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基本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东光鼎一首府1-5#住宅楼,1-4#商业门市楼及地下工程
建设单位:沧州乾大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唐山市金中方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中土大地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沧州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江苏新龙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东光鼎一首府工程位于东光县府前大街与学前路交口东南侧,中兴路以西。
1.2、建筑设计概况
东光鼎一首府工程,包括5个单体住宅楼、4个商业门市楼及地下车库,建筑总面积约5.9万㎡。
住宅楼地下1 层(5#楼地下2层)、地上18层,商业门市楼为2层沿街门市楼。
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类别和耐火等级:二类高层居住建筑,耐火等级地下为一级、地上为二级。结构安全等级二级,抗震等级:3级,抗震烈度设防为7度,建筑结构类型:住宅楼为剪力墙,车库及商业为框架; 建筑功能:该标段工程为住宅楼及沿街门市楼,地下为人防工程。本工程住宅楼采用CFG桩复合地基(长螺旋钻孔泵压砼工艺),桩径400mm,200厚碎石屑褥垫层,筏板基础。屋面防水等级为一级,地下防水等级为一级。
2、施工风险管控目标
通过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估、预警防控,使安全隐患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减少施工现场一般事故,防范较大事故,杜绝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在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前提下,把施工中潜在的各类风险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以获得最大程度的施工安全与优质的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施工成本,降低经济损失,避免人员伤亡,保障施工工期,提高风险管控效益。
3、施工风险管控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项目安全风险管控水平,规范工程建设风险管控工作,本着“安全第一、保护环境、预防为主”的原则,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无缝对接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促进安全质量隐患排查治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加大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力度,杜绝较大安全质量风险事故的发生。
4、施工风险责任机制及职责
4.1、风险管控领导小组
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建立安全风险管控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责任,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辨别和管控,根据沧建安【2016】8号文件沧州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管理的通知,沧建安【2017】9号沧州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关于落实建设工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预防控制机制的意见的要求,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本合同段工程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建立工程风险管控保证体系。成立由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总监、工程、安保组成的工程风险管控领导体系。
组 长:刘才根(项目经理)
副组长:孙正元(技术负责人)
成 员:刘才付、丁华、张世俊、冒阳阳、赵国宝、张跃发、万洁、陈建、刘立平、刘兴富、夏京金
其中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安全总监为施工风险管控直接责任人,专职安全员与现场工程师负责日常的风险工程情况资料收集整理及工程风险预防方案的落实检查,各专业队增设专职风险工程巡察员。经理部风险管控小组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控单位等工程参与各方负责人代表组成工程现场风险管控的最高机构,由建设单位负责领导,实行“分级管控,分工负责、集体决策”制,在现场有专职人员开展工作。详见:“工程风险管控体系框图”。
组织保证
领导成员:
项目经理
技术负责人
安全总监
现场副经理
各职能部门:“安全、工程、质量部
各施工班组长
专职巡视员
实施保证
风险管控预控方案
巡 查 督 导
奖 罚 制 度
风险源的辨识及预防措施
有关工程的风险管控规定
针对本工程制定
上级单位监督检查
项目部例行巡查
风险管控保证体系
风险管控活动记录
风险管控手册
风险管控交底
风险管控制度
工程风险管控保证体系框图
4.2、风险管控职责
4.2.1工程技术部职责
a、编制风险评估与管控计划及风险管控实施细则。对施工期间风险评估与管控的归口管控,负责实施风险评估与管控工作。
b、根据施工图风险评估结果修正完善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报告,内部审核后报监控单位、业主指挥部审查批准;
c、检查风险评估报告中处控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
d、参与风险工点风险评估工作,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有针对性技术措施,适时调速施工方案或施工方法;
e、负责与各专业领导小组及其它委外单位的沟通。
4.2.2安全环保部职责
a、检查督促各专业队风险处控措施的落实情况。
b、根据设计单位出具的基坑《风险评估报告》完成本合同段的风险评估报告,提出风险评估结果。
c、监督、协调各专业队处控风险评估与管控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d、对施工阶段的风险实时监测,定期反馈,随时与相关单位沟通。
e、根据风险监测结果,调整风险处控措施,通知相关生产部门调整施工方案。
4.2.3机械设备部职责
a、在进行本合同段机械设备管控的同时,为安全生产做好机械设备方面的储备工作;
b、重要机械设备的采购和租赁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执行地方管控规定;
