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读书吧”是联结课内外阅读的重要桥梁,有效指导学生读书,让“快乐读书吧”带领孩子们进入书的美妙世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品质。
五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以“从前有座山”为题,引导学生阅读中外民间故事。教材由导语、“你读过吗”、“小贴士”、“相信你可以读更多”四部分组成。本单元的课文选编了《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两个民间故事,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中也编排了中国民间故事的元素。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中国民间故事有了一定了解,在导读《中国民间故事》时,学习目标如下:1.在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激发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2.阅读《田螺姑娘》,体会民间故事反复的结构特点,感受故事中寄托的朴素愿望。3. 选择《田螺姑娘》中自己喜欢的段落,运用多种方法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一、听故事、激发兴趣
《从前有座山》这个故事有趣在不断地重复那几句话,不有趣也是因为不断重复那几句话。我选择这个故事导入不但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感知民间故事的一个特点。
片段一:
师: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是什么故事呢?
这时候学生开心地笑起来,我接着讲下面的故事。
师:接下来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年轻人在回家的路上捡到一只田螺,这个年轻人不知道这是一个千年的田螺精……
生:这个故事是《田螺姑娘》。
此时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接下来我就让几名同学讲故事的情节,同学们猜故事的名字。
二、读故事,感受特点
首先让学生读封面、目录,在读过的、听过的故事题目后面打个勾,学生对整本书的故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接下来引导同学们观察目录,发现目录中的故事分为四种类型。民间故事固定的类型:美德故事、名人故事、经典故事、风物人情。
以《田螺姑娘》为例,引导学生读故事理清情节,体会民间故事反复的结构特点,感受故事中寄托的美好愿望。
联动阅读策略单元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学生默读《田螺姑娘》的故事,接下来重点精读22--34自然段,完成情节图,探究民间故事反复情节特点及作用。
片段二:
师:读故事22--34自然段,这一部分青年三次等田螺姑娘,同学们画出等待田螺姑娘的句子。
生:他不到田里去耕作了,躲在门口,等田螺姑娘回来。他等着等着,一直等到太阳落山,等到星星满天,还听不到一点儿声音,看不见一丝丝影子。
生:第二天,他又没有下田耕作,仍然躲在门口等。他等着等着,等到太阳落山,等到星星满天,仍然没有遇到什么。
生:第二天,他又躲在门口等,等到太阳落山,等到星星满天,等到腰酸了,背痛了,眼也模糊了,口也渴了,肚子饿得咕咕叫了,仍然和前几次一样,什么也等不到。
师:这个情节反复出现了三次有什么作用吗?
生:这三个情节一样,特别好记。
生:让故事内容生动有趣。
师:这个年轻人不去耕田,回来就没有饭吃,当年轻人耕作一天回来,田螺姑娘给他做好香喷喷的饭菜,这是为什么呢?
勤劳就有美好的生活,寄托着劳动人民朴素的愿望。
三、讲故事,发挥创意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口语交际是民间故事会。联动语文要素,回忆学过的讲故事的方法:变换人称、大胆地想象、变换情节、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学生选择《田螺姑娘》中的一个部分,用上讲故事的方法,先自己练一练,然后小组内讲一讲,可以一个人讲,也可以合作讲故事。
课堂中同学们大多都选择小组成员合作讲故事,每个人讲一个情节或是每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当看到同学们踊跃站在讲台上合作讲故事时,我也是特别的感动。民间故事你讲我听,我讲他听,就这样口口相传,直到今天同学们依然喜欢讲,喜欢听。
三、明要求,开启阅读
既然是班级共读,那么,就一定要有一个阅读计划,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让学生持续阅读。
师:亲爱的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开启《中国民间故事》阅读之旅,这次阅读我们共用一个月的时间。同学们看看目录一共有多少篇故事,每天需要读几个故事做好计划;每周阅读课要共同阅读交流,一个月之后我们开启“民间故事读书会”活动,同学们展示阅读成果。
时间 | 任务 |
9.28 | 明确阅读方法,制定阅读计划。 |
9.29-10.18 | 阅读第一遍,小组内评选出“民间故事会”演讲冠军。 |
10.19-10.26 | 阅读特别感兴趣的故事,小组合作创作连环画,合作讲故事。 |
10.27-10.28 | 《中国民间故事》故事会,展示汇报。 |
《中国民间故事》阅读记录卡
题目 | |
人物 | |
情节 | |
表达愿望 | |
阅读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