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8:12:42
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4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汽,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汽又直接(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2.在研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和“沸腾的规律”实验中,共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停表和。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过程中的共同点是,温度不变。3.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
推荐度:
导读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4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汽,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汽又直接(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2.在研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和“沸腾的规律”实验中,共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停表和。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过程中的共同点是,温度不变。3.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4

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汽,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汽又直接(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

2.在研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和“沸腾的规律”实验中,共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停表和。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过程中的共同点是,温度不变。

3.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该物质晶体(填“是”或“不是”),该过程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min.

4.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体温计

(选填“能”或“不能”)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

5.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可知它的熔点是℃,熔化过程经历了min,这一过程是热过程(填“吸”或“放”)。

6.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就是;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这个过程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7.有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甲中装的是冰水混合物,乙中装的是干冰(温度可以低到-78.5℃)。现在把它们放在20℃的同一房间中,一段时间后,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内壁结了一层霜,乙的外壁结了一层霜

B.甲的内壁结了一层水,乙的外壁结了一层箱

C.甲的内壁有水珠,乙的内壁有一层霜

D.甲的外壁有水珠,乙的外壁有一层霜

8.暑假和寒假,小华一家人驾车出去旅行时,小华发现汽车的自挡风玻璃上都出现了一层水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天水雾在车厢内侧挡风玻璃上,是汽化现象:冬天水雾在车厢外侧挡风玻璃上,是液化现象。

B.夏天水雾在车厢外侧挡风玻璃上,是汽化现象:冬天水雾在车厢内侧挡风玻璃上,是液化现象。

C.夏天水雾在车厢内侧挡风玻璃上,是液化现象:冬天水雾在车厢内侧挡风玻璃上,是液化现象。

D.夏天水雾在车厢内侧挡风玻璃上,是汽化现象:冬天水雾在车厢外侧挡风玻璃上,是汽化现象。

9.图中有A、B、C、D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哪种做法是正确的()

A.B.

C.D.

10.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为4,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读数为96。用此温度计测某杯液体的温度是22.4,则这杯液体的实际温度是() A.16℃B.18℃C.20℃D.24℃

11.气温不太高时,在水中游泳会觉得不太冷,而上岸后会觉得冷,这是因为()

A.人体皮肤上的水在蒸发时要从人体吸收热量

B.人刚上岸,还没有习惯岸上的环境

C.空气的温度比水的温度低

D.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吸收了人体的热星

12.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与这物态变化相同的自然现象是()

A.早春,河水中的冰逐渐消融

B.盛夏,地面上的水很快变干

C.深秋,树叶挂上了一层白霜

D.严冬,户外运动的人呼出“白气”

13.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物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图中表示球内材料熔化图象的是()

A.B.C.D.

14.如图所示,李华同学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根据记录的数据,以加热的时间为横轴、水的温度为纵轴作出水的沸腾图象,下列对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OA段水温度升高,表明水在吸热,AB段温度不变,表明水不再吸热

B.AB段表明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而不升温

C.沸腾温度不足100℃可能是供热不足

D.实验加热3min后停止了加热

15.洗热水澡时,卫生间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洗先后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待清晰起宋,水在镜面上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是()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

C.先凝华后升华D.先升华后凝华

16.

B.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

C.-38℃水银是固态

D.用乙醚温度计测量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温度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8分)

17.小华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小华加热水的过程中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为℃;

(2)小华把水温加热到90℃开始计时,每过1 min 观察并记录一次水温,观察到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画出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以看出,把水从90℃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min,水的沸点是℃,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 标准大气压。

(3)小华观察并分别描绘了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的情景。如图所示该图为水沸腾

(选填“前”或“时”)的情景。

18.小娜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规律时,用酒精灯持续给海波和石蜡加热,每隔1min记录海波和石

)在海波和石蜡这两种物质中,属于非晶体的是;

(2)在6-8min时,海波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海波熔化经历了min。

(3)在10-12min时,海波处于(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19.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除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测量工

具.并且,在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3)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图像中可看出,萘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4)由图乙,萘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min.由图乙所示,当萘的温度为60℃时,该物质处于态;(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5)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A.寻找普遍规律B.减少实验误差

四、计算题(共9分)

20.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刻度线不准。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为5℃,用它测量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95℃。

(1)这根温度计每1℃所表示的实际温度是多少℃?(结果保留1位小数)

(2)如果实际温度为20℃,则这支温度计的读数为多少℃?

(3)当外界实际温度为多少时,这支温度计的示数等于实际温度?五、科普阅读题(共9分)

2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雪的形成

雪是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它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在水蒸气弥漫的云层里,雪最先以肉眼看不到的一颗微尘粒子形状存在,叫做晶核,通常会在低于零下10℃的环境下形成,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分子在冷空气作用下,围着晶核开始凝华,使晶核逐渐变大,成为雪晶.当雪晶增大到能够克服浮力时,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雪花.水蒸气的多少和温度的高低造成了雪花多少、大小和形状的差异.

降雪要满足三个气象条件:一是云层中含有较冷的晶核;二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三是云层下面气温低于0℃,接近地面的气温一般不能低于4℃.当靠近地面的空气在0℃以上,但是这层空气不厚,温度也不很高,会使雪花没有来得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面.这叫做降“湿雪”,或“雨雪并降”.这种现象在气象学里叫“雨夹雪”.

受强冷空气影响,2019年1月9日盐城部分地区迎来了首场降雪.为了应对下雪可能对交通的影响,交警和路政部门提前布局,做好了向路面撒盐除雪,并出动铲雪车进行铲雪作业的准备预案.(1)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围绕晶核(填物态变化名称)使晶核长大成雪晶,该过程中水蒸气需要(吸热/放热).

(2)下列不属于雪的形成条件的是____.

A.云层中气温较低B.云层水气充足

C.云层中有较冷的晶核D.云层下气温较高

(3)向路面撒盐除雪的原理是盐水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低).

(4)收集一定量的干净雪置于室温下,观察雪的熔化现象,测量并作出雪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能反映雪熔化规律的图象是.

(5)1月9日我市部分地区下的是雨夹雪,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答案

1.升华;凝华

2.温度计;吸收热量

3.是;6

4.乙;能

5.48;6;吸

6.液化;升华;吸热

7.D8.C9.B10.C11.A12.D13.A14.B15.B16.D

17.(1)86(2)4;98;低于(3)时

18.(1)石蜡(2)吸收;不变;5(3)液

19.(1)停表(秒表或停钟等计时工具);自下而上(2)慢(3)晶体;萘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4)10;固(5)A

20.(1)解:用题中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为5℃,测沸水时示数为95℃,则这只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为100℃

95−5=

10

9℃≈1.1℃

答:分度值为1.1℃。

(2)解:当实际温度为20℃时,温度计的读数t与实际温度的关系为(t−5)×10

9℃=20℃

解得t=23,即温度计的读数为23℃;

答:实际温度为20℃,则这支温度计的读数为23℃。

(3)解:设当温度计读数为t′时,真实值也为t′,则有t′=(t′−5)10

9×℃

解得:t′=50,则外界温度为50C°时,该温度计的示数等于实际温度。答:当外界实际温度为50℃时,这支温度计的示数等于实际温度。21.(1)凝华;放热

(2)D

(3)低

(4)乙

(5)靠近地面的空气温度高于0℃

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4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汽,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汽又直接(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2.在研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和“沸腾的规律”实验中,共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停表和。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过程中的共同点是,温度不变。3.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