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台冷却管施工技术交底[1]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8:15:01
承台冷却管施工技术交底[1]
技术交底书单位:部位名称承台工序名称混凝土浇筑交底部位承台交底日期2011年3月16日一、编制目的:指导XXXXX大桥1#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防止温度不均匀引起收缩裂缝,提高施工质量。二、技术要求1、如附图所示,循环系统分六层,层间距为1.0m,距上下面的距离为0.5m每一层为一的循环系统。每层冷却管外环应保证与混凝土间距40cm,内环间距1.0m。2、循环系统钢管采用薄壁钢管内径为50mm,厚为3mm的铁皮管,以利于冷却水更好吸热。要求位置准确,安放稳固,接头处用生胶带密封以确保其密封
导读技术交底书单位:部位名称承台工序名称混凝土浇筑交底部位承台交底日期2011年3月16日一、编制目的:指导XXXXX大桥1#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防止温度不均匀引起收缩裂缝,提高施工质量。二、技术要求1、如附图所示,循环系统分六层,层间距为1.0m,距上下面的距离为0.5m每一层为一的循环系统。每层冷却管外环应保证与混凝土间距40cm,内环间距1.0m。2、循环系统钢管采用薄壁钢管内径为50mm,厚为3mm的铁皮管,以利于冷却水更好吸热。要求位置准确,安放稳固,接头处用生胶带密封以确保其密封
技术交底书
单位:
部位名称 | 承台 | 工序名称 | 混凝土浇筑 |
交底部位 | 承台 | 交底日期 | 2011年3月16日 |
一、编制目的: 指导XXXXX大桥1#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防止温度不均匀引起收缩裂缝,提高施工质量。 二、技术要求 1、如附图所示,循环系统分六层,层间距为1.0m,距上下面的距离为0.5m每一层为一的循环系统。每层冷却管外环应保证与混凝土间距40cm,内环间距1.0m。 2、循环系统钢管采用薄壁钢管内径为50mm,厚为3 mm的铁皮管,以利于冷却水更好吸热。要求位置准确,安放稳固,接头处用生胶带密封以确保其密封性良好连接牢靠。每层冷却管进出水口均需引至承台顶以上50 cm,当冷却管与钢筋相碰时,冷却管可适当调整位置。注意每层与钢筋牢固绑扎,管道畅通,丝口接头牢靠,并通过通水试验,防止砼在浇注过程中出现冷却管漏水或堵塞现象; 3、承台施工时,模板顶面要高出砼面至少30cm,并确保模板不漏水,以存储保温水。冷水从进水口用高压水泵泵入,出水口流出的热水覆盖于砼表面用作保温水。 4、在承台内埋设测温元件,测温元件埋设每处分三层分别测量表层、芯部、底层的温度,外接数显温度计直接测量。 5、设置冷却管的该层混凝土自浇注开始,冷却管内须立即通入冷水,连续通水10~12天,每个出水口流量应大于10升/分钟 6、通水过程中对管道流量,进出水温度及混凝土内部温度均需隔1~2小时进行一次测量记录。当混凝土芯部温度与外界温差大于20℃时,要加快冷却水的循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测量频率按下表执行: 温度监测记录 混凝土龄期 | 测量频率 |
1天 | 1-2小时一次 |
2-4天 | 4小时一次 |
5-7天 | 6小时一次 |
7-12天 | 12小时一次 |
| |
7、混凝土浇筑要在一天中温度较低时进行,避开温度较高的中午及午后时段进行。混凝土浇筑要分层进行,速度不能过快,以便混凝土热量的散发。
8、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架子队派专人全程监控,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内部温度的差值小于20℃,以确保混凝土质量。
9、在承台内外温差小于15℃时将冷却管用同强度的水泥砂浆灌注封孔,并将伸出承台顶面的管道截除。
三、附图
承台冷却管施工技术交底[1]
技术交底书单位:部位名称承台工序名称混凝土浇筑交底部位承台交底日期2011年3月16日一、编制目的:指导XXXXX大桥1#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防止温度不均匀引起收缩裂缝,提高施工质量。二、技术要求1、如附图所示,循环系统分六层,层间距为1.0m,距上下面的距离为0.5m每一层为一的循环系统。每层冷却管外环应保证与混凝土间距40cm,内环间距1.0m。2、循环系统钢管采用薄壁钢管内径为50mm,厚为3mm的铁皮管,以利于冷却水更好吸热。要求位置准确,安放稳固,接头处用生胶带密封以确保其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