类阅读策略叫作“线性策略〞。
②与之相对应的另一类读者,在阅读时更加注重文章的整体结构。他们在阅读时会根据文本内容建构一个层次清晰的框架,就像用信息积木搭建了一个“金字塔〞,各类纷繁的信息被安置在金字塔不同的层级中,变得简洁明了,需要时可以从框架中逐级搜索,使得阅读更有效率。这种阅读策略叫作“结构策略〞。
③研究证明。在阅读有标记的文章时,内容的重点得到了提示,能够让阅读更为高效。文章标记可以让我们更快地筛选信息,也有助于形成更好的认知框架。我国学者王蓉的团队在实验中邀请了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在读学生,请他们阅读同一篇讲述科学知识的文章。其中局部学生阅读的材料没有标记提示,另外一些学生那么会在文章中看到诸如下划线、加粗等提示重点内容的标记。在随后的记忆测试中,研究者们发现,不管处于什么学习水平〔初中、高中、大学〕,阅读有标记文章的学生们整体上表现出对文章内容更高的记忆水平。更有趣的是,实验还发现,这种记忆水平的提高并非总体上记忆数量的显著增加,而是表达在对于重点知识的“更佳回忆〞。也就是说,文章标记就像大脑里的一个自动筛选器,以自身为线索指引记忆的方向,让大脑记住并保存需要的重点知识,别离和过滤无关的冗杂信息。
④研究还发现,并不是更多的标记就会带来更完善的阅读效果。相反,少量的有选择性的标记能够让被标注的信息在大脑中得到更好的保存。一篇文章中有少量下划线画出的重点。你能够非常清晰地分辩出它们;如果整篇文章大局部内容都被线画满,放眼望去,你只能看到标记的海洋,反而无法找到真正的重点。
⑤不同形状的标记也会产生不同的效应。用哪种特殊符号做笔记更有利于记忆知识呢?实验发现了有趣的结果:在帮助读者进行阅读记忆方面,连续的下划线〔横线或者波浪线〕比着重号〔每个字下画三角形〕更有效。研究者的解释是,连续的下划线可看作对内容的整体标记,着重号那么是分别对单个汉字进行标记。阅读时,读者更容易把下划线标记的内容在大脑里串联起来进行加工,而对着重号标记的内容仍然是以一个个汉字的形式进行记忆。因此,在对整体内容的记忆上,下划线的效果更好。
〔摘编自?百科知识?2021,04B〕【材料二】
学习者常见的做笔记的方法有:
标记法。在书上重要之处圈、点、勾、画,这种方法能帮助我们把握重点,寻找文章脉络等。
批注法。批注是把段落要点、疑难注释、心得体会等随手写在书上空白处的一种方法,它不仅能使读者掌握书中的细节盒要点,而且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摘要法。做摘要是对文本核心信息的进一步提取概括。学习者通过信息提取,使关键知识凸显出来;通过概括,把文本上的知识进行语言转化,使之更为简明清晰。
列提纲。在学习过程中,新知识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或者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也会产生一定的联系,使用列提纲的方式就能迅速确立它们之间的关联。
〔摘编自姚建礼?初中生语文课堂笔记研究策略?〕
【材料三】
18. 以下表述与材料一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4分〕
A. 阅读的“结构策略〞,是从文章中收集观点和信息,并将其作为分别的单元输入到大脑中。
B. 阅读有标记的文章,学生整体表现出更好的记忆水平,且初中生表现远超高中生、大学生。
C. 文章标记不仅能促进记忆数量的显著增加,而且能实现重点知识的“更佳记忆〞。
D. 实验发现,不同形状的标记对记忆产生不同的效应,着重号更有利于知识记忆。
19. 什么是阅读的“结构策略〞?请根据材料一给它下定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材料三是一位同学做的笔记,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相关信息分析其优点和缺乏。〔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请运用材料二中的摘要法,给材料一中的第③④⑤段做摘要。80字左右。〔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55分〕
22.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
〔1〕题目:礼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礼〞的解释有:①[名]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节|敬个~。②[名]礼物:送~|献~|千里送鹅毛,~轻情意重。③<书>以礼相待:~贤下士。
请选择其中一个含义,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暑期将至,你所在的区县共青团团委向广阔初三毕业生招收志愿者。岗位有图书馆引导员、体育馆助理教练、信息技术中心电脑操作员、农业生态园小导游。团委将择优招聘,请你选择一个岗位,写一封自荐信。你可以讲述自己某项爱好和技能的故事,也可以讲述担任这项工作的优势。
自荐信署名为“小渝〞,日期为6月12日。
参及评分意见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 分〕
