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 末 测 试 卷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wèi jiègēbojiàn kāngwú yōu wú lǜ
téngluó jǐngjièkū longyì sī bùgǒu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序号写在括号里。(5分)
1.下列选项中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A.徜徉tǎngyángB.朦胧móng lóng
C.倔强jué jiàngD.蜿蜒wǎn yán
2.刘婷在习作《我的妈妈》中写道:“妈妈真笨,总把好吃的留给我,自己却舍不得吃。”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刘婷的妈妈有些不聪明,不知道吃好的。
B.刘婷的妈妈舍不得吃好吃的,因为她有节省的好习惯。
C.刘婷妈妈不是笨,而是非常爱刘婷,这里是“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
D.刘婷妈妈不是真的“笨”,而是不喜欢这些好吃的。
3.下列不是表现古人读书求学的成语是()。
A. 铁杵成针B. 程门立雪C. 悬梁刺股D.自相矛盾
4.下列诗句、诗题、朝代和作者对应正确的是()。
A.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B.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蜂》——宋——罗隐
C.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唐——卢纶
D.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卜算子·咏梅》——宋——辛弃疾
5. 《窗边的小豆豆》中,小豆豆转到()读书,遇到了小林校长。
A.窗边园B. 巴学园C.笑学园D. 学巴园
三、根据课内外读填空。(25分)
1.《宿新市徐公店》是_____代________写的,其中最能表现儿童活泼可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芙蓉楼送辛渐》是_____代__________写的,其中表达了离情别绪和自己的志向与品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____?哪一朵花没有___?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__________________?”(《繁星》)
3.“所有的绿______起来,______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________在一起。”(《绿》)
4.“家贫不常______,夏月则练囊盛数十______以照书,__________焉。”
(《囊萤夜读》)
5.“天行健,君子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来方知读书迟。”“_______和______一样,生命全在__________。”(《日积月累》)
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__________。”(《论语》)
7.读了《十万个为什么》,我发现它与《嘭嘭嘭》《窗边的小豆豆》等书不一样的地方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9+16=25分)新课标第一网
(一)飞向蓝天的恐龙(节选)
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 )和恐龙有亲缘关系,( )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一直没有被找到化石证据。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1.找出文中的一对反义词:()——()
2.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很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
4.请围绕文中画“___”的句子,从不同角度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1)
(2)
(二)送报的少年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
我家住六楼,每天清早八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敏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就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钟就起床,每天要为二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少年每天大汗淋淋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
七月下旬的一天,少年送报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
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八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啜饮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儿子(兴奋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五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转眼到了八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这天八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我随口问:“那你呢?”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得不知说什么,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太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1.用“\”划去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闻声:千呼万唤:
3.对文中画“______”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送报少年工作很认真负责,对人很有礼貌。
B.“我”并不十分了解送报少年的情况。
C.送报少年的工作强度大,任务重。
4.“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太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这句话表明送报少年()。
A.他送报不会迟到,但他爸爸却不会按时送报。
B.他对爸爸身体情况十分了解,所以通知客户爸爸以后不能送报。
C.他了解爸爸的情况,体贴关心爸爸。
5.如果我是文中的“儿子”,当我听说“送报少年”被北京大学录取的时候,心里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文章的题目是“送报少年”,作者却用大量笔墨去写“我”的儿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习作。(30分)
在你心中,一定有自己喜欢的人。这个人也许是你敬佩的英雄,也许是你熟悉的家人,也许是你亲爱的同学……请选择一个喜欢的人,从外貌、性格、爱好或特长等方面写出他(她)的特点,并能用具体事例说明,题目自拟,350字左右。
350 | |||||||||||||||||||
答案与解析
一、看拼音写词语。(每字0.5分,共10分)
慰藉胳膊健康无忧无虑藤萝警戒窟窿一丝不苟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序号写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5分)
1.C 2. C3. D 4. C 5. B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第1-4题每空1分,第5题2分,共25分)
1.宋 杨万里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唐 王昌龄 洛阳亲友如想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光 香 波涛的清响
3.集中 挤 交叉
4.得油 萤火 以夜继日
5.自强不息 少年不知勤学苦 诗 音乐 节奏
6.然后君子
7.例如:(1)《十万个为什么》是科普读物;(2)由许多短小的文章汇编而成;(3)提出了许多有趣的科学问题;(4)内容广泛,包含了各类科学知识;(5)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任选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0+15=25分)新课 标 第一 网
(一)飞向蓝天的恐龙(节选)(9分)
1.笨重——轻灵 (2分)
2.不仅 而且(合理即可,2分)
3.不能去掉,因为“很可能”体现了表达的严谨。如果去掉这个词,这个假说就成了事实了。(意思对即可, 1分+2分)
4.例如:(1)辽西的发现具体指什么?(2)“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是指什么?(3)“点睛之笔”具体指什么?(4)辽西是哪里?(5)从这句话可以感受到作者的什么感情?(开放题,与划线句子有关,合理即可,2分)
(二)送报的少年(15分)
1.轻松 兴奋 (每个1分,共2分)
2.听到声音。文中儿子听到少年说的话。(意思对即可)
形容再三催促。文中指“我”每天都要多次催促儿子起床(意思对即可)
(每个2分,共4分)
3.B (2分)
4. C ( 2分)
5.北京大学!想不到他学习成绩这么好,为人又是这样的礼貌谦虚,看来我要向他学习,再也不能自大,瞧不起人了。(意思对即可,关键点是“谦虚”,共3分)
6.课文通过“我”的儿子与“送报少年”对待生活、家人不同表现的对比,更加突出了送报少年勤劳、礼貌、谦虚的良好品质。(意思对即可,2分)
五、习作。(30分)
一类文(27—30):能从外貌、性格、爱好或特长等方面,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人的特点和喜欢的原因,事例典型、具体,语句通顺,标点使用比较正确,错别字少,卷面清洁。
二类文(20—27):能从外貌、性格、爱好或特长等方面,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人的特点和喜欢的原因,事例比较典型、具体,层次较清楚,语句通顺,标点使用比较正确,错别字少,卷面整洁。
三类文(12—20):能通过具体事例大体写出人物特点和喜欢原因,重点较突出,层次不够清楚,语句基本通顺,标点使用大体正确,错别字多。
四类文(0—12):没有具体事例,人物特点不突出,喜欢原因不具体,语句表达很差,层次不清,语句不通,标点错误和错别字多。
评分时还可规定,错别字每个扣0.5分,扣足5分为止;标点错误每个扣0.5分,扣足3分为止;卷面太乱,字迹潦草酌扣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