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多媒体计算机
第一课时 教学案例
作者:邱 克
单位:芜湖市第八中学
字数:约3280字
日期:2009年5月
了解多媒体计算机 第一课时 教学案例
作者:邱克 单位:芜湖市第八中学 电子邮箱:qkqdyqy@sina.com
【课 题】 《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第一课时 教学案例
【教 材】 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教科书(非零起点)《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的装机历程》,本单元围绕装机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和遵循的步骤,共安排了3个活动。《了解多媒体计算机》为活动1的内容,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活动1由2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组成,第二课时主要介绍计算机的组装。由于本单元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装机,所以在活动1第一课时中,我将指导学生们揭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较为深入地分析计算机的结构和硬件知识。通过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们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硬件知识,了解目前计算机的主流配置情况及行情,使学生们对购买计算机和组装计算机有一定的了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
【学情分析】
对于初一年级非零起点的学生,他们在小学阶段对计算机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只是对整个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认识上还不是很清晰,学生们对计算机的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还不能深入地理解和剖析计算机的结构及硬件知识,对自主购买和组装计算机还感到很困惑,很神秘。所以在讲解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认知程度和理解能力,对于计算机硬件知识的介绍要避免过分理论化和专业化,力求通俗易懂。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2).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组成。
2、过程性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计算机的组成。
(2).通过学习,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3).通过实践操作,完成“虚拟装机”的学习任务。
3、情感性目标:
(1).通过主题研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学习兴趣。
(2).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知识的能力,并且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
1、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2、根据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划分。
【教学难点】
从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上来分析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教法与学法】
1. 教法
(1). 在教学上以启发引导为主,采用自主探究的模式,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教师适时点拨予以指导。
(2). 在教学上,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个“虚拟装机”的学习环节,通过完成这一虚拟任务,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教学气氛轻松愉悦。
(3). 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采取小组协作的学习模式,充分调动起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法
本课通过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主题研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虚拟装机”,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模拟装机,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知识的理解和动手实践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工作:
1、教学设计。
2、收集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3、布置学生预习新课。
4、教具准备:
⑴ 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师用多媒体计算机1台和学生用计算机50台。
⑵ 报废的计算机主机箱4台。
学生准备工作:
1.预习课本,填写课本“研究室”。
2. 通过各种途径,查找、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硬件知识,了解目前计算机的主流配置情况及行情。
【教学过程】
步骤 | 教师行为 | 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情境 导入 | 1.展示:计算机外观示意图 2.提问:仔细观察多媒体计算机外观,包括哪些部件? 教师小结: ①我们把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称为“硬件”。 ②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 1.观看图片,回答问题(学生互相补充)。 2.理解“硬件”的概念。 3.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 1.使学生对计算机外观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引出本课的主题:计算机硬件。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为新课奠定基础。 |
质疑 探究 | 第一部分:计算机组成 师:你们知道主机箱内部有些什么部件吗? 1.实物展示:打开的主机箱 图片展示:主机箱内部 2.知识扩展: 计算机工作原理 师:从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来讲,计算机的硬件主要由输入设备、CPU、存储器、输出设备四大部分组成。 3.简单介绍各部分硬件的作用及产品:(课件展示) ①输入设备 ②CPU ③存储器 ④输出设备 ⑤主板 ⑥其他设备 | 1.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补充)。 2.听老师讲解分析,了解计算机的设计思想和工作原理。 3.观看课件,听老师讲解分析,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及各部分硬件知识。 |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通过简单的讲解,使学生理解机箱内为何有这些部件,进一步加深硬件的概念。 3.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计算机组成及硬件知识。 |
综合活动 | 布置综合活动1: 组织学生上网查找和了解当前多媒体计算机中CPU、内存和硬盘等硬件的主流配置情况。 | 1.分小组进行活动,借助互联网搜索相关信息。 2.由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共同协作完成任务。 | 1.任务驱动:规定具体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2.发挥学生协作学习的优势,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
评价交流 | 组织各小组讨论、发言 | 1.组长结合本组意见进行汇报交流。 2.同学们互相补充、交流信息。 |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 |
综合 活动 | 布置综合活动2: “虚拟装机”:在互联网上虚拟配置一台经济实用的多媒体计算机。 (教师可推荐几个“电脑DIY”的网站供学生参考) | 利用所学知识,在互联网上虚拟配置多媒体计算机。 | 1. 任务驱动,学以致用。 2.对学习内容进行巩固,注重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
课堂小结 | 1.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填写“活动评价”。 | 听老师总结,填写“活动评价”。 | 加深学生的理解,让知识技能得到提升。 |
布置课后任务 | 1.继续在互联网上虚拟配置一台经济实用的多媒体计算机。 2.预习新课: 第二部分:组装计算机 | 利用所学知识,在互联网上虚拟配置多媒体计算机。 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如何组装计算机。 | 1.任务驱动,学以致用,巩固学习内容。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为新课做好准备。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计算机硬件这样的新事物的认识,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对象—计算机硬件,迅速产生亲近感。考虑到初一学生在小学对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教学上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的模式,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有关计算机的知识,“温故而知新”,通过观察计算机的外观,引导学生们根据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来分析计算机的组成和硬件结构。此外,我还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组织学生上网查找和了解当前多媒体计算机中CPU、内存和硬盘等硬件的主流配置情况及行情,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们协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本节课我设计了一个“虚拟装机”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们在互联网上虚拟配置一台经济实用的多媒体计算机。使学生们深切地感受到,配置一台多媒体计算机原来并不是一件深不可测的事情,通过学习,自己也完全有能力组装配置一台经济实用的多媒体计算机。这样既能帮助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做到了“温故”;又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知识的理解和动手实践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做到了“知新”,使得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不会因为由小学跨入初中出现了断层,而是通过“温故而知新”,实现了知识链的连接,帮助学生们尽快适应并过渡到初一年级的信息技术的世界中来。
在学生们利用互联网资源,上网查找相关信息以及“虚拟装机”的操作过程中,我发现一部分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网络,在较短的时间里,就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一部分学生对网络的使用比较生疏,对计算机硬件知识也没有很好的掌握,两节分化较为明显。教师可适当地安排这两类学生坐在一起,让学生们互相帮助。
【板书设计】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