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西小课题设计论证书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9:01:11
文档

西小课题设计论证书

年度编号课题设计论证书课题名称:1、课题的国内外研究述评、选题意义、理论依据和研究价值。2、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3、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一、问题的提出与理论依据:(一)问题的提出对现环境下的中小学生而言,综合素质的提升离不开一系列具体素质的培养,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特别是学会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就目前的教育实际看,老师们虽然重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但是缺乏先进的、系统
推荐度:
导读年度编号课题设计论证书课题名称:1、课题的国内外研究述评、选题意义、理论依据和研究价值。2、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3、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一、问题的提出与理论依据:(一)问题的提出对现环境下的中小学生而言,综合素质的提升离不开一系列具体素质的培养,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特别是学会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就目前的教育实际看,老师们虽然重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但是缺乏先进的、系统

年度
编号
课题设计论证书

   课题名称:

1、课题的国内外研究述评、选题意义、理论依据和研究价值。

2、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3、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问题的提出与理论依据:

(一)问题的提出

对现环境下的中小学生而言,综合素质的提升离不开一系列具体素质的培养,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特别是学会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就目前的教育实际看,老师们虽然重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但是缺乏先进的、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体系支撑,因而这方面的教育也是不规范的:既没有系统完善的教育内容,也没有形成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这对少年儿童健康人格的培育,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

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展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研究与实践。

(二)理论依据

联合国召开的主题“21世纪挑战及教育改革”会议,来自24个国家的专家提出一个共同的看法:新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挑战,既不是新技术,也不是经济发展,而是青少年一代的道德问题。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鲜明地阐述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

1.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做人教育,行为习惯是做人素质的外在表现。

做人教育在提高学生做人素质的同时,立足于培养体现学生做人素质的良好行为习惯。行为习惯是做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更为直接化、具体化的做人教育的内容,同时在学校教育中也更具操作性,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教育,其成果具有外显性。这是我们所以选择这一课题的原因之一。

2.学会做事的目的是改造世界,行为习惯的内容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

着眼于21世纪知识经济对劳动力的要求和终身学习社会对公民的要求,以教人做人为己任的基础教育阶段在培养学生学会求知的同时,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学习、遵守规则、珍惜时间、讲究效率等等。

(三)研究的意义

培养少年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既有利于克服长期以来在学校教育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增强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有利于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改进。因此,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来探讨和研究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培育以及不良行为的矫正,不仅可以克服学校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弊端,而且也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的目标和价值

(一)研究目标

理论目标:通过研究,探索出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内容体系及有针对性的行为训练(不良行为矫正)方法;提出良好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良好习惯培养和不良习惯矫正相结合,为常规的学校教育工作和家庭教育服务。

实践目标:使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增强,进而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提升教师的理念和科研能力;增强学生家长对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视。

课题的最终目的是要落实在学生的终身发展上,探索出一条在现有条件下适合我校学生实际和地区发展需要的培育少年儿童健康人格和良好行为习惯新途径。

(二)研究价值

理论方面: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体系的构建,可以提升中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理性内涵,增强养成教育的针对性,以加强其行为训练(不良行为矫正的)实效性。

实践方面:具体的培养体系和习惯训练方法的确定,可以增强中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可操作性;提高学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成果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运用,可以使学校整体工作的科学性水平得到提高。

三、课题的阶段任务和年度安排

第一阶段,实验启动阶段(09年3—6月)

(一)主要工作任务:

1.理论学习。2.确定参与人员和研究对象。3.撰写实验方案。4.问卷调查。

(二)主要工作建议:

1.深入学习,形成共识。

 (1)关于课题研究的有关精神及课题研究方案,达成共识;(2) 分阶段组织教师、家长学习有关科研材料;

2.分学段做好课题前期准备工作。

 (1) 选好课题。 (2) 查阅文献。(3) 调查研究。 (4) 课题论证。

3.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4.培训科研队伍。

5.把握习惯养成的基本步骤和要求。

6.建立课题研究工作大事记。

第二阶段,实践研究阶段(09年7—12月)

(一)主要工作任务:

1.按照实施方案确定的研究内容开展实践与研究。2.在实践过程中,通过科研讲座或其他培训方式,对参与教师进行专题指导。3.做好实践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4.随时发现教育个案,进行有针对性地研究,做好研究记录和跟踪研究工作。

(二)主要工作建议:

1.实施计划,开展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2.做好调查、收集积累、观察、个案等资料的整理与保存,定期分析对比;3.总结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途径与方法,提交阶段性研究报告及工作总结;4.鼓励教师撰写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科研论文、教育随笔、个案分析;5.选派科研骨干参加专题理论研讨会或培训班;6.组织学生积极参与 “好习惯、好人生”体验教育夏令营活动。7.召开课题阶段性经验交流会、理论研讨会;8.开展以“培养少年儿童好习惯”为主题的征文评选活动;9.组织以“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少年儿童好习惯”为主题的对外交流活动。

第三阶段,深化研究阶段(10年1—10月)

(一)主要工作任务:

1.根据阶段研究情况的总结,调整研究方案,进行深化研究。2.推广优秀研究成果。3.指导教师撰写论文,探讨有效的教育方式和行为训练(矫正)方式。4.各子课题研究人员撰写研究个案和论文。整理并制作体现研究成果的音像资料。

(二)主要工作建议:   

1.加强研究的规范管理,对原始资料进行分类整理;2.重视收集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反馈信息,提交中期研究报告;3.对训练的内容、方法进行及时调整,以期达到最佳效果;4.重视专家指导。争取在专家指导下,进行理论总结,深化实验研究,形成特色;5.突出实践特色,形成一套可操作性、有自己特色的校本教材;6.准备结题工作的相关材料,为结题工作辅垫。7.召开中期经验交流会或研讨会;8.制定课题结题工作意见及工作部署。

第四阶段,研究总结阶段(10年11— 12月)

(一)主要工作任务:

1.进行研究结果分析及其评价。2.完成各子课题研究报告。3.完成总课题配套研究报告。4.完成课题预期成果确定的成果编写工作。

(二)主要工作建议:

1.做好研究后期的效果评估;

2.完善课题提出的培养目标,提升习惯培养的新观念、新思想;

3.编写课题研究的成果资料及撰写工作报告与研究报告;

4.进行结题专家鉴定及填报结题成果鉴定审批书,提出结题申请。

5.选择特色突出的研究成果,进行结题现场观摩展示会;

6.审核终审材料,对终审材料进行分类、登记、整理;

7.组织专家进行结题终审及优秀成果评选;

8.召开课题总结表彰会,集结并出版课题成果。

1、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2、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所在单位的经费、设备、资料、时间安排等条件以及单位原有的研究基础)。

内部条件

人员条件是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保证。从参与课题的人员结构看,本课题具备很好的人员条件。

    课题负责人吕玲,是学校校长,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她撰写的论文获得过省、国家级奖励。她提出“小学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观点,得到教育同行的广泛认可。参与课题研究的其他人员,既包括多名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骨干教师,也有长期从事学校管理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构成了课题研究具体实施队伍。从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和已有经验看,这支队伍都是很出色的。

外部条件。

学校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把科研兴校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旨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习惯教育的办学特色。因此,学校能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经费和保证。

文档

西小课题设计论证书

年度编号课题设计论证书课题名称:1、课题的国内外研究述评、选题意义、理论依据和研究价值。2、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3、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一、问题的提出与理论依据:(一)问题的提出对现环境下的中小学生而言,综合素质的提升离不开一系列具体素质的培养,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特别是学会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就目前的教育实际看,老师们虽然重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但是缺乏先进的、系统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