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六年级毕业古文复习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8:14:59
文档

六年级毕业古文复习题

一字之师郑谷①在袁州,齐己②因携所为诗往谒焉③。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笑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④不觉兼⑤三衣⑥,叩地膜拜,自是士林⑦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这是一篇()。A.寓言故事B.历史故事C.成语故事D.神话故事2.根据下列解释,找到恰当的词语填在()里。对尊长或宾客严肃有礼貌。()A.贴要B.仰慕C.恭恭敬敬D.沉吟3.根据下列解释,找到恰当的词语填在()里。敬仰思慕。()A.贴要B.仰慕C.恭恭敬敬D.沉吟4.根据下列解释,找到恰当的词语填在(
推荐度:
导读一字之师郑谷①在袁州,齐己②因携所为诗往谒焉③。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笑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④不觉兼⑤三衣⑥,叩地膜拜,自是士林⑦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这是一篇()。A.寓言故事B.历史故事C.成语故事D.神话故事2.根据下列解释,找到恰当的词语填在()里。对尊长或宾客严肃有礼貌。()A.贴要B.仰慕C.恭恭敬敬D.沉吟3.根据下列解释,找到恰当的词语填在()里。敬仰思慕。()A.贴要B.仰慕C.恭恭敬敬D.沉吟4.根据下列解释,找到恰当的词语填在(
一字之师

郑谷①在袁州,齐己②因携所为诗往谒焉③。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笑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④不觉兼⑤三衣⑥,叩地膜拜,自是士林⑦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

这是一篇(  )。

A.寓言故事B.历史故事C.成语故事D.神话故事

2.根据下列解释,找到恰当的词语填在(  )里。

对尊长或宾客严肃有礼貌。( )

A.贴要B.仰慕C.恭恭敬敬D.沉吟

3.根据下列解释,找到恰当的词语填在(  )里。

敬仰思慕。( )

A.贴要B.仰慕C.恭恭敬敬D.沉吟

4.根据下列解释,找到恰当的词语填在(  )里。

(措词)恰当,确切。 ( )

A.贴要B.仰慕C.恭恭敬敬D.沉吟

5.根据下列解释,找到恰当的词语填在(  )里。

(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 )

A.贴要B.仰慕C.恭恭敬敬D.沉吟

6.你知道哪些以“一”字开头的成语?

答:

7.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梅花的诗句?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 

1.根据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

     (1)诲:                                                        (2)鸿鹄:                                          

     (3)援:                                                        (4)弗: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横线的“之”字的含义。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之:                                      

     (2)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之:                               

     (3)思援弓缴而射之。    之:                                       

     (4)虽与之俱学。    之:                                    

3.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该读出(       )的语气;“日:非然也”应该读出(       )的语气。

     A.疑问            B.反问            C.否定           D.肯定 

4.联系课文,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

         而射之。

                                                                                                                                                           

     (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5.你从《学弈》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狐假虎威练习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 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 之 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逆:违抗 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1。解释加点词语 食〔 〕长〔 〕 然〔 〕 皆 〔 〕

  故〔 〕遂〔 〕子〔 〕 走〔 〕

  2。翻译句子 〈1〉天帝使我长百兽

  〈2〉子以我为不信a

  〈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⑷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⑸今 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3。一词多义

  〈1〉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 ) 〈2〉故遂与之行 ( )

  〈3〉兽见 之 皆走 ( ) 〈4〉辍耕之垄上 ( )

  4。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5。从中概括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 6。请写出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

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①啄其肉,蚌合 而箝②其喙③。鹬曰:‘今El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愿王熟计议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鹬(yù):一种水鸟。 ②箝(qián):夹住。 ③喙(huì ):嘴。

  【试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赵且伐燕( ) (2)以敝大众(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3.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4.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

    5.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15、《刻舟求剑》选自《           》,作者          ,战国末秦国人。(2分)

16、与“而剑不行”的“而”用法相同的是(      )(2分)

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而忘操之    C、拔山倒树而来

17、文中点明中心的句子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18、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_________                                     

南辕北辙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此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欲举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1,解释加点的词

  ①.我欲之楚( ) ②.吾马良( )

  2,翻译

  ①.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语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东施效颦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邯郸学步

寿陵馀子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1解释下列()里的字

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

(其)里之富人见之

挈妻子而去(之)走

又失(其)故行矣

2翻译下列句子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寿陵馀子学行于邯郸

3丑女“归亦捧心而颦其里”的举动带来了哪些反应?