1.〔3分〕B〔X窖 jiào〕
2 〔
3 分〕C〔A.赡养 B.崎岖诚惶怡〕
3.〔3分〕A
〔B.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C.双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D. 鲜供:新鲜肥美。〕
4.〔3 分〕D〔搭配不当,把“提高〞改为“丰富〞〕
5.〔4 分〕〔有二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言流畅〕
例如一:这火锅,使寂静的味蕾在麻辣中绽放,使平静心情在畅快中沸腾。
例如二:这烟花,使宁静的夜空立即变得喧闹起来,使暗淡的四周立即变得灿烂起来。
例如三:这上课铃,让喧闹的校园变得安静,让散乱的思绪迅速聚拢。
6.〔6分〕
〔1〕〔2分〕严监生〔或“严致和〞〕严贡生〔或“严致中〞〕
〔2〕〔4分〕〔事件、简析各2分〕
例如一:杭州诗会上,结识了一群斗方名士,受他们影响,洁名钓誉,逐渐丢掉了淳朴善良的心性。
例如二:在潘三的带着下伪造文书、替人,大把敛财,失格失德。
例如三:逼妻回乡,隐瞒婚史,进京别娶,攀附权贵,背信弃义,丧失做人底线。
例如四:潘三入狱。拒绝探望,薄情寡义,今人不齿。
7.〔1〕
①〔2 分〕
例如:和颜悦色,和衷共济、琴瑟和鸣、政通人和,惠风和畅
②〔2分〕六尺巷〔2〕〔4 分〕围绕“升级议事规那么〞来谈,语言简明,每条2分。
例如:
①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理解其意图。
②互相尊重,就事论事,不使用侮辱性字眼。
③能包容不同观点,择善而从。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
8.默写填空 10 分,每空1 分,有销别字该空不得分〕
〔1〕6分〕①谁家新燕啄春泥
②大漠孤烟直
③随君直到夜郎西
④山回路转不见君
⑤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⑥先天下之忧而忧
〔2〕〔4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9.〔4分〕B
〔A.舍:舍掉/房屋。B.向;先前的。C.属:类/通“嘱〞,嘱托。D.为:介词,对/动词,成为〕
10.〔4分,每题2分〕
〔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2〕他们〔桃源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11. 〔3分〕C 〔并不能由此看出本文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12. 〔4分〕
桃源人的生活是因为躲避了战乱,与世隔绝〔2分〕;滁人是因为朝廷实行了体养生息的。〔2分〕
三、现代文阅读〔40 分〕
〔一〕〔22分〕
l3.〔4分〕
①念书前,外婆担忧我太瘦为我煎荷包蛋。〔答成“外婆甘冒婆媳不和之风险,给予你的特殊慈祥〞也可〕〔2分〕
②现在,精准扶贫让樟树下产业兴旺,人民生活富足。〔2分〕
14.〔5分〕
“村庄的符号〞,老樟树己经成了村庄的标志。〔“标志〞答成“特征〞“象征〞“代表〞也可〕:村庄名叫“樟树下〞。〔2 分〕“几代人的记忆〞:当年樟树下百姓投身,参加红军的时代;我读书前外婆家生活艰辛的年代;如今脱贫致富的生活。〔3分〕
15.〔4分〕
①交代外婆去世的信息,表达了对外婆去世的遗憾、感恩、追念和怀想。
②成段,起强调作用。
③是对第 4 段内容的承接和收束。
④与第9 段形成照应。〔任答2点即可〕
16.〔4分〕
把自己比较为樟树,物我相融,〔1分〕说明作者与樟树都是村庄历史变革的见证者,〔2分〕写出了村庄给我滋养,给改希望。〔2分〕17.〔4分〕
各位游客:欢送来到“七子参军之家〞,这家主人叫欧阳汝明,1928年,他做通老母亲的思想工作,说服七个儿子投身。后来,七个儿子全部牺牲在长征路上。这种精神,多么令人敬仰!〔事迹3分,意文价值1分〕
〔二〕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8~21题。〔18分〕
18. 〔4分〕A
〔B.“且初中生表现运超高中生、天学生〞是无中生有。C.并非总体上记忆数量的显著增加。 D.“看重号〞应该为“下划线〞。〕
19.〔4分〕
阅读的“结构策略〞,是指在阅读时注重文章整体结构〔1 分〕,根据文本内容建构一个层次清晰的框架,共将各类粉繁的信息安置在框架的不同层级中,〔2 分〕需要时从中逐级搜索的一种阅读策略〔1分〕。20.〔5分〕
优点:
①采用阅读的“结构策略〞〔答成“做摘要〞或“列提纲〞也可〕、形成了“古人谈读书〞的框架〔2分〕。
②运用批注法,将疑难问题随手书写在课文空白处,引起对重点知识的注意和思考〔1分〕。缺乏:
标记的数量过多,对课文大局部内容和所有的注释都画了下划线,这样无法清晰地分辨真正的重点。〔2分〕21.〔5分,概据2分,信甚提取3分〕
第③段:
标计的好处:更快地筛选信息,形成更好的认知框架
对文章内容更好记忆,对重点知识“更佳回忆〞
第④段:标记的数量:少量,有选择
第⑤段:标记的效应:连续的下划线比看重号更有效
四、作文〔65 分〕
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