c、定期检查机械设备运转情况,对于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机械设备及时予以淘汰、更换。
4.2.4物资部职责
a、在进行本合同段物资管控的同时,为安全生产做好各类应急救援物资方面的储备工作;
b、重要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和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执行地方重要劳动防护用品定点使用管控规定;
c、定期检查劳动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对于不符合安全要求、过期的安全防护用品及时予以淘汰、更换;
d、建立安全防护用品发放使用台账,动态跟踪,及时反馈安全防护用品的信息。根据各自的职能履行相关的风险评估与管控职责。
4.2.5综合办公室职责
a、熟悉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熟悉国家有关安全的方针法规。做好安全生产方面的医疗保证和后勤保障方面的工作;
b、协助领导贯彻上级单位有关安全生产指示,及时做好有关安全文件的报送和传达;
c、组织检查落实干部值班制度,尤其是列为高度风险干部值班情况。
d、做好部门人员的日常安全和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e、加强对经理部车辆、生活区、办公区、食堂经常性安全检查,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4.2.6财务部职责
a、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确保安全生产费用的投入使用,提供风险评估与管控的所需资金,同时检查资金使用情况;
b、为发生安全事故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4.2.7各施工班组职责
a、制定本专业施工阶段风险评估工作实施细则,并进行施工阶段的动态风险评估工作;
b、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编制各种紧急情况下的应急预案,完善快速反应机制,定期进行演练;
c、对施工阶段风险实时监测,定期反馈,随时与相关单位沟通。
d、对于风险工点,超前做好准备工作,实时监控并做好相关人员培训;
e、根据风险监测结果,调整风险处控措施。
5、风险辨识、等级与标准
5.1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是指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目的是要找出每项工作有关的所有危险源,并考虑这些危险源可能会对什么人造成什么样的损害或导致什么设备设施损坏。危险源识别的方法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预先危害分析法、问卷调查、现场观察、专家咨询、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风险概率评价法、查阅文件和记录、危险可操作性研究、故障树分析法、头脑风暴法、矩阵法等。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特点和局限性,在实际的工作中一般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来识别危险源,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十六类: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坍塌、火灾、车辆伤害、中毒和窒息、淹溺、灼烫、放炮、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伤害。
5.2风险等级与标准
在工程建设期间发生的工程风险,根据风险控制对策及处控措施的不同而决定接受程度如何,风险管控中预先制定明确的风险等级及接受准则。
地下工程自身风险是指由于地下工程自身建设要求或施工活动所导致的风险,深大基坑自身风险发生可能性及损失评价主要依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可分为不可能的、罕见的、偶见的、可能的、频繁的五个等级,具体等级标准详见“风险发生可能性等级表”:
风险发生可能性等级表
等级 | 1 | 2 | 3 | 4 | 5 |
概率 描述 | 频繁的 | 可能的 | 偶见的 | 罕见 | 不可能的 |
区间 概率 | p≥10% | 10%≤P<1% | 0.1%≤P<1% | 0.01%≤P<0.1% | P<0.01% |
风险损失等级表
等级 | A | B | C | D | E |
风险损失影描述 | 灾难性的 | 非常严重的 | 严重的 | 需考虑的 | 可忽略的 |
风险单元风险发生程度的等级表
可能性损失 | 不可能的 | 罕见的 | 偶见的 | 可能的 | 频繁的 | |
5 | 4 | 3 | 2 | 1 | ||
可忽略的 | E | Ⅳ级 | Ⅳ级 | Ⅳ级 | Ⅲ级 | Ⅲ级 |
需考虑的 | D | Ⅳ级 | Ⅳ级 | Ⅲ级 | Ⅲ级 | Ⅱ级 |
严重 | C | Ⅳ级 | Ⅲ级 | Ⅲ级 | Ⅱ级 | Ⅰ级 |
非常严重的 | B | Ⅲ级 | Ⅲ级 | Ⅱ级 | Ⅰ级 | Ⅰ级 |
灾难性的 | A | Ⅲ级 | Ⅱ级 | Ⅰ级 | Ⅰ级 | Ⅰ级 |
6.1、风险预警、预防
项目部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风险和重大隐患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及可能引发的事故的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责任人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做安全技术交底时,针对每个分部分项工程把相应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同时进行交底。作业前,班组长就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对工人进行重点讲解,做到让工人清楚作业任务、危险点、作业程序和安全措施。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都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及部位,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强化危险源检测。
7、具体风险预防措施
7.1坍塌事故风险预防措施
①编制合理的专项施工方案,并进行审批。
②严格按照审批后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③安全技术逐级交底,告知操作人员危险程度。
④选择合适的施工队伍。
⑤项目部加强检查,督促落实施工方案的实施。
7.2机械伤害风险预防措施
①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
②租赁设备进入现场前,应验收合格方可使用。
③作业现场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安全警示标志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④垂直运输机械安装必须经市检测中心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⑤设备安装和拆卸必须有专业技术人员操作。
