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时间为7月1日至15日,实践技能考试由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统一命题,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级医师资格考试领导小组组织实施。
实践技能考试分三站进行:
第一站:辨证论治——笔试
第二站:基本操作——实际操作配以要点说明
第三站:临床答辩——口试
考试流程
二、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介绍
1.考试内容及方式
考生在指定考试地点分别随机抽取题号后完成各站考试。
第一站考试:辨证论治
在统一的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第二站考试:基本操作
(1)中医临床技术操作
针灸穴位体表定位:同性别考生相互操作;(部分考区采用模拟人)
针灸、拔罐、推拿等临床技术操作:叙述并现场实际操作;
中医望、闻、切诊技术的操作:叙述或现场实际操作。
(2)西医内科体格检查:由同性别考生相互操作;(部分考区采用模拟人)(3)西医基本操作(师承类别不考)
①无菌操作:自身或对模拟人、模拟器具操作
②基本心肺复苏术:对模拟人、模拟器具模拟操作
③常用西医基本操作技能:对模拟人、模拟器具模拟操作
第三站考试:临床答辩
中医问诊答辩——现场口试(病史采集)
中医答辩——现场口试
双重诊断答辩——现场口试(仅限于中医考生)
西医答辩——现场口试
临床判读(西医)——现场口试(师承类别不考)
2.考试题量辨证论治:1道试题
基本操作:4道试题(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3道试题)
临床答辩:4道试题
3.考试分数
总计100分。其中:
第一站考试:40分;第二站考试:30分(中西医结合人员25分);第三站考试:30分(中西医结合人员35分)
4.考试时间
总计90分钟。其中:
第一站考试:60分钟;第二站考试:15分钟;第三站考试:15分钟
5.合格标准
每考生必须完成1~3站考试;
考试总分为100分,达到60分为考试合格。
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实践技能
各站考试项目设置与有关内容一览表
站次具有规定学历人员(中医执业、助理)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中医执业、助理)
中西医结合人员
(执业、助理)
考试内容考试分数考试方法考试内容考试分数考试方法考试时间考试内容考试分数考试方法考试时间
一辨证论治40 笔试辨证论治40 笔试60分钟辨证论治40 笔试60分钟
站次具有规定学历人员(中医执业、助理)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中医执业、助理)
中西医结合人员
(执业、助理)
考试内容考试分数考试方法考试时间考试内容考试分数考试方法考试时间考试内容考试分数考试方法考试时间
二中医操作10
实际操作
15分钟
中医操作10
实际操作15分钟
中医操作10 实际操作
15分钟中医操作10
中医操作10
体格检查5
考生互查
中医操作10
体格检查5
体格检查5 考生互查体格检查//
西医操作5 实际操作西医操作// 西医操作5 实际操作
次具有规定学历人员(中医执业、助理)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中医执业、助理)中西医结合人员(执业、助理)
考试内容考试分数考试方法考试时间考试内容考试分数考试方法考试时间考试内容考试分数考试方法考试时中医问诊答辩8 现场口试
15
分
钟
中医问诊答辩8 现场口试15分钟中医问诊答辩10 现场口试15分钟站次具有规定学历人员(中医执业、助理)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中医执业、助理)中西医结合人员(执业、助理)
考试内容考试分数考试方法考试时间考试内容考试分数考试方法考试时间考试内容考试分数考试方法考试时间
三双重诊断答辩8 现场口试15分钟中医答辩6 现场口试15分钟西医答辩8 现场口试15分钟第一站辨证论治分值表
考试项目
中医执业学历中医执业师承中西医结合执业中医助理学历中医助理师承中西医结合助理主诉 1 1 1 1 1 1
现病史 2 2 2 2 2 2
既往史 1 1 1 1 1 1
体格检查∥∥ 1 ∥∥ 1
辅助检查∥∥ 1 ∥∥ 1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8 8 5 8 8 5
考试项目评分标准
中医执业学历中医执业师承
中西医结
合执业
中医助理
学历
中医助理师承
中西医结合
助理
中医病证鉴别5 5 ∥∥∥∥西医诊断依据∥∥ 6 ∥∥ 6 西医鉴别诊断∥∥ 4 ∥∥ 4
诊断中医疾病诊断5 5 2 5 5 2 中医证侯诊断5 5 2 6 6 2 西医诊断∥∥ 3 ∥∥ 3
考试项目评分标准
中医执业学历中医执业师承
中西医结
合执业
中医助理学
历
中医助理师
承
中西医结合助
理
中医治法 4 4 2 6 6 2
方剂名称 3 3 2 3 3 2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6 6 3 8 8 3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5 ∥∥ 5
合计40 40 40 40 40 40
西医内容分值∥∥20 ∥∥20
三、2012年实践技能考试与往年相比是否有变化
2012年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与2011年相比没有任何变化,但较往年更为贴近临床,复习时注意收集历年真题,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
四、实践技能三站答题方法
第一站考试:辨证论治
(一)中医辨病辩证依据:主要参考题目中所给的症状体征,把能够体现患者病证特点的内容写在此项中,最后进行病因病机分析。
(二)中医类证鉴别(中西医鉴别诊断):选择临床表现相似的病症从最明显的疾病特征入手,进行鉴别诊断。
(三)西医诊断依据(中西医结合):一般从查体和辅助检查结果以及最为显著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判断。
(四)诊断:中西医结合考生须做中医诊断及西医诊断,中医考生只做中医诊断。需注意中医诊断中都要有证候诊断一项内容。
(五)中医治法和方剂:中医治法一般根据所作的疾病诊断和证候诊断来给出;方剂选择上可以在所给出的方剂后面加“加减”二字,以免药物组成上有疏漏。
(六)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法:不要忘记写剂量的单位,以及个别药物的特殊煎法。
第二站考试:基本操作
主要考核考生的临床操作能力,不论中医、西医的内容都应该在复习时结合实际,单纯的看书是没有太大效果的。
(一)中医基本操作:
复习时应在自己身上找准穴位,考试时结合自身回忆会轻松很多。操作内容要多看视频,把自己的固有印象中的错误操作及时更正,反复看正确的操作视频课程,加深正确的操作印象。
(二)体格检查、西医基本操作:
在大纲要求范围内的体格检查及操作内容只有二十几个,主要抓住每项操作中的重点步骤,在自己会描述的前提下,还要会正确的操作手法。
第三站考试:临床答辩
(一)病史采集中最常用到的是“十问歌”,还有常用的口诀“因症辩,治疗鉴,饮食睡眠大小便。”在考试中一般回答分两个部分,采集患者的现病史和相关病史。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辩,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二)中医病证的答辩:主要掌握课程中讲到的常用针灸穴位的主治病症,中医病症的主症、治法、方剂等。
(三)西医病证的答辩:常见疾病的诊断要点、处理要则及临床表现等。
(四)双重诊断:需要给出中医病名、证候名,西医病名。
(五)临床判读:给出一系列临床检查的结果,通过此结果判断患者的疾病。
本站中大部分内容的考核都来源于对中医病证及西医疾病的掌握。在回答问题前要进行思路的整理,进行整理后再分点描述,能够使考官印象分提升,因考生口述时,考官需集中精力提取答复中的得分点,故有条理性的回答能够增加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