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xxxx高层商住楼沉降观测方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8:14:12
文档

xxxx高层商住楼沉降观测方案

xxxx工程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xxxxxx设计研究院2010年06月一、工程概况xxxx位于xx市xxx街,地下2层,地上25层。本工程属一类建筑,按Ⅰ级耐火等级、8度抗震设防烈度(近震)标准(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6级人防抗力等级设计。本工程结构类型为现浇框支剪力墙结构、梁板式基础。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承重的框架内外剪力墙均为现浇钢筋砼墙。非承重外墙及管井隔墙采用MU10非承重空心砖M5混合砂浆砌筑。本工程由xxxx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xxxxxx设计有限公司设计。
推荐度:
导读xxxx工程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xxxxxx设计研究院2010年06月一、工程概况xxxx位于xx市xxx街,地下2层,地上25层。本工程属一类建筑,按Ⅰ级耐火等级、8度抗震设防烈度(近震)标准(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6级人防抗力等级设计。本工程结构类型为现浇框支剪力墙结构、梁板式基础。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承重的框架内外剪力墙均为现浇钢筋砼墙。非承重外墙及管井隔墙采用MU10非承重空心砖M5混合砂浆砌筑。本工程由xxxx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xxxxxx设计有限公司设计。
xxxx工程

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

xxxxxx设计研究院

2010年06月

一、工程概况

xxxx位于xx市xxx街,地下2层,地上25层。本工程属一类建筑,按Ⅰ级耐火等级、8度抗震设防烈度(近震)标准(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20g )、6级人防抗力等级设计。

本工程结构类型为现浇框支剪力墙结构、梁板式基础。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承重的框架内外剪力墙均为现浇钢筋砼墙。非承重外墙及管井隔墙采用MU10非承重空心砖M5混合砂浆砌筑。

本工程由xxxx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xxxxxx设计有限公司设计。

二、建筑物沉降观测目的与依据

根据设计要求,通过系统地对建筑物沉降量施测,能及时了解地基与基础的稳定情况,掌握高层建筑物沉降变化规律,以保证建筑物结构功能安全可靠,同时也为今后工程设计与施工积累经验。

为规范、指导本工程建筑物沉降观测,依据以下规范和文件等资料编写本《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以利实施中遵照执行。

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 8-2007)

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3.《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及验收规范》(GB50202—2002)。

4.《xxxx平面布置示意图》。

三、已有资料情况

考虑到工程的性,高程系统采用假设高程系统。

四、沉降观测施测方案

㈠、工作范围

本项目沉降监测的范围是xxxx主建筑体。

㈡、沉降观测水准基点布设

1.根据工程的需要及规范中的有关要求,拟在本测区由1个环共3个沉降观测基准点组成沉降观测基准网,作为整个测区的首级高程控制。在基准网控制下,将沉降观测点组成闭合线路进行监测。

为保持沉降观测资料的连续性,沉降观测基准点、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尽量沿用首次布置的点位。如有破坏的点,在原位置重做新点,需增加的新点则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布设。

现取浅埋式水准基点,其剖面结构如图1所示。可由我院技术人员现场指导选点,施工单位负责制作埋设和养护。

2.沉降观测基准网的布设

根据《工程测量规范》中的要求及现场情况,拟在变形区外尽可能靠近测区的地方,选择稳固可靠、无剧烈震动不受冻胀影响、通视良好的原状土层中埋设水准基点三个,按规范有关要求准埋设永久性标志,编号为BM1,BM2,BM3,用以相互检核以保证基准网的稳定。拟在xxxx南侧沿xxx街布设2点,在xxxx北侧布设1点,即可满足施工测量要求。具体位置在现场选定,点位分布见附录。

3、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沉降观测标点用Ф20不锈钢筋自制,呈“L”形,如图2所示。一端焊接在预埋件上,敷设在砼结构外墙内,出露段长100mm,端部磨圆。

设计单位已在xxxx建筑主体设计图纸中布置了沉降观测点,则按设计单位布置的点位埋设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标点布设位置如图3所示,点位计12个。布设高程为高于室外地平0.2-0.4m。

沉降观测标点埋设要求

沉降观测标点埋设必须稳定牢固,以利长期使用。对标点需加强保护,不得遭到破坏,在工程竣工时移交给建设单位。

根据沉降观测要求,及时建点并编号,以便及时测记到原始数据。

沉降观测标点的位置要避开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雨水管、窗台线、电气开关等),通视良好。标点位置距砼结构阳角≮200mm,距砼结构边缘≮500mm,这是考虑到与墙边有一定距离,以便立尺时不致受到上部结构的障碍。

㈢、高程系统和基准

1、高程系统

为直观反映观测结果,考虑到工程的特点,高程系统采用假设的高程系统。

2、参考基准

根据现场情况及数据处理和变形分析的需要,采用固定参考系,基准点为稳定的水准点BM1、BM2及BM3。

㈣、精度指标的确定

根据我国有关建筑施工的规定,西北地区建筑物实地具体情况,及我院所掌握的西北地区黄土地基的大量资料,为能准确地反映出建筑物沉降变化情况,一般要求测量误差小于允许变形量的10%-20%。两点间允许沉降量(即差异沉降量)△=0.002L(L为两点间距离,一般为10米),则得差异沉降量观测中误差必须小于±2mm~±4mm。按最小极限确定精度指标的设计思想,结合《工程测量规范》相关规定,可得差异沉降量中误差为:

m△s=±0.50mm ×=±0.71mm

由于最大中误差m△smax=2×m△s=±1.42mm<±2.0mm,故变形点采用《工程测量规范》二等技术要求进行施测即可满足要求。沉降观测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垂直位移变形监测点
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