寿陵馀子学习行走的结果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4两篇文章在内容上有哪些相同点?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点?

望洋兴叹

[原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径流①之大,两涘渚崖②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③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④;东面而视,不见水端⑤。于是焉河伯始旋⑦其面目,望洋⑧向若⑨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⑩者,我之谓也。”——选自《庄子·秋水》

①径流:水面。②两涘渚崖:涘,岸。渚,沙洲。崖,高大的河岸。③河伯:黄河的神。④北海:渤海。⑤水端:水的尽头。⑦旋:掉转。⑧望洋:连绵词,仰视貌。⑨若:海神名。⑩ 莫己若:谁也不如自己。

1.联系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秋水时至         (    )

②百川灌河         (    )

③始旋其面目       (    )、(    )

④野语有之曰       (    )

2.下面两个字是通假字。思考一下,各和哪个字通假。

① 辩 通:

② 焉 通: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①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②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③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4、用原文回答

① 河伯先喜后叹,说明了什么?

②细读短文揣摩:哪句话可以浓缩为题目?

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1、这段文字有5个通假字,请一一指出来。

  (1)反 通 返  (2)坐 通 座  (3)女 通 汝   

        (4)采 通 彩  (5)振 通 赈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躬身礼待那些有才能的人,真诚厚待来访的宾客,救济贫穷的民众,慰问死者的家属,与老百姓同甘共苦。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登轼而望之(               )                   公将驰之(               )

2、翻译句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文中分析战斗的人是(   ),这个故事来自词语(        )

4、你读了故事有什么启示?

空城计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后人有诗赞曰:“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遂下令,教西城百姓,随军入汉中;司马懿必将复来。于是孔明离西城望汉中而走。天水、安定、南安三郡官吏军民,陆续而来

1、《空城计》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__。这部名著的作者是__________时期小说家__________。

答案:《三国演义》  元末明初  罗贯中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众官无不骇然。(    )

(2)言讫,拍手大笑。(    )

(3)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

(4)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    )

提示:结合上下文,根据具体语境完全可以推测出加点词的意思。

答案:(1)惊惧的样子;(2)完结,终了;(3)拍;(4)逃跑,逃走。

3.写出下列事件的主要人物。

(1)温酒斩华雄(    )            (2)威震长坂坡(    )    (5)七擒孟获    (  )

(3)赔了夫人又折兵(    )        (4)白帝城托孤(    )    (6)过五关斩将  (  )

提示:这些都属于著作中的精彩片段,必须熟悉。

答案:(1)关羽;(2)张飞;(3)周瑜;(4)刘备。

塞翁失马

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塞翁失马”至今已成为成语,常与________________连用。并且演变成了一句格言警句是 

2、解释加粗词的意思。

(1)马无故亡而入胡(2)居数月

(3)其马将胡骏马而归(4)堕而折其髀

(5)死者十九(6)人皆吊之

3、翻译下列句子。

此何遽不为福乎

丁壮者引弦而战

4、写出本则寓言的寓意:

破釜沉舟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①,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谴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放钜鹿②。战少利,陈余复请兵③,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④,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⑤,五一还心⑥。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⑦,绝其甬道⑧,大破之,杀苏角⑨。虏王离⑩。涉间不降楚,自烧杀。(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卿子冠军:这里指宋义。宋义是上将军,为军中之冠,故称“卿子冠军”。“卿子”是尊称之词。②河:指发源于山西的漳河。③陈余:秦将。复请兵:又要求增援。④釜:饭锅。甑(zèng):蒸馏工具。庐舍:房屋。⑤必死:决死之心。⑥五一还心: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⑦九战:经过多次战斗。九:泛指多数。⑧甬道:走廊,过道。⑨苏角:秦将。⑩王离:秦将。涉间:秦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乃谴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将:__________

②破釜甑 破: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粗的“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示士卒必死

A、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D、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从文中获得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档

六年级毕业古文复习题

一字之师郑谷①在袁州,齐己②因携所为诗往谒焉③。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笑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④不觉兼⑤三衣⑥,叩地膜拜,自是士林⑦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这是一篇()。A.寓言故事B.历史故事C.成语故事D.神话故事2.根据下列解释,找到恰当的词语填在()里。对尊长或宾客严肃有礼貌。()A.贴要B.仰慕C.恭恭敬敬D.沉吟3.根据下列解释,找到恰当的词语填在()里。敬仰思慕。()A.贴要B.仰慕C.恭恭敬敬D.沉吟4.根据下列解释,找到恰当的词语填在(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