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程 | 发展阶段 | 发展主题 |
" 第一次创业 | 1发展起步阶段 (1967-1970年) | 1967年11月19日正式建台,开台之初只有两个播出频道:中文台“翡翠台”和英文台“明珠台”。 产业:免费价格,市场渗透。 |
2探索突破阶段 (1970-1980年) | 七十年代是TVB扩充实力的十年,如何真正的做电视台里的“第一”如何扩大在娱乐界的影响力?资金、人才、创意等等,缺一不可。 资金财力战略:股东之一邵逸夫发现未来几十年电视领域将会掀起浪潮,于是决定把精力转移到电视发展上,邵氏的资金和人才逐渐转入电视公司。 人力资源战略1:无线开设艺员训练班 大明星们从此地走出 人力资源战略2:小姐选美 营造全城热话 产品生产战略:长剧制作,自力更生 | |
" 第二次创业 | 3战略调整阶段 (1980-1990年) | 80年代中至90年代,正处于滞胀时期,制作成本大幅上升,但经济增长渐渐放缓,令经营转趋困难。加上印刷和其他新兴媒体涌现,一同争夺广告费开支,使无线盈利受压。另一方面,人口急速分化,令电视失去“重心观众”。为了留住普罗大众,电视制作走向通俗路线,难以像70年代一样,兼顾“大众”和“精英”的口味。整体的收视人口比例减少,促使无线电视进入制度化的年代,严格控制成本。节目制作过程的分工变得更细致和具体,编导的自主性大为降低 |
4模式创新阶段 (1990-1990年末) | 1. 1991年 首次举办翡翠歌星贺台庆 这档节目有众多天王天后的歌星加盟,收视率很高,广告收入不菲 2. 1997年 首次举办台庆颁奖典礼 从此以后,TVB的台庆颁奖以典礼形式隆重举行,有红毯,有颁奖,有得奖感言,颁奖之前一个月被称作“台庆月”,营造为全城关注的话题,扩大剧集和演员的影响力,也提高了颁奖礼直播节目的广告收入 3.发展外地市场和拓展新业务,例如合办演唱会和拓展外地合拍剧等。 | |
5产业衰退阶段 (1990年末) | 90年后期亚视(竞争对手)开始走下坡路,在面对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TVB进入了“垄断独大”的霸主时期。没有了竞争,TVB也就开始懈怠,再不复当年勇猛,在新的十年里显出了疲态,更要应付那些层出不穷的矛盾和纠纷。 | |
第三次创业 | 6转型提升阶段 (2000-2010年) | 1.踏入新世纪,TVB终于出现较大的转变。在巩固本土优势同时,积极发展外地市场和拓展新业务 2.奉行“制播合一”的无线电视,首次将节目创作交由制作人负责 3.2004年,无线开展了收费电视业务,虽然经营困难下业务按年改善,但2007年无线就已经减持收费电视的股权。4.TVB副董事总经理陈祯祥指,无线正追求更国际化的格局,在海外寻找更多发展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