每站高差中误差(mm)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高程中误差(mm)

相邻变形点高差中误差(mm)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0.5

±0.15

±0.30

±0.5

±0.15

±0.30

注:n为测站数。

㈤、施测方法

1、使用设备:

观测使用蔡司NI002自动安平水准仪及5毫米刻划线条式铟瓦合金水准尺。该仪器须经过检测校正,具备检定合格证书。每期施测前应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对仪器进行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使用掌上电脑外业记录数据。各期观测采用相同路线、方法、仪器、人员、并在观测条件较好时进行。

2、施测方法:

基准网线路组成闭合环,每段均往返观测;工作点线路则组成环线或附合线路进行单程观测,每条工作点线路的总站数不得多于16站;沉降观测点,以水准点或工作点为起点,组成环线或附合线路进行单程观测,每条线路总测站数不超过20站。

每站观测要求如下:

视线长度前后视距   差

前后视距累 计 差

视 线

高 度

基辅分划

读数较差

基辅分划所测高差较差
≤30m

≤0.5m

≤1.5m

≥0.5m

≤0.3mm

≤0.4mm

㈥、平差计算

每期观测完毕,及时校核各项原始记录,进行各项限差计算,用统计方法检验基准点稳定性。确认基准点稳定后,方可进行计算。

水准基准网使用武汉测绘大学开发的《科傻地面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系统》软件进行计算;垂直位移点的高差按测站数进行平差配赋。

观测点是否位移的检验采用比较法,即由两期观测计算的高程之差小于垂(m垂为垂直位移点高程中误差)时,即认为没有位移,否则为有位移。位移量除分析相邻两期的变化值外,对各期观测结果要定期进行综合分析,并绘制必要的图表。

㈦、观测周期

基准网的观测从埋石后一个月开始进行首期观测,为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首期观测量为两次,以后每次观测沉降点前观测一次。基准点的稳定性检验采用统计检验方法。

为了提高观测数据的可靠性,首次对新建建筑物之沉降观测点观测两次,以后每建设一层观测一次,直至新建建筑物封顶;西安地区建筑物沉降预期2~3年即趋于稳定,故封顶后第一年,每季度观测一次;封顶后第二年,每半年观测一次。共计观测32次。

若工程因故停工(如冬季施工休歇期),在停工时和复工前应予观测沉降量。

若工程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严重裂缝或遭遇等级地震时,应逐日或间隔几天连续进行观测。同时应对裂缝展开宽度进行观测,以提供进一步分析、处理的依据。

每次观测,需甲方采用书面或其他方式通知我院监测人员。

五、工程质量控制与质量评定检查

(一)、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我院“质量、环境、安全职业健康管理体系”中的“工程测量过程控制程序”执行。

工程开工前应做好设备准备、后勤准备、仪器检校、资料收集和技术交底等工作,使每一个作业人员对工程的各项技术要求和规定做到心中有数,做好每一道工序,且每道工序执行三级检查,即班组检查、工地检查、项目部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工程负责人、审核人,在工程的全过程应进行检查和技术指导,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类技术问题和作业难题,确保各项技术要求的实施,分院总工及项目部领导、工程审定人到工地代表分院对工程各工序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把关。

(二)、质量评定检查

质量评定检查由院技术经营处组织,分院总工和项目有关人员参加,对所有成果、成图资料应进行检查,凡不合格者,责成作业人员进行修正。本项目成果、成图资料应装订整齐美观、各项精度指标满足《规范》要求。

六、施测组织

1.计划投入人员表

投入人员情况一览表

人员名单职称岗位职责
xxx高级工程师项目技术审定
xxx高级工程师项目技术审核
xxx高级工程师项目技术负责
xxx助理工程师外业组组长
2.计划投入仪器设备表

投入设备、车辆情况一览表

序号设备名称型号数量备注
1精密水准仪Ni0021
2掌上电脑1
3便携式计算机联想1
4汽车面包车1
七、提交资料

每期观测过程中,应随时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掌握变形动态,待观测完毕,各项记录检查和计算等工作也应随之在现场基本完成。

1.建筑物沉降量统计表。

2.建筑物观测点平面分布图。

3.建筑物沉降曲线图。

4.精度分析统计监测分析报告等。

        根据建设单位要求,沉降观测资料可按次递报建设单位。

八、观测报价

一、计费依据: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

二、本次沉降观测工作量统计及费用预算:

1.观测工作量:

总计观测32次

2.每次观测费用:

观测:1000元/组日

技术成果费:1000元×22%=220元

交通费:100元

每次观测费用合计:1320元

3.本工程沉降观测总费用为:

1320元/次×32次=42240元

三、本着友好合作的精神,结合市场价格,我院对xxxx沉降观测优惠至xxxx元/次。

合计本项目总报价为:xxxxx元(大写:x万x仟x佰整)。

             附图1                   附图2

文档

xxxx高层商住楼沉降观测方案

xxxx工程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xxxxxx设计研究院2010年06月一、工程概况xxxx位于xx市xxx街,地下2层,地上25层。本工程属一类建筑,按Ⅰ级耐火等级、8度抗震设防烈度(近震)标准(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6级人防抗力等级设计。本工程结构类型为现浇框支剪力墙结构、梁板式基础。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承重的框架内外剪力墙均为现浇钢筋砼墙。非承重外墙及管井隔墙采用MU10非承重空心砖M5混合砂浆砌筑。本工程由xxxx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xxxxxx设计有限公司设计。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