⑥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⑦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和佩带个人防护用品。
⑧按岗位职责履行职责,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违章。
7.3高处坠落风险预防措施
①项目部制定相应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②基坑、沟槽临边、2米以上高处作业防护必须符合要求并正确佩戴防护用品。
③项目部一定要做好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
④作业人员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作业。
⑤工程技术人员、安全员进行监督检查。
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7.4触电事故风险预防措施
①编制用电方案并经审批。
②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③项目部一定要做好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
④按要求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用具。
⑤作业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⑥重要部位设置明显警示标志。
⑦配电箱经许可后方可进入现场使用。
7.5物体打击风险预防措施
①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用品。
②加强安全教育,注意个人安全。
③施工过程中作业周围环境防护必须符合要求。
④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⑤作业过程加强安全巡视。
7.6起重伤害风险预防措施
①编制合理作业方案并经审批。
②设备应经检测、登记、备案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③作业及指挥人员持证上岗。
④作业要遵守操作规程。
7.7火灾事故风险预防措施
①配备必要的灭火器具。
②加强消防教育,人员做到“四懂四会”。
③成立义务消防队,组织演练。
④按操作规程作业。
8、风险控制措施
8.1、工程技术措施
(1)方案编制
根据工程施工特点和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专项施工方案,工程施工前对各项工作进行检查,确保按照方案进行实施。
(2)安全技术交底
①在施工作业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之前不得进行施工作业
②交底必须按制度进行,做到逐级交底,并应覆盖全体作业人员
③交底必须履行签字流程
④被交底者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接受项目部监督、检查、指导,交底人须检查交底后执行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杜绝事故隐患。
8.2、管理措施
(1)完善制度、评估风险
规范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完善落实事故应急预案,建立检查监督和奖惩机制。项目部开工前根据施工图纸、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对本项目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并对风险进行分级,编制《项目风险汇总表》
8.3、安全检查
项目部定期、不定期对施工现场和作业班组进行检查
①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
②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和状况是否安全可靠
③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是否齐全有效,是否有不安全因素存在
④施工人员教育落实情况
⑤作业人员劳动保护用品发放及现场佩戴情况
⑥重点部位消防设施配置及技术状况
⑦职工宿舍环境卫生、用电等情况
⑧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是否有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情况
8.4、教育措施
1)、安全教育培训
①新入场工人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方可进行施工
②工人变换工种,必须进行新工种的安全技术教育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作业
③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及业务水平
2)、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
①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国家规定经有关部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②特种作业人员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教育
③特种作业人员每年由项目进行一次复审教育,定期到发证机关进行复审考核
④特种作业人员应熟悉本工种业务技术和安全知识,熟知检查标准及操作规程
8.5、防护措施
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施工现场的四口、五临边等洞口防护按规范要求做好,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及特殊作业时须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避免作业过程中的伤害和减少职业伤害。在相应分级安全风险部位做好警示标牌、标语。
9、安全风险检查与改进
各级管理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制定好的不同级别的风险进行检查,对于A级B级风险要进行跟踪检查管理,安全员进行现场监督,发现与方案不符的现象,立即停工整改,同时公司安全部门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带班进行检查。其中A级风险项目部每周至少检查两次,公司每周至少检查一次,集团公司每月至少检查两次;B级风险项目部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公司每两周至少检查一次,集团公司进行不定期抽查;C级风险由项目部自行组织检查,公司不定期抽查;D级风险由项目部不定期抽查。检查过程中发现与方案不符以及其他危险源时,立即进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