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基本知识。
3.自主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关于京剧的一般常识。
4.通过自读、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5.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关于京剧的“术语”。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基本知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条理性,感悟京剧的无穷魅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京剧脸谱。
中国的国粹有很多,誉满中外的有三大国粹:京剧、国画、中医药。京剧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在国际艺术舞台上,京剧被列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这节课我们就去感悟“京剧”这一国粹的魅力吧。
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
Gān gà nú pú jiá
尴 尬 奴 仆 戛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开展读字游戏:开火车读
(4)多音字
仆 pú(仆人)(公仆)
pū(仆倒在地) (前仆后继)
战士们风尘仆仆(pú )地奔向抗日前线。
无数先烈前仆(pū)后继,英勇奋斗,用生命换来新中国的诞生。
相 xiānɡ (互相)(相对)
xiànɡ (亮相) (相声)
舞台上,两个演员互相(xiānɡ )死死盯着对方,一动不动,真搞笑。
小丑亮相(xiànɡ )的动作简直让人忍俊不禁。
3.理解词意(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
矫健:强壮有力;英勇威武。
约定俗成: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
戛然而止:戛:象声词。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风雨不透:形容一种朦胧的,看不清东西的感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1.走近作者
徐城北,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多年专注于对京剧艺术及其背景进行学术研究,著有《梅兰芳与二十世纪》《京剧架子与中国文化》各类著作。经常进入戏曲实践和民俗背景当中进行探查,在国内外各类报刊发表文章,多次获奖。
2.课文链接
京剧来源于四个地方剧种:一是原来流行于安徽省一带的徽剧;二是流行于湖北的汉剧;三是流行于江苏一带的昆曲;四是流行于陕西的秦腔,又叫梆子。徽剧是京剧的基础。清朝乾隆五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790年,为了给已经八十岁的乾隆皇帝祝寿,唱二黄的艺人高朗亭随“三庆”徽班进北京表演,很快受到了北京人的喜欢,皇族贵人也很爱看。随后,许多徽剧艺人来到北京。徽剧又和从湖北、江苏、陕西来京的汉剧、昆曲、秦腔这三个在中国南北有影响的剧种不断交流、融会、演变、优化,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得到空前的繁荣,最后聚精荟萃,形成有较高艺术魅力的京剧。在2010年11月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六、整体感知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练、做、打,也是京剧表演思想基本功。
舞台上的角色划分为:生(老生、小生)、旦(青衣、老旦、花旦、刀马旦)、净(花脸、黑头)、丑(文丑、武丑、小丑、老丑)四种类型。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4.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5.整体感知内容。
带着问题读课文:《京剧趣谈》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通过介绍了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表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热爱之情。
(2)课文分为哪几部分,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课文一共六个自然段。
马鞭
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京剧中“马鞭”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作用,以及它的独特魅力。
第二自然段:介绍京剧中的虚拟道具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第三自然段:介绍虚拟道具的妙处以及真道具表现夸张的特点。
亮相
第四自然段:介绍了京剧中“亮相”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
第五自然段:介绍“亮相”这一表现形式的高妙之处。
第六自然段:介绍了“刀()下场”这一动态亮相的特点及艺术魅力。
三、品读感悟
A.马鞭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同桌合作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京剧表演中的“马鞭”是如何产生的呢?你从“彻底”和“无比漂亮”中读出了什么?“马鞭”这种表现形式有什么作用?又具有怎样的魅力呢?
2.讨论、交流,回答.
(1)京剧表演中的“马鞭”是如何产生的呢?
“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2)你从“彻底”和“无比漂亮”中读出了什么?
“马鞭”的出现不仅完全解决骑马没办法在舞台上表现的尴尬,而且极具艺术的美感,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
(3)“马鞭”这种表现形式有什么作用?又具有怎样的魅力呢?
作用: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
魅力: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全班探讨:
(1)默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这两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作者举了什么例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讨论、交流,回答.
(1)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这两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从马鞭过渡到虚拟道具。
(2)作者举了什么例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以《拾玉镯》为例,介绍了虚拟道具的可感觉可使用的特点以及“无”远胜于“有”的妙处。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从这个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很有意思? 除了“马鞭”,文中还写了什么道具?在这一自然段中,哪句话在本自然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呢?比如《金玉奴》中有一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添筷子,如果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这里的“舔”说明了什么?
2.讨论、交流,回答
(1)从这个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很有意思?
生1:从这个自然段中我们知道了虚拟道具的妙处以及真道具表现夸张的特点。
生2:我觉得有意思的是京剧表演中只见酒杯不见碗筷、饭菜的表现形式,虚拟道具真是太有趣了。
生3:我觉得真道具的夸张表现形式很有意思,尤其是“舔筷子”的细节太有意思了。
(2)除了“马鞭”,文中还写了什么道具?
酒壶酒杯。
(3)在这一自然段中,哪句话在本自然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呢?
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
(4)比如《金玉奴》中有一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如果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这里的“舔”说明了什么?
这一“舔”就是“狠狠做戏”,如果没有这一“舔”,饭碗拿上来就是多此一举。
3.学生朗读课文。
4.指导朗读。
B.亮相
(一)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相互分角色朗读课文第4-6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阅读“亮相”,课文写了哪几种亮相?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这是什么亮相?在激烈的打斗中突然静下来,为什么说这是京剧的高妙之处呢?“刀()下场”这一动态亮相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妙处?
2.讨论、交流,回答。
(1)阅读“亮相”,课文写了哪几种亮相?
静态的亮相和动态的亮相。
(2)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这是什么亮相?
静态亮相
(3)在激烈的打斗中突然静下来,为什么说这是京剧的高妙之处呢?
显示武艺的高强,显示必胜的信心。
(4)动态的亮相中演员挥舞兵器类似于杂耍,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凸显人物的英雄气概。
(5)“刀()下场”这一动态亮相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妙处?
特点:双方正在交战,一方被打败,跑下去了。可胜利一方不紧追,反而留在原地,抡圆了胳膊把手中的兵器(刀或)耍了个风雨不透。
妙处:融合杂技成分的亮相表演,就是为了凸显人物的英雄气概。
(二)品读语句。
1.全班探究学习:
(1)默读课文第4-6自然段。
(2)交流探讨: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请找出来。
2.出示:课文句子。
(1)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也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说明马鞭在京剧中的作用。
(2)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静,越发能显示武艺的高强,越发能显示必胜的信心。
说明了京剧中“静”的重要性。
3.写作特色。
(1)语言通俗幽默,亲切自然。
(2)舞台场景描写生动传神。
(3)举例子的方法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4.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介绍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独特魅力,表达了作者对于京剧的喜爱之情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强烈自豪感。
(三)拓展延伸
查找资料,你还知道京剧的哪些“趣”?
四、课堂练习
1.按照拼音写汉字。
Chí chěng gān gà chè dǐ
( ) ( ) (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鲜明—— 虚拟——
高妙—— 保留——
五、课堂小结
课文分《马鞭》和《亮相》两部分内容,具体介绍了中国的国剧——京剧中关于道具和亮相的艺术表演特色,表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热爱之情。
六、布置作业
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京剧艺